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林志贇 |
[圖片網址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
林志贇,男,漢族,出生於1976年1月,浙江省溫嶺人,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國工程與技術學會會士(IET Fellow),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會士(IEEE Fellow),南方科技大學系統設計與智能製造學院副院長、電子與電氣工程系長聘教授、博士生導師。
林志贇於1998年7月本科畢業於燕山大學工業自動化專業;2001年3月碩士研究生畢業於浙江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專業;2005年10月博士畢業於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電氣與計算機工程專業;2005年10月至2007年8月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電氣與計算機工程學科從事博士後工作;2007年9月至2011年12月擔任浙江大學電氣工程學院特聘研究員;2011年12月至2017年4月擔任浙江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教授;2017年5月至2021年8月擔任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自動化(人工智能)學院教授;2018年5月至2021年8月擔任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2021年8月起擔任南方科技大學電子與電氣工程系教授。
林志贇主要從事多智能體理論、分布式人工智能、自主無人系統與智能機器人、信息物理系統智能感知與控制等方向的前沿研究。
基本信息
人物說明----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外文名 ----LIN Zhiyun
民 族 ---- 漢族
出生地點----浙江省溫嶺
出生日期----1976年1月
國 籍 ---- 中國
職 業 ----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22年當選為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2022年當選為IET Fellow,2023年當選為IEEE Fellow
畢業院校----多倫多大學
代表作品----《Distributed Control and Analysis of Coupled Cell Systems》
目錄
1人物經歷 2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人才培養 ▪榮譽表彰 3社會任職 4人物評價
人物經歷
1976年1月,林志贇出生。 1994年9月至1998年7月,就讀於燕山大學工業自動化專業,獲得學士學位。 2001年,畢業於浙江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專業,獲碩士學位。 2005年,獲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電氣和計算機工程博士學位。 2005年10月至2007年8月,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電氣與計算機工程學科從事博士後工作。 2007年至2011年,擔任浙江大學首批特聘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2009年,獲得浙江省錢江人才計劃資助。 2011年至2017年,擔任浙江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電氣自動化研究所副所長、華南工業研究院機器人及自動化研究中心主任。 2013年,獲得浙江省傑出青年基金資助。 2017年至2021年,擔任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教育部「信息物理系統感知與控制」創新引智基地副主任。 2018年,入選「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層次」。 2021年,加入南方科技大學,入選斯坦福大學發布的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終身科學影響力排行榜」和「年度科學影響力排行榜」,此外還入選國家特聘專家和深圳市「鵬城孔雀計劃特聘A檔」 。 [1-2] [7] 2022年4月,當選為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同年還當選IET Fellow。 2023年11月22日,入選2024年IEEE Fellow名單。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林志贇在多智能體系統的協同感知與交互、協同控制與優化決策、群體智能基於局部交互和作用的湧現機理等基礎理論研究方面做出了奠基性的重要工作。林志贇着眼於中國製造業的封閉內部使用場景,從以叉車為代表的工業車輛入手,以工業車輛信息化技術、激光定位導航技術和智能調度與控制技術為核心,實現了工業車輛的無人化駕駛,提升了企業內部物流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幫助企業解決了內部工業車輛信息物理系統技術這一工業物聯網領域極具挑戰性的前沿課題。
為解決網絡化多智能體系統自主協同感知與自主協同控制等關鍵問題,林志贇和團隊成員提出了基於拉普拉斯的網絡化多智能體系統的新理論和新算法,揭示了網絡化多智能體自主協同問題可解的最少信息流網絡拓撲邊界條件,給出了協調控制、協同定位和優化的分布式多智能體算法,突破了基於局部信息測量和交互無法實現全局收斂的技術瓶頸,建立了基於線性空間理論和圖論融合的網絡化多智能體系統理論框架。
承擔項目
截至2022年4月,林志贇主持或參與國家、省部委及企業合作科研項目20餘項。
專利著作
截至2022年4月,林志贇申請(含已授權)發明專利60多項,獲准軟件著作權20多件。
學術論文
截至2022年4月,林志贇發表國際期刊和會議論文210多篇,論文被引用近7000次,單篇論文引用1100多次。
學術專著
截至2022年4月,林志贇出版英文學術專著1部,名稱為《Distributed Control and Analysis of Coupled Cell Systems》。
學術報告
時間 | 報告題目 | 場合 |
2022年12月11日 | 基於圖Laplacian的多智能體定位與編隊控制理論與算法 | 2022年第六屆全國集群智能與協同控制大會 |
科研成果獎勵 時間==項目名稱==獎項名稱==獲獎人
年份 | 劇名 | 角色 | 性質 |
2008年 | 在地球 | 金在中 | 男主角 |
2009年 | 郵遞員 | 申在俊 | 男主角 |
2012年 | 胡狼來了 | 崔賢 | 男主角 |
2014年4月23日==複雜動態系統的同步性分析和控制==013年度浙江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劉妹琴、張森林、林志贇、齊冬蓮 2020年10月21日==工業車輛信息物理系統技術研究與應用===中國科技產業化促進會第二屆(2019—2020年度)科學技術獎科技創新獎一等獎==林志贇、韓志敏、邱方長、許林傑、林祖乾、魏璇、蘇麗 2021年6月15日==多智能體協調機制與分布式控制==2020年度浙江省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獎二等獎===林志贇、韓志敏、侯健、顏鋼鋒
人才培養
指導學生
2012年,林志贇指導的學生獲得張嗣瀛優秀青年論文獎。
教授課程
據2023年3月南方科技大學系統設計與智能製造學院官網,林志贇教授本科課程《嵌入式系統設計》《基於VHDL的數字系統設計》《自主機器人系統》《人工智能與機器學習基礎》,教授研究生課程《非線性控制系統》《線性系統理論》《多智能體分布式控制》《高級FPGA設計》《機器學習與人工智能》。
培養理念
林志贇鼓勵青少年學子們一定要保持好奇心和創造力,勇於探索科學未知。對於孩子的成長與教育,林志贇認為,作為父母,應該讓孩子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和讀書觀念,哪怕孩子前期學習成績不是特別理想,但他堅信每個孩子都有頓悟的那一天。從那一天開始,目標清晰了,主動性上來了,並且掌握了科學的學習方法,學習就會發生質的變化,從而突飛猛進。「如果家長嘮叨得多了,孩子反而會有牴觸情緒,可能會適得其反。」為此,他鼓勵孩子除了課堂學習以外,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多體驗人生百態,從生活中學習。
榮譽表彰
時間 | 榮譽/獎項 | 授予方 |
2000年 | 1999—2000學年浙江大學竺可楨獎學金 | 浙江大學 |
2014年7月至2014年8月 | 澳大利亞悉尼科技大學計算機與通信學院傑出訪問教授 | 悉尼科技大學 |
2018年 | 2017年度「科學中國人」傑出青年科學家獎 | 《科學中國人》 |
2020年 | 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產學研合作創新獎(個人) | 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 |
2022年 | IET Fellow | IET |
2022年 | 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 俄羅斯工程院 |
2023年 | IEEE Fellow | IEEE |
社會任職
2009年7月至2009年9月---意大利卡利亞里大學電氣與電子工程系訪問教授
2009年10月至2009年11月---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工程與計算機科學學院訪問教授
2011年1月至2011年2月---意大利卡利亞里大學電氣與電子工程系訪問教授
2011年3月至2011年4月---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工程與計算機科學學院訪問教授
2012年1月至2013年11月---澳大利亞紐卡斯爾大學電氣工程與計算機科學學院訪問教授
2014年12月至2014年12月--美國耶魯大學電氣工程系訪問教授
東京大學訪問教授
《IEEE Control Systems Letter》Associate Editor
國際自動控制聯合會(IFAC)技術委員會委員
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集群智能與協同控制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
《IEEE Systems Journal》Associate Editor
國際智聯網系統學會(INSAI)副理事長
《控制與決策》Associate Editor
《Nonlinear Analysis: Hybrid Systems》Associate Edito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Ad Hoc Networking Systems》Associate Edito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Wireless and Mobile Networking》Associate Editor
2024年1月---亞太人工智能學會深圳分會副主席
人物評價
林志贇是多智能體協調控制領域的國際知名專家。(南方科技大學電子與電氣工程系評)
林志贇笑容明朗,思維敏捷。無論理論研究,還是工程實踐,林志贇都已在行業中遙遙領先。(《科學中國人》評)
林志贇是多智能體領域的早期重要奠基研究者之一。他是一位商業精英,牢牢抓住產業化轉型的機遇,將創新成果轉化為市場應用,創立了高科技公司,致力於工業車輛無人駕駛控制核心模塊的國產化。他在學校和企業之間忙碌地穿梭,遊刃有餘地把握着角色切換之間的平衡,贏得了同事的肯定,獲得了競爭對手的尊重。(期刊論文《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特聘教授林志贇:跨越無人駕駛技術永攀智能製造新高峰》作者楊霖評)
參考來源
- ↑ [html 林志贇 ],搜狐, 2021-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