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巧渡金沙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123456王讨论 | 贡献2020年1月8日 (三) 14:53的版本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巧渡金沙江
 

名    称: 巧渡金沙江

时    间:1935年5月

地    点: 金沙江皎平渡渡口

结    果: 共产党获胜

参战方: 国共两党

主要指挥官:蒋介石

主要指挥官:毛泽东

巧渡金沙江是1935年在长征中的一次渡江战役。

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它穿行在川滇边界的深山狭谷间,江面宽阔,水急浪大。如果红军过不去,就会被敌人压进深山狭谷,遭致全军覆灭的危险。1935年4月28日,蒋介石下达命令,控制渡口,毁船封江。就在红军抵进金沙江前夕,江边的敌人已将所有船只掠到北岸了。红军主力部队在后卫部队的掩护下,用七支小船渡过金沙江,打破了蒋介石的围堵[1]

战役过程

1935年5月3日,军委干部团的同志们接受了抢夺皎平渡的任务。他们二话不说,翻山越岭180里,当天夜晚就来到了金沙江边。在渡口,他们幸运地找到了两条船。

然后,他们乘坐这两条船悄悄地渡到北岸。敌人的哨兵以为探子回来了,不以为意。他们来了个突然袭击,一举消灭了一连正规军和一个保安队,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后来,他们又找到了五条船,动员了36名艄公。

与此同时,红一军团赶到了龙街渡口,红三军团赶到了洪门渡口,但这两个渡口都没有船只,加上江宽水急无法架桥。军委命令他们迅速转到皎平渡过江。 [2]

战役结果

从1935年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时间里,红军主力就靠这7只小船从容地过了江。担任后卫的9军团在南渡乌江以后奉军委命令一直绕圈子,忽南忽北,牵制了敌人部分兵力。1935年5月6日,他们到了云南东川与巧家县之间,并于1935年5月9日在渡过了金沙江。两天以后,敌人的追兵才赶到南岸。可红军早已毁船封江,无影无踪地走了,体现出了将士们的机智与勇敢。 [3]

历史意义

战略意义

中国工农红军中央红军渡过金沙江,摆脱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粉碎了蒋介石欲将红军围歼于川、黔、滇地区的计划,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4]

豪迈诗句

毛泽东诗词二首》中的《七律·长征》“金沙水拍云崖暖”这句诗描写的就是红军长征时巧渡金沙江时心情的愉悦。“金沙”和“大渡”代表了红军所渡过的“万水”。红军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都是长征途中非常重要的战略行动,在“水拍云崖暖”中,诗人赋予江水和峭壁以灵性,“桥横铁索寒”既是实景描写,更是突出表现了红军强渡大渡河之艰险 [5]

视频

巧渡金沙江相关视频

巧渡金沙江:长征路上的决定性胜利
中央红军四渡赤水 蒋介石连连上当 红军巧渡金沙江
长征之巧渡金沙江

参考文献

  1. 巧渡金沙江,出国留学网
  2. 【长征故事】巧渡金沙江,多彩贵州,2015-06-26
  3. 重走长征路七:巧渡金沙江,荔枝网,2016年10月08日
  4. 巧渡金沙江:“神来之笔”的经典战例,青报网,2016-09-20
  5. 长征时期毛泽东的诗词创作,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