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像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金像獎 | |
---|---|
金像獎,是由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在中國香港地區舉辦的電影獎項,創辦於1982年,與中國電影金雞獎和台灣電影金馬獎並稱為"華語電影三大獎"。
每屆頒發21個獎項,由十三個香港專業電影協會組成的"金像獎選民",和評選事務組推薦及邀請的電影業內人士和專業媒體工作者組成的專業評審團,聯同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會員在經過兩輪投票選出最終得獎者。[1]
香港電影金像獎每年舉辦一屆,一般於每年3月至4月在中國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舉行頒獎典禮。
第3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因新冠肺炎疫情宣布取消實體頒獎禮,獲獎名單在2020年5月6日下午3時由爾冬陞在線上頒發。
2020年9月28日,香港電影金像獎官方宣布,因疫情影響,第4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將延後一年舉行。
歷史沿革
歷史由來
1979年,一份日後成為香港電影界權威雜誌的《電影雙周刊》誕生,從事電影界報道、評論的創作。當時香港電影已經發展到一定的規模,在亞洲乃至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但是卻沒有自己的電影節,甚至沒有電影人自己的官方組織。[2]
《電影雙周刊》以其對電影事業的關注和責任感,組織了一群電影人進行年度優秀電影和優秀電影人的評選,並從1982年開始,與香港電台合作舉辦正式的頒獎典禮。此後每年一度,目的是通過評選與頒獎形式,對表現優異的電影工作者加以表揚,同時檢討過去一年電影的成績,希望藉此促進香港電影的繁榮,提高電影人的製作水平和觀眾的欣賞水平。這就是在華語影壇具有極高影響力和權威地位的香港電影金像獎。
1983年,金像獎頒獎典禮開始在電視台轉播,影響力不斷擴大,並於1993年十二月正式註冊成為「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有限公司」,作為一個非牟利團體,靠每年的電視台、電台廣播版權費及海外發行收入來維持日常基本開支。
從1989年的第8屆開始,出現了電影人協會、導演協會、編劇協會等等香港電影人自己的組織,香港電影金像獎也開始和政府有了合作,規模越來越大。雖然隨着電影業頹勢漸成,金像獎的凝聚力和權威性已經大不如前,但是仍然是整個亞洲電影界關注的盛事,它曾經有過的盛極風光更是印證着香港電影發展中不可磨滅的輝煌。
獎項發展
2015年4月1日,第34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組委會在香港文化中心舉行新聞發布會,展示了本屆紀念特刊候選人造型合影。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最佳新演員等候選人集體亮相,兩位影后候選人湯唯和趙薇分立金像獎盃左右,影帝候選人劉青雲與另兩位影后候選人吳君如及蔡卓妍則處於前排及後排最中央位置。
獎項文化
金像獎座
早期的金像獎並沒有固定的獎座設計。
第一屆頒獎禮的獎座是一個簡單的金屬人型;
第二屆頒獎禮的獎座是一個高舉星球的男性;
第三屆頒獎禮的獎座則是一個藍色水晶方塊;
從第四屆開始,獎座改為一個揮着手向前飛奔的肌肉男性,為了表現人物的動態,人物有一前一後兩個腦袋,以流雲般的線條聯接。因此被港人戲稱為「雙頭怪」。「雙頭怪」獎座一度作為金像獎的固定形象,連續頒發多屆,但隨着金像獎的規模越來越大,層次越來越高,影人對雖有藝術感但略嫌怪異的獎座不甚滿意,決定來一個脫胎換骨。
1990年,金像獎籌委會邀請香港藝術家聯盟參與設計,藝術家花費了大量心血,先後十易其稿,最後決定採用梁銓大師設計的手持星球,身圍膠片,姿態積極充滿嚮往感的女神造型。這個新獎座的造型並不是憑空想象的,而是臨摹自香港小姐鄭文雅,並為獎座命名為《星光榮耀》。新獎座於第十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正式啟用,「雙頭怪」自此退出金像獎的舞台。
獎項設置
21個獎項 最佳電影
最佳導演 最佳編劇 最佳剪接
最佳男主角
最佳女主角 最佳男配角 最佳女配角
最佳新演員
專業精神獎 終身成就獎 最佳亞洲電影(截止2011年) 最佳動作設計
最佳音響效果 最佳攝影 最佳服裝造型設計 最佳視覺效果
新晉導演 最佳美術指導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 最佳兩岸華語電影(從2012年起)
評選進程
參選資格
影片參選資格從1982年開始,每年評選頒發一次,從未間斷。凡在香港作首輪公開放映的香港電影 (見注釋一),均可自動參選,但必須符合以下所有條件:[2]
於當年一月一日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期間上映;必須是公開售票,以及在一星期內放映不少於五場;影片長度必須是六十分鐘或以上;以三十五毫米菲林放映或數碼放映;
注釋一:影片必須符合下列其中兩項條件,方合資格為香港電影:
1.導演須是持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的香港居民;
2.出品公司須有一間為香港合法註冊公司;
3.影片最少有六個工作項目的工作人員為香港居民,以十六個工作項目計算:監製、編劇、男主角、女主角、男配角、女配角、新演員、攝影、動作設計、美術指導、服裝造型、剪接、原創電影音樂、原創電影歌曲、音響效果及視覺效果。每個工作項目只計算一位香港工作人員; 若「原創電影歌曲」的作曲、填詞及主唱多於一位為香港工作人員,亦只會計算其中一位。
獎項參選資格
1.「最佳電影」之參選版本可以是公映版本或導演版本(經導演認可並於參選年度內曾公開放映的版本)。
2.最佳新演員候選者,須於參選年度前未曾以主角或配角身份參與任何電影演出;其參選的電影可多於一部,須屬是屆參選年度的香港電影;最佳新演員候選者可在一部電影中同時角逐「最佳男/女主角」或「最佳男/女配角」獎項。如有任何爭議,將交由金像獎評選事務組決定。
3.最佳原創電影音樂候選者,須專為該部影片全新創作及撰寫的音樂,並記名於該影片的片頭/片尾字幕中。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有權要求候選者提交樂譜,或由香港作曲家作詞家協會簽發的會員作品通告表以作證明。如候選人未能提供資料證明,金像獎可保留取消其提名資格的權利。
4.最佳原創電影歌曲候選者,須專為該部影片而全新創作及撰寫,並記名於該影片的片頭/片尾字幕中(主題曲或插曲)。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有權要求候選者提交樂譜或由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簽發的會員作品通告表,以作證明。如候選人未能提供資料證明,金像獎保留取消其提名資格的權利。
5.「最佳音響效果」的定義乃就影片中一切發聲的環節及步驟,範圍包括配音、現場收音、音效、配樂、光學部份以及最後混音的結果作一整體評價。
6.「最佳視覺效果」是就影片中的視覺特技效果作一整體評價,包括於製作時採用的電腦加工合成程序,及現場拍攝(i)爆破(ii)模型及機械特技。參選者必須是直接負責該部電影的視覺特技效果,且作出最多貢獻,並由出品人、監製或導演提名,人數不可超過四位。
評選程序
1996年(第十五屆),金像獎制定了新的評獎規則:
提名獎(第一輪投票)中的最佳影片獎由所有電影從業人員投票選出,其他專業獎項由各電影專業團體分別選出,身兼數職的電影製作人員可利用多重身份投票,但最佳影片獎只能投一次票;第二輪投票確定最終獲獎的名單。
具體的評選程序共分兩輪,下述的規則適用於「最佳亞洲電影」及「最佳新晉導演」以外的獎項:
第一輪評選:
由「香港電影金像獎選民」及「第一輪一百人評審團」投票選出所有獎項的提名名單,票份各占第一輪總積分的百份之五十(50%)。在各獎項中得票最高 的首五名可獲進入第二輪評選。
「香港電影金像獎選民」是指符合金像獎選民資格及已向本會正式登記者。
「第一輪一百人評審團」是由香港電影金像獎評選事務組推薦及邀請的電影業內人士和專業媒體工作者組成 (見注釋二)。
每個獎項提名以不超過五個為原則,若有兩名候選者分數相同而名列第五位,則可增加至六個提名名額;若有超過兩名候選者分數相同而名列第五位,則提 名名額只有四個。若有演員在同一部電影中,同時獲提名主角及配角,則按得票較高的項目為其提名獎項。
如在提名名單內發現有不符合資格候選者,其提名資格會被取消,空缺由下一位得分高者補上。「第一輪一百人評審團」不能以金像獎選民身份在第一輪中投票,亦不可重疊為「第二輪五十人專業評審」,但可於第二輪以屬會會員身份投票。 注釋二:
「第一輪一百人評審團」及「第二輪五十人專業評審團」是由評選事務組推薦及邀請,包括監製、策劃、製片、導演、編劇、攝影師、動作指導、美術指導、剪接師、演員、電影音樂工作者、其他專業製作人(包括錄音師、燈光師及視覺特技效果)、影評人、電影文化/教育工作者、電子傳媒工作者、電影發行或宣傳工作者。
第二輪評選:
由「第二輪五十人專業評審團」及金像獎十三個屬會會員,聯同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會員選出得獎者。
「第二輪五十人專業評審團」是由香港電影金像獎評選事務組推薦及邀請的電 影工作者和專業媒體工作者組成 (注釋二),評審可於第一輪投票時以金像獎選民身份投票,但不能以屬會會員身份於第二輪投票。「第二輪五十人專業評審團」 占第二輪投票積分50%。
金像獎十三個屬會會員及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會員,可於第二輪中投選其專業獎項(占積分25%)及其他獎項(占積分25%),所有會員可以用多於一個會籍投票,但每個獎項只能投選一次 如有任何屬會會員榮獲提名某個獎項,其於該獎項的投票權會自動被取消,但可以投選其他所有獎項。
若有任何第二輪專業評審榮獲提名,則會由香港電影金像獎董事局另行邀請同屆別的電影工作者代替其評審職位。
若有任何公司會員其出品之電影榮獲「最佳電影」提名,則該公司會員(即出品公司)、電影的製作公司及發行公司,其於「最佳電影」獎項的投票權會自動被取消,但可以投選其他所有獎項。 若有任何公司會員其發行的電影榮獲「最佳亞洲電影」提名,其於「最佳亞洲電影」獎項的投票權會自動被取消,但可以投選其他所有獎項。
每個獎項得分最高的為得獎者,若在同一獎項中有兩名候選者同時得最高分 數,該兩名候選者可一起獲得該獎項;若超過兩名候選者同時獲得最高分數, 則會由第二輪五十人專業評審團再在同分的候選者中投票,以選出得獎者。
歷屆回顧
歷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回顧 第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第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第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第4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第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第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第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第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第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第1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第1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第1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第1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第14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第1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第1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第1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第1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第1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第2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第2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第2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第2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第24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第2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第2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第2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第2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第2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第3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第3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第3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第3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第34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第3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第3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帝後導演
年份 屆次 最佳男主角 最佳女主角 最佳導演 1982年
第01屆
許冠文《摩登保鏢》
惠英紅《長輩》 方育平《父子情》 1983年
第02屆
麥嘉《最佳拍檔》
洪金寶《提防小手》
林碧琪《靚妹仔》 許鞍華《投奔怒海》 1984年
第03屆
梁家輝《垂簾聽政》
葉童《表錯七日情》 方育平《半邊人》 1985年
第04屆
李修賢《公僕》
斯琴高娃《似水流年》 嚴浩《似水流年》 1986年
第05屆
鄭則士《何必有我》
王小鳳《錯點鴛鴦》 張婉婷《非法移民》 1987年
第06屆
周潤發《英雄本色》
張艾嘉《最愛》 方育平《美國心》 1988年
第07屆
周潤發《龍虎風雲》
蕭芳芳《不是冤家不聚頭》 林嶺東《龍虎風雲》 1989年
第08屆
洪金寶《七小福》 梅艷芳《胭脂扣》 關錦鵬《胭脂扣》 1990年 第09屆 周潤發《阿郎的故事》 張曼玉《不脫襪的人》 吳宇森《喋血雙雄》 1991年 第10屆 張國榮《阿飛正傳》 鄭裕玲《表姐,你好嘢!》 王家衛《阿飛正傳》 1992年 第11屆 曾志偉《雙城故事》 葉童《婚姻勿語》 徐克《黃飛鴻之一壯志凌雲》 1993年 第12屆 梁家輝《92黑玫瑰對黑玫瑰》 張曼玉《阮玲玉》 張之亮《籠民》 1994年 第13屆 黃秋生《八仙飯店之人肉叉燒包》 袁詠儀《新不了情》 爾冬陞《新不了情》 1995年 第14屆 梁朝偉《重慶森林》 袁詠儀《金枝玉葉》 王家衛《重慶森林》 1996年 第15屆 喬宏《女人四十》 蕭芳芳《女人四十》 許鞍華《女人四十》 1997年 第16屆 鄭則士《三個受傷的警察》 張曼玉《甜蜜蜜》 陳可辛《甜蜜蜜》 1998年 第17屆 梁朝偉《春光乍泄》 張曼玉《宋家王朝》 陳果《香港製造》 1999年 第18屆 黃秋生《野獸刑警》 吳君如《古惑仔之洪興十三妹》 陳嘉上、林超賢《野獸刑警》 2000年 第19屆 劉德華《暗戰》 羅蘭《爆裂刑警》 杜琪峯《槍火》 2001年 第20屆 梁朝偉《花樣年華》 張曼玉《花樣年華》 李安《臥虎藏龍》 2002年 第21屆 周星馳《少林足球》 張艾嘉《地久天長》 周星馳《少林足球》 2003年 第22屆 梁朝偉《無間道》 李心潔《見鬼》 劉偉強、麥兆輝《無間道》 2004年 第23屆 劉德華《大塊頭有大智慧》 張栢芝《忘不了》 杜琪峯《PTU》 2005年 第24屆 梁朝偉《2046》 章子怡《2046》 爾冬陞《旺角黑夜》 2006年 第25屆 梁家輝《黑社會之龍城歲月》 周迅《如果·愛》 杜琪峯《黑社會》 2007年 第26屆 劉青雲《我要成名》 鞏俐《滿城盡帶黃金甲》 譚家明《父子》 2008年 第27屆 李連杰《投名狀》 斯琴高娃《姨媽的後現代生活》 陳可辛《投名狀》 2009年 第28屆 張家輝《證人》 鮑起靜《天水圍的日與夜》 許鞍華《天水圍的日與夜》 2010年 第29屆 任達華《歲月神偷》 惠英紅《心魔》 陳德森《十月圍城》 2011年 第30屆 謝霆鋒《線人》 劉嘉玲《狄仁傑之通天帝國》 徐克《狄仁傑之通天帝國》 2012年 第31屆 劉德華《桃姐》 葉德嫻《桃姐》 許鞍華《桃姐》 2013年 第32屆 梁家輝《寒戰》 楊千嬅《春嬌與志明》 梁樂民、陸劍青《寒戰》 2014年 第33屆 張家輝《激戰》 章子怡《一代宗師》 王家衛《一代宗師》 2015年 第34屆 劉青雲《竊聽風雲3》 趙薇《親愛的》 許鞍華《黃金時代》 2016年 第35屆 郭富城《踏血尋梅》 春夏《踏血尋梅》 徐克《智取威虎山》 2017年 第36屆 林家棟《樹大招風》 惠英紅《幸運是我》 許學文、歐文杰、黃偉傑《樹大招風》 2018年 第37屆 古天樂《殺破狼·貪狼》 毛舜筠《黃金花》 許鞍華《明月幾時有》 2019年 第38屆 黃秋生《淪落人》 曾美慧孜《三夫》 莊文強《淪落人》
配角新人
年份 屆次 最佳男配角 最佳女配角 最佳新演員/新導演 1982年 第01屆 未設 未設 未設 1983年 第02屆 未設 未設 馬斯晨《投奔怒海》 1984年 第03屆 未設 未設 鄭裕玲《花城》 1985年 第04屆 沈威《省港旗兵》
梅艷芳《緣份》 顧美華《似水流年》 1986年 第05屆 孟海《皇家師姐》
葉德嫻《花街時代》 陳婉麗《女人風情話》 1987年 第06屆 秦沛《癲佬正傳》
金燕玲《地下情》 利玉娟《美國心》 1988年 第07屆 梁朝偉《人民英雄》
金燕玲《人民英雄》 林國斌《省港旗兵續集》 1989年 第08屆 張學友《旺角卡門》
李麗蕊《學校風雲》 吳大維《今夜星光燦爛》 1990年 第09屆 梁朝偉《殺手蝴蝶夢》
葉童《飛越黃昏》 江華《但願人長久》 1991年 第10屆 吳孟達《天若有情》
劉玉翠《廟街皇后》 劉玉翠《廟街皇后》 1992年 第11屆 關海山《五億探長雷洛傳》
葉德嫻《與龍共舞》 梁琤《黑貓》 1993年 第12屆 廖啟智《籠民》
馮寶寶《92黑玫瑰對黑玫瑰》 袁詠儀《亞飛與亞基》 1994年 第13屆 秦沛《新不了情》
馮寶寶《新不了情》 吳興國《誘僧》 1995年 第14屆 陳小春《晚9朝5》
羅冠蘭《我和春天有個約會》 劉雅麗《我和春天有個約會》 1996年 第15屆 羅家英《女人四十》
莫文蔚《墮落天使》 巫啟賢《慈雲山十三太保》 1997年 第16屆 曾志偉《甜蜜蜜》
舒淇《色情男女》 舒淇《色情男女》 1998年 第17屆 姜文《宋家皇朝》
梅艷芳《半生緣》 李燦森《香港製造》 1999年 第18屆 譚耀文《野獸刑警》
舒淇《洪興十三妹》 謝霆鋒《新古惑仔之少年激鬥篇》 2000年 第19屆 狄龍《流星語》
吳家麗《流星語》 張栢芝《喜劇之王》 2001年 第20屆 吳鎮宇《公元2000》
鄭佩佩《臥虎藏龍》 秦海璐《榴蓮飄飄》 2002年 第21屆 黃一飛《少林足球》
林嘉欣《男人四十》 林嘉欣《男人四十》 2003年 第22屆 黃秋生《無間道》
劉若英《雙瞳》 原麗淇《三更之回家》
2004年 第23屆 梁家輝《大丈夫》
何超儀《豪情》 安志傑《少年阿虎》
彭浩翔《大丈夫》
2005年 第24屆 元華《功夫》
白靈《餃子》 田原《蝴蝶》
黃精甫《江湖》
2006年 第25屆 黃秋生《頭文字D》
毛舜筠《早熟》 周杰倫《頭文字D》
畢國智《海南雞飯》
2007年 第26屆 吳景滔《父子》
周迅《夜宴》 吳景滔《父子》
吳彥祖《四大天王》
2008年 第27屆 劉德華《門徒》
邵音音《野·良犬》 徐子珊《跟蹤》
游乃海《跟蹤》
2009年 第28屆 廖啟智《證人》
陳麗雲《天水圍的日與夜》 徐嬌《長江7號》
郭子健《青苔》
2010年 第29屆 謝霆鋒《十月圍城》 葉璇《意外》 李治廷《歲月神偷》
張經緯《音樂人生》
2011年 第30屆 泰迪羅賓《打擂台》
邵音音《打擂台》 陳奐仁《李小龍》
莊文強《飛砂風中轉》
2012年 第31屆 盧海鵬《奪命金》 蘇杏璇《奪命金》 蕭敬騰《殺手歐陽盆栽》
曾翠珊《大藍湖》
2013年 第32屆 鄭中基《低俗喜劇》
陳靜《低俗喜劇》 徐家傑《寒戰》
周顯揚《大追捕》
2014年 第33屆 張晉《一代宗師》
惠英紅《殭屍》 蔡瀚億《狂舞派》
黃修平《狂舞派》
2015年 第34屆 曾江《竊聽風雲3》 王菀之《金雞SSS》 王菀之《金雞SSS》
李光耀《暴瘋語》
2016年 第35屆 白只《踏血尋梅》 金燕玲《踏血尋梅》 白只《踏血尋梅》
許誠毅《捉妖記》
2017年 第36屆 曾志偉《一念無明》 金燕玲《一念無明》 鬍子彤《點五步》
黃進《一念無明》
2018年 第37屆 姜皓文《拆彈專家》 葉德嫻《明月幾時有》 凌文龍《黃金花》
彭秀慧《29+1》
2019年 第38屆 袁富華《翠絲》 惠英紅《翠絲》 Crisel Consunji(淪落人)
陳小娟《淪落人》
司儀主題
時間 屆數 司儀 頒獎禮主題 致敬榮譽 1982年 第01屆 伍家廉、詹小萍
1983年 第02屆 蕭芳芳、曾志偉
1984年 第03屆 鍾景輝
1985年 第04屆 俞琤
1986年 第05屆 俞琤
1987年 第06屆 鍾景輝、鄭裕玲
1988年 第07屆 沈殿霞、鍾保羅
1989年 第08屆 沈殿霞、曾志偉、陳欣健
1990年 第09屆 陳欣健、岑建勛
朱日紅(專業精神獎)
1991年 第10屆 陳欣健、梅艷芳
彭雁聯(專業精神獎)
1992年 第11屆 陳欣健、鄭丹瑞
屠梅卿、黃炳耀(專業精神獎)
1993年 第12屆 沈殿霞、岑建勛
吳楚帆(中聯電影發起人紀念獎)
1994年 第13屆 沈殿霞、岑建勛
江祖貽、司徒安(專業精神獎)
1995年 第14屆 岑建勛、林建明
黃曼梨(終身成就獎)
任劍輝(戲曲電影百年殿堂大獎)
1996年 第15屆 黃子華、吳君如、葉玉卿
1997年 第16屆 沈殿霞、薛家燕
1998年 第17屆 鄭裕玲、張達明 楚原(專業精神獎)
1999年 第18屆 鄭裕玲、張達明、錢嘉樂、林曉峰、谷德昭
2000年 第19屆 吳君如
2001年 第20屆 曾志偉、鄭裕玲、梁詠琪、張達明 袁和平(專業精神獎)
白雪仙(終身成就獎)
2002年 第21屆 曾志偉、葉童、張達明、彭晴
2003年 第22屆 曾志偉、岑建勛、朱茵、丘凱敏 曹達華、石堅(專業精神獎)
2004年 第23屆 黃子華、余安安、朱茵、何超儀、應采兒、曾寶儀 林振強、柯受良(專業精神獎)
張國榮、梅艷芳(演藝光輝永恆大獎)
2005年 第24屆 鄭裕玲、鄭丹瑞 成龍、余慕雲(專業精神獎)
李小龍(中國電影世界光輝之星)
2006年 第25屆 曾志偉、毛舜筠、杜汶澤
2007年 第26屆 曾寶儀、張家輝、林子聰 薪火相傳,承先啟後 文潤玲(專業精神獎)
邵逸夫(終身成就獎)
2008年 第27屆 鄭裕玲、吳君如、鄭秀文 沈殿霞(專業精神獎)
鄒文懷(終身成就獎)
2009年 第28屆 曾志偉、毛舜筠、吳君如、谷德昭、謝安琪、何韻詩、林子聰、錢嘉樂、樊少皇、田啟文、盧覓雪、王祖藍 港片100年 丁羽(專業精神獎)
蕭芳芳(終身成就獎)
2010年 第29屆 鄭丹瑞 鄒林(專業精神獎)
劉家良(終身成就獎)
2011年 第30屆 毛舜筠、鄭丹瑞、谷德昭,蔣怡、林曉峰(紅地毯司儀),杜如風(衣着獎司儀) 陳自強(專業精神獎)
黎筱娉(終身成就獎)
2012年 第31屆 曾志偉、曾寶儀、鄭中基、Angelababy、林家棟 電影新勢力 方浩源(專業精神獎)
倪匡(終身成就獎)
2013年 第32屆 曾志偉、鄭中基、林家棟、林曉峰 向「菲林」致敬 呂麗樺、高天宙(專業精神獎)
吳思遠(終身成就獎)
2014年 第33屆 毛舜筠、林家棟、鄭中基 時代光影 張鑫炎(終身成就獎) 2015年 第34屆 楊千嬅、陳小春、林家棟
電影狂想曲 李坤龍(專業精神獎) 2016年 第35屆 劉青雲 童聲同戲 李麗華(終身成就獎)
周永光(專業精神獎)
2017年 第36屆 鄭中基 戲法萬千 芳艷芬(終身成就獎)
阮大勇(專業精神獎)
2018年 第37屆 張繼聰、蔡卓妍 青春常駐 楊容蓮(專業精神獎)
楚原(終身成就獎)
2019年 第38屆 方力申、鄧麗欣 Keep Rolling 謝賢(終身成就獎)
劉允(專業精神獎)
元彪、柯呈雄(中國電影世界榮耀之星)
歷屆之最
影片類
1、提名最多的影片
影片
時間
提名次數
未提名獎項 臥虎藏龍
2001年第20屆
16項提名
最佳新演員
無間道
2003年第22屆
16項提名
最佳女主角
功夫
2005年第24屆
16項提名
最佳女配角
十月圍城 2010年第29屆 16項提名 最佳女主角 無雙 2019年第38屆 16項提名 最佳新演員 2、獲獎最多的影片
影片
時間
獎項 一代宗師 2014年第33屆 12項 甜蜜蜜
1997年第16屆
9項
寒戰 2013年第32屆 9項 臥虎藏龍 2001年第20屆 8項 投名狀 2008年第27屆 8項 十月圍城
2010年第29屆
8項
新不了情 1994年第13屆 7項 少林足球
2002年第21屆
7項
英雄
2003年第22屆
7項
踏血尋梅 2016年第35屆 7項 似水流年 1985年第4屆 6項 胭脂扣 1989年第8屆 6項 女人,四十 1996年第15屆 6項 宋家皇朝 1998年第17屆 6項 無間道
2003年第22屆
6項
功夫
2005年第24屆
6項
3、最大的贏家
《女人四十》和《桃姐》(這裡所說的「最大贏家」,不是指獲獎最多,而是能夠獲得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這五個最重要獎項),值得一提的是,這兩部大贏家作品均出自許鞍華導演之手。
個人類
類別 基本情況 包攬所有演員獎的電影
踏血尋梅 2016年第35屆包攬了最佳男主角(郭富城)、最佳女主角(春夏)、最佳男配角(白只)、最佳女配角(金燕玲)、最佳新人獎(白只),此外還獲得了最佳編劇跟最佳攝影獎,這是金像獎歷史上首部包攬了所有演員獎的電影。 獲最佳導演獎最多的導演:許鞍華(十三提六中) 許鞍華
先後於1983年第2屆《投奔怒海》、1996年第15屆《女人四十》、2009年第28屆《天水圍的日與夜》、2012年第31屆《桃姐》、2015年第34屆《黃金時代》、2018年第37屆《明月幾時有》六次獲得最佳導演獎,此外還於1988年第7屆《書劍恩仇錄》、1991年第10屆《客途秋恨》、2000年第19屆《千言萬語》、2001年第20屆《幽靈人間》/《男人四十》、2008年第27屆《姨媽的後現代生活》、2010年第29屆《天水圍的夜與霧》七次獲得最佳導演獎提名。
獲得最多次男/女主角的演員(五次) 梁朝偉 先後於1995年第14屆《重慶森林》、1998年第17屆《春光乍泄》、2001年第20屆《花樣年華》、2003年第22屆《無間道》、2005年第24屆《2046》五度獲得最佳男主角獎,此外還於1988年第7屆《人民英雄》、1990年第9屆《殺手蝴蝶夢》兩度獲得最佳男配角獎,是金像獎史上獲獎最多的演員。 張曼玉 先後於1990年第9屆《不脫襪的人》、1993年第12屆《阮玲玉》、1997年第16屆《甜蜜蜜》、1998年第17屆《宋家皇朝》、2001年第20屆《花樣年華》五度獲得最佳女主角獎,是金像獎史上獲獎最多的女演員。 獲得最佳男/女主角第二多的演員
梁家輝 先後於1984年第3屆《垂簾聽政》、1993年第12屆《九二黑玫瑰對黑玫瑰》、2006年第25屆《黑社會》、2013年第32屆《寒戰》四度獲得最佳男主角獎,此外還於2004年第23屆憑《大丈夫》獲得最佳男配角獎。
惠英紅 先後於1982年第1屆《長輩》、2010年第29屆《心魔》、2017年第36屆《幸運是我》三度獲得最佳女主角獎,此外還於2014年第33屆憑《殭屍》獲得最佳女配角獎,她也是唯一一位三次提名最佳女主角三次獲獎的女演員,而僅次她兩次提名最佳女主角兩次獲獎的是內地女演員斯琴高娃。 獲得最多次女配角的演員(4次)
金燕玲 先後於1987年第6屆《地下情》、1988年第7屆《人民英雄》、2016年第35屆《踏血尋梅》、2017年第36屆《一念無明》四次獲得最佳女配角獎,也是與惠英紅、葉德嫻一樣繼張曼玉之後獲得金像獎第二多的女演員,只是從未曾染指最佳女主角,哪怕是提名。 表演獎項大滿貫 謝霆鋒
先於1999年第18屆《新古惑仔之少年激鬥篇》獲得最佳新演員獎,後於2010年第29屆《十月圍城》獲得最佳男配角獎,再於2011年第30屆《線人》獲得最佳男主角獎,三次提名三次獲獎,中獎率高達100%,也是唯一一名獲得過金像獎最佳新人獎、最佳配角獎及最佳主角獎的演員。
「帽子戲法」的最佳導演 方育平
先後於1982年第1屆《父子情》、1984年第3屆《半邊人》、1987年第6屆《美國心》三度獲得最佳導演獎,他是三次提名三次獲獎,中獎率高達100%。
連續三年獲獎的演員 袁詠儀
先後於1994年第13屆《新不了情》、1995年第14屆《金枝玉葉》兩度蟬聯最佳女主角獎,此前還於1993年第12屆憑《亞飛與亞基》獲得最佳新人獎,是金像獎史上唯一的一個三連冠。
第一位同時獲得最佳導演和最佳男主角的演員 周星馳 2002年第21屆憑《少林足球》提名最佳導演和最佳男主角,並同時獲獎。 (其中還包括傑出青年導演獎) 金像獎跨界獲獎內地電影人(演員/導演) 趙薇
2015年第34屆憑《親愛的》獲得最佳女主角,2014年第33屆憑自己導演《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拿下最佳兩岸華語電影獎
單屆提名最多的演員 王菀之 2015年第34屆憑《金雞SSS》、《分手100次》、《百變愛人》三部影片角逐最佳新人獎,同時還憑《金雞SSS》角逐最佳女配角獎,此外,由她演唱的《分手100次》主題曲《不再說分手》還入圍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獎。 第一位70後影帝/影后 古天樂
袁詠儀
古天樂於2018年第37屆憑《殺破狼·貪狼》獲得最佳男主角獎,這是他第三次提名金像獎最佳男主角。
袁詠儀於1994年第13屆憑《新不了情》獲最佳女主角獎,次年第14屆憑《金枝玉葉》連莊影后,她也是金像獎史上第一位連莊影后。
第一位80後影帝/影后 謝霆鋒
2011年第30屆憑藉《線人》獲得最佳男主角獎,同時還是香港電影金像獎迄今為止史上第一個個人演技獎大滿貫(其中包括1999年第18屆憑藉《新古惑仔之少年激鬥篇》獲得最佳新演員獎,2010年第29屆《十月圍城》獲得最佳男配角獎,再於2011年第30屆《線人》獲得最佳男主角獎) 張栢芝 2004年第23屆憑藉《忘不了》獲得最佳女主角獎,同時還憑藉《大隻佬》獲得最佳女主角獎的提名(兩部影片同時獲得最佳女主角獎的提名)。 第一位90後影后 春夏 2016年第35屆憑藉《踏血尋梅》獲得最佳女主角獎,這是她參演的第一部電影 ,同時還提名最佳新演員獎。
最老的男/女主角 喬宏
1996年第15屆憑藉《女人四十》獲得最佳男主角獎,時年70歲。
羅蘭
2000年第19屆憑藉《爆裂刑警》獲得最佳女主角獎,時年66歲。
男女主角夫妻檔 梁朝偉
劉嘉玲
梁朝偉先後於1995年第14屆《重慶森林》、1998年第17屆《春光乍泄》、2001年第20屆《花樣年華》、2003年第22屆《無間道》、2005年第24屆《2046》五度獲得最佳男主角獎;劉嘉玲於2011年第30屆《狄仁傑之通天帝國》首度封后,此前她已五度提名。
第一位獲提名的大陸演員(女、男) 劉曉慶
達式常
劉曉慶於1984年第3屆憑《垂簾聽政》獲得最佳女主角提名,達式常於1988年第7屆憑《書劍恩仇錄》獲得最佳男主角提名。
最年輕的男主角 梁家輝
1984年第3屆憑《垂簾聽政》獲得最佳男主角獎,時年26歲,此後還於1993年第12屆《92黑玫瑰對黑玫瑰》、2006年第25屆《黑社會龍城歲月》、2013年第32屆《寒戰》四度獲得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另外還於2004年第23屆《大丈夫》獲獎最佳男配角獎,他是繼梁朝偉(5主2配共7獎)之後獲得金像獎最多的男演員。
最年輕的女主角 林碧琪 1983年第2屆憑藉《靚妹仔》獲得最佳女主角獎,時年17歲,同屆還憑該電影獲得最佳新人獎提名。 蟬聯兩屆男/女主角/配角的演員 周潤發
先後於1987年第6屆《英雄本色》、1988年第7屆《龍虎風雲》蟬聯最佳男主角獎,後還於1990年第9屆《阿郎的故事》再度獲得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
袁詠儀 先後於1994年第13屆《新不了情》、1995年第14屆《金枝玉葉》蟬聯最佳女主角獎,此前還於1993年第12屆憑《亞飛與亞基》獲得最佳新人獎,是金像獎史上唯一的一個三連冠。 張曼玉 先後於1997年第16屆《甜蜜蜜》、1998年第17屆《宋家皇朝》蟬聯最佳女主角獎。
金燕玲 先後於1985年第6屆《地下情》、1986年第7屆《人民英雄》,2016年第35屆《踏血尋梅》、2017年第36屆《一念無明》兩度蟬聯金像獎最佳女配角,是金像獎史上提名和獲得女配角次數最多的演員
馮寶寶 先後於1991年第12屆《92黑玫瑰對黑玫瑰》、1992年第13屆《新不了情》蟬聯最佳女配角 提名最多次最佳男主角 劉青雲
先後於第13、16、17、18、19、23、26、27、29、31、32、33、34屆共16次獲得最佳男主角提名,其中憑《我要成名》、《竊聽風雲3》成功摘得兩次影帝稱號。
連續提名最佳男/女主角最多的演員 劉德華
第19-23屆連續5年提名最佳男主角兩次獲獎。(共提名12次)
林嘉欣 第22-25屆,28屆,35屆連續4年提名最佳女主角均未獲獎(共提名6次) 湯唯 第30、31屆,33-36屆連續4年提名最佳女主角均未獲獎(共提名6次) 第一位大陸女主角 斯琴高娃
1985年第4屆憑《似水流年》獲得最佳女主角獎,這是大陸女演員首席問鼎金像獎,在她之前內地僅有劉曉慶、潘虹入圍過金像獎最佳女主角。
兩次獲得最佳女主角獎的大陸演員 斯琴高娃
章子怡
斯琴高娃先後於1985年第4屆《似水流年》、2008年第27屆《姨媽的後現代生活》兩度獲得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並且是兩次提名兩次獲獎。
章子怡先後於2005年第24屆《2046》、2014年第33屆《一代宗師》兩度獲得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 同一屆憑三部電影獲得三次最佳女主角提名的演員 鄭秀文
2002年第21屆憑《同居蜜友》《瘦身男女》《鍾無艷》三部電影獲得最佳女主角提名,不過均未獲獎
最年輕的男/女配角 吳景滔
2007年第26屆憑藉《父子》獲得最佳男配角獎,同時還憑藉此片榮獲最佳新演員獎。
舒淇 1997年第16屆憑藉《色情男女》獲得最佳女配角獎,時年20歲,同時還榮獲最佳新演員獎,又憑藉《古惑仔情義篇之洪興十三妹》獲得第1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角獎。
最老的男/女配角 曾江 2015年第34屆憑藉《竊聽風雲3》獲得最佳男配角獎,時年80歲。 葉德嫻 2018年第37屆憑藉《明月幾時有》第三度獲得最佳女配角獎(也是第四次獲獎),時年71歲。
最年輕的最佳新演員 吳景滔 2007年第26屆憑藉《父子》獲得最佳新演員獎,時年10歲,同時還榮獲最佳男配角獎。 最老的新人及提名 徐家傑
2013年第32屆憑藉《寒戰》獲得最佳新人獎,時年66歲。
蕭炳林 2001年第20屆憑《花樣年華》獲得最佳新人獎提名,時年已年過六旬。
最年輕新人提名 馬修
2007年第26屆憑《寶貝計劃》獲得最佳新人獎提名,時年還未滿一歲。
最令人可惜的「男/女主角」 成龍
成龍分別於第4屆《A計劃》、第5屆《警察故事》/《龍的心》、第9屆《奇蹟》、第12屆《警察故事III超級警察》、第13屆《重案組》、第15屆《紅番區》、第16屆《警察故事四之簡單任務》、第18屆《我是誰》、第24屆《新警察故事》提名10次均未獲獎,其中第5屆2個提名。
鄭秀文 分別於第20屆《孤男寡女》、第21屆《鍾無艷》/《瘦身男女》/《同居蜜友》、第25屆《長恨歌》、第32屆《高海拔之戀Ⅱ》、第33屆《盲探》提名7次,其中21屆三部電影同時入圍最佳女主角,算上1993年第12屆《飛虎精英之人間有情》提名最佳新演員,鄭秀文在金像8次提名演員類獎項均未獲獎。
初次接演電影並獲三項提名 李宇春 2010年第29屆初演電影憑《十月圍城》獲得最佳女配角、最佳新人、最佳原創電影歌曲(《十月圍城》主題曲《粉末》),不過最終均未獲獎。 第一位獲歌曲獎的大陸歌手 張靚穎
2009年第28屆憑電影《畫皮》主題曲《畫心》獲得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獎。
最大倒熱灶的女主角 鄭裕玲
1991年第10屆憑《表姐,你好嘢!》獲得最佳女主角獎,這一屆最大大熱門為劉嘉玲,她本人都未預料本屆能獲獎,從而並未出席本次頒獎典禮。
最遺憾落選「女主角」 劉嘉玲
1991年第10屆最大大熱門為劉嘉玲,但結果鄭裕玲憑《表姐,你好》獲得最佳女主角獎,這一屆她本人都未預料本屆能獲獎,從而並未出席本次頒獎典禮。不過劉嘉玲於2011年第30屆終於憑《狄仁傑之通天帝國》獲得影后。
最霸氣的男主角候選人 向華強
向華強為中國星電影公司老闆,經典角色「龍五」,1993年第12屆憑《藍江傳之反飛組風雲》獲得最佳男主角提名
最納悶提名 徐克
1988年第7屆憑《最後勝利》獲得最佳男配角提名。
最具爭議性的新人 鄭裕玲
1984年第3屆憑《花城》獲得最佳新人獎,當時引起巨大爭議,因為當時她已是劇集主持紅人。
第一位獲得提名的外國人 喜多郎
來自於日本的喜多郎於1985年憑《似水流年》提名電影配樂獎,這是最早提名金像獎的外國人。
拒絕金像獎第一人 許冠英
1986年第5屆憑《殭屍先生》獲得最佳男配角提名,因為覺得是主角,拒絕男配提名。
第一位獲獎的外國人 杜可風
來自澳大利亞的杜可風於1987年第6屆憑《老娘夠騷》獲得最佳攝影獎,後還於1991年第10屆《阿飛正傳》、1995年第14屆《東邪西毒》、1996年第15屆《墮落天使》、2003年第22屆《英雄》、2005年第24屆《2046》(黎耀輝、關本良)獲得過最佳攝影獎。
分量最重男主角 鄭則仕
重達110公斤的鄭則仕先後於1986年第5屆《何必有我》、1997年第16屆《三個受傷的警察》兩度稱帝。
幕後個人單項
獎項 獲獎者 獲獎情況 獲獎最多的個人 張叔平
(19次)
7次最佳美術指導
2016年第35屆《華麗上班族》
2014年第33屆《一代宗師》(與邱偉明)
2005年第24屆《2046》(與邱偉明)
2001 年第20屆《花樣年華》
1995年第14屆《東邪西毒》
1991年第10屆《阿飛正傳》
1989年第8屆《旺角卡門》
7次最佳服裝造型設計
2014年第33屆《一代宗師》
2012 年第31屆《讓子彈飛》
2005年第24屆《2046》
2001 年第20屆 《花樣年華》
1996年第15屆《夜半歌聲》
1995年第14屆《東邪西毒》
1993年第12屆《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與余家安)
3次最佳剪接
2014年第33屆《一代宗師》(與Benjamin Courtines、潘雄耀)
2001年第20屆 《花樣年華》
1995年第14屆《重慶森林》(與鄺志良、奚傑偉)
獲獎最多的攝影師 黃岳泰
(9次)
2010年第29屆《十月圍城》
2009年第28屆《畫皮》
2008年第27屆《投名狀》
2004年第23屆《戀之風景》
2002年第21屆《幽靈人間》
2000年第19屆《紫雨風暴》
1999年第18屆《不夜城》
1998年第17屆《宋家皇朝》
1983年第2屆《夜驚魂》
獲獎第二多的攝影師 杜可風
1987年第6屆《老娘夠騷》
1991年第10屆《阿飛正傳》
1995年第14屆《東邪西毒》
1996年第15屆《墮落天使》
2003年第22屆《英雄》
2005年第24屆《2046》(黎耀輝、關本良)
2016年第35屆《踏血尋梅》
獲獎第二多的個人 奚仲文
(10次)
5次最佳服裝造型設計
第36屆《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與吳里璐)
第27屆《投名狀》(與戴美玲、利碧君)
第26屆《滿城盡帶黃金甲》
第25屆《如果·愛》(與吳里璐)
第23屆《千機變》
5次最佳美術指導
第27屆《投名狀》
第25屆《如果·愛》(與黃炳耀)
第16屆《甜蜜蜜》
第11屆 《九一神鵰俠侶》
第7屆《倩女幽魂》
獲獎最多的剪接 鄺志良
(8次)
第32屆《寒戰》(與黃海)
第29屆《竊聽風雲》(與陳志偉)
第27屆《門徒》第
26屆《墨攻》
第21屆《特務迷城》
第19屆《紫雨風暴》
第15屆《烈火戰車》
第14屆《重慶森林》(與張叔平、奚傑偉)
獲得最多次最佳電影歌曲的主唱者 梅艷芳
(3次/7次提名)
《似水流年》同名主題曲提名、《胭脂扣》同名主題曲——獲獎
(同屆,梅艷芳憑《胭脂扣》獲金像獎影后,在歌壇和影壇雙雙大放異彩,堪稱香港藝壇奇蹟)
《何日君再來》主題曲《何日》提名
《雙鐲》主題曲《似是故人來》——獲獎
《現代豪俠傳》主題曲《女人心》——獲獎
《東方三俠》主題曲《莫問一生》提名
《金枝玉葉2》主題曲《有心人》提名(合唱:張國榮)
同時以製片人和導演身份獲得最佳導演獎和最佳影片獎的導演 張之亮(1993年第12屆《籠民》)
許鞍華(1996年第15屆《女人四十》和2012年第31屆《桃姐》)
陳可辛(1997年第16屆《甜蜜蜜》和2008年第27屆《投名狀》)
陳嘉上(1999年第18屆《野獸刑警》)
李安(2001年第20屆《臥虎藏龍》)
劉偉強(2003年第22屆《無間道》)
杜琪峯(2006年第25屆《黑社會》)
王家衛(2014年第33屆《一代宗師》)
同時獲得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導演獎 周星馳(2002年第21屆《少林足球》)
最年輕的導演 關錦鵬 1989年第8屆憑藉《胭脂扣》獲得最佳導演獎,時年31歲。
最年長的導演 許鞍華 2015年第34屆憑藉《黃金時代》獲得最佳導演獎,時年67歲,同時還是目前金像獎史上最多的最佳導演獎的獲得者(其中包括5次最佳導演獎,2次以製片人身份獲得最佳電影獎),還憑藉《女人四十》和《桃姐》創下金像獎大滿貫的殊榮。 獲獎最多導演 許鞍華
(6次)
第2屆《投奔怒海》
第15屆《女人四十》
第28屆《天水圍的日與夜》
第31屆《桃姐》
第34屆《黃金時代》
第37屆《明月幾時有》
獲獎第二多導演 方育平
(3次)
第1屆《父子情》
第3屆《半邊人》
第6屆《美國心》
杜琪峯(3次)
第19屆《槍火》
第23屆《PTU》
第25屆《黑社會》
王家衛
(3次)
第10屆《阿飛正傳》
第14屆《重慶森林》
第33屆《一代宗師》
徐克
(3次)
第11屆《黃飛鴻之一壯志凌雲》
第30屆《狄仁傑之通天帝國》
第35屆《智取威虎山》
憑藉處女作獲得最佳導演獎的導演 方育平(1982年第1屆《父子情》,再後來又憑藉《半邊人》、《美國心》獲得第3屆和第6屆最佳導演獎)
梁樂民、陸劍青(2013年第32屆《寒戰》,同時他們又獲得最佳編劇獎)
許學文、歐文杰、黃偉傑(2017年第36屆《樹大招風》,其中歐文杰憑藉執導的電影《十年》中的短片《方言》獲得第3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獎)
同一年度憑兩部影片獲得最佳導演提名的導演 林嶺東(1988年第7屆《龍虎風雲》/《監獄風雲》,憑前者獲獎)
王家衛(1995年第14屆《重慶森林》/《東邪西毒》,憑前者獲獎)
杜琪峯(2000年第19屆《槍火》/《暗戰》,憑前者獲獎,2004年第23屆《大隻佬》/《PTU》,憑後者獲獎,2007年第26屆《放·逐》/《黑社會2:以和為貴》,未獲獎)
許鞍華(2002年第21屆《男人四十》/《幽靈人間》,未獲獎)
區域限制
相較於台灣電影金馬獎,香港電影金像獎在入圍標準上設置了區域性障礙的獎項,使得一些口碑和票房很好的華語片都沒有資格報名競選,引起了一些對於金像獎過於本土化的質疑。對此,香港電影金像獎主席陳嘉上表示,評選所有的華語片並不是金像獎負責的範圍,他坦言:「因為合拍片的關係,我們也開放了不少。
從前拍一部電影,香港人必須占工作人員里的8個崗位才算是港片,才可以參選。現在香港人只用占6個崗位,就可以。等於說,香港人占小於一半的崗位,我們也算是港片。這一部分,我們也很為難,但『香港電影工作者看港片』這個定位,我想我們暫時不會改變。」這些條件被外界認為是為了保護香港本土電影發展設立的門檻。
輿論認為金像獎如果一味地區域保護化,會失去華語片競選的公允和影響力。對此,陳嘉上立場鮮明,他宣稱:「如果因為香港電影越來越不受重視,這個獎就越來越不受重視的話,我們就認命吧。因為金像獎是為香港電影打拚的,如果沒有香港電影,金像獎也就沒有意義了。如果說香港電影在走下坡,那金像獎就是如實反應香港電影現狀,並繼續為香港電影打拚」。香港電影金像獎主要是為鼓勵香港電影人所主辦,並非包括所有華語電影。
獎項協會
金像獎董事局由十三個本港專業電影協會組成,包括香港影業協會、香港電影導演會、香港戲院商會、香港專業電影攝影師學會、香港動作特技演員公會、香港電影編劇家協會、香港演藝人協會、香港電影美術學會、香港電影剪輯協會、香港電影製作行政人員協會、香港電影燈光協會 、香港電影商協會、香港電影後期專業人員協會。董事局每月召開常務會議,解決會內的決策性問題,至於跟進、執行工作和協會內外的行政及管理事務則交由金像獎秘書處負責處理。
此外,本會設立專責小組以負責不同的工作事項,每屆由十三個屬會派員參與,力求以最公正的態度廣集多方面的專業意見,令「香港電影金像獎」更為公正及具代表性。 「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為一非牟利團體,祇靠每年的電視台、電台廣播版權費及海外發行收入來維持日常基本開支。
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董事局 (2012—2016年)
HONG KONG FILM AWARDS ASSOCIATIONBOARD OF DIRECTORS (2012—2016)
職位
姓名
所屬協會 主席
陳嘉上
香港電影導演會
副主席
陳慶嘉
香港電影編劇家協會
副主席
曾志偉
香港演藝人協會
董事/司庫
梁李少霞
香港影業協會
董事
莊澄
香港電影商協會
董事
周國忠
香港電影剪接協會
董事
何劍雄
香港電影美術協會
董事
談智偉
香港電影攝影師協會
董事
黃寶珠
香港戲院商會
董事
車崇健
香港動作特技演員公會
董事
田啟文
香港電影製作行政人員公會
董事
許德祥
香港電影燈光師協會
董事
馮子昌
香港電影後期專業人員協會
秘書處 行政經理Administration Manager
曾慧敏Michelle Tsang
製作統籌主任Production Co-ordinator
林文才Kris Lam
秘書 Secretary
鄧雅儀Cat T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