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刺五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19年11月25日 (一) 21:12 由 LBT0930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added Category:410 醫藥總論 using HotCat
前往: 導覽搜尋

刺五加為寒帶地區之有氧植物,屬於五加科 (Araliaceae) 。正式學名為 Eleu-therococcus senticosus (Ruper.et Maxim.)Maxim. 為最早公]]開使用之名稱。保留學名為 Acanthopanax Senticosus (Ruper.et Maxim.)Harms. 為最早之植物名,目前仍廣泛被中國科學家使用。俗名 Ciwujia 。第一學名為 Eleutherococcus senticosus Extract ,西方國家報導資料採用此名,俗名[[西伯利亞人蔘 Siberian Ginseng (Eleuthero - Ginseng) 。第二學名為 Acanthopanax Extract 。中文學名為刺五加,又名為五加蔘日本名為蝦夷五加木惡魔之木。蘇聯名為 Ereuterokoku 。在中國大陸東北別名為刺拐棒,於黑龍江老虎鐐子、於遼寧刺木棒。與人蔘同屬五加科植物,藥效部份為刺五加的乾燥根及根莖,以根為主。夏秋採挖,剝取根皮曬乾。[1]

形態

灌木,高1-6米;分枝多,一、二年生的通常密生刺,稀僅節上生刺或無刺;刺直而細長,針狀,下向,基部不膨大,脫落後遺留圓形刺痕,葉有小葉5,稀3;葉柄常疏生細刺,長3-10厘米;小葉片紙質,橢圓狀倒卵形或長圓形,長5-13厘米,寬3-7厘米,先端漸尖,基部闊楔形,上面粗糙,深綠色,脈上有粗毛,下面淡綠色,脈上有短柔毛,邊緣有銳利重鋸齒,側脈6-7對,兩面明顯,網脈不明顯;小葉柄長0.5-2.5厘米,有棕色短柔毛,有時有細刺。傘形花序單個頂生,或2-6個組成稀疏的圓錐花序,直徑2-4厘米,有花多數;總花梗長5-7厘米,無毛;花梗長1-2厘米,無毛或基部略有毛;花紫黃色;萼無毛,邊緣近全緣或有不明顯的5小齒;花瓣5,卵形,長-2毫米;雄蕊5,長1.5-2毫米;子房5室,花柱全部合生成柱狀。果實球形或卵球形,有5棱,黑色,直徑7-8毫米,宿存花柱長1.5-1.8毫米。花期6-7月,果期8-10月。

產地

分布於黑龍江(小興安嶺、伊春市帶嶺)、吉林(吉林市、通化、安圖、長白山.靖宇)、遼寧(瀋陽)、河北(霧靈山、承德、百花山、小五台山、內丘)和山西(霍縣、中陽、興縣)]、[[[朝鮮]]、日本蘇聯台灣

性味

性溫;味辛;苦;微甘。

歸經

經。[2]

功效

益氣健脾、補腎安脾、強筋壯骨、脾腎陽虛、腰膝酸軟。[3]

參考文獻

  1. 刺五加,北京同仁堂養生論壇
  2. 刺五加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健康猴
  3. 刺五加,中華民國中藥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