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紅衣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2年8月22日 (一) 16:14 由 习包子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add)
前往: 導覽搜尋

紅衣坊》是由中央電視台文藝中心影視部、中視傳媒和北京世邦文化公司聯合出品,蘇舟、金舸執導,董潔潘粵明、吳軍、孫寧、朱虹主演的年代劇[1]

該劇講述了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上海服裝老字號「同義昌」兩代掌門人與上海黑社會、日本大資本家之間商戰爭鬥的傳奇故事。於2006年01月29日在央視一套首播。

劇情簡介

「同義昌」第三代掌門人張方景為拯救家業,忍痛向日本人川上借高利貸租界開店。但生意慘澹難以經營,為還貸款,張方景想盡辦法獲得了為袁世凱政府製作公務服的大額訂單。趙雪茗等革命黨人為反政府刺殺公使,此事件使「同義昌」受到牽連,張方景又被兄弟出賣,急火攻心,血灑製衣作坊。

父親的死,喚醒了張天雲對「同義昌」及家族的責任,同時也激起了他復仇的慾念,把同義昌推倒重來。不到一年時間,張天雲和汪仁昌以超常的毅力與過人的聰慧,幾經磨難終於在大上海開創了自己的品牌:「雲昌」西裝店。

為了挫敗狡猾的競爭對手——日本川上的東洋製衣,張天雲忍受了極大的情感傷痛:他利用川上的女兒洋子對自己的愛情,在趙甫儒、趙雪茗的幫助下,設局最終取得了東洋製衣的控股,並重振家族「同義昌」品牌。

「同義昌」成功了,張天雲和汪仁昌贏得了他們的榮譽。而一直默默愛着洋子的汪仁昌,無法再忍受愛情背叛和心理的折磨,終於與張天雲徹底決裂。「同義昌」又一次陷入了危機,兄弟二人開始了上海灘新一輪你死我活的鬥爭。此時,日軍侵略、上海淪陷,川上家族復仇矛頭也指向了「同義昌」。在民族大義和個人恩怨面前,張天雲和汪仁昌最終做出了良知的抉擇[2]

劇集評價

吳軍在人物性格上拿捏的恰到好處,把人物心理活動表現的惟妙惟肖。(騰訊網評)

《紅衣坊》非常偏重於現實的角度,展現的是男人和字號派系之間的商戰情戰,同時更加多的反應了時代背景,涉及了資本家,日本財閥等等,故事更加的複雜和多面。(新浪網評)

《紅衣坊》拍得很時尚,它拍的是上海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流行文化,很有韻味,並不感覺落伍。(演員何琳評)

《紅衣坊》劇中對西裝製造業的傳統行規、秘聞以及獨特技藝和秘訣的揭秘,讓人長了不少知識。(演員陳坤評)

視頻

早年經歷

1975年9月1日,王菲就讀於北京地壇小學,1980年北京市東直門中學,雖然擁有音樂天賦,但曾是煤礦文工團女高音的母親夏桂影一開始卻並不同意王菲走上音樂路,母親不許她加任何表演,但這並不妨礙自己喜歡唱歌。

王菲喜歡小學裡形式多樣的文藝和體育活動,被選為班上的文藝委員,每逢節假日,她便在老師的領導下,引領着一幫同學排節目。

王菲藝術生涯第一站是中央電視台銀河少兒藝術團,1983年在央視的六一晚會上登台獨唱《大海啊故鄉》 《小百靈之歌》等歌曲。 1984年,王菲升入東直門中學,高中二年級,王菲就出版了她的第一張專輯《風從那裡來》。儘管是翻唱及模仿鄧麗君的作品,但是受到了很多的好評,以至於後來很快又有了《迷人小姐》《鄧麗君故鄉情》等後續作品。

1987年,18歲的王菲放棄廈門大學生物系的錄取跟隨父親移居香港,並拜師香港「音樂教父」戴思聰學習聲樂。他讓王菲參加了當時由唱片公司舉辦的唱歌比賽,並讓失利的王菲懂得僅會唱歌還不行。不久後,王菲簽約「新藝寶」,但發了三張唱片也沒能大紅,這對歌手和經紀公司來說都是個打擊。於是,戴思聰給王菲支招,重新為她包裝定位,王菲終於在第四張唱片中成功翻身。

1989年,王菲走進了位於金佰利道的錄音室,也是這個時候,王菲結識了香港音樂監製梁榮駿,並改叫藝名「王靖雯」。在經歷了北京特有的文化薰陶及搖滾營養後,王菲的出現,彌補了香港流行樂壇普遍的文化底蘊不足。香港給了王菲開拓的視野,充足的成長空間,而王菲給了香港人一種思想和文化層面的反差。她的歌聲中並不只是靡靡曖昧的吟唱,而是西洋流行音樂與港式文化的結合,還有北方文化那種喜歡探尋音樂意義的追索。在香港人眼裡,這個叫「王靖雯」的女歌手,雖然聲音很棒,但是打扮老土,脾性上與本港人士格格不入,按照流行的淑女風潮來看,王菲就是歌紅人不紅的代表。

紅衣坊 相關視頻

紅衣坊 第1集
紅衣坊 第2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