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曹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0年8月13日 (四) 20:20 由 心平气和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受姓始祖
前往: 導覽搜尋

曹姓,中文姓氏之一,漢族姓氏。

三國時期魏國國姓,源自西周王族支系,為中國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在宋版《百家姓》中排第二十六,2016年排名第三十二。曹姓在川甘地區和中原比較興盛,主要集中在河南,河北,四川,甘肅三省,占全國人口0.59%,總人口約730餘萬。

曹姓在中國的來源主要有:一支出自姬姓,周文王第十三子曹叔振鐸,受封於曹,建立曹國,後為宋國所滅,子孫便以國為氏。一支出自中亞昭武九姓的曹國(今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東北一帶)。一般認為,公元前十一世紀,出自姬姓的曹氏是最重要的來源,曹叔振鐸亦被認為是曹姓始祖。

主要集中於河南、河北、四川三省,大約占全國曹姓總人口的30%。其次分布於江蘇、安徽、山東、湖北、湖南,五省的曹姓又集中了31%。河南為曹姓第一大省,大約占全國曹姓總人口的10%。

受姓始祖

曹振鐸,生卒年不詳,姬姓,名振鐸,亦稱曹叔振鐸(受封曹國,叔是排行,故稱曹叔振鐸或曹振鐸),周文王姬昌與太姒所生第六子,周武王姬發同母弟,周朝諸侯國曹國始封君,曹氏受姓始祖。

各支始祖

曹安、曹伯、曹振鐸、曹嵩、曹龍、曹弘、曹秉薄、曹當齋、曹啟宗、曹玉溪、曹十哲、本牙海。

郡望

曹姓的郡望在譙郡:(今安徽省亳州市)、彭城郡(今江蘇省徐州市)、高平郡(今山東西南部)、東海郡(今山東郯城)、陳留郡(今河南省開封市)、清河郡(今河北省清河縣)、巨鹿郡(今河北省南部地區)。 [1]

研究考證

1. 起於黃帝姬姓的後代。公元前1122年,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曹振鐸被封於曹,建都陶丘,成為始封之君,也就成為曹氏的受姓始祖,曹參、曹操即其後人。

2.源於官位。顓頊曾孫吳回之孫安被封在曹國(在今山東菏澤一帶),屬於以國名為氏。相傳顓頊帝有曾孫叫吳回,在帝嚳時為火正祝融。吳回的兒子陸終娶鬼方氏的女兒女嬇為妻,生下六個兒子,其五子名安,曹姓,夏禹賜封安為曹官,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在大禹治水時,安正逢其時,他因佐夏禹治水有功而被賜曹官。曹官也就是"圜土"為牢,看押奴隸的官,這在當時以鎮壓奴隸為主要職能的奴隸主政權中並非小官。安後來以官為氏。這是曹姓得姓之始,曹安即是曹姓得姓始祖。周時,武王改封曹安的後裔曹挾於邾國(今山東省鄒城境內,滅於楚)。戰國時,邾國被楚宣王所滅。之後,邾人有的以國為氏,改為朱氏;有的仍以曹為氏,是為曹氏。

3.古代曹國人來中國後以曹為姓。古代的曹國,大約在今烏茲別克共和國撒馬爾罕的北方和東北方一帶。《北史》、《隋書》等書記為昭武諸國之一。當時,有曹國人來中國,有的以曹為姓,傳之後世。

4.秦姓所改。獻帝建安二十年曹操改秦真姓曹氏。

5.源於少數民族改姓

匈奴曹姓。《晉書》載記有匈奴右賢王曹轂屯馬蘭山。又載有貳城胡曹寅獻馬3000匹,以寅為鎮北將軍、并州刺史。公元413年,北魏初吐京胡首領曹龍、張大頭等率部眾兩萬人,入蒲子(今山西省隰縣),推曹龍為大單于。公元416年6月,并州胡人數萬落叛逃後秦,人平陽,曹弘被推為大單于。《晉書•世祖紀》有山胡曹仆渾,是投降漢人的匈奴族,演變為步落稽胡。

滿族曹姓。索佳氏改曹氏、索氏,分布於鄂爾坤、俄漠和、界凡、長白山、馬爾敦、大凌河等地。鄂托氏,後改為曹氏,分布於赫圖阿拉、葉赫、烏喇地方。 蒙古族曹姓。曹光明,鎮江人。曹。春林,法庫人。曹都,巴林右旗人。曹里鷹,原為民勤漢人,遷阿拉善族,起蒙古各察來台。 藏族曹氏。大通縣大通川土千總戶曹通溫布,番族,以曹為姓,清乾隆九年以功授職。

瑤族曹姓。泰國德伊兌村十二姓之一,原住南京,遷潮州府河楊河。元末大亂,又遷貴州,再轉遷泰國北部山區。

阿昌族曹姓。曹老莘,隴川縣芒東寨經師。曹秉薄,原為漢人,明洪武二年遷騰越,又到綺羅、羅文沖關璋,娶阿昌族女哄氏而成為阿昌族。一支遷路西縣高埂田為阿昌族。一支遷蘿蔔壩成為傣族。一支到隴川縣小新寨成為景頗族載瓦支。

布朗族曹姓。勐臘縣倚邦土千總曹當齋,清雍正七年(1729年)從征普思逆夷,殺賊有功,給土千總。

昭武九姓的曹國。進入中原地區並留居的昭武九姓之曹國人,後依漢族人化習俗,以國名漢化為姓氏稱曹氏,世代相傳。

源於其他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今彝族、哈尼族、納西族、回族、錫伯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曹氏族人分布,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曹氏,世代相傳。 [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