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朱宣咸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Oceanside讨论 | 贡献2019年2月18日 (一) 14:20的版本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朱宣咸
杰出的中国画画家、版画家、漫画家与美术活动家。
出生 1927年
国籍 中国
别名 浙人
职业 杰出的画家、美术活动家
知名作品朱宣咸作品选》
《朱宣咸花鸟画选辑》。

朱宣咸(1927--2002),杰出的中国画画家、木刻版画家、版画家、漫画家与美术活动家。又名:浙人[1]

人物简介

20世纪40年代初起从事中国画、中国新兴木刻版画与时政漫画。由浙江到上海直接投身海上画派和鲁迅新兴木刻版画。

1943年他创作了中国画作品《梅》,画上题款:“岁晚穷檐冰雪里,忽看世界转繁华”,就此似乎也奠定了朱宣咸一生的基调、人格与主线,那就是:迎雪吐艳、倔强劲健、积极向上,毕生对真、善、美的执著追求。

在中国画方面的创作,朱宣咸是从画梅开始的,在他长达六十年艺术创作的生涯里也一直钟爱着梅,这固然基于对梅的自然形态之逸美所至,也是直抒胸臆、缘物寄情。

1944年作品载入纽约The John Day Company 出版的《中国抗战美术作品选》(由诺贝尔奖和普利策获得者赛珍珠 Pearl S.Buck 编撰),1946年加入中华全国美协。1948年在近代史上著名的上海"《观察》事件"中被捕。

1949年与刘开渠张乐平庞薰琹杨可扬等代表上海美术界在《大公报》发表"美术工作者宣言",该宣言的发表意味着国统区美术和上海近现代美术史从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同时进入中华全国美术协会工作,参与早期美术事业的建立。

1949年底到重庆,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今中国美术家协会)重庆执委,参与重庆市文联成立。是成立重庆市美术家协会的筹备人、首任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顾问,主持最早的重庆美术馆工作,成立重庆国画院发起人、顾问,重庆美专校长。[2] 长期以来,朱宣咸正直无私的先后担任了新闻、文化、教育、出版系统的美术领导工作,作为1949年建国后美术事业的重要开拓者之一,对于建立、推动和促进20世纪中期与后期重庆美术事业的繁荣、发展与走向全国作出了重要贡献;被政府授予“献给共和国创立者”勋章。

风格与成就

朱宣咸的艺术之路是由投枪匕首而到纯美艺术,毕生彰显了对真、善、美理想不懈追求与讴歌的艺术精神,洋溢着鲜明的时代感、抒情性与艺术多元性。

朱宣咸中国画艺术具有海上画派风格与传承,在版画艺术方面,早期以欧洲黑白木刻为起源,后来结合进了中国艺术的特色。

大半个世纪对中西绘画、传统与现代美术孜孜不倦的探索,在中国画中融入版画等西方艺术的元素、木刻版画中赋予写意等中国画修养。在深厚苍劲的传统功力基础上、师传统而不泥古,充满新意、充满生机、充满清新的气息与积极向上之朝气。从而形成了朱宣咸艺术在中西绘画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交融方面的开拓性与鲜明艺术成就。

创作了一大批中国画、木刻版画、时政漫画、水彩画、水粉画、插画、连环画等作品。1944年起入选一系列国家级美展,被中国美术馆等收藏。被《中国年鉴》,《中国百年版画》等大型文献收录;从1946年到2002年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一系列重要展览并获奖,其作品所体现出的艺术风貌、学术性与多元性被《人民日报》等主要媒体专题评论,发表作品数千次;出版有《朱宣咸作品选》,《朱宣咸花鸟画选辑》,《朱宣咸木刻版画集》,《朱宣咸风景木刻版画选辑》,《朱宣咸漫画》,《艺术常青——美术家朱宣咸》等;由文化、新闻、出版等六单位曾联合主办“朱宣咸从艺五十五年画展”;生平被载入《中国美术辞典》等国家级辞书。

艺坛片语

李可染(画家,原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朱宣咸同志的作品体现出了一种气势,同时也很有情趣。

刘开渠(雕塑家,原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上海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

在我的印象中朱宣咸同志很勤奋,是解放前上海进步美术队伍里的一个积极分子,是上海解放初期中华全国美术协会、中华全国木刻协会、中华全国漫画协会"联合办事处"队伍里的一个积极分子,从四、五十年代起就看到他的作品,长期以来朱宣咸一直坚持创作,数量颇丰,中西绘画涉猎面宽,很不容易,这些作品所体现出的艺术特色和学术性是可贵的。

王琦(画家,原中国美术家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中国版画家协会主席):

朱宣咸同志,我很高兴为你的画集题写书名,你的作品体现了我们国家从40年代以来至今各个时期的一些艺术风貌,作品饱含真情实感和健康的审美风格,这些都是很有价值的。

华君武(画家,原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顾问,中国文联书记处书记):

朱宣咸的漫画大到国际政治,小到人民群众的生活,他都善于从中去获取有意义的素材,再加以艺术的深化,充满很强的讽刺性、生动性,深刻又有趣味,特征把握到位。

王朝闻(美学家,原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华美学学会会长):

从事绘画创作、美术新闻出版以及美术社会活动等工作是必须有以创造性思维为根本性的主观条件,朱宣咸的追求也反映了这种主观条件,我很欣赏他跨越时代创作的这些充满信念的作品。

邵大箴(美术史论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学术委员会主任、理论委员会主任,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名誉教授,原《美术》、《美术研究》、《世界美术》杂志主编):

朱宣咸的中国画大气、整体,版画贴近现实,有很好的品格和情趣。朱宣咸对中国当代美术所作出的贡献,是值得赞扬的。

沈鹏(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名誉主席,北京大学顾问,原中国文联副主席):

朱宣咸的作品很美,让我联想到了这句诗:"千里莺啼绿映红"。

王伯敏(美术史论家,国家级美术史学科带头人,西泠印社荣誉理事,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杭州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杭州画院名誉院长):

宣咸同志1947年的大作《今天是儿童节?!》,反映那个时代是何其深刻;解放后的《入迷》令人激动,太有味了。花鸟之作,别有风致,当以《南风》、《苍松》等一路为最佳。宣咸同志在艺术上的成就,令我深感敬佩。

彦涵(画家,原中国美术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

朱宣咸作品很富有学习、研究的独到之处。

力群(画家,著名美术评论家,原《美术》杂志主编):

朱宣咸同志的作品过去我看过,其中包括《夜》,这些应是中国美术的精品。

杨可扬(画家,中国版画家协会顾问,原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顾问,上海版画学会会长):

朱宣咸作品硕果累累。其中《江南仲夏-我的家乡》是朱宣咸的新作,一派南方的田园秀丽景色,写实中带有点装饰,很有版画味道,尤其满版碧 绿的色调中,露出几处白色,使 画面顿觉舒适透气。这种恰到好处露白处理,在他《榕湖滴翠》、《山乡好》等作品中也都有极好的表现。这功夫当得力于他中国画创作实践中"惜墨如金"的经验在版画创作上成功的运用。

庞薰琹(画家,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第一副院长、教授):

朱宣咸作品有一种自己的特色。数十年来他除了承担繁重的社会美术组织工作和美术新闻出版工作,在创作上还坚持沿着一条自己的道路毫不动摇地坚定不移走下去,作品质量也一点都不马虎,非常的严谨。

赵延年(画家,中国版画家协会顾问,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以不同的色调,表现不同画面的内容意境,这是朱宣咸套色木刻的特色,对此我很感兴趣。

马克(美术评论家,原《人民日报》社文艺部主任):

朱宣咸以清风明月为基调的《》,是一首歌颂新事物的小夜曲,格调新颖,意境深远,感人致深。

李少言(画家,原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版画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文联副主席,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

朱宣咸同志的作品很精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我祝愿朱宣咸同志艺术常青。

沈福文(美术教育家、工艺美术家,原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名誉院长,教授):

宣咸同志是我们很多人的好朋友,我一直非常赞赏他的人品,赞赏他大公无私的人格魅力和在工作上较强的组织能力,赞赏他对艺术的勤奋精神,这些我觉得都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

郑爽(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州美术学院教授):

从朱宣咸的作品中,我看到了一个画家所走过的道路,他的作品时代感非常强。

袁晓岑(画家,云南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云南画院名誉院长,云南艺术学院名誉院长,教授):

朱宣咸同志在中国画、版画、漫画等几个方面同步创作,并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成就,这种才华是难能可贵的。

晁楣(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主席):

朱宣咸老师是解放后我国美术界德艺双馨的前辈,20世纪40年代我在南京上学时,就看过他的作品,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半个多世纪以来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一 直坚持创作,令人由衷的敬佩。

赵宗藻(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

《朱宣咸木刻版画集》让我如此集中的看到了朱宣咸老师这么多的作品,是首次,也感到意外。我很喜欢他早期刻的一些小木刻。读了在该画集里他自己写的"我从事木刻版画创作的前前后后"和杨可扬同志写的"前言",才明了,他在长期胜任繁重的新闻、出版的美术编辑和美术行政组织工作的条件下,犹能坚持创作实践并作出成绩,这种高度敬业不倦的精神让人深感敬佩!

李忠翔(云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我还是中学生的时候,就读到过朱宣咸老师的作品。如《夜》那件作品,至今给我留下难忘的印象。

李允经(北京鲁迅博物馆研究员):

朱宣咸的水墨画,那真是水墨淋漓,笔意老辣,浓淡有致,构图严谨。观其作品,真能唤起人们对于生活的无限热爱。比如《丰收景象》真是生气勃勃,倾注了画家对生活的一片深情;《风潇潇》中的麻雀,那是朱宣咸独创的"朱氏画法",把握准确,夸张而不失形态,如此生动,如此可爱,真是少见;此外,《知秋》也是神来之笔,鸭子造型,何其简练生动,全图布局,何其洒脱自如。

王林(美术批评家,策展人,博士生导师,四川美术学院教授):

朱宣咸是在中国最早介入现代艺术的那一批人。

浏览朱宣咸作品,让人想到一个问题:艺术家固然因时代不同而有所变化,但真正优秀的艺术作品却往往是跨越时空的。

纵观朱宣咸的中国画,题材之丰富少有人比;在朱宣咸笔下,其形式感与象征性并重,见证着先生的自尊与自信。朱宣咸是上海早期新兴木刻版画的重要参与者,通过朱宣咸艺术从中可以窥见历史进退的轨迹。

林木(美术史论家,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

朱宣咸先生历经半个多世纪的艺术创作走的是一条由革命斗士而到抒情诗人,由投枪匕首而到纯美艺术之路。而这点,又恰恰和20世纪我国艺术的发展之路同步。从这个角度去研究朱宣咸先生的作品,或许也正是其作品的时代价值之所在。

Anne Farrer(大英博物馆东方部主任):

尊敬的朱宣咸先生,我非常有兴趣地读到你的作品,正如你所知道的,我们大英博物馆正在收集二十世纪的中国艺术,下次到重庆时我非常希望拜访你,同时也为我们的这个活动而收藏到你的作品。

后人纪念

2017年5月11日—24日,“朱宣咸艺术回顾展”在重庆美术馆举行。[3]

展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文化委员会、重庆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重庆市美术家协会、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四川省美术家协会、重庆美术馆(重庆画院、重庆国画院)共同承办,四川美术学院、西南大学美术学院、重庆大学艺术学院、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重庆美专同学会、王琦美术博物馆、鸿恩书画院共同协办。

开幕式

2017年5月12日,“朱宣咸艺术回顾展”开幕仪式在重庆美术馆举行,由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徐亮主持。在开幕式上先后致辞的有: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重庆美术馆书记、常务副馆长邓建强,重庆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庞茂琨,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骆献跃,中国美术馆副馆长谢小凡;朱宣咸次子朱江代表家属致答谢辞,重庆市文联党组书记陈若愚宣布开幕。

主承办单位专家们的致辞,从多个角度赞誉了朱宣咸所取得的多方面艺术成就,以及为我们社会的文化美术事业之进步与发展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参加开幕式的美术界专家还有: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专职副秘书长丁设,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梁时民,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陈航、副主席崔毅、专职秘书长魏东,各高校专家、相关领导及各界人士数百人。

展览作品

在重庆美术馆一楼展厅展出了朱宣咸的中国画作品,二楼展厅展出了朱宣咸的中国新兴木刻版画、时政漫画、水彩、水粉、插画、连环画等作品数百件。

展览梳理与展示了朱宣咸从20世纪40年代初起到本世纪初,历经大半个世纪、跨越不同时代新旧社会变迁,由浙江到上海、再由上海到四川与重庆,在中西绘画多个画种,人物、花鸟、风景等多个学科方面的同步驾驭与同步增光添彩。

通过这些具有鲜明艺术个性、艺术风貌、艺术学术性与多元性的作品所体现出的心路历程,也反映了抗日战争沦陷区、国统区以及我国在1949年后各个不同时期所特有的社会缩影、时代背景,以及不同时期所呈现出的不同艺术状态、艺术风貌与艺术轨迹。

2017年5月23日一6月13日,“丹青岁月——朱宣咸中国画作品展”在重庆市文联美术馆举行。

“丹青岁月——朱宣咸中国画作品展”由重庆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办,重庆市文艺家活动中心、重庆市文联美术馆共同承办。

此次展览,是在同一时间段中国美术家协会等举办的“朱宣咸艺术回顾展”之外,又举办的一场朱宣咸中国画专项展览。

其不同之处在于:一是作品不同,是朱宣咸创作的另外一百件左右的中国画作品。二是性质不同,“回顾展”的性质体现了对其中国画、中国新兴木刻版画、时政漫画、水彩、水粉、插画、连环画等多个学科的整体艺术梳理。而此次“中国画作品展”,则专题展示了朱宣咸在中国画方面亦有待进一步挖掘的优秀学术成就。

这是继朱宣咸个人画展先后在香港、浙江、北京、上海等地举行后,又举办的两次展览。主要专业媒体与公共媒体对这两次展览作了专题报道,有的还做了多次专题和连续报道。

参考资料

  1. 朱宣咸简历, 卓克艺术网,
  2. 朱宣咸:忽看世界转繁华, 搜狐网, 2018-06-11
  3. 记朱宣咸艺术、艺术回顾展与中国画展, 腾讯大渝网, 2017-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