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張立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19年9月14日 (六) 16:07 由 Swh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added Category:科學技術醫學人物 using HotCat
前往: 導覽搜尋
張立新
張立新
原文名 zhang li xin
出生 不祥
香港
國籍 中國
職業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
知名作品 《陸地-海洋微生物》

張立新 -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

張立新中科院"百人計劃"入選者。1990年畢業於山東大學微生物系,1994年獲中國科學院微生物學博士學位後赴美,在美國亞特蘭大Emory大學藥理系從事博士後研究,被晉升為助理教授。在國際上首次發現細胞凋亡激酶ASK1和信號傳遞蛋白14-3-3緊密聯繫,調控癌症過程。1999年-2003年期間,分別在美國Microbia, Inc.公司和Cetek, Inc.公司擔任高級科學家、新藥研發部主任等職務,構建了用於新藥開發的高質量微生物天然產物樣本庫,分離篩選出多種藥物先導化合物。在國際上首次成功的用新型基因工程方法將藥用真菌A.terrus產生的降血脂藥物Lovastatin的產量提高到現有工業生產菌的2.5倍,而且方便了後提取工藝。2004年曾創建美國SynerZ互動製藥公司任董事長。主編或參與編寫六部學術專著(其中英文著作三部),獲得11項國際專利發明授權,在PNAS等雜誌上發表了60多篇論文, 在國際相關學術會議上應邀做了多次大會和特邀報告。是PNAS等九個雜誌的審稿人,長期擔任國際學術期刊《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編輯和《Journal of Antibiotics》的編委(Editorial Board)。


個人簡介

張立新博士 研究員,中科院"百人計劃"入選者。職務:病原微生物與免疫學重點學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結核藥物研發中心主任。

承擔課題

主持國際基金組織全球結核病藥物研發聯盟(Global Alliance for TB Drug Development)項目,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項目"海洋放線菌:多樣性及在天然藥物和清潔型工業生物催化劑中的研究",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擇優項目"海洋微生物及其代謝產物庫的高通量篩選研究",國家863項目"利用宏基因組技術篩選深海微生物中互動抗真菌活性物質",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小檗鹼逆轉多藥耐藥泵MDR1機制的研究";參加中國科學院方向型項目"微生物活性產物高通量篩選平台"等。

學習經歷

1986.9-1990.6:山東大學 微生物學專業 學士

1990.9-1994.6:中國科學院應用生態研究所 微生物製藥學專業 碩博連讀

工作經歷

1994.12-1998.06:美國愛默瑞大學微生物藥理學 博士後研究

1998.07-1998.12:美國愛默瑞大學 助理教授

1998.12-2001.10:美國Microbia生物製藥公司 高級科學家

2001.10-2003.12:美國CETEK製藥公司 微生物學部主任

2004.01-2006.02:美國SynerZ製藥公司 董事長

2004.10-2006.02: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 研究員/博導/海洋微生物天然產物藥物研究室主任

2006.02- 至今: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研究員/博導/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病原與免疫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微生物所結核病研究中心主任/"百人計劃"擇優,國家傑出青年, 973首席科學家

學術任職

International Biology of Actinomycetes Society 董事

International Chemical Biology Society 執行委員會委員

《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副主編

《Journal of Antibiotics》 編委

《Marine Biotechnology》 編委

《Frontiers in Antimicrobials, Resistance and Chemotherapy》 編委

《生物工程學報》 編委

《中國抗生素雜誌》 編委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兼職教授

研究方向

構建海洋微生物菌種資源庫天然產物資源庫;採用互動高通量技術篩選活性微生物及其次生代謝產物(應用包括真菌、抗癌、抗SIV、抗細菌、抗弧菌、抗結核分枝桿菌、抗biofilm及分子靶標14-3-3、生物素蛋白連接酶BPL等9個篩選模型,從建立的微生物菌種庫和天然產物苦中篩選活性產物);利用合成生物學手段提高重要活性微生物次級代謝產物產量。

勵和榮譽

2006年入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 2007年獲擇優支持並被評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007年,獲得中國科學院王寬誠科研獎金;2008年,獲得第二屆國際抗感染大會唯一優秀報告論文獎;全國抗真菌藥物與真菌感染診治研究學術會議獲得唯一優秀論文獎;09年5月由國際"人與動物真菌學會(ISHAM)"和"中國微生物學會"聯合主辦的ISHAM 2009年國際醫學真菌大會北京衛星會,課題申請者作為分會主席作大會報告,所提交的poster獲得大會唯一的一等獎;2009年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10年被評為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優秀導師獎;2011年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終評優秀,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基金,2011年度中科院"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稱號;他指導的博士研究生獲中國科學院優秀博士論文,並被推薦參加全國優秀博士論文的評選。2011年度,科研成果"綠色生物農藥阿維菌素高產菌改造及其產業化研究"獲得內蒙古自治區科學技術進步獎,排名第一。

學術成就

主要進行從海洋微生物天然產物資源庫中高通量篩選互動活性化合物和提高產量的研究,連續三年獲得比爾蓋茨基金會項目的基金支持,已經獲得抗結核藥物先導化合物。近年來主編或參與編寫六部學術專著(其中英文著作三部),獲得12項國際專利發明授權,7項國內發明授權專利。其中專利(ZL 2008 1 0227639.8) "一種製備阿維菌素的方法及其專用菌株"已在內蒙古等企業實現產業化,效益超過壹千萬元。

目前已經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PNAS, Nat.Prod. Rep., JNP, Marine Drugs.,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Appl.Envir. Microbiol., Bioresource Technol 等高水平雜誌上發表了100 多篇論文, 近五年(2007-2012)作為通訊作者或者第一作者共發表SCI論文48篇,其影響因子共132,其中在9.0以上的共3篇,論文被他引409次,單篇他引最高69次。

合作與交流

在國際相關學術會議上應邀做了多次大會和特邀報告。

受國際伯傑氏董事會委託,負責承辦在北京舉辦的"伯傑氏國際系統微生物學學會(BISMiS)成立大會"(2011 年5 月19-23 日);

受"香山會議"委託,負責承辦主題為"海洋微生物來源的創新藥物前沿研究"的香山科學會議(2011年5 月23-25 日)。

應意大利高登研究--結核藥物發展的會議組委會邀請,作報告(2011年7月3日-8日)。

2011年10月美國舉辦的the International Chemical Biology Society,並作報告;

2011年10月30日在北京舉辦的17th International Biophysics Congress大會,並作報告;

2011年12月11日在墨西哥舉辦的16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he Biology of Actinomycetes大會,並做大會報告。

2012年2月4日-10日在美國聖地亞哥舉行的第一屆"藥物靶點的生物學研究"會議(Drug Target Biology" of the first conference),作為分會主席並作報告。

2012年4月20日-25日,出訪美國哈佛醫學院,並參加有關新型抗結核藥物研究的科學會議。

2012年8月6日-11日:赴美國聖托馬斯(ST.THOMAS)參加第50屆美國傳染病協會(IDSA)年會,在大會上做報告,題目為:系統分類學指導下的從天然產物中篩選抗TB藥物研究。

2012年9月27日-28日,受加拿大哥倫比亞大學Yang Decheng教授邀請參加傑姆斯·霍格研究中心研討會(UBC James Hogg Research Centre's Seminar Series),並做報告。

2012年10月17日-18日,應德國巴斯夫公司副總裁Oskar Zelder 博士邀請,參加巴斯夫生物科學研討會(BASF Bioscience Symposium),作大會報告"從天然產物中發現潛在的抗感染藥物的生物前景",會後19日前往德國薩蘭大學與Rolf Müller教授討論合作事宜。

2012.11月14日-17日,赴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卡內基梅隆大學參加"新型抗結核藥物研發的系列科技會議"。

曾經指導的研究生邊疆、孫諾、裴剛、傅成章被邀請參加了2008 年"美國ASM 抗感染性疾病大會"並做大會板報交流。其中博士畢業生傅成章曾被邀請參加在澳大利亞舉行的"國際環境微生物學大會"2008年年會並做大會板報交流,2011年獲得德國的紅寶(Houblt)基金;博士研究生童垚俊於2011年10月應日本東京大學醫科學研究所所長清野宏的邀請參加第七屆國際學生論壇。本人指導的博士生卓英、任彪曾受英國維康基金(The Welcome Trust)資助參加John Innes Center 舉辦的Summer School of Applied Molecular Microbiology會議。2012年3月派課題組成員代煥琴副研究員前往美國EMORY大學合作交流3個月,學習蛋白純化和高通量篩選技術。2012年11月派課題組成員劉雪婷副研究員去美國加州大學合作交流半年,學習樣品製備和質譜成像技術。

英國阿伯丁大學Marcel Jaspars獲特聘研究員計劃資助,來本課題組進行學術交流,指導研究生工作。尼日利亞博後Abiodun 獲得TWAS-CAS獎學金資助來本組學習交流一年,印度Bolla Krishna博後2011年也獲得次此項獎學金資助,2009年5月完成博後工作後回國。埃及Wael M. Abdel-Mageed博士於本年度8月份完成"外籍青年科學家"資助計劃及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後回國。

代表性著作

1. 王書錦、付海安、張立新、胡江春、焦鵬.2004."陸地-海洋微生物"瀋陽出版社.

2. 參與主編微生物資源學第二版, 2010, 科學出版社.

3. Song E. (Editors-in-Chief) 2006. "SiRNA Research: theory, applications and methods". Science publishing.

4. 22) Fu H (Editors-in-Chief) 2006. "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 vol 261: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 Humana Press In., USA

5. KG Ramawat and JM Merillon. (Editors-in-Chief) . "Biotechnology secondary metabolite, Science Publishers Inc, 2006.06, 417-443.

6. Zhang, LX., and A. Demain. (Editors-in-Chief) 2005. "Natural Products: Drug Discovery, Therapeutic Medicine ", ISBN: 1-58829-383-1, Humana Press, USA.

7. Xueting Liu and Lixin Zhang*. Tanshinones against cancer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nd their biosynthesis. Handbook of Natural Products, 2012, chapter III. (Accep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