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李弘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李弘(652年—675年) ,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高宗李治的第五个儿子,也是与武则天的第一个儿子。

立为皇太子

武则天成为皇后之后,显庆元年(656年),高宗诏令废黜太子李忠,改立四岁的代王李弘为皇太子。系高宗时期所立的第二位太子,薨逝于太子位,是唐朝第一位被追封为皇帝的太子。 据史书记载,李弘“仁孝谦谨,上甚爱之。礼接士大夫,中外属心。”李弘早年向郭瑜学习《春秋左氏传》,当他读到楚国太子弑君篡位时,惊惧的将书合上,对老师说:“如此残忍的事情,身为臣子怎么忍心去读呢!《春秋》是儒学经典,用于垂范后世,又为何会记载这样的事情呢?”于是,他坚决要求老师换其他书来读,老师被太子仁孝的君子之风感动,换了专门讲解道德规范的《礼记》。

重视治学

李弘十分重视治学。龙朔元年(661年),李弘命许敬宗许圉师上官仪杨思俭等人收集古今文集,选录五百篇编集成《瑶山玉彩》,得到高宗赏赐绢帛三万段。总章元年(668年),李弘又请求追赠儒家先贤颜回为太子少师、曾参为太子少保。

久病猝逝

李治常年风疾缠身,李弘十二岁时,李治就下诏,让李弘每日于光顺门理政,诸司有事均向太子奏报。由于身体原因,李治经常出外避暑,或居住在东都洛阳,李弘便常常奉旨监国,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便有七次。 监国期间,李弘恪尽职守,广纳谏言,而且他人品端正,善与士大夫们相处,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上元二年(675年)四月,李弘随帝后出行洛阳,在合璧宫绮云殿猝然离世,年仅二十三岁(虚岁二十四)。高宗非常悲痛,破例追加太子李弘为皇帝,这是唐朝建国以来父亲追赠儿子为皇帝的先例,可见高宗对太子早逝的深深哀痛与惋惜。

追谥为“孝敬皇帝”

上元二年(675年)五月,高宗以皇太子“慈惠爱亲,死不忘君”诏令追谥李弘为“孝敬皇帝”,并以天子礼仪厚葬于洛阳郊区的唐恭陵,百官服丧三十六日。高宗还亲自书写《睿德记》缅怀李弘,碑石树立于陵墓之旁。

神位迁移

长寿初年(692年),因李弘无子嗣,武则天命楚王李隆基做其嗣子,承继香火。神龙初年(705年),唐中宗为李弘上庙号为唐义宗,神位祔于太庙祭祀。景云年间(710年),姚元之和宋璟上书唐睿宗,称李弘未登帝位而与先皇同祔太庙不合礼仪,睿宗遂令迁出义宗神位,另行建庙祭祀。开元六年(718年),礼官上书唐玄宗建议停用义宗庙号,玄宗准许,令撤销义宗庙号,复以孝敬谥号祭祀。 [1]   

武则天毒杀亲子李弘?

在民间一直流传著太子李弘,是被生母武则天用毒酒,毒杀而死。《新唐书》和《资治通鉴》中,都记载过武则天毒杀李弘的传言。《新唐书》成书于北宋年间,书中的观点多是后世之人,根据唐人的信息,进行地捕风捉影。而大多数唐人因为武则天谋夺了李唐江山,而对她存在著一定的偏见。

在司马光所著的《资治通鉴》里面,并未有明确说道,李弘是被武则天毒杀。而是写道:弘之死,其事难明,今但云时人以为天后鸠之,疑以传疑。这样的说法只是说明李弘的死因疑点颇多,并没有明确武则天毒杀了李弘。那么李弘的真实死因又是如何呢?

李治在《赐谥皇太子弘孝敬皇帝制》曾给出了一个明确的答案:太子李弘,在婴儿时期就患有严重的肺病,成年后的李弘,肺病还经常复发。李治因李弘性格仁厚,便决定将皇位传给他。被定为皇位继承人的李弘,感念李治对自己寄予厚望,便在患有严重肺病的情况下,日夜操劳处理朝政,最终李弘肺病加重故去。这就是李弘真实的死因,并非死于武则天的毒杀。 [2]

相关视频

武则天的长子李弘究竟是怎么死的?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