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张柔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习包子讨论 | 贡献2022年8月22日 (一) 12:10的版本 (add)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作者简介

姚思廉(557—637),吴兴(今浙江湖州)人 ,名简,以字行。早年从父察读《汉书》,尽得家学。南朝陈时,任会稽王主簿。入隋,任汉王府参军。父察曾撰梁、陈二史,未成,遗令他续撰之。

又奉诏与起居舍人崔祖浚修《区宇图志》。迁代王侑侍读。入唐,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太子洗马。贞观初,迁著作郎、弘文馆学士。三年(629),奉诏与秘书监魏征同撰梁、陈二史,乃据家藏旧稿,兼采谢昊(一作吴)、傅縡、顾野王诸家之书,撰成《梁书》《陈书》。官至散骑常侍。

姚思廉在撰史工作中,充分利用了其父已完成的史著旧稿。自贞观三年至贞观十年,历时七年最终完成了《梁书》与《陈书》的撰写工作。姚察及姚思廉父子虽为史学家,但都有较深厚的文字素养,于史文撰著方面,文字简洁朴素,力戒追求辞藻的华丽与浮泛,继承了司马迁及班固的文风与笔法,在南朝诸史中是难能可贵的。[1]

张柔,(1190年~1268年),蒙古窝阔台汗、蒙哥汗时将领,字德刚,涿州定兴(今保定市定兴县)人,金末元初时期中国中原地方武装首领之一。 [1] 元太祖八年(1213年)蒙古军南下中原,河北大乱。张柔聚集乡邻亲族数千家结寨自保,金当局任为定兴令,官至中都留守兼知大兴府事。太祖十三年(1218年)与蒙古军战于狼牙岭,兵败被俘,降于蒙古。任行军千户、保州等处都元帅。太宗四年(1232年),奉调伐金,随速不台围汴京(今河南开封)。汴京守将降,张柔独至史馆运走《金实录》和秘府图书;又访耆旧望族,护送北归。太宗十四年(1234年),张柔入觐窝阔台汗,升万户,兼管军民,成为独据一方的汉军首领之一。乃马真后二年(1243年),大帅察罕调张柔镇杞县。宪宗四年(1254年),移镇亳州。宪宗九年(1259年)从忽必烈攻鄂州。忽必烈北还,令张柔领蒙古汉军留驻白鹿矶待命。中统元年(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即大汗位,诏班师。中统二年,张柔献《金实录》于朝廷,以年老致仕,受封为安肃公。至元三年(1266年),又起用为判行工部事,营建大都。

至元四年进封蔡国公,第二年(1268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