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貝拉克·奧巴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19年8月12日 (一) 15:07 由 Seaweed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new key for Category:美國軍政人物: "O" using HotCat
前往: 導覽搜尋
貝拉克·侯賽因·奧巴馬
原圖鏈接

貝拉克·侯賽因·奧巴馬(Barack Hussein Obama) (1961年8月4日- ),美國民主黨籍政治家。

出生於美國夏威夷州檀香山,他在夏威夷長大,童年時期也在華盛頓州和印度尼西亞分別生活一年和四年。

早期經歷

奧巴馬的父親老巴拉克·奧巴馬,在1936年6月18日,生於東非肯尼亞西部維多利亞湖邊夏亞郡科蓋若村,盧歐族人,肯亞政治家、多國政府顧問,且是個學者。奧巴馬的母親斯坦利·安·鄧納姆,在1942年11月29日,生於堪薩斯州威奇托聖方濟各醫院,出身以英國為主的歐洲血統。1960年奧巴馬的父母相識於夏威夷大學馬諾阿分校,俄羅斯語言課程上,在那裡他父親是外國留學生。奧巴馬身世複雜,與不同地方及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共同生活過。

1961年8月4日,奧巴馬出生於美國夏威夷州檀香山卡皮歐拉尼婦女和兒童醫療中心,2歲時父母分居,隨後離婚,六歲與母親隨印尼籍繼父遷居到印尼首都雅加達,並在當地的一所小學就讀兩年。四年後他回到夏威夷,只有他與外祖父母住在一起。至12年級,於1979年畢業。當時該私立學校僅有三位黑人學生。若干年後母親與繼父離婚,他便隨母遷居美國本土。

青年時期,奧巴馬因為自己的多種族背景,很難取得社會認同,十分自卑。十幾歲的他成了癮君子,他和任何絕望的黑人青年一樣,不知道生命的意義何在。家境貧窮,膚色經常遭人嘲笑,前途無望,他做了很多愚蠢的事,比如翹課、吸毒、泡妞等,成了不折不扣的「迷途叛逆少年」。有媒體撰文認為,給青年的他帶來深刻影響的不是他的父母親,而是他的外祖父斯坦利·埃默·鄧漢姆和外祖母斯坦利·安·鄧漢姆;媒體同時還披露著名黑人詩人、左翼活動家法蘭克·米歇爾·大衛斯也是深刻影響青年奧巴馬的人物,1960年代大衛斯就成為他家的座上客。

早期從政

1983年,從哥倫比亞大學取得文學士畢業。

1991年,奧巴馬以優等生榮譽從哈佛法學院畢業。畢業後成為一名律師。

1997年至2004年,擔任伊利諾伊州參議員。同時期並擔任芝加哥大學法學院任憲制性法律教授。

2005年至2008年代表伊利諾伊州擔任美國聯邦參議員。


成名演講-《無畏的希望》

奧巴馬為聯邦參議員競選過程中,他在波士頓舉行的2004年民主黨全國黨代表大會上發表主題演講——《無畏的希望》。在談到自己的外祖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作爲老兵,並且是羅斯福新政中聯邦房屋管理和《退伍軍人法》的受益人時,他認為人民並不指望政府解決他們所有的問題,但他們能夠深切感受到,只要政府稍微改變一下政策優先權,美國每一個孩子就都能有機會獲得良好的生活,而且使這個機會能向每個人敞開。他指出,人民知道政府能做得更好,也希望這樣的選擇。

在談到小布什政府看待伊拉克戰爭的問題時,奧巴馬提及一位來自伊利諾州應徵海軍的謝默斯·埃亨下士時,被問及「當謝默斯為我們服務的時候,我們在為他服務嗎?」而他解釋說,當政府送年輕人去戰場時,有絕對的義務不去捏造數字、不去掩蓋他們上戰場的原因事實,要在他們離去時關懷他們的家庭,在他們歸來時以他們為榮,並且永遠不要在沒有足夠軍隊去取得勝利的時候就倉皇上路,要保衛和平,從而贏得世界對美國的尊重。

最後在談到國家的團結問題時,奧巴馬指出政治評論員們喜歡把國家切割分開成「紅色州和藍色州」,紅色州代表支持共和黨人,藍色州代表支持民主黨人;但他崇敬藍色州裡偉大的主;不喜歡紅色州裡的聯邦探員在圖書館裏閒逛;他認為自己的團隊是在藍色州裡指導小聯盟的訓練,但在紅色州裡也有一些同性戀朋友。他還分析道:有愛國者反對伊拉克戰爭,也有愛國者支持伊拉克戰爭;而他的團隊是一體的,都宣誓效忠星條旗,都在保衛美利堅合衆國。這場演講讓美國許多政要和民間人士都注意到他,並且賦予他「即時名人」的稱號。[1]

總統之路

2007年2月10日,宣布參加2008年美國總統選舉。2008年11月4日正式當選為美國總統。以「美國的變革」為主題發表獲勝演說,稱「美國的變革時代已到來」。 [2]

2008年12月1日,歐巴馬提名與自己角逐總統寶座的希拉蕊·柯林頓出任國務卿一職。

2009年10月9日,獲得諾貝爾委員會頒發的諾貝爾和平獎。

2012年11月6日,第57屆美國總統大選中,奧巴馬擊敗共和黨候選人羅姆尼,成功連任。

2014年12月,奧巴馬參加了由非盈利組織Code.org舉辦的編程大會。會上,奧巴馬熟練地習得一小段JavaScript代碼,並成功地畫出了一個正方形。使得他成為了美國史上首位會編程的總統。

2015年3月11日,貝拉克·奧巴馬在各國領導人工資中,排名第一位。奧巴馬在美國財經雜誌《福布斯》「2015年度全球10大最具影響力人物」排行第3名。

2016年3月21日至22日訪問古巴。奧巴馬因此成為古巴現政權建立以來首位踏上這一島國的美國總統。

2017年1月10日,奧巴馬在芝加哥發表告別演講,以60%的民意支持率結束了8年的美國總統生涯。


為政舉措

經濟發展理念

貝拉克·侯賽因·奧巴馬的主張基本延續民主黨傳統政策,擴大政府干預經濟的職能,緩和貧富矛盾,創造共同繁榮。

金融危機

歐巴馬經濟復甦計劃的內容主要有:政府節能、啟動大規模基建、學校大規模硬體設施升級、改進醫療狀況和普及寬帶網。他的計劃內容均屬耗資極其巨大的項目,他希望該計劃能化解當前的經濟危機、提高就業率以及增強國家在國際上的競爭力。

除了支持布什政府救市計劃外,奧巴馬還推出了自己的金融救援計劃,包括承諾未來兩年內向創造就業機會的美國公司提供臨時稅收優惠,公司每提供一個新的崗位就能獲得3000美元的稅收減免;允許美國家庭提前從養老金賬戶提取總額不超過1萬美元的資金;對陷入困境但仍在努力還貸的購房者,其喪失住房抵押贖回權的期限寬限90天;呼籲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和財政部向各州和地方政府提供更多的經濟援助。在金融危機發生一周年之際,奧巴馬再次闡述金融監管改革的三項原則,即保護消費者、堵住金融系統和監管系統的漏洞、強化國際合作。他說,金融監管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透明度、強化問責制。

2010年1月21日,奧巴馬宣布,政府制定有效措施,加強對大金融機構的監管,限制其規模和高風險交易,以此防範新的金融風險。

出口戰略

2010年1月27日,奧巴馬發表國情咨文提出五年內使出口翻番的目標。3月11日,奧巴馬在美國進出口銀行年會上的講話,美國政府的出口促進戰略輪廓逐漸清晰。奧巴馬說,出口每提高10億美元,在美國國內就會創造約6000個就業機會。在促進增長方面,轉變過去的過度消費習慣,以出口帶動製造業復甦。在國際競爭力方面,要推動美國產品在全球市場領先地位。其核心目標歸結為一句話,即奧巴馬所說的「確保21世紀仍然是美國的世紀」。

推動綠色新政

自奧巴馬簽署以發展新能源為重要內容的經濟刺激計劃以來,美國政府在短短半年內動作頻仍:加大對新能源領域的投入,制定嚴格汽車尾氣排放標準,出台《美國清潔能源安全法案》……外界此視作奧巴馬的「綠色新政」。

醫改新政

從競選總統開始,奧巴馬一直強調必須徹底改革醫療體系。在執政後,更將醫改作為國內「新政」的主要工程之一。在推行改革的過程中,奧巴馬吸取了20世紀90年代克林頓執政時期醫改失敗的教訓,採取了一些新策略。

奧巴馬的醫療改革計劃要達到3個目標,給已有保險的人提供更多安全保障;給沒有保險的人提供在他們經濟支付能力範圍內的選擇;緩解醫療保健體系給美國家庭、企業和政府帶來的開支增長。

2010年2月22日,奧巴馬公布了新的醫療改革方案。新醫改方案使超過3100萬尚未獲保的美國人擁有醫療保險。該計劃在實施後第一個10年內使美國政府預算赤字減少1000億美元,在第二個10年內減少約1萬億美元。3月3日,奧巴馬公布了經過修改的最終版本醫改提案。3月23日,奧巴馬簽署了醫療保險改革法案。

2017年1月20日,美國第45任總統特朗普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簽署了上任以來的首個行政令。行政令指示聯邦政府機構減輕奧巴馬醫改帶來的負擔。

教育新政

2009年3月,奧巴馬在其教育改革演講中,闡述美國的繁榮不在於擁有多少物質財富,而在於後代擁有良好的教育,他認為教育是「美國繁榮的根源」,是成功的先決條件。

奧巴馬在教育方面基本遵循布什政府的現有教育框架,但提出了「0歲至5歲教育計劃」和「美國機會稅收優待計劃」兩項新主張。前者指每年由聯邦政府撥款100億美元資助各州學前教育的普及,為所有學齡兒童提供平等教育機會;後者以降低大學生的學費為主旨,為他們提供學費資助,但受資助的大學生必須以從事無償的社區服務作為條件。對布什政府的教育法案《有教無類法案》作了多項改進,強調學生的教育質量與教師業績掛鈎,改革為考試而教學的弊端,倡導教育科目要全面,對失敗學生更多關懷,增加教育經費等;大幅度減少聯邦政府對學校教育方針的影響,將評估標準的制定權交給州政府或地方政府;他對公立學校的現有狀況並不滿意,要求各州增加對特許學校的撥款,支持特許學校的發展,但其成效還有待時間檢驗。聯邦政府教育資金的發放將從依照評估標準分配轉變為以競爭的方式爭奪。另外,他認為為提高美國在國際上的長遠競爭力,必須強化國民教育,提高學校教育質量,將降低高中學生輟學率作為國家的重要任務。關於教師待遇問題,他主張實行績效工資制,提出加強教師聘用、培訓、留任及獎勵的優惠計劃。

2015年12月10日,奧巴馬在白宮簽署了「每個學生都成功」法案(「Every Student Succeeds Act」,ESSA),取代之前的「有教無類法」(另譯為「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法」,No Child Left Behind Act ,NCLB),為全美公立學校確立新責任路線。奧巴馬表示,新的「每個學生都成功」法案減少對標準化考試和統一任務的依賴,確保美國的教育系統讓每一個孩子在高中畢業之時已經為升學或就業做好準備。新法保留了基本考試要求,但刪除了取決於學生成績的獎懲措施。新法案有利於促進落後者進步,縮小「分化」的程度;對於不同地方、社區、學校的適應將更加靈活;英語學習者也將擁有更多可以利用的項目和資源。

住房新政

奧巴馬政府2009年一季度推出住房救助計劃,針對新購房者享受8000美元稅收優惠的政策,該政策於11月到期。10月19日,美財政部又宣布了一項刺激住房市場的新政策,支持低住房抵押貸款利率,並幫助中低收入者購買住房或負擔租房費用,同時增加政府支出,以此加大政府對財政、經濟的刺激力度。他還將布希政府用於救市的7000億美元中的餘額(約3500億)用於房屋業主和小企業的貸款供應,目的是要穩定房產市場和小企業的就業狀況。

新政策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支持住房金融機構新貸款的債券收購計劃,另一部分是一項臨時貸款和流動性計劃。

就業舉措

2009年12月,奧巴馬宣布,採取減稅、獎勵以及增加投資等一攬子舉措創造更多就業崗位,以應對當前日益嚴峻的失業問題。

2010年3月,奧巴馬簽署了一項通過減稅和增加開支來促進就業的法案。

同性戀婚姻

2015年6月26日,美國最高法院以5比4的投票結果裁定同性婚姻合乎憲法。支持同性婚姻的大法官肯尼迪在主要意見書中寫道,婚姻是兩個人結合的最高形式,它代表着愛、忠誠、奉獻、犧牲和家庭。同性伴侶的結合會讓他們變得更加偉大。他表示,有人認為同性婚姻是對婚姻的不尊重,這種觀念是一種誤讀,同性伴侶尊重婚姻。

在最高法做出裁決後,奧巴馬與奧博格費爾通電話,他說,「我想對你表示祝賀。你的努力改變了這個國家。」當晚,白宮上演彩虹燈光秀以示慶祝,紐約帝國大廈也點亮了彩虹燈。奧巴馬當天中午在白宮玫瑰園發表講話,對裁決表示歡迎。奧巴馬說,這一裁決不僅是奧博格費爾和其他原告的勝利,也是全體同性伴侶及其子女的勝利,更是美國的勝利。這也同樣成為奧巴馬政府的又一次勝利,並可能對2016年美國大選產生有利於民主黨候選人的影響,前國務卿希拉里在其2015年6月13日正式參選演講中就支持同性戀婚姻權利。

《華盛頓郵報》2015年4月的數據稱,61%的美國人支持同性婚姻,《華爾街日報》認為,科技、媒體和社交網絡的發展,以及對親朋好友的了解,讓美國人重新審視自己對同性戀的態度。

推翻否決權

2016年9月23日,奧巴馬以損害美國家安全利益為由,否決了國會通過的允許「9·11」恐襲事件倖存者和遇難者親屬起訴沙特政府的法案。按照憲法,國會仍能以三分之二多數表決結果推翻總統的否決,強行讓法案成為法律。

當地時間2016年9月28日,美國國會參眾兩院分別以超過三分之二多數的表決結果(97票贊成、1票反對)推翻總統奧巴馬對「允許『9·11』受害者起訴沙特」法案的否決,這是奧巴馬任內首次出現被否決法案仍獲得強行通過的情況,被認為將對美國與沙特盟友關係帶來嚴重負面影響。[8]

控槍舉措

2015年12月18日,在白宮舉行一年一度的年終記者會,美國總統奧巴馬在新年獻詞中誓言,於2016年解決槍械暴力問題,並定下4日新年第一天開工時,就召見司法部長洛麗塔·林奇,討論如何繞過國會來應對槍械暴力這個棘手問題。

2016年1月5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白宮就控槍舉措舉行新聞發布會。奧巴馬宣布一系列控槍舉措,以期望通過行政手段遏制美國頻發的槍支暴力犯罪。他同時敦促美國國會在控槍問題上有所作為。奧巴馬宣布,所有槍支售賣者都將被要求獲得經營許可,並對購槍者進行背景審查,否則將受到刑事處罰。美國政府將雇用更多檢查人員參與購槍者背景審查工作,增加200名探員以加強槍支安全相關法規的執法力度,並投入5億美元用於精神疾病的治療。奧巴馬表示,美國是世界上唯一的槍支暴力案件頻發的發達國家,每年有超過3萬人死於槍下,因此控槍問題刻不容緩。

能源-核能戰略

2009年4月,奧巴馬在捷克首都布拉格說,美國政府致力於推動建立一個無核武器的世界。

2010年4月,奧巴馬表示美國首要威脅不再是國家之間的核戰爭,而是核恐怖主義與核擴散,美國核戰略的首要目標是阻止這些威脅。

能源措施

2010年3月31日,奧巴馬在臨近華盛頓的安德魯斯空軍基地宣布,擴大對美國近海油氣田的開發,以此確保美國能源安全。從1990年到2010年持續了20多年的美國近海油氣開採禁令畫上句號,美國能源戰略正出現重大轉折,可能從高度依賴進口轉向進口和自產並重。

安全戰略

2010年5月27日,美國白宮發布了奧巴馬政府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奧巴馬在該報告中將軍事作為外交努力無效情況下的最後手段。與其前任布什的以單邊主義為基調的安全戰略相比,奧巴馬的新戰略具有多邊主義色彩。但其出發點仍是維護美國國家利益,確保美國在世界的領導地位,憑藉絕對優勢,謀求絕對安全。


軍事。伊拉克問題

2009年2月27日,奧巴馬宣布了美國從伊拉克撤軍的計劃。奧巴馬的撤軍計劃包括,在2010年8月31日前,從伊拉克撤離大部分軍隊,結束作戰任務,留下3.5萬至5萬兵力,負責支持伊拉克政府及其安全部隊的軍事行動。然後,在2011年底前撤回全部剩餘部隊。

2010年8月31日,奧巴馬發表講話,正式宣告駐伊拉克美軍作戰部隊完成撤離,宣布美國把重心轉移到促進經濟持續復甦上,這是他的「中心任務」。

擊斃拉登

奧巴馬就任總統後,要求美國中央情報局將追捕基地組織首腦奧薩瑪·本·拉登作為首要任務。

2011年5月2日凌晨1時30分(當地時間),奧巴馬下令海豹突擊隊對本拉登住所進行突然襲擊,並將其擊斃,並擄獲大量重要文件。拉登被擊斃後,奧巴馬在美國的民眾支持率曾一度急升了6個百分點,但這一現象未能持續,而是慢慢回落。

誓言剷除IS

2016年1月12日晚,美國總統奧巴馬進行其總統任期內的最後一次國情咨文,也是其第七次進行國情咨文。奧巴馬表示,美國的外交政策必須着重於打擊「伊斯蘭國」和「基地」組織的威脅,但同時強調,美國應避免做「世界警察」,而是動員全世界的力量進行合作。

奧巴馬在演講中稱,美國政府最高優先級的任務,是保護美國人民,並打擊恐怖主義網絡。「伊斯蘭國」和「基地」組織都直接威脅到美國人民的安全。他表示,伊斯蘭國(IS)極端分子是「必須剷除、緝捕並摧毀的殺手和極端分子」。

移民政策

歐巴馬未成為總統之前就提及美國的移民問題,他認為美國邊境管理較以前有了很大改善,為實施移民改革的客觀條件已成熟,他承諾一旦當選總統將改善美國的移民政策,並表示在打擊僱傭非法移民上不會讓美國工人失業,強調自己的「夢想計劃」移民法案,主張為未成年人的非法入境者提供基礎教育。他在非法移民問題上持溫和態度,他認為美國非法移民數量龐大,有的非法移民已與美國公民組成家庭並生育具有美國公民身份的子女,將他們全部遣回原籍乃非現實,故應採取適當方式使他們身份合法化,化解可能引發的社會問題[76]。有媒體指出歐巴馬的這一移民政策主張,使移民社區受益良多。[3]

對華外交政策

2009年2月,奧巴馬先派遣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訪華,議題的重點放在中美合作上。希拉里·克林頓此次順利訪華,表明中美關係有別於以往先「磨」後「合」,在最短時間內實現順利開局。5月,奧巴馬的首席中國事務顧問貝德在一次研討會上,介紹了奧巴馬對華政策的藍圖。他表示,奧巴馬的對華政策可以從奧巴馬的世界觀、對中國的態度以及奧巴馬的外交風格體現出來。貝德指出,奧巴馬認為,國際上存在的主要問題,如果沒有中國的參與,就無法成功解決。10月,美國一位高級外交官提出了奧巴馬政府對美中關係的觀點,即在雙邊關係中建立「戰略再保證」,意思是希望中國能向世界保證,它在全球不斷上升的地位「不會以其他國家的安全和福祉為代價」。

當地時間2016年2月24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華盛頓白宮會見正在美國進行正式訪問的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奧巴馬請王毅轉達對習近平的問候,積極評價雙方在應對氣候變化及解決有關地區熱點問題上的合作。奧巴馬表示,美中關係十分重要,雙方應繼續保持溝通協調。他期待着習主席出席將在華盛頓舉行的第四屆核安全峰會。

深入談到台灣

自1979年1月1日起,中華民國與美國斷交,主要以臺灣或臺灣統治當局稱呼,台灣與美國非官方層面之間的聯繫十分密切,與美國同樣認同自由、民主、人權與司法獨立等價值觀,同時也是美國在全球的第11大貿易夥伴[115]。此外,美國對中華民國軍售金額亦十分巨大。

2008年5月,尚處總統競選階段的歐巴馬曾給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寫信,表示支持美國政府主張的「一個中國」政策。

2009年1月13日,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在參議院聽證會上再次提到「一個中國」政策,並認為國會制定的《臺灣關係法》是美國對台關係的法律基礎。歐巴馬政府對台政策是協助臺北當局與北京當局以和平方式化解歧見,同時也不接受任何片面改變現狀之舉。

通訊社歐巴馬延續美國政府對台軍售的政策,2010年3月,他提出的64億美元的對台軍售獲得美國國會通過。2015年歐巴馬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參加東協加一活動時,公開指出「台灣」是美國反恐的夥伴,消息並於美國國防部網站公布。歐巴馬在2016年9月作為首位到訪寮國的美國總統,在與寮國民眾暢談民主與人權的價值時,以台灣的民主茁壯為例,強調民主可以在亞洲蓬勃發展。[4]他並在可能是8年任內最後一次白宮記者會中,罕見深入談到台灣,指出台灣人同意,只要能以某種程度的自治繼續運作,就不會改變現狀。[5]

伊核協議

2015年7月14日,伊朗核問題六國(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與伊朗終於達成了歷史性的伊朗核問題協議。各方歷經一年半多時間的談判,為解決延續了12年的伊朗核問題達成了政治共識。奧巴馬表示,伊朗核協議的達成表明,外交能夠帶來真正的改變。奧巴馬感謝英國、法國、德國、俄羅斯、中國與歐盟為達成協議所做的努力,稱協議阻止了核武器在地區的擴散,使世界變得更加安全。這份具有「歷史意義」的協議也成為奧巴馬一個重要外交遺產。

協議由正文及五個技術附件組成,涉及核、制裁、民用核能合作、聯委會及實施等內容。協議將確保伊朗核項目用於和平目的,伊朗確認絕不尋求發展或獲取任何核武器。伊朗將確保鈾濃縮提取在300公斤以內,提取濃度在3.67%以內,離心機的數量將從約1.9萬台減少至6104台。該協議還包括取消聯合國安理會、多邊及單邊各國因伊朗核問題而提出的制裁措施。協議實施後,對伊武器禁運最長將可維持5年,對伊彈道導彈技術轉讓禁令最遲在8年後取消。國際核查人員不能隨意獲得授權核查伊朗敏感設施,包括軍事基地。伊朗有權對國際核查人員的核查要求提出異議,一個由伊朗和六國人員組成的仲裁機構將對有關爭議作出裁決。

根據伊朗與伊核問題六國2013年11月達成的階段性協議,伊朗同意在2014年7月20日前就其核計劃作出妥協,西方國家則相應減輕對伊制裁,各方同時尋求通過談判達成全面協議。由於分歧嚴重,各方將談判期限延長至2014年11月,後又推遲至今年6月底。今年4月2日,六國與伊朗達成一項伊核問題框架性解決方案,為最終達成一項全面協議確立了基礎。[6]


美古「破冰」

2009年3月10日,美參議院通過一項關於部分解除美國對古巴制裁的議案,修正了極具爭議的對古巴禁運法。同年4月,奧巴馬宣布一系列放寬對古巴限制措施;

2013年12月10日,奧巴馬在南非約翰內斯堡出席曼德拉官方追悼會,並與古巴領導人勞爾·卡斯特羅握手致意。這是美國與古巴關係敵對半個多世紀來,兩國領導人第二次握手。

2014年12月17日,美古最高領導人分別發表講話,宣布將就恢復兩國外交關係展開磋商;

2015年5月29日,美國國務院宣布從即日起將古巴從「支持恐怖主義國家」黑名單中去除;

2015年7月20日,美古在雙方首都重開大使館;

2015年8月14日,國務卿克里訪問古巴,這是自1945年以來美國國務卿首次訪古;

2015年12月11日,美古宣布將恢復兩國之間中斷半個多世紀的直接郵遞服務;

2016年2月16日 美古正式簽署兩國商業航班通航協議,允許美國航空公司開通直飛古巴的商業航班。

2016年3月20日下午,奧巴馬夫婦及兩個女兒,在美國國務卿克里、4位部長、23位議員和多位企業家等陪同下乘專機抵達古巴首都哈瓦那,開始為期3天的訪問,成為1928年以來首位訪問古巴的美國在任總統。期間,奧巴馬遊覽了哈瓦那老城;會見古巴大主教海梅·奧特加;向古巴民族英雄何塞·馬蒂塑像敬獻花圈;於革命宮與古巴領導人勞爾·卡斯特羅舉行正式會談並出席古巴國宴;於哈瓦那國家大劇院向古巴人民發表演講;在美國駐古巴大使館會見古巴人權活動家、公民社會代表;觀看美國佛羅里達州坦帕灣光芒棒球隊與古巴國家棒球隊的友誼比賽。奧巴馬呼籲美古和解,「放下過去,展望未來」 ,奧巴馬的訪問意味着「埋葬冷戰最後的殘留」。

出席G20峰會

北京時間2016年9月3日下午抵達杭州,開始他的第11次亞洲之行,期間他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再度舉行會晤,並出席20國集團杭州峰會。

2016年9月3日,習近平同美國總統奧巴馬、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杭州共同出席氣候變化《巴黎協定》批准文書交存儀式。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