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里西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模里西斯共和國(英語:Republic of Mauritius),另譯毛里求斯,首都路易士港,位於非洲東南方,馬達加斯加以東800公里之印度洋中,。面積約2040平方公里。人口約136.4萬。官方語言為英語,通用法語、克里奧爾語。通用貨幣為模里西斯盧比(Mauritian Rupees)。[1][2][3]
歷史概述
模島係於10世紀時由阿拉伯人發現。16世紀初,葡萄牙人曾登陸該島。1598年荷蘭人占領該島,並以當時荷蘭君主Maurits van Nassau(模里西斯)之名命名。1715年法國占領該島後開始移民,並另名為法國之島。英國於1810年拿破崙戰爭中占領該島,法國嗣於1814年維也納條約中正式將此地讓予英國,惟於約文第八條約定島上居民得保有其原有之法律、風俗習慣與宗教,因此模里西斯至今仍保留法語及法國習俗。英國統治後恢復其舊名模里西斯。1835年英國通過廢除奴隸法案,解放後之黑奴因不願從事耕種及建築,遂由大批印度勞工取而代之;穆斯林及華人亦來此經商,族群融合形成現今模國人口結構。模里西斯於1968年3月12日宣布獨立,為大英國協之一員,尊英國女王為國家元首,總督代表行使權力,後於1992年3月12日改為共和制,實行議會民主制度,總統為虛位元首,總統及副總統由國民議會間接選舉產生,任期5年(連選得連任一次),總理掌握行政實權。
地理環境
包括本島及羅德里格島、聖布蘭登群島、阿加萊加群島、查戈斯群島(現由英國管轄)和特羅姆蘭島(現由法國管轄)等屬島。西距馬達加斯加約800公里,距肯尼亞蒙巴薩港1800公里,南距留尼汪160公里,東距澳大利亞4827公里。海岸線長250公里。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終年溫暖潮濕。沿海地區年平均氣溫25℃,中央高原20℃。
政治
毛獨立以來,歷屆政府均堅持維護民族團結與和睦,實行文化多元化政策,保持了政局的長期穩定。毛獨立後一直實行多黨制,社會主義戰鬥黨(社戰黨)、工黨、戰鬥黨等主要政黨輪流執政或聯合執政。
經濟
毛里求斯是非洲經濟發展較好的國家之一,在世界經濟論壇2018年《全球競爭力報告》中,毛位居第49位,在非洲國家中位列第一。獨立初期,毛經濟結構單一,主要生產和出口蔗糖。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調整經濟結構,實行多元化產業政策,逐步形成製造業、金融服務業、旅遊業和信息通訊業四大經濟支柱,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實現經濟快速發展,被譽為「毛里求斯奇蹟」。1990年以來,毛積極發展離岸金融業,將路易港建為自由港,服務業在毛經濟比重已超70%。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對毛出口加工業、紡織業和旅遊業造成一定衝擊。「人民聯盟」政府2014年上台以來,以實現「第二次經濟奇蹟」為口號,制定「2030願景」計劃,加大宏觀調控力度,推進經濟結構調整,重點打造港口發展、高端製造、信息創新、海洋經濟等新興產業支柱,保障經濟平穩增長。普拉溫德·賈格納特總理2017年繼任後,制定三年發展戰略,推行務實經濟政策,重點向基礎設施建設、吸引外資、減貧惠民等領域傾斜。
參考來源
- ↑ 模里西斯(Mauritius). 外交部領事事務局. 2018年7月 [2019-11-27] (中文).
- ↑ AFRICA MAURITIUS. CIA. 2019-10-24 [2019-11-27] (英語).
- ↑ 毛里求斯國家概況.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2019年8月 [2019-11-27]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