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蕭蔭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18年12月29日 (六) 22:02 由 哆来咪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前往: 導覽搜尋
蕭蔭堂
原文名 Yum-Tong Siu
出生 1943年
中國廣州
國籍 美國
職業 教學科研工作者

人物簡介

1963年,蕭蔭堂畢業於香港大學,獲得文學士學位,之後赴美留學。

1964年,獲得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碩士學位。

1966年,獲得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學位,之後進入普渡大學擔任助理教授(至1967年)。

1967年,進入聖母大學擔任助理教授(至1970年)。

1970年,赴耶魯大學任教,先後擔任副教授(1970年-1972年)、教授(1972年-1978年)。

1978年,轉至斯坦福大學任教,擔任教授(1978年-1982年)。

1982年,受聘哈佛大學,先後擔任教授(1982年-)、WilliamElwoodByerly講座教授(1992年-)。

1996年,擔任哈佛大學系主任(至1999年)。

2002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

2004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同年當選為第25屆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隸屬於數理科學組 。

2015年,當選為香港科學院創院院士 。

主要成就

科研成果

發展了從hartogs圖形到其包絡的凝聚層的擴展理論以及亞純映射到khker流形的擴展理論。

採用的L2估計,徹底解決了關於Lelong數的猜想,即一閉的正的廣義外微分(p,p)式,其Lelong數≥c>0的點成一餘維是p的解析簇。這是一個創新性的超越方法,後來成為用方法研究代數幾何的先河,對復代數集合的研究有重大影響,已形成一個流派。

推廣關於調和式的Bochner公式(實的情形)與Kodaira公式(復的情形)到調和映照,這把Mostow關於局部對稱Hermite空間的剛性定理推廣到Kodaira流形。他的公式對研究Kodaira幾何,還對黎曼幾何有重要的作用。1993年,進一步把Margulis關於算術的超剛性工作推廣到幾何的超剛性。

嚴格證明了K3曲面(最初由保加利亞裔的Todorov所證明,但證明有錯),是K3曲面研究的一個里程碑。

解決了Grauert-Riemenschneider提出的一個猜想。

證明了投影流形的多虧格形變(deformation)不變性,這是代數幾何的一個重大問題。

與他人合作,解決了一系列問題,包括Lang的一個猜想:任何一非常數全純映射自複平面入一Abel簇A的像必與A的一個ampledivisor相交。此外,與丘成桐合作用微分幾何的方法證明了Frankel提出的關於正曲率複流形的猜想。

人物評價

蕭蔭堂為多元複變函數領域之翹楚,於復解析幾何與代數幾何領域上重要貢獻繁多

蕭蔭堂在複分析復幾何代數幾何領域中解決了一系列的重大問題(包括:Lelong 數猜想、幾何超剛性問題、射影流形多重典範虧格的不變性等等),是享有國際盛譽的數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