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說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說文

說文,即《說文解字》。是古代漢族 文字著作。東漢許慎撰。中國第一部系統地分析漢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書。成於安帝建光元年(121年)。原書十四篇,敘目一篇,正文以小篆為主,收9353字,又古文籀文異體 同文1163字,解釋十三萬餘字。此書在流傳中疊經竄亂,今本與原書頗有出入。本書首創部首編排法,為後世字書所沿用。本書對古文字、古文獻和古史的研究貢獻極大。在清代研究《說文》成為專門學問,給它作注的就有數十家 。[1]

作者簡介

許慎(約58年—約147年),字叔重,東漢汝南召陵(現河南郾城縣)人,有「五經無雙許叔重」之讚賞。他是漢代有名的經學家、文字學家、語言學家,是中國文字學的開拓者。於公元100年(東漢和帝永元十一年)著《說文解字》,是中國首部字典。許慎曾擔任太尉府祭酒,師從經學大師賈逵。他歷經21年著成的《說文解字》,歸納出了漢字540個部首。

許慎另著有《五經異義》、《淮南鴻烈解詁》等書,已失傳。許錦晶曰:叔重者,名慎,汝南召陵人也。性純篤,少博學經籍,馬融常推敬之,時人為之語曰:「 《五經》無雙許叔重。」為郡攻曺,舉孝廉,再遷除洨長。卒於家。初,慎以《五經》傳說臧否不同,於是撰為《五經異議》。[2]

說文1.jpg

永元十有二年(100),始作《說文解字》,序曰:「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視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於是始作《易》八卦,以垂憲象。及神農氏結繩為治而統其事,庶業其繁,飾為萌生。黃帝之使倉頡,見鳥獸蹄遠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百公以乂,萬品以察,蓋取諸夫」,「夫揚於王庭」。言文者宣教朙化於王者朝廷,君子所以施祿及天下,居德則忌也。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文者,物象之本也;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著於竹帛諸之書,書者如也。以迄五帝三王之卋,改易諸體。封於泰山者七有二代,靡有同焉。」

建光元年(121),書成。收單字九千三百五十有三;重文一千一百六十有三,分於五百四十部。病中之時,遣子沖獻書於帝。卒,葬郾城縣姬石鄉許莊村東。墓髙十有五尺,徑四十有八尺。鄉人曰:「日動一厘,夜長三尺。」謬也,豈有自拔之冢。《後漢書》贊曰:「斯文未陵,亦各有承。塗分流別,專門並興。精疏殊會,通閡相征。千載不作,淵源誰澄。」至清,歲以仲月後丁之日,縣令、學官到許夫子墓前致祭,行一跪三叩禮。康熙四十有六年(1707),郾城縣知縣溫德裕立「孝廉許公之墓」碑。光緒年間(1875-1908),郾城知縣王風森立「許夫子從祀文廟碑」。新中國成立後三十七年(1985年),許慎研究會第一次會議時,立「重修許慎墓碑記」。植柏百八十有二株,今存百五十有三株,三九之數也。目前,許慎祠堂位於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區許慎路,漯河四高(原郾城一高,省立郾中)旁。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是歷史最長的象形文字。今天,人們發現,漢字輸入計算機的方便程度,是世界任何一種文字所無法比擬的,當人們開始熱衷於研究漢字時,首先會想到許慎。

許慎是東漢時期的經學家、文字學家,他編撰的《說文解字》是中國第一部以六書理論系統分析字形,解釋字義的寬字典,它保存了大部分先秦字體以及漢代和以前的不少文字訓詁,反映了上古漢語詞彙的面貌,比較系統地提出分析文字的理論,是中國語文學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解說字義、辯識聲讀的字典,也是1800年來唯一研究漢字的經典著作,是中國人民今天研究古文學和古漢語的必不可少的材料。如果沒有這部書的流傳,中國人民將不能認識秦、漢以來的篆書,更不要說到商代甲骨文和商、周的金文與戰國時的古文了。因此,它不但過去對漢字研究發生了巨大的影響,對現在和將來的漢字研究仍有巨大的意義。

說文2.jpg

圖書介紹

《說文解字》,簡稱《說文》﹐是中國第一部系統地分析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書。本書所收文字包括篆文(即小篆)、(古文壁中書)、籀文(大篆)、或體、俗體。「文」指的是整體象形表意字,「字」指的是結體有表形表聲的合體字,所以許慎以「說文解字」為書名,後代常常簡稱為《說文》。東漢許慎於安帝建光元年(121)寫成。它奠定了中國古代字書的基礎。

原書十四篇﹐敘目一篇。正文以小篆為主﹐收九千三百五十三字﹐又古文﹑籀文等異體重文一千一百六十三字﹐解說十三萬三千四百四十一字。該書在流傳中﹐屢經竄亂﹐今本為宋徐鉉所校定﹐與原書頗多出入﹐徐氏以篇帙繁重﹐將每篇分為上下二卷﹐共三十卷﹐收九千四百三十一字﹐重文一千二百七十九字﹐解說十二萬二千六百九十九字。該書改變了周﹑秦至漢的字書的編纂方法﹐即將所收字編為四言﹑七言韻語的形式﹐首創了部首編排法﹐分為五百四十部。許氏又總結了以前的「六書」理論﹐開創了有系統地解釋文字的方法﹐先解釋字義﹐次剖析形體構造﹐再說明讀音。剖析字形的方法﹐是以前字書所未有的。該書對古文字﹑古文獻和古史的研究都有重大的貢獻。但說解中也雜有主觀臆斷和迷信成份﹐需要參照甲骨﹑金石﹑竹木簡的文字研討審定。

《說文》這樣一部巨著,是在經學鬥爭中產生的。今文經學與古文經學之爭是漢代學術思想領域中最重要的一場論爭。秦以前的典籍都是用六國時文字寫的,漢代稱六國 文字為「古文」,用古文書寫的經書稱為古文經。秦始皇出於愚民政策的需要,把這些用古文字寫成的《詩》、《書》等典籍付之一炬。西漢初年,一些老年儒生憑記憶把五經口授給弟子,弟子用隸書記下來。隸書是漢代通行的文字,稱「今文」,用今文書寫的經書,稱今文經。後來陸續發現用古文字寫的經書。這樣在漢代經學家中就分成了今文經學家和古文經學家。兩派的區別不只是表現為所依據的經學版本和文字不同,更主要的表現為怎樣使經學為封建統治服務上。今文經學家喜歡對經書作牽強附會的解釋和宣揚迷信的讖緯之學;古文經學家則強調讀懂經典,真正理解儒學精髓,為此側重名物訓詁,重視語言事實,比較簡明質樸。許慎屬於古文經學派,他編著《說文》是要以語言文字為武器,擴大古文經學在政治上和學術上的影響。

說文3.jpg

《說文》早期傳本不得而知,有記載最早刊刻者是唐代李陽冰,他在代宗大曆年間 刊定《說文》,但其中摻雜李氏臆說頗多。該書現存的版本以徐鉉校定的宋刊本為最早﹐ 《四部叢刊》初編及《續古逸叢刊》有影印本。其次是徐鍇的《說文解字系傳》﹐有宋刊殘本及影宋鈔本﹐《四部叢刊》初編二次印本中有影印本。南唐徐鉉、徐鍇兄弟二人精研《說文》,徐鍇的《說文解字系傳》是第一種《說文》注本,成書於南唐末年,世稱小徐本,徐鍇對 李陽冰謬說多有匡正。徐鉉於宋太宗雍熙年間奉旨校定《說文》,世稱大徐本。另外, 今尚存有唐寫本《說文》木部殘卷一卷,僅188字。清人研治《說文》,多以大徐本為基礎,同時參校小徐本。大小徐本今天均有中華書局影印本。

概念發展

歷史

文字起源很早。儘管出土的陶器上也有像很早的文字的東西,但它究竟屬於什麼時代,怎麼去認識 ,還有待深入研究。因此,今日所能見到的最早的有系統的記錄漢語的文字是甲骨文。從甲骨文發展到銅器上的文字即金文。到了春秋戰國時期有所謂六國古文 :秦早期的籀文、貨幣上的文字、陶器上的文字等等。到了秦始皇時代,簡易了秦的籀文,成為小篆。再發展成隸書、草書、行書、真書 (即楷書、正書)。

書寫方式

說文4.png

漢字的發展有形變和勢變。形變即字形有了改變 ;勢變即書寫的筆畫有了變化。形變如金文跟六國古文相差很遠 ,小篆跟金文相比又有了很大變化。篆書是圓筆居多,小篆已有點變化,隸書變化很大,把圓筆改成方筆。「大」、「日」,字形由圓的變成方塊。這種發展一方面由繁複趨於約易,簡單化,如由大篆、籀文到小篆 ;另一方面又可看到由單體變為合體,加上不同偏旁則成為形聲字。書寫上由繁複趨於約易,字的繁衍上由形以表義向表音方向發展。最早先有圖畫代表形象,作為文字把圖畫簡化而成為象形字。還有指事,《說文》舉「上」、「下」為例,因為無物可象,所以有指事。又有會意,會意一般是合體的,如「相」,是由兩個獨體合成的會意。此法還是有時而窮的,遂向表音方向發展 因此有了形聲。又有轉注、假借,合前幾種為六書。轉注,《說文·敘》講「建類一首,..考老是也」。前人有各種不同的理解。比較準確的是劉台拱的講法 :「從一義生數字謂之轉注,以一字攝數義謂之假借 ;隨音立字,謂之轉注,依音記字謂之假借。」戴震、段玉裁講轉注是互訓 ,非也,互訓不是文字孳乳的方法。假藉以不造字立字,同音假借,拿一個字代表兩個不同的語詞。轉注是表音的 ,假借更是表音的,因此說是形以表義向表音方向發展。文字使用上,一字多形 (或體,一個字的不同寫法)慢慢趨向固定。從歷史上看,有古字今字之別。

聲韻的演變。首先應理解聲、韻是一個系統 (system),不是雜亂無章的。一種語言裡聲母、韻母各分多少類是有數的 ;聲韻的結合是有規律的,是系統的。比如 :現代漢語普『..一定跟 iy (或有 iy介音的韻)相拼,不跟 AO相拼。聲韻的演變就是在這一系統內部有些發展改變。演變或者由簡而繁,比如古代的「端透定」在一定條件下發展為「知徹澄」和「照穿床」。或者由繁而簡 比如「藍」是來母 而「監」是見母,古代有複輔音聲母 通話語音kl2。為什麼說古代有複輔音這樣的事例不是個別的。比如 :「恕」從如聲。一個字也可以有兩個讀音,比如「率」 shuài、lǜ,最早為兩個輔音,在一定條件下,發展為有的保留了前面的輔音 (如「監」),有的保留了後輔音 (如「藍」)。除諧聲外,從漢藏語同源詞比較也可看出古有複輔音。人們不同意這種說法。閩、方音有不同。因政治、經濟、時代有不同。

漢語語音的聲韻系統

可以分成幾個階段 (p eriod):上古、中古、近古、近代、現代。上古又可以分成前期 (proto-Chinese)、後期 (archaic Chinese)。時代前後亦有伸縮 致,這是一個發展趨勢。,商代為上古前期 明、文化各方面交錯的關係,方音由分歧而逐漸融合,趨於一不要籠統。,都應在歷史上劃分不同的階段元、清是近代方音自古有之,而漢語是有一個最早的母語的,方言不過是其不同,周秦即為上古後期 ;若周秦以上為上古,現在為現代。研究任,則漢代也可說是上古的後期。魏晉南北朝為中古,唐、宋為近古分支而已。有些美國學者認為閩語跟早期漢語不是一回事,有自己的原始閩語的母語。粵、吳、北方話都是由一種早期漢語演變來的。

說文5.jpg

因為一種語言不能單從語音來比較,還要看它的語法、詞彙。閩語也是音節語言,沒有很多的形態 (p hono log2 ical)變化,語法結構跟其他漢語方言基本一致,聲調也可以對應。詞彙上的證據就更多了,不過有些詞彙北方話沒有。這裡面有不同民族往來時互相影響的問題,吸收一些別的民族語言的詞彙。語言發展也是不平衡的,有的快一些,有的慢一些。方言的發展是交錯的,有的趨於一致。一致也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北方話一般無入聲,但山西話還有入聲,聲調也不同,有的有五個、六個聲調。

總之,關於聲韻演變要建立兩個觀念 :一個是古今時代的不同,一個是方音的不同。

語義的發展

文字的意義有本義,有變義。本義指從早期文字形體上所反映出來的取像及其所代表的詞義。變義指使用文字在表意方面所起的發展變化。變化又是多方面的,轉義、比喻義、借義都是對本義而言的變義。研究語義,不能孤立地看。第一,要看這個詞在最早的文獻里是怎麼講的 (the first appearance),有的不能單從字形來看。第二,要根據這個字 (詞)處於一定的句子中的意思來定,不是僅僅單憑古老的字書 (訓詁書)來看的,訓詁書講的不一定是這個字的全面的意思,或是在某個句子中的意思。例如《爾雅·釋詁》第一條 :「初、哉、首、基、肇、祖、元、胎、亻叔、落、權、輿,始也。」這些字是不是都當開始講?其實開始只是核心 (kernel)的意思,事實上用處不一樣,所指的方面也不一樣,要把語詞放到具體的句子中來看它是什麼意思才行。就語言的總體來說,形音義三者是聯繫在一起的,要研究語言,就不能偏於一隅,要把事物的各方面聯繫起來觀察分析 (古今,形音義),所謂「觀其會通」、「好學深思」、「心知其意」就是要聯繫起來觀察分析。同時也要了解歷史的發展,所謂「探本求源」、「明其原委」。

主要內容

《說文解字》是中國最早的且對後代影響極大的一部字典,也是中國第一部按部首編排的中文字典。本書成書於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到安帝建光元年(121)。原作現已失落。傳至今日的大多是宋朝版本,或者是清朝的段玉裁注釋本。原文以小篆書寫,逐字解釋字體來源。許慎寫完之後,獻給漢安帝。全書共分540部首,收字9353個,另有「重文」即異體字1163個,共10516字。

說文6.jpg

《說文解字》的書名許慎這樣解釋:

倉頡之初作書也,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

《說文解字》共15卷,其中包括序目1卷。許慎在《說文解字》中系統地闡述了漢字的造字規律——六書。

《說文解字》的體例是先列出小篆,如果古文和籀文不同,則在後面列出。然後解釋這個字的本義,再結實字形與字義或字音之間的關係。《說文解字》中的部首排列是按照形體相似或者意義相近的原則排列的。

全書以小篆為主體,分析字形結構,根據不同的偏旁,分立為514部,始於「一」部,終於「亥」部。凡字形偏旁或筆畫接近的字都歸於一部,舉偏旁居一部之首。部與部排列的順序大體以部首的筆畫和形體結構是否相近為準則,筆畫結構相近的就序列在一起。許書514部分為14篇,卷末敘目別為一篇,故為15篇。每部文字的排列主要本着3個原則:

①文字在應用上的意思屬於好的、善的列在前面屬於貶義的、不好的列在後面;

②一部之內屬於專名詞的列在前面,屬於普通事物名詞的列在後面;

③一部之內的字,義類相近的序次在一起,以便尋檢。每一篆文下先言義,後言形體結構,最後或說明讀若某。

說文7.jpg

小篆之外,如有籀文、古文異體,則列其下,名為「重文」。全書共收篆文9353字,重文1163字。古書中所使用的文字大體具備,其中既有先秦所有的字,也有漢代新產生的字,為後代考查漢字的發展歷史提供了極其寶貴的材料。許慎分析字形,根據相傳的「六書說」。象形、指事由字形以見義。會意、形聲則分別其組合成分。凡言「從某從某」或言「從某某」都是會意字;凡言「從某某聲」的都是形聲字。書中也有會意兼形聲的。也有言「從某某省聲」的。許慎做了這些分析,對國人理解篆書的結構大有幫助,下而考察隸書也可以知道其來龍去脈,不知篆書形體,就難以明其音義。《說文》中的訓釋,或因形以說義,或取書傳中的古訓,燦然具備,雖為字書,實際也是一部極為重要的訓詁書。後代的字書都援引《說文》訓釋,以為典要。

價值貢獻

《說文解字》是中國第一部系統地分析漢字字形和考究學源的字書,也是流傳最廣的中文必借工具書。

本書總結了先秦、兩漢文學的成果,給國人保存了漢字的形、音、義,是研究甲骨文、金文和古音、訓訪不可缺少的橋樑。特別是《說文》對字義的解釋一般保存了最古的含義,對理解古書上的詞義更有幫助。

保存了研究古代社會歷史、文化等各方面的材料,是文人整理中國優秀的文化遺產的重要的階梯。《說文》包括各種含義的字的解釋,反映了古代的政治、經濟、文化、風俗習慣等等。如《說文》「車,輿輪之總名,夏後時奚仲所造」。根據《說文》的說解,可以肯定在夏代已有「車」這種交通工具。又如「姓」字從「女」和諸如「姜」、「姬」、「姚」等一系列從「女」旁的姓,可以窺測到古代母系社會的痕跡。由此可見,《說文》反映了古代的一些歷史情況和各種知識,有助於現在的中國人民博古通今。

《說文》一書的突出貢獻可以概括為以下四點:

建立部首

說文8.png

漢字是憑藉形體來表示意義的,因此,對漢 字義符加以分析,把所有漢字都按所屬義符加以歸類,這是漢字學家的工作,這項工作, 由許慎最先完成了。《說文》一共分540部,除了個別部首還可以合併與調整外,從總 體上說都是合理的,都符合造字意圖。許慎在安排540部的次序上煞費苦心,把形體相 近或相似的排在一起,這等於把540部又分成若干大類,這可以幫助讀者更深刻地理解 義符,更正確地理解字義。每部所屬的字的排列也不是雜亂無章的,而是依據以類相從的原則。具體說來有三 種情況:其一,詞義相近的字排在一起;其二,詞義屬於積極的排在前邊,屬於消極的 排在後邊;其三,專有名詞排在前邊,普通名詞排在後邊。許慎創造的540部首和一部之中各個字的排列方法,都是從文字學角度出發的,這 種排列方法更能體現部首與部首、字與字之間的意義聯繫,這與後世從檢字法角度的分 部和按筆畫多少分類迥然不同。

訓釋本義

許慎之前的經學家為經典作注,都是隨文而釋,所注釋的字(詞) 義,基本上是這個字在一定語言環境中的具體意義和靈活意義。許慎在《說文》中緊緊 抓住字的本義,並且只講本義(由於歷史的局限,個別字的本義講得不對),這無疑等 於抓住了詞義的核心問題,因為一切引申義、比喻義等都是以本義為出發點的,掌握了 本義,就能夠以簡馭繁,可以推知引申意義,解決一系列有關詞義的問題。此外,許慎在訓釋本義時,常常增加描寫和敘述的語言,使讀者加深對本義的理解, 擴大讀者的知識面,豐富本義的內涵和外延。

漢字形音義

許慎在每個字下,首先訓釋詞義,然後對字形構造 進行分析,如果是形聲字,在分析字形時就指示了讀音,如果是非形聲字,則常常用讀 若、讀與某同等方式指示讀音。漢字是屬於表義系統文字,是由最初的圖畫文字演變而 來的,這樣通過字形分析來確定、證實字義完全符合漢民族語言文字的一般規律。而語 音是語言的物質外殼,文字不過是記錄語言的符號,許慎深知「音義相依」、「義傅於 音」的原則,所以在《說文》中非常重視音義關係,常常以聲音線索來說明字義的由來, 這為後世訓詁學者提供了因聲求義的原則。

說文9.jpg

以六書分析漢字

在許慎之前,有倉頡依據六書造字的傳說。現代文字學家認為,六書是對漢字造字規律的總結,而不是漢字產生之前的造字模式。在許慎之前,僅有六書的名稱: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沒有具體闡述,更沒有用來大 量地分析漢字。許慎發展了六書理論,明確地為六書下定義,並把六書用於實踐,逐一 分析《說文》所收錄的9353個漢字,這在漢字發展史和研究史上有着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重要意義,從而確立了漢字研究的民族風格、民族特色。

相關影響

兩千年來,《說文解字》是文字學上的首創之書,也是最有權威之書,它的作者許慎的名字與他的傑作成為後人閱讀古籍,探討古代文化,研究古文必不可少的橋樑和鑰匙。

《說文》問世以後,很快就引起當時學者的重視,在注釋經典時常常引證《說文》。如:鄭玄注三禮,應劭、晉灼注《漢書》,都曾援引《說文》以證字義。《到了南北朝時代,學者們對《說文》已經有了比較完整、系統的認識。唐代科舉考試規定要考《說文》。自唐代以後,一切字書、韻書及注釋書中的字義訓詁都依據《說文》。《說文》問世以後,研究者蜂起。清代是《說文》研究的高峰時期。清代研究《說文》的學者不下200人,其中稱得上專家的有數十人之多。清代《說文》之學,可分

說文0.jpg

為四類:其一,是校勘和考證工作,如嚴可均的《說文校議》 、錢坫的《說文解字斠詮》等;其二,對《說文》進行匡正,如孔廣居的《說文疑疑》 、俞樾的《兒笘錄》等;其三,對《說文》的全面研究,如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桂馥的《說文解字義證》、朱駿聲的《說文通訓定聲》、 王筠的《說文句讀》 ;其四,訂補前人或同時代學者關於 《說文》研究的著作,如嚴章福的《說文校議議》、王紹蘭的《說文段注訂補》等。其中第三種最為重要,這四人也並稱「說文四大家」。近人丁福保持以往各家研究《說文》的專著和其他論及《說文》的著述以及甲骨文、金文的材料匯集為《說文解字詁林》 ,後又搜集遺逸編為《補遺》,是該書注釋的總匯。

《說文》是中國語言學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說解字義、辨識聲讀的字典。同時,它創立了漢民族風格的語言學——文獻語言學,《說文》 就是文獻語言學的莫基之作。《說文》 對傳統語言學的形成和發展有巨大影響,後世所說的文字、音韻、訓詁之字,大體不出 《說文》所涉及的範圍,而《說文》本身則形成一個專門學科。《說文》完整而系統地 保存了小篆和部分籀文,是國人認識更古文字——甲骨文和金文的橋樑;《說文》的訓 解更是國人今天注釋古書、整理古籍的重要依據。所以《說文》在今天仍有巨大的學術 價值和應用價值。

圖書評價

歷代不少學者都曾研究《說文解字》,當中尤以清朝時研究最為興盛。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朱駿聲的《說文通訓定聲》、桂馥的《說文解字義證》、王筠的《說文句讀》尤備推崇,四人也獲尊稱為「說文四大家」。

說文對於文字學貢獻,在於網羅當時許多的小篆、籀文、古文等古代文字,着眼於本形本義,保存當時的文字說解,不僅為第一部文字學鉅著,事實上兩千多年來的文字學便是說文之學。

說文00.jpg

後世影響

兩千年來,《說文解字》是文字學上的首創之書,也是最有權威之書,它的作者許慎的名字與他的傑

大家——段玉裁

作成為後人閱讀古籍,探討古代文化,研究古文必不可少的橋樑和鑰匙。

《說文》問世以後,很快就引起當時學者的重視,在注釋經典時常常引證《說文》。如:鄭玄注三禮,應劭、晉灼注《漢書》,都曾援引《說文》以證字義。《到了南北朝時代,學者們對《說文》已經有了比較完整、系統的認識。唐代科舉考試規定要考《說文》。自唐代以後,一切字書、韻書及注釋書中的字義訓詁都依據《說文》。《說文》問世以後,研究者蜂起。清代是《說文》研究的高峰時期。清代研究《說文》的學者不下200人,其中稱得上專家的有數十人之多。清代《說文》之學,可分清·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

為四類:其一,是校勘和考證工作,如嚴可均的《說文校議》 、劉興的《說文補錄匯編》錢坫的《說文解字斠詮》等;其二,對《說文》進行匡正,如孔廣居的《說文疑疑》、俞樾的《兒笘錄》等;其三,對《說文》的全面研究,如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桂馥的《說文解字義證》、朱駿聲的《說文通訓定聲》、王筠的《說文句讀》 ;其四,訂補前人或同時代學者關於 《說文》研究的著作,如嚴章福的《說文校議議》、王紹蘭的《說文段注訂補》等。其中第三種最為重要,這四人也並稱「說文四大家」。近人丁福保持以往各家研究《說文》的專著和其他論及《說文》的著述以及甲骨文、金文的材料匯集為《說文解字詁林》 ,後又搜集遺逸編為《補遺》,是該書注釋的總匯。

《說文》是中國語言學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說解字義、辨識聲讀的字典。同時,它創立了漢民族風格的語言學——文獻語言學,《說文》 就是文獻語言學的莫基之作。《說文》 對傳統語言學的形成和發展有巨大影響,後世所說的文字、音韻、訓詁之字,大體不出 《說文》所涉及的範圍,而《說文》本身則形成一個專門學科。《說文》完整而系統地 保存了小篆和部分籀文,是國人認識更古文字——甲骨文和金文的橋樑;《說文》的訓 解更是國人今天注釋古書、整理古籍的重要依據。所以《說文》在今天仍有巨大的學術 價值和應用價值。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