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神武天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Xfd讨论 | 贡献2019年11月14日 (四) 22:48的版本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神武天皇

神武天皇(日语:神武天皇じんむてんのうじんむてんわう Jinmu Tennō),是神話中日本第一代天皇天照大神後裔,最早在《古事記》中則名為神倭伊波禮毘古命(日语:神倭伊波礼琵古命かむやまといわれひこのみこと Kamuyamato iwarehiko no mikoto)。

原图链接神武天皇:神話中日本第一代天皇天照大神後裔,最早在《古事記》中則名為神倭伊波禮毘古命。

較晚成書的《日本書紀》中的漢字譯為神日本磐余彥尊(日语:神日本磐余彦尊かむやまといわれひこのみこと Kamuyamato iwarehiko no mikoto),傳說他建立最早的大和王權,為日本開國之祖與天皇之濫觴。

ytlj 神武天皇

历史记载

原图链接神武天皇

根据《古事记》与《日本书纪》(两书统称“记纪”)记载,天照大神之孙琼琼杵尊下凡于九州日向的高千穗山峰,与木花开耶姬生了火降芹命火明命彦火火出见尊。其中彦火火出见尊娶海神之女丰玉姬,生了鸬鹚草葺不合命,然后鸬鹚草葺不合命又与玉依姬生了五濑命、稻饭命、御毛沼命、若御毛沼命,其中若御毛沼命即日后的神日本磐余彦。[1]

原图链接神武天皇

神武东征的故事:

原图链接神武天皇

根据《古事记》上卷之记载,神倭伊波礼毗古命(即神武天皇)与兄长五濑命商议前往何处可以一统苇原中国,遂决定向东行。大军经筑紫(今福冈县)抵丰国宇沙(今大分县宇佐市),遇到宇沙都比古((日文)ウサツヒコ)、宇沙都比卖((日文)ウサツヒメ)二人设宴款待,并移动到筑紫冈田宫停留了一年。接下来又在阿岐国(今广岛县)之多祁理宫待了七年、吉备国(今冈山县)之高岛宫停留了八年。大军行进至速吸门((日文)はやすいのと),遇到一名坐在龟甲上钓鱼之奇人,神武天皇纳为家臣,赐名槁根津日子。该家臣谙水性熟海道,领大军从浪速国之渡口坐船至青云之白肩津。此时登美能那贺须泥毗古早已兴军待战,双方鏖战时五濑命的手遭到对方流箭射穿。他受伤濒死时对神武天皇说:“我们是日神之子,不该面对日出的东方,应该要背对太阳才对。”于是遵照指示向南迂回前进,中途在海边清洗五濑命手臂上的血,至纪伊国(今和歌山县)男之水门时五濑命身亡,葬于纪伊国灶山。[2]

大军行至熊野村,突有一头大熊出现并倏忽消失,神武天皇与士卒随即失去意识而倒地。一名唤高仓下之男子持一横刀献上,神武天皇马上苏醒。当他取横刀时,熊野山的荒神被斩杀,倒地的士卒亦随着起身醒来。神武天皇问高仓下关于横刀的由来,答曰梦见天照大神及高木神对建御雷神说:“你不是平定苇原中国了吗?为何让我等之子孙遭受纷扰呢?还不赶快下凡拯救他们!”。建御雷神却回说:“我不需要下凡,有一把可以平定战火的横刀就可以了。”所以这把横刀穿越高仓下之屋顶,特地取来献给天神之子。[3]

高仓下又继续转述高木神托梦的命令:“天神御子,切勿继续朝深山前进,内有许多凶神,我自天上派遣八咫乌做向导,你应该跟随着它的指引。”因此,神武天皇率军跟着八咫乌走,来到吉野河遇到捕鱼的贽持之子;继续前行,遇到从井里出来、有尾巴的井冰鹿;再往山里走,遇见分开岩石走出来、有尾巴的石押分之子前来晋见。后来,大军抵达宇陀。此地有兄宇迦斯、弟宇迦斯二人,神武天皇遣八咫鸟前往招降,兄宇迦斯却射箭逼回八咫鸟。兄宇迦斯欲集结军队跟神武天皇作战,却集结不成,于是佯装降伏,建造了一座实为陷阱的宫殿等待神武天皇到来。弟宇迦斯拜见神武天皇并禀告此事,故大伴连等之祖道臣命、久米直等之祖大久米命二人召来兄宇迦斯,以横刀、矛、矢强迫他进入该宫殿。兄宇迦斯跌入自己所设的陷阱而亡,道臣命、大久米命将其尸体乱刀分尸;后来弟宇迦斯设宴款待神武天皇及其军队。

军队继续前进,到达忍坂大室时,八十个有尾巴的土云人在室内等待着。神武天皇赐宴席给此八十人,并设八十个带着佩刀的膳夫,命令膳夫听到歌声时便斩杀土云人。于是歌声响起时,膳夫们拔刀杀死土云人。之后迩艺速日命带了许多天上的宝物晋献给神武天皇,以表臣服。最后神武天皇在亩火的白梼原宫即位,治理大和。

神武天皇娶比卖多多良伊须气余理比卖为后,生日子八井命、神八井耳命((日文)かむやいみみのみこと)、神沼河耳命((日文)カムヌナカワミミ,即为后来的绥靖天皇)。

根据《日本书纪》记载,神日本磐余彦天皇((日文)カムヤマトイワレビコ,即神武天皇)45岁时向诸皇兄及其子手研耳命表示自天祖降迹已一百七十九万二千四百七十余年,但东部犹未沾于王泽;加上盐土老翁曾曰东有美地青山,欲前往建立都城,遂兴起东征之念。

其年冬十月丁巳朔辛酉天皇亲自率军东征,至速吸之门有一乘艇而至的渔夫名曰珍彦,替天皇做前导开路,故赐名椎根津彦(乃倭直部始祖)。大军耗时半年途经筑紫国菟狭(今大分县宇佐市),菟狭国造祖菟狭津彦((日文)ウサツヒコ)和菟狭津媛((日文)ウサツヒメ)立一柱腾宫并设宴款待。后者后来下嫁侍臣天种子命,而天种子命乃中臣氏之远祖。十一月抵筑紫国冈水门,十二月至安艺(今广岛县),居于埃宫。乙卯年春三月徙入吉备国(今冈山县),起高岛宫,全军养精蓄锐三年。接着大军继续向东,经浪速国、河内国草香邑青云白肩之津(今大阪府东部)后,于孔舍卫坂遭遇土豪长髓彦顽强抵抗,长兄五濑命遭流箭伤及肱胫。神武天皇意识到身为日神子孙,向太阳升起的东方征虏乃逆天道,遂令全军后退,并绕道纪伊(今和歌山县)前进。途中五濑命因箭伤身亡,葬于纪伊灶山。

全军自熊野渡海时突遇暴风雨,二兄稻饭命、三兄三毛入野命跃入海中,以求全军船舰平安。至熊野荒坂津登岸时,误杀平民百姓而遭天谴,全军因毒气动弹不得。幸亏武瓮雷神赐予韴灵剑,中毒士卒悉复苏醒。全军前往中洲时,在山中迷路,天照大神派遣八咫乌做向导,引领全军抵菟田县,并收大伴氏始祖日臣命、井光、磐排别之子、苞苴担之子等人为臣;接着斩兄滑、击八十枭帅于国见丘、降弟矶城、斩兄矶城等人。

后来神武天皇军与长髓彦军大战却无法取胜,战况陷入泥淖之际飞来一只金色灵鸱停于神武天皇之弓弭,其耀眼光芒令长髓彦军士卒迷眩无法再战。为报五濑命箭伤身亡之仇,神武天皇军队穷追不舍,长髓彦派人前来解释原委。原来其妹婿饶速日命乘天磐船自天降,为天神之子,而神武天皇亦自称天神之子,他不相信天神子有两个。

神武天皇则质疑饶速日命若为天神之子,应有代表物,于是长髓彦出示饶速日命佩带的天羽羽矢及步鞬。饶速日命清楚长髓彦仍对神武天皇怀有敌意,乃杀之,并率部众归顺神武天皇。最后神武天皇总算在大和定居下来,但四周仍有不肯降伏的土蜘蛛势力,经过六年的征讨始定。接着在亩傍山东南方兴建橿原宫,并纳事代主神与玉栉媛所生之女媛蹈鞴五十铃媛命((日文)为正妃,后尊为皇后,生皇子神八井命、神渟名川耳尊(后来即位为绥靖天皇)。

(PS:某些“秦军版神武东征”属于同人虚构,日本历史不存在此类记载。)

根据《古事记》与《日本书纪》(简称“记纪”)记载,天照大神之孙琼琼杵尊下凡于九洲日向的高千穗山峰,与木花开耶姬生了火降芹命、火明命和彦火火出见尊。其中彦火火出见尊娶海神之女丰玉姬,生了鸬鹚草葺不合命,然后鸬鹚草葺不合命又与玉依姬命生了五濑命、稻冰命、御毛沼命、若御毛沼命,其中若御毛沼命即日后的神日本磐余彦。

圣德太子曾借道教辛酉年之说,编排了“皇纪”。推古九年正好是辛酉年,也是圣德太子在斑鸠宫推行改革的年份。辛酉年每60年出现一次,亦称一轮。按道皇居二重桥教的说法,每一轮辛酉年是发生变革之年。而第21轮的辛酉年则是发生彻底的大变革之年。于是,圣德太子以推古九年(601年)为起点再往上推第21轮的辛酉年为日本建国之年。规定该年的阴历一月一日为神武天皇登极之日(阳历为2月21日)。按照这种推算法,公元1990年是皇纪2649年。

人物生平

神武东征

根据记载,神武十五岁立为太子,并娶吾平津媛为妻。45岁时与诸皇兄、子商讨东征之事,该年(甲寅年)十月即横渡濑户内海,意图征服东土。历经半年的旅程,途中经筑紫、安艺、吉备等地,终于在河内国登岸。

这时大和国的土豪长髓彦因恐惧皇子入侵,遂于孔舍卫阪率兵迎战。激烈的战事中,神武天皇领悟到身为太阳神之后裔,不应朝向东边(太阳自东方昇起)征讨,于是向后撤军,改经纪伊绕道进军。途中五濑命因前次战役中箭受伤,不久伤重身亡。之后在海上遇到暴风雨,他的兄长稻饭命和御毛沼命以身殉海以求平安,仅剩神武天皇与其子手研耳命继续率军前进。最后在熊野的荒阪津登陆,却因误杀邻近居民而遭神惩罚,全军中毒而不得前进,幸赖武瓮雷神赐韴灵剑始能行军。之后又在前往中洲的山中迷路,此时有八咫乌指引,方抵达目的地。

建立大和

再度进军大和的路途上,磐余彦依靠椎根津彦等重臣之力,先后收了大伴氏之祖日臣命等人为臣,并击破吉野首部之祖井光、八十枭帅、县主之祖兄矶城等势力。终于,在撤兵半年后,再度遭遇到长随彦。交战之初,磐余彦尊连战却无法取胜,可战到一半突然天色大变,随之于磐余彦尊弓上停著一金乌。由于金乌的光芒刺眼,长随彦军无法张眼迎战敌人,于是磐余彦尊军大胜。为报杀兄之仇,获胜的磐余彦尊军穷追猛打,不放过任何打击敌军的机会,因此逼的长随彦与磐余彦会面,并说出不投降的真相:原来其妹婿饶速日命也是天之孙,而天孙不该为两种,故其怀疑磐余彦尊的神性。

但和饶速日命见面之后,透过信物的交换,两人皆彼此认定对方为天神之孙,但饶速日命怪长随彦之凶残不改,将其杀死,并追随磐余彦。至此,磐余彦正式定居于大和。可此时大和四周仍由称为土蜘蛛的土著势力把持。经过六年的东征西讨,方平定各方势力,始建立起大和朝廷。

辛酉年正月,磐余彦尊即位于橿原宫,并因原妻吾平津媛留在日尚,又娶三轮大物主神之女媛蹈鞴五十铃媛命纳为妻,隔年对追随者一一论功行赏。即位第三十一年巡幸天下,第四十二年立皇太子,在位七十六年后驾[1]崩,隔年秋天葬于亩傍山东北陵(《古事记》说葬在亩傍山詹北白祷尾)

神武以后

神渟名川耳为神武天皇与在大和国之妻媛蹈鞴五十铃媛命纳所生之次子。在此之前,神武与其在日向国之妻吾平津媛已生有一子(《古事记》则说生有两子),名为手研耳命(《古事记》作当艺志美美命),并随其东征而来。神武死后,手研耳命娶其后母。也就是神渟名川耳的母亲媛蹈鞴五十铃媛命纳为妻,并意图透过此婚姻取得皇位。

弑兄夺位

为了确保获得皇位,手研耳命打算杀掉两位皇子。于是皇后媛蹈鞴五十铃媛命作歌曰:“狭井河上云涌扩散,亩傍山中木叶剧响,是于此时劲风将吹!亩傍山周乌云昼浮,至于夕时劲风将起,木叶是以沙沙作响!”提醒两位皇子躲过危险。

为了保命,绥靖天皇与其同母兄神八井耳命打算先下手强。他们先找人做好弓箭,然后利用手研耳命在独自躺在地窖大床上时两人进行暗杀计划;绥靖天皇推开地窖大门,神八井耳命拿举弓瞄准。可是神八井耳命却手脚颤抖,迟迟不敢射箭。绥靖天皇见其不妙,连忙撞开其兄,将弓箭一把夺过,随之连发两箭,分别击中手研耳命胸前胸后,使其当场死亡。

这时神八井耳命为其不敢射箭感到惭愧,便将皇位让给绥靖天皇,专心侍奉神明。

绥靖天皇在位第二年春立母亲之妹五十铃依媛为皇后,并生有一子(安宁天皇),在位第四年其兄八井耳命去世。在位第25年立皇太子,在位第33年驾崩,享寿84岁。

人物评价

“神日本磐余彦尊”为和式的谥号,“神武”则是汉式的谥号,和谥为故有谥号,汉谥则为后世所追赠。至少《古事记》纂成之时,尚未出现汉风谥号。据《释日本纪》表示,神武帝以下古代天皇之谥号,为弘文天皇的曾孙淡海三船于天平宝字6年(762年)~天平宝字8年(764年,奈良时代后期)所追赠。此外,“若御毛沼命”之名带有五榖神的意义,而橿原乃至大和一带自古便是重要的谷仓,且此处关于磐余彦的传说也十分之多。很有可能这些故事混合在一起,便构成神武这传奇性的开国天皇。另一说由禅师中岩圆月提出,说是吴太伯或其后人。

另外,有人猜测神武天皇是秦朝时被秦始皇派遣寻找长生不老药的方士徐福。但这种猜测漏洞很大,神武天皇诞生是公元前711年,立国为公元前660年。而徐褔则是在公元前219年上书,前210年还未出海,神武天皇诞生以现时资料比较上比徐褔早了五百余年。即使去除阙史八代缺少事迹的天皇,之后继位的崇神天皇即位较徐福上书也晚了一百多年。

在考古研究中,又有提出神武即是崇神天皇的讹传。当然,如果不考究故事的可信度,我们可以将东征的故事看成大和政权由九州向东推至大和的过程缩影。明治之后,由于皇权大兴,对神武事迹的时间考证也逐渐热络:那柯通世提出以前660年为开国之年的说法,之后而衍伸出纪元节这种开国之日。此外,1889年日本政府在据说他建国地的奈良县橿原市重建橿原神宫。

日本天皇

第一系

神武天皇 ( 前660-前585) ▪ 绥靖天皇 ( 前581-前549) ▪ 安宁天皇 ( 前549-前511) ▪ 懿德天皇 ( 前510-前477)

孝昭天皇 ( 前475-前393) ▪ 孝安天皇 ( 前392-前291) ▪ 孝灵天皇 ( 前290-前215) ▪ 孝元天皇 ( 前214-前158)

开化天皇 ( 前158-前98) ▪ 崇神天皇 ( 前97-前30) ▪ 垂仁天皇 ( 前29-1970) ▪ 景行天皇 ( 1971-130)

成务天皇 ( 131-190) ▪ 仲哀天皇 ( 192-200) ▪ 应神天皇 ( 270-310) ▪ 仁德天皇 ( 313-399)

履中天皇 ( 400-405) ▪ 反正天皇 ( 406-410) ▪ 允恭天皇 ( 412-453) ▪ 安康天皇 ( 453-456)

雄略天皇 ( 456-479) ▪ 清宁天皇 ( 480-484) ▪ 显宗天皇 ( 485-487) ▪ 仁贤天皇 ( 488-498)

武烈天皇 ( 498-507) ▪ 继体天皇 ( 507-531) ▪ 安闲天皇 ( 531-535) ▪ 宣化天皇 ( 535-539)

钦明天皇 ( 539-571) ▪ 敏达天皇 ( 572-585) ▪ 用明天皇 ( 585-587) ▪ 崇峻天皇 ( 587-592)

推古天皇 ( 592-628)

第二系

舒明天皇 ( 629-641) ▪ 皇极天皇 ( 642-645) ▪ 孝德天皇 ( 645-654) ▪ 齐明天皇 ( 655-661)

天智天皇 ( 661-671) ▪ 弘文天皇 ( 671-672) ▪ 天武天皇 ( 673-686) ▪ 持统天皇 ( 686-697)

文武天皇 ( 697-707) ▪ 元明天皇 ( 707-715) ▪ 元正天皇 ( 715-724) ▪ 圣武天皇 ( 724-749)

孝谦天皇 ( 749-758) ▪ 淳仁天皇 ( 758-764) ▪ 称德天皇 ( 764-770) ▪ 光仁天皇 ( 770-781)

桓武天皇 ( 781-806) ▪ 平城天皇 ( 806-809) ▪ 嵯峨天皇 ( 809-823) ▪ 淳和天皇 ( 823-833)

仁明天皇 ( 833-850) ▪ 文德天皇 ( 850-858) ▪ 清和天皇 ( 858-876) ▪ 阳成天皇 ( 876-884)

光孝天皇 ( 884-887) ▪ 宇多天皇 ( 887-897) ▪醍醐天皇 ( 897-930) ▪ 朱雀天皇 ( 930-946)

村上天皇 ( 946-967) ▪ 冷泉天皇 ( 967-969) ▪ 圆融天皇 ( 969-984) ▪ 花山天皇 ( 984-986)

一条天皇 ( 986-1011)

第三系

三条天皇 ( 1011-1016) ▪ 后一条天皇 ( 1016-1036) ▪ 后朱雀天皇 ( 1036-1045) ▪ 后冷泉天皇 ( 1045-1068)

后三条天皇 ( 1068-1072) ▪ 白河天皇 ( 1072-1086) ▪ 堀河天皇 ( 1086-1107) ▪ 鸟羽天皇 ( 1107-1123)

崇德天皇 ( 1123-1141) ▪ 近卫天皇 ( 1141-1155) ▪ 后白河天皇 ( 1155-1158) ▪ 二条天皇 ( 1158-1165)

六条天皇 ( 1165-1168) ▪ 高仓天皇 ( 1168-1180) ▪ 安德天皇 ( 1180-1185) ▪ 后鸟羽天皇 ( 1183-1198)

土御门天皇 ( 1198-1210) ▪顺德天皇 ( 1210-1221) ▪ 仲恭天皇 ( 1221-1221) ▪ 后堀河天皇 ( 1221-1232)

四条天皇 ( 1232-1242) ▪ 后嵯峨天皇 ( 1242-1246) ▪ 后深草天皇 ( 1246-1259) ▪ 龟山天皇 ( 1259-1274)

后宇多天皇 ( 1274-1287) ▪ 伏见天皇 ( 1287-1298) ▪ 后伏见天皇 ( 1298-1301) ▪ 后二条天皇 ( 1301-1308)

花园天皇 ( 1308-1318) ▪ 后醍醐天皇 ( 1318-1339) ▪ 后村上天皇 ( 1339-1368) ▪ 长庆天皇 ( 1368-1383)

后龟山天皇 ( 1383-1392) ▪ 光严天皇 ( 1331-1333) ▪ 光明天皇 ( 1336-1348) ▪ 崇光天皇 ( 1348-1351)

后光严天皇 ( 1352-1371) ▪ 后圆融天皇 ( 1371-1382) ▪ 后小松天皇 ( 1382-1412)

第四系

称光天皇 ( 1412-1428) ▪ 后花园天皇 ( 1428-1464) ▪ 后土御门天皇 ( 1464-1500) ▪ 后柏原天皇 ( 1500-1526)

后奈良天皇 ( 1526-1557) ▪ 正亲町天皇 ( 1557-1586) ▪ 后阳成天皇 ( 1586-1611) ▪ 后水尾天皇 ( 1611-1629)

明正天皇 ( 1629-1643) ▪ 后光明天皇 ( 1643-1654) ▪ 后西天皇 ( 1654-1663) ▪ 灵元天皇 ( 1663-1687)

东山天皇 ( 1687-1709) ▪ 中御门天皇 ( 1709-1735) ▪ 樱町天皇 ( 1735-1747) ▪ 桃园天皇 ( 1747-1762)

后樱町天皇 ( 1762-1770) ▪ 后桃园天皇 ( 1770-1779) ▪ 光格天皇 ( 1779-1817) ▪ 仁孝天皇 ( 1817-1846)

孝明天皇 ( 1846-1866) ▪ 明治天皇 ( 1867-1912) ▪ 大正天皇 ( 1912-1926) ▪ 昭和天皇 ( 1926-1989)

明仁天皇 ( 1989-2019) • 德仁天皇(2019--)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