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祁寯藻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19年9月3日 (二) 18:53 由 Cxy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added Category:清朝军政人物 using HotCat
前往: 導覽搜尋
祁寯藻

祁寯藻(1793年-1866年),字叔穎,一字淳甫,避諱改實甫,號春圃、息翁,山西壽陽人。清朝大臣,三代帝師。嘉慶十九年(1814)進士,由庶吉士授編修,累官至體仁閣大學士、太子太保。諡號文端。

人物生平

祁寯藻(1793年7月11日(癸丑年)-1866年10月22日)字穎叔、淳浦,避諱改實甫,號春圃、觀齋、息翁,山西壽陽縣平舒村人。戶部郎中祁韻士之子。嘉慶進士。歷官至軍機大臣,左都御史,兵、戶、工、禮諸部尚書,體仁閣大學士、太子太保。道光十九年(1839)赴福建籌辦海防,查禁鴉片。咸豐帝即位,更得重用。後自請辭官。咸豐、同治之際,密陳厘捐病民,力請罷止。論時政六事。同治元年(1862),供職弘德殿,教同治帝讀書。五年後卒。 諡號文端。

世稱"三代帝師(道光、咸豐、同治)"[1] 、"四朝文臣(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壽陽相國"。他一生忠清亮直,勤政愛民,舉賢薦能,政績卓著,對朝政有影響。其書法由小篆入真行,師承二王,出顏柳,參以山谷,深厚遒健,自成一格,為清代中晚期著名書法家,有"一時之最,人共寶之""楷書稱首"的讚譽。

祁寯藻主持清代道咸詩壇、書壇長達幾十年,為士林所瞻望,他為學主張通訓詁,明義理,調和漢、宋學術之爭;為詩主張宗宋,開後代同光宋詩派詩人之先河;尤其他的書法,更是清代書壇承上啟下的一代宗師,他的書法由小篆入真、行,出顏、柳,參以山谷,深厚遒勁,自成一格,論者謂達到"大書深刻"之絕詣,有"為一時最,人共寶之"的讚譽。以其在清代山西書法史上的影響和地位而論,堪稱傅山以後第一人。 其子祁世長曆任翰林院編修、工部尚書,兼管順天府府尹事務;其孫祁友蒙歷任南河同知、湖北知府,玄孫祁式潛抗日戰爭時期加入中國共產黨。

社會評價

作為一個真正的讀書人,祁雋藻的思想還是務實超前的。無論"立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他時時忘不了的僅僅是天下萬民。在削職為民的數年間,他也不忘潛心農事,著就一本《馬首農言》,用以指導農耕。這種務實的思想是每個時代的讀書人都應該學習的。

作為出身寒微的讀書人,祁雋藻試圖讓更多的底層讀書人躋身廟堂之上,和他一起成為天地民心的代言人,為天地立極,為生民立命。他利用多次擔任學政一職的機會從寒微中為朝廷簡拔優秀人才。

主要作品

祁寯藻集

2011年2月,任國維(山西省文聯原黨組書記、祁寯藻研究會會長)任總主編的大型文獻《祁寯藻集》,由山西出版集團·三晉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了。全書共3卷,計270萬字。內容包括譜傳、日記、信札、馬首農言、隨筆、雜記、附錄(以上為一卷);詩詞、校勘、批註及考證(以上為二卷);奏議、題本(以上為三卷)。 祁寯藻(1793~1866),山西壽陽人。清嘉慶十九年(1814)考中進士後,一路升遷,官至首席軍機大臣、體仁閣大學士,而且身歷四朝,充任三代帝師。他在朝居官50餘年,學粹品端,忠清亮直,是影響清代政治的重量級人物;又系當時學界、書壇為人稱頌和推崇的大家、領袖。因此,編輯出版《祁寯藻集》,不僅對我們了解祁寯藻本人和他的為政思想、學術成就、社會貢獻及其產生的影響,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對我們認識那個時代中國的政治、經濟大環境,亦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同時,也為現代學術研究開掘出一灣活水,為清史的編纂和研究提供了珍貴資料。

馬首農言

《馬首農言·農諺》的作者為晉中地區壽陽籍清代文人祁雋藻,一個半世紀以來,這些諺語大多依然活在壽陽(春秋時稱馬首邑)廣大群眾之中。《馬首農言》搜集記載的不僅有農諺、方言、地勢、氣候、農具、病蟲害、畜牧、水利等多方面的農業技術,而且還記述了祀祠、織事、物價、人情、風俗、古建等方面的民風俗尚和社會知識。壽陽縣古稱"馬首",祁寯藻的《馬首農言》就分別從農耕、水利、畜牧、桑蠶等方面,論述了壽陽一帶的農業相關問題,全書共三萬餘字。這部系統論述一個地區農業生產的優秀著作,不僅在清末民初時期廣為傳閱,而且對現代的農業生產和農業史研究,都有着重要的借鑑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