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霍乱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显微镜下的霍乱弧菌。图片来源;CÓLERAskorpiomenlamedicina

霍乱(英语:Cholera)是由产毒性O1及O139血清型霍乱弧菌所引起的急性细菌性肠道传染病,为全球性的疾病,世界各地均有病例发生,多数发生于开发中国家,尤其在自来水不普及或环境卫生较差的地区。感染霍乱的症状为无痛性大量米汤样水性腹泻、呕吐、快速脱水等;若患者未能及时接受适当治疗,有可能因严重脱水和休克而死亡。

疾病概述

霍乱是一种猝然发作的急性细菌性肠炎,症状为无痛性(O139型菌病患偶发腹痛)大量米汤样水性腹泻,偶而伴有呕吐、快速脱水、酸中毒和循环衰竭。但E1 Tor型菌感染时常见无临床症状或轻微腹泻(尤其小孩)。严重未治疗的患者可在数小时内死亡,致死率可超过50.0%,如加以适当治疗,则可降至1.0%以下。

致病原

产生肠毒素之霍乱弧菌血清型O1(Vibrio cholerae serogroup O1):该菌可分为cholera classical和E1 Tor二种生物型,每一种生物型又包括稻叶(Inaba)、小川(Ogawa)和彦岛(Hikojima)三种血清型。因分泌的肠毒素类似,故临床症状也相似。大流行时多以其中一型为主,现在除了少数地区外,流行以E1 Tor型为主。 产生肠毒素之霍乱弧菌血清型O139(Vibrio cholerae serogroup O139):系新发现之菌种(非O1型亦非non O1之O2~O138型中任何一型),本型菌病例依霍乱病例有关规定通报及处理。

霍乱弧菌侵入肠胃导致上吐下泻。图片来源;CÓLERAskorpiomenlamedicina

特性

  • 1. 革兰氏阴性 (G(-)) 弧菌。    
  • 2. 具有鞭毛,有运动性。    
  • 3. 兼性厌氧菌。
  • 4. 不会形成芽孢。    
  • 5. 对环境抗性不强,耐碱不耐酸,易被化学消毒剂杀死。
  • 6. 产生肠毒素,是造成霍乱主要的毒素因子。

流行病学

霍乱起源于印度恒河三角洲,19世纪扩散至世界各地,随后的6次大流行造成数百万人丧生。第7次大流行于1961年起于南亚,1971年蔓延至非洲,1991年已传至美洲,目前成为许多国家的地方流行病。 多数疫情由O1血清型造成,O139型(1992年于孟加拉发现)则局限于东南亚;非O1及非O139型的霍乱弧菌仅会产生轻微腹泻,不会引发流行疫情。近期亚洲及非洲发现新的变异菌株,观察显示能引起较严重霍乱,致死率较高,需要对流行状况采取仔细的流行病学监测。 据台湾报告资料自民国以后共发生4次大流行(1912年、1919至1920年、1946年及1962年)。前3次患者人数共10,648人,死亡6,834人(64%),由于医疗进步,1962年发生流行的383名患者中有24名死亡(约6.0%)。台湾自1962年后积极办理霍乱防治措施,除偶有境外移入病例外,本土病例至今多属散发病例,仅发生少数群聚事件,惟1997-2000年间陆续有8例本土病例因生食受污染的甲鱼卵或因处理生鳖甲鱼时不慎污染其他食材,而感染霍乱弧菌(血清型O139)[1]

台湾病例概况

台湾四面环海,鱼产丰富,在河海交界与海洋水域的鱼贝类中,很容易找到弧菌,但并非所有的弧菌都有致病性,会引起食品中毒的主要是肠炎弧菌和霍乱弧菌。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范的第二类传染病,发现病例(含疑似病例)时,应于24小时内完成通报-卫生署官网 >业务专区 >食品>餐饮卫生 > 防治食品中毒专区 > 历年食品中毒资料 (http://www.fda.gov.tw/TC/siteContent.aspx?sid=323#.VfYlO7kViUk)

实际案例

  • 1.103年,桃园县科技公司员工,食用团膳后陆续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食品中毒症状,经采集患者肛门拭子检出非产毒性霍乱弧菌,经查提供食品之场所,其环境有病媒出没、部分食材直接放在地面、器具生熟食未分开,研判为生熟食交叉污染所导致。
  • 2.102年,台南市某公司食用食品工厂供应之团膳后,陆续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食品中毒症状,经采集患者肛门拭子检出非产毒性霍乱弧菌,经查调理食品之环境,有病媒出没、冰箱食材凌乱未分类,研判为卫生管理不当及食物烹调制备流程遭污染所导致。

传染方式

霍乱可透过食用受污染的食物或水而传播。霍乱弧菌可存在污水中相当长的时间,生食受霍乱弧菌污染水域捕获的海鲜(特别是甲壳类或贝类),即可能遭受感染或引发疫情,导致爆发流行。摄食受病人(主要)或带菌者(次要)粪便或呕吐物污染的水或食物。

  • 1.受霍乱弧菌污染的食物,尤其是水产品(生蚝、甲鱼、未熟的鱼及虾蟹等),以及受污染的水是疾病初期的感染源,若是在疾病流行期,霍乱病患的家属因日常的接触约有4~22% 的机会受到感染。
  • 2.饮用未煮沸的生水,或生吃水中的海产,便有机会感染霍乱弧菌。由于霍乱弧菌在咸水淡水均能生存,而且生存时间颇长,因此水产品特别容易染有病菌。
  • 3.主要以粪口途径传播,摄食受病人(主要)或带原者(次要)粪便或呕吐物污染的水或食物而致病。霍乱弧菌可存在污水中相当长的时间,病人排出带有霍乱弧菌的粪便,可循三种途径污染食物:
  1. 病人如厕后没有洗手,其后又接触食物。
  2. 苍蝇等沾到病人的粪便,把细菌带到其他食物。
  3. 病人的粪便排到一些水源,如河水及海水中。
  • 4. 由于霍乱弧菌对胃酸的抵抗力不佳,通常须吃入大量的细菌才会致病,但在胃酸不足或胃部切除过的人或免疫力机能较差者,则少量的细菌即可能致病。

临床症状

症状为无痛性(O139型菌病患偶发腹痛)大量米汤样的水性腹泻,偶而伴有呕吐、快速脱水、酸中毒和循环衰竭。 霍乱中毒症状有:

  • 1.霍乱是一种突然发作的急性细菌性肠炎,大多数感染者(90% 以上)无临床病征或仅为中度腹泻,仅有少于10% 以下病患会出现霍乱症状或造成严重脱水。
  • 2.霍乱的临床症状主要是严重腹泻(每日数次至数十次)和呕吐,病人通常不会发烧,其解出的水质粪便因略呈灰色,有时有些黏液,不含血便,以及略带甜味而被形容为似洗米过后的水。
  • 3.持续的腹泻和呕吐会导致水分迅速流失,有时会达到体重的8~12%,造成快速脱水、循环衰竭、酸中毒和休克。病人有下述症状:呼吸短促、脉膊细小、心音微弱、血压下降、烦燥不安、表情呆滞、声音嘶哑、口渴、眼球下陷、两颊凹陷、皮肤干燥及丧失弹性等,乃至于小便减少或无尿,同时因电解质失衡而有肌肉抽筋之症状[2]

预防方法

预防霍乱的方法就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一)个人卫生:

  • 饭前、便后、处理食物前或更换尿片后,应正确使用肥皂及清水洗手;若无法取得肥皂及清水,应使用酒精干洗手液。
  • 出现呕吐或腹泻症状,应暂时停止烹制食物或照顾病患、老人及小孩。

(二)饮食卫生:

  • 食物应充分煮熟,并避免生熟食交叉污染(生熟食砧板应分开)。
  • 不饮用未经煮沸的水。
  • 非即时食用的食物应加盖后置入冰箱保存。
  • 养殖业者或餐饮业者应使用来源可靠的水源饲养鱼贝类水产。

(三)环境卫生:

  • 保持供水系统及排水系统正常运作。
  • 妥善弃置患者的呕吐物及排泄物。
  • 患者曾使用的厕所和受排泄物污染的场所应予妥适清洁及消毒。

前往卫生条件差的地区

霍乱好发于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出国前往当地时应注意:

  1. 注意个人卫生习惯,用餐前及如厕后应确实洗手。
  2. 食物应选用熟食,避免食用生菜或未完全煮熟的海鲜,如:生片及类。
  3. 饮用煮沸的开水、包装完整的饮品及经消毒过的奶类或其制品;避免饮用加入冰块的饮品。
  4. 不食用路边摊贩卖的食物或饮料。
  5. 不食用已去皮或削好的水果。
  6. 因霍乱疫苗无法提供绝对保护力,世界卫生组织亦提醒到疫区旅游者应注意饮食及用水卫生。

潜伏期及可传染期

数小时至5天,一般是2~3天。粪便中仍呈霍乱菌阳性期间,通常只延至恢复期后几天,有时也可持续至病愈后数个月为带菌状态。Tetracycline可缩短传染期。慢性胆道感染者,其带菌状态可持续数年之久,并间断性地排出霍乱菌。

传染窝

传染窝为人类。近年在美国和澳洲观察显示环境传染窝亦可能存在。

感受性及抵抗力

个人感受性差异很大,胃酸缺乏者将增加发病的危险性,不过即使在严重的流行区域,侵袭率也甚少超过2.0%。感染后数种抗体增加(杀弧菌抗体、抗毒素抗体和凝集抗体),可抵抗再次感染,尤其是对同一型细菌持续时间更长。在霍乱呈地方性流行的地区,大部分的人于成年早期均已获得抗体。 O139型菌之各种临床症状(呕吐、腹泻、脱水等)较O1型为严重且有腹痛之主诉,但罹患者大部分都是成人群(小孩病例稀少)。

防疫措施

预防方法

  1. 教育民众洗手的重要性,提供足够的洗手设备。如厕时应用足量的卫生纸,以免污染手部。家中应有防蝇的措施(如纱门窗、杀虫剂),尤其是厕所,并时时清除垃圾以防蝇孳生。
  2. 提供安全的用水(纯化、氯化),并防止水管与下水道相通,饮用水应充分煮沸。
  3. 食物要充分煮熟,并避免生熟食交叉污染(生熟食砧板应分开)。
  4. 非即时食用的食物应加盖后置入冰箱保存,再次食用前应再加热煮熟。
  5. 加强监督贩售之牛奶及食品的制造过程、运输和贮藏是否符合卫生要求,所有牛奶及奶制品(包括家制和商业制)一定要经巴斯德氏法(76.1℃、15秒)消毒或煮沸,食品用冷却水一定要使用氯消毒。
  6. 鼓励喂母奶,婴儿牛奶及泡牛奶用之水应煮沸。
  7. 鱼类、甲壳类等海鲜食品,建议煮沸或蒸煮10分钟以上才食用。
  8. 民众如欲参加旅行团出国旅游,应慎选信誉良好的旅行业者,并要求旅行业者安排安全卫生的餐饮。旅游时,应特别注意饮食卫生及个人卫生,路边摊贩卖的东西最好不要买,尽量吃熟食、热食、喝瓶装水及勤洗手。
  9. 隔离、限制人群活动或实施食物和其他物品管制,应有流行病学的证据。
  10. 指导患者个人卫生习惯,强调便后及煮食前正确洗手之重要性。
  11. 厨师、护士或托育人员如罹患霍乱,应尽速就医,在未确定无传染之虞之前(符合解除监视条件),暂时不得从事餐饮工作或照顾病患、老人及小孩。
  12. 因霍乱疫苗无法提供绝对保护力,世界卫生组织亦提醒到疫区旅游者只要注意饮食及用水卫生,即可降低霍乱感染的风险,因此现阶段暂不建议出国民众接种疫苗

病人、接触者及周遭环境之处理

病例通报

  • 通报定义:详见卫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传染病病例定义”网页。
  • 通报时限:属第二类法定传染病,需于24小时内通报。

隔离

  • 病患如采住院治疗,其住院期间,应采接触隔离,并加强个人卫生,厕所应提供充足之卫生纸,如厕后一定要使用肥皂或洗手乳洗手,避免污染环境及把手;病患如有照顾者,协助处理粪便(或尿液)时,亦应教导于处理后必须使用肥皂或洗手乳洗手。
  • 病患如能做好个人卫生,并避免排泄物污染环境,即无使用传染病防治法第44条、第45条施行隔离之必要;病患如无法维持个人卫生,有污染环境及传染他人之虞,必要时,地方主管机关得依传染病防治法第44条、第45条及“法定传染病病患隔离治疗及重新鉴定隔离治疗作业流程”,对病患施行隔离治疗。所开立之“传染病隔离治疗通知书”及“传染病隔离治疗解除通知书”应上传卫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传染病个案通报系统”,俾利后续审查。

检疫

对自疫区入境者在入境途中已有疑似症状时,其乘坐同一航空器、船舶或同一旅行团人员应实施检疫,有症状者应予采检。

接触者处理

接触者应施予卫教,有症状之接触者暂时不得从事餐饮工作、调制食物或照顾病患、老人及小孩,应至检验阴性,始可解除限制。

接触者及感染源的调查

  • 接触者指与个案曾经共同暴露于可疑感染源(水或食物)或可能经由粪口途径传染之人。
  • 对未报告案例、带菌者、污染食品、水源、冰品或贝类等,均应研讨其是否为可能或真正的感染源。
  • 旅行团如有通报个案时,所有团员均应追踪调查,有症状者应予采检。

治疗方法

  • 补充液体:治疗的最重要步骤是补充足够的电解质液体以矫正脱水、酸中毒、和低血钾症。轻、中度病患的病情,通常可以很快获得改善。
  • 抗生素治疗:严重病患可使用抗生素,以减少症状及带菌的时间。依据国外资料显示,发生霍乱疫情的国家(亚洲及非洲地区),其霍乱菌株对于nalidixic acid、amoxicillin、trimethoprim-sulfamethoxazole(cotrimoxazole)及furazolidone等药物,已普遍产生高度抗药性;国内尚未有这方面的研究资料可参考。进行个案治疗之前,应考虑菌株抗药性问题,临床医师可依菌株抗药性试验结果,调整抗生素使用。

大流行之措施

  1. 加强疾病监测及教育危险族群,若有发病应立即寻求适当的医疗。
  2. 采取紧急措施确保供水安全(水加氯或煮沸),可提供饮用、煮食、洗碗盘或盥洗等,并应避免遭污染。
  3. 确保食物卫生安全,并注意食物适当保存及避免遭污染。
  4. 进行完整的流行病学调查(人、时、地资料)及找出传染媒介。
  5. 提供安全的污水处理设备。

防疫步骤

  1. 卫生局所接获辖区内有通报病例发生时应即进行访视,填写霍乱疫调单,病人同住家属、有症状接触者及疫调发现其他疑似病例等应实施粪便检查。
  2. 依霍乱潜伏期(数小时至5天)调查病人饮食暴露史,以追查感染来源。病患在发病前5天(特别注意发病前 2~3天)的饮食情形及食用地点,或特殊节日参加之喜宴、聚餐等,或自行采购的食材来源、生熟食有无交叉污染(特别是海鲜鱼贝类食材与其他食物有无交叉污染)、烹煮方视及保存方法等。污染方视可能有产地污染、制作过程交叉污染、煮后被污染或苍蝇污染等。
  3. 人体检体之采检应在尚未投药(抗生素)之前,采检方法,请参见卫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防疫检体采检手册”;另依疫调研判,对于可疑污染源、水检体或嫌疑食品采检送验,前项水检体之采检方法,请参见卫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防疫检体采检手册”,后项嫌疑食品检体,由食品卫生单位采检送验。
  4. 接触者不需预防投药,除非有证据显示或高度怀疑可能发生大规模疫情。
  5. 病患之管理:病患应经治疗后,停药48小时以上,连续采取检体3天(每天一次),如均为阴性即可解除列管或隔离,若其中1次为阳性,应重复上述采检,直到连续三次检验均呈阴性为止,方可解除监视。

消毒工作

1.室内地面及环境表面:

  • 戴上口罩及手套,将室内地面上可见之垃圾清除干净。
  • 以0.1%~0.5%漂白水消毒地面及病患经常碰触之门把、床沿、电灯开关、电梯按钮、楼梯间把手、厨房水龙头开关等公共区域。

2.溅落之分泌物及排泄物:
戴上口罩及手套,以0.5%漂白水,小心轻洒在呕吐物或排泄物上,尽速以抛弃视纸巾、抹布或旧报纸覆盖吸收主要溅落物后清除,然后使用0.1%~0.5%漂白水,由外往内擦拭污染区域,作用30分钟后再使用清水擦拭即可。
3.病患用过之食具:应以煮沸处理,放入水中煮沸5分钟以上;不能煮沸者,以0.02%漂白水浸泡30分钟以上,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4.病患之衣服及被褥:

  • 病患使用过之衣服及被褥,可用加热法,放入水中煮沸5分钟以上;或以0.02%漂白水浸泡30分钟以上,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 沾有明显可见之呕吐物、排泄物之衣物及被褥,以0.5%漂白水消毒。无用之衣物,于消毒后,应以垃圾袋包装丢弃。

5.厕所:

  • 个案之排泄物可以冲水视马桶直接排放下水道。若无冲水视马桶设备时,其排泄物应倒入酚类消毒剂或家用漂白水原液,静置10分钟后再冲掉。
  • 以0.1%~0.5%漂白水喷洒、擦拭厕所内外表面(尤其是厕所门把、水龙头开关、马桶座及冲水握把)消毒,作用10分钟以上后清洗干净。

6.饮用水:

  • 自来水中之馀氯应维持在0.2ppm以上,其他之贮水槽、水井,馀氯量应在0.5ppm以上。
  • 陶管消毒法:将适量漂白粉加水混合溶解后,俟石灰质沉淀后将该漂白水倒入陶管内,加塞后以塑胶绳系住坠入贮水槽或水井水面下1~1.5公尺内,另一端系住贮水槽(或水井台)上。通常1,000公升水用一支陶管,放入陶管30分钟后应测量其馀氯量,如不到0.5 ppm者或出水量增加时应再适量加管,每支陶管可连续使用7~10天,但应每天测量水中馀氯量,如低于0.5 ppm时应更换管内药剂。

7.彻底洗手:完成清洁、消毒工作后,应澈底以肥皂或洗手乳洗手。
8.采检:环境检体如发现为阳性时,应重新消毒并采检,直至转阴性为止。

地方政府权责分工

1.卫生局、卫生所应担任工作事项

  • 疾病管制单位负责防疫、人体检体采检、疫情调查、卫生教育及户内环境卫生及消毒等工作,必要时应协调环保单位实施屋外环境清洁及饮用水消毒等,并追查感染源。
  • 食品卫生单位负责冷饮摊贩、餐厅(馆)之卫生稽查、嫌疑食品检验及污染食品来源之追查。

2.工作协调:县巿政府或卫生局为防疫工作之顺利推展,得召集有关单位(警察、民政、社会、环保)举行协调会报,必要时,应邀请疫情相关县市政府列席,研商防疫措施。

视频

他用一张地图,阻止了霍乱疫情大爆发! John Snow的故事与现代地理图资的应用
【科学史沙龙】破解霍乱之谜:十九世纪的传染病研究│李尚仁 20161213 PART-1/3
霍乱的预防

参考资料

  1. 霍乱疾病介绍及防治工作手册台湾卫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2. 霍乱弧菌 (Vibrio cholerae)台湾卫生福利部食品药物管理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