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陳後主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19年8月30日 (五) 15:16 由 Seaweed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added Category:南北朝时期人物 using HotCat
前往: 導覽搜尋

天康元年(566年)官授寧遠將軍,置左史;又屢遷太子中庶子、侍中等職,直至陳頊廢陳伯宗自立為帝。太建元年(569年),陳頊即皇帝位,陳叔寶被立為皇太子。陳太建十四年(隋開皇二年,582年),陳宣帝陳頊病卒,即皇帝位,成為陳朝、也是南朝歷史上最後一位君主。後主執政共八年,在位期間不理朝政,耽於女色,「復扇淫侈之風,賓禮諸公,唯寄情於文酒,昵近群小,皆委之以衡軸。」「躭荒為長夜之飲,嬖寵同艷妻之孽。」陳禎明三年(隋開皇九年,589年),隋軍南下,廣陵失陷,不久攻破京口並都城建康,陳滅亡。陳叔寶被隋軍擄至長安,自此結束了他短暫的帝王生活。 陳禎明三年(隋開皇九年,589年),後主及從屬官僚併入隋朝以後,隋文帝在長安修治宅邸,禮遇甚厚。入隋以後,陳叔寶也是經常沉湎酒色,醉生夢死。仁壽四年(604)十一月壬子在洛陽病死,終年52歲,追贈大將軍、長城縣公,諡號煬,葬於洛陽邙山。

人物生平

陳叔寶於南朝梁承聖二年(553年)十一月出生在江陵,是陳宣帝陳頊的長子,母為皇后柳敬言。 他出生時陳霸先已掌握南朝實權,成為一方霸主。陳霸先由於平定侯景叛亂,居功至偉,勢力日益壯大,梁元帝蕭繹為了牽制掌控陳霸先,使其子侄宗親俱居江陵,陳頊及妻妾亦在其中。 次年,西魏南侵,攻陷江陵。陳頊被魏軍擄至長安,陳叔寶與母親柳氏、胞弟陳叔陵作為人質,被扣留在穰城(今河南省鄧縣)。 太平二年(557年)十月,陳霸先代梁建陳。文帝陳蒨即位後,命周弘正出使北朝,於天嘉三年(562年)迎回陳頊等人, 陳叔寶及母弟亦在其中,得還南朝。陳頊歸國後,受封安成王,陳叔寶遂為安成王世子, 從此結束了他漂泊他鄉的童年生活。是年,陳叔寶十歲。

陳叔寶自幼生長於深宮之中,不知稼穡之艱難,雖"初懼阽危,屢有哀矜之詔,後稍安集,復扇淫侈之風。賓禮諸公,唯寄情於文酒,昵近群小,皆委之以衡軸"。 他雖長年質留北朝,生活上卻始終是富足優越的。再加上他自幼與父親分離兩地,被母親一手撫養長大,幼年成長過程中,父愛的缺失,也對他日後的成長造成了較為深刻的影響。

自北朝南歸後,陳頊逐漸掌握了南朝大權,陳叔寶從此成為南陳皇族的重要成員。文帝天康元年(566年),陳叔寶十四歲,官授寧遠將軍,置左史,由此正式開始了他的仕途生涯。光大元年(567年),擔任太子中庶子,不久升任侍中。太建元年(569年)正月,被立為皇太子。

陳宣帝太建九年(577年)十二月,東宮落成,陳叔寶正式入主東宮。在此期間,他師從周弘正學習《論語》、《孝經》等儒家經典,並多次親自釋奠太學。此外,陳叔寶尤為喜愛文藝,大量文士成為其東宮僚屬,並開始舉辦文學宴會。這個時期聚集在陳叔寶身邊的文人群體為陳後主東宮文人群體。 陳叔寶的文學集團的主要成員有江總、姚察、顧野王、褚玠、陸瑜、謝伸及義陽王陳叔達等約三十餘人。

陳叔寶雖然身為太子,但是其皇位卻來得十分不易。陳頊的次子,即陳叔寶的二弟陳叔陵一直有篡位之心,謀劃刺殺陳叔寶。太建十四年(隋開皇二年,582年)正月,陳宣帝陳頊病重,太子陳叔寶與始興王陳叔陵、長沙王陳叔堅一併在宣帝身邊侍疾。始興王陳叔陵暗地裡懷有異志,命掌管煎藥的官吏磨刀準備刺殺陳叔寶。 陳宣帝去世後,倉猝之際,陳叔陵命侍臣去外面取劍。左右侍臣沒有領會他的意思,取了上朝時的木劍給陳叔陵,陳叔陵大怒。長沙王陳叔堅在旁邊,聽見陳叔陵的話語,害怕將發生變故,窺測陳叔陵的行動。 太子陳叔寶在宣帝靈柩前大哭,始興王陳叔陵趁機企圖用銼藥刀砍擊陳叔寶,擊中陳叔寶頸部,陳叔寶在柳皇后及乳母吳氏的幫助下逃出, 派大將蕭摩訶討伐陳叔陵,最後陳叔陵被殺,諸子賜死。

陳叔陵伏誅之後,陳叔寶即皇帝位,是為陳後主。之後,以長沙王陳叔堅為驃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揚州刺史;蕭摩訶為車騎將軍、南徐州刺史,封綏遠公。始興王陳叔陵家中財資數萬悉數賞賜給陳叔堅與蕭摩訶。以司馬申為中書通事舍人。 當初陳叔陵刺殺後主時,後主脖頸被砍受傷,在承香殿中養病,朝政之事,全都委託給太后處理。並且摒去諸姬,獨留貴妃張麗華隨侍。後主病癒,對張貴妃更加愛幸。 立妃沈氏為皇后,大封諸弟為王,封皇弟陳叔儼為尋陽王,陳叔慎為岳陽王,陳叔達為義陽王,陳叔能為巴山王,陳叔虞為武昌王。不久正式冊立皇子陳胤為太子。

陳自陳霸先開國以來,內廷陳設很簡樸。陳叔寶嫌其居處簡陋,不能作為藏嬌之金屋,於是在臨光殿的前面,起臨春、結綺、望仙三閣。閣高數十丈,袤延數十間,窮土木之奇,極人工之巧。窗牖牆壁欄檻,都是以沉檀木做的,以金玉珠翠裝飾。門口垂着珍珠簾,裡面設有寶床寶帳。服玩珍奇,器物瑰麗,皆近古未有。閣下積石為山,引水為池,植以奇樹名花。每當微風吹過,香聞數十里。

陳叔寶自居臨春閣,張貴妃居結綺閣,龔、孔二貴嬪,居望仙閣,其中有復道連接。又有王、季二美人,張、薛二淑媛,袁昭儀、何婕妤、江修容等七人,都以才色見幸,輪流召幸,得游其上。張麗華曾於閣上梳妝,有時臨軒獨坐,有時倚欄遙望,看見的人都以為仙子臨凡,在縹緲的天上,令人可望而不可即。

至德元年(隋開皇三年,583年)正月,外任長沙王陳叔堅。當初後主被刺傷,不能親自處決政事,所以政無大小,全由長沙王陳叔堅決定。長沙王權傾朝廷,故而日漸驕縱,於是陳後主日益忌憚陳叔堅。因此,都官尚書山陰孔范,中書舍人施文慶,都因為陳叔堅被後主崇信而感到不安,天天搜羅長沙王身邊的錯處,向陳後主進讒構陷。於是陳後主藉此為由,仍保留長沙王陳叔堅驃騎將軍的本號,繼續使用三司之儀,但是外任為江州刺史。以祠部尚書江總為吏部尚書。 同月,立張麗華之子、皇子陳深為始安王。 九月,陳後主大封兄弟為藩王,立皇弟陳叔平為湘東王,陳叔敖為臨賀王,陳叔宣為陽山王,陳叔穆為西陽王。不久,又立皇弟陳叔儉為安南王,陳叔澄為南郡王,陳叔興為沅陵王,陳叔韶為岳山王,陳叔純為新興王。

陳叔寶繼位之時,正值隋文帝開國之初。文帝有削平四海之志,於是隋之群臣,爭勸文帝伐陳。禎明二年(隋開皇八年,588年)底,文帝下詔數後主二十款大罪,散寫詔書二十萬紙,遍諭江外。有人勸文帝說兵行宜密,不必如此張揚。文帝說:"若他懼而改過,朕又何求?我將顯行天誅,何必守密?"於是修建了許多戰艦,命晉王楊廣、秦王楊俊、清河公楊素為行軍元帥,總管韓擒虎、賀若弼等率五十一萬大軍分道直取江南。隋軍東接滄海,西距巴蜀,旌旗舟楫,橫亘數千里,無不奮勇爭先,欲滅了陳朝。

陳叔寶卻深居高閣,整日裡花天酒地,不聞外事。他下令建大皇寺,內造七級浮圖,工尚未竣,為火所焚。沿邊州郡將隋兵入侵的消息飛報入朝。朝廷上下卻不以為意,只有僕射袁憲,請出兵抵禦,後主卻不聽。及隋軍深入,州郡相繼告急,後主叔寶依舊奏樂侑酒,賦詩不輟,而且還笑着對侍從說:"齊兵三來,周師再至,無不摧敗而去,彼何為者耶?"孔范說:"長江天塹,古以為限,隔斷南北,今日隋軍,豈能飛渡?邊將欲作功勞,妄言事急。臣每患官卑,虜若渡江,臣定做太尉公矣。"有人妄傳北軍的馬在路上死去很多。孔范說:"可惜,此是我馬,何為而死?"後主聽後大笑,深以為然,君臣上下歌妓縱酒,賦詩如故,似乎亡國的威脅並不存在。

人物評價

《陳書》:"後主昔在儲宮,早標令德,及南面繼業,實允天人之望矣。至於禮樂刑政,咸遵故典,加以深弘六藝,廣辟四門,是以待詔之徒,爭趨金馬,稽古之秀,雲集石渠。且梯山航海,朝貢者往往歲至矣。自魏正始、晉中朝以來,貴臣雖有識治者,皆以文學相處,罕關庶務,朝章大典,方參議焉。文案簿領,咸委小吏,浸以成俗,迄至於陳。後主因循,未遑改革,故施文慶、沈客卿之徒,專掌軍國要務,奸黠左道,以裒刻為功,自取身榮,不存國計。是以朝經墮廢,禍生鄰國。斯亦運鍾百六,鼎玉遷變,非唯人事不昌,蓋天意然也。"

《南史》:"後主因削弱之餘,鍾滅亡之運,刑政不樹,加以荒淫。夫以三代之隆,歷世數十,及其亡也,皆敗於婦人。況以區區之陳,外鄰明德,覆車之跡,尚且追蹤叔季,其獲支數年,亦為幸也。雖忠義感慨,致慟井隅,何救麥秀之深悲,適足取笑乎千祀。嗟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