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我的弟弟(李景宽)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我的弟弟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

《我的弟弟》中国当代作家李景宽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我的弟弟

我只有一个弟弟,比我小十六岁,我拿他当孩子。

弟弟下生时,母亲没有奶水,每天早上我上离家挺远的奶站给他买牛奶。那时,我已经上初中了,同年级二班有位男同学叫程吉庆,奶站恰巧在他家门口。六十年代买牛奶的人多,而牛奶少,每天天不亮就得去排队,买到了,马上往家跑,吃完早饭还得去上学。程吉庆不让我起大早去,他每天天不亮便把奶瓶放在奶站门口替我占位,来买牛奶的依次把奶瓶放好,然后走开去办别的事。傍要卖牛奶时,大家聚拢来,按照顺序买牛奶。那时候,人们挺守规矩。因程吉庆替我,我往往排一号。弟弟有牛奶喝,长得像小牛犊,黑胖。如今,程吉庆已经作古了,我一直欠他的人情。

弟弟七八岁时,嘴角处长颗獠牙,一笑便将嘴唇顶破了,所以他不敢笑。我看着心疼,领他找我的牙医朋友,把他这颗拔掉了。从此,他笑口常开。那时,他长得虎头虎脑,十分可爱,我走哪都愿意领他。他挺听话,老实憨厚,从来不闯祸。

他上小学时,我教他作文,先是给他编好情节由他来写,后来我启发他养成观察生活记笔记的习惯,由他从自己积累的素材库里掏材料,然后自己构思,再由我点拨。

等到他上初中时,就是全学年的作文高手了,被学校师生戏称“作文老将”,语文老师经常拿他的作文当范文。学校的黑板报上几乎每期都刊登他的作文,学校凡是举办作文大赛,每次他都斩获大奖。校党支部书记汪海泉深谙文学写作,经常把他叫到办公室,亲自查阅点评他的作文,令同学们羡慕和妒忌。

参加高考的三天,正赶上父亲患心脏病急救,他白天在考场答卷,晚上在医院护理父亲,结果以三分之差落榜。弟弟没有选择回校继续复读,因那时我已经编剧大专班毕业,分配至齐齐哈尔当编剧。我离开了父母,弟弟承担了在父母跟前尽孝的义务。他坚持在当工长的父亲管理的工地干活,挑砖、打混凝土、推独轮车、抬预制板,稚嫩的肩膀磨红了,磨出泡了,他一声不响。

冬天,建筑工地没活了,弟弟赋闲在家读书,跟我通电话,打算当代课教师。我回家乡找跟我关系甚密的汪海泉老师安排,这时他已调任四中党支部书记,很痛快地答应下来。那年弟弟才18虚岁,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他工作极其认真负责,不久就成为全校最年轻的班主任。由于学校奇缺地理教师,弟弟开始教一个学年的八个班地理课,后来又兼任了两个班的语文课,每天教两个学科,要连续上六节课,导致后来患上较严重的慢性咽炎。当时初三学年共有八个班级,六个俄语班中有两个“尖子班”,弟弟所教的是两个普通英语班。校领导为了提高英语班中考成绩,将两班的学生矬子拔大个,楞抽出个“加强班”由他带。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分辛苦一分收获。中考成绩揭晓,弟弟所带的班超过了两个“尖子班”,骄人的成绩在全市教育界传为佳话。

他为了当好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考取了首届哈师专函授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从临时代课,熬到定编代课,又从最初教初中,再到教高中,他每天除了教育教学,就是刻苦自学,每个寒暑假都在进修提高。后来他参加了全省转干考试,以优异成绩被录取。地区转干培训中心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弟弟被选中担任培训班总班长,协助培训中心领导和老师,负责管理十个市县370余名转干学员的学习和生活,并亲自主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他歌唱的好,嗓音洪亮。

那时,他已经到了找对象年龄。有人给他介绍一位很文静的姑娘,是朝鲜族。姑娘家看他长得黑,不同意。姑娘的母亲不知从何处知道了我是他的亲哥哥,这下有了转机。原来,我毕业分配到家乡塑料厂当徒工,姑娘的母亲是这个厂的工人,对我的人品和才华甚为佩服。虽然我早已离开了那个工厂,但老人家仍然记得我。她认为,这黑小子的哥哥出类拔萃,人品又好,他弟弟也错不了哪去。姑娘的姥姥听说了,拍巴掌赞同。原来,她姥姥在剧团幼儿园当保姆时,我是剧团编剧,将幼小的长子送进剧团幼儿园,老人家特别喜欢他,妻子跟老人家处得也好。嘿,你说巧不巧?这门亲事就这样结成了。婚后,夫妻二人在父母面前极尽孝道。

弟弟成了优秀语文教师,调到新整合的高中第八中学任教,学校将他重点培养。可是,他患慢性咽炎,不适合讲课。正巧,市政府缺秘书,四处挖能写的秀才,其中就相中了他。可是,八中校长不放。不能讲课,将来上教导处抓教改,人才难得。教委主任原先是我念中学时的化学老师,他也不愿意放走人才。我那时在齐齐哈尔当编剧,弟弟找我帮他打通关节。我回到了家乡,找我初中同班同学、副市长邓宪芳出面,到底还是缓期放行,一年后弟弟送走了他教的毕业班,才最后一个到政府办报到。

弟弟如愿以偿的当了市政府秘书,不久,提拔为文秘组组长,掌管市政府文件、印信、会议、接待等。他当了八年文秘组长,先后服务四任正市长,二十余位副市级领导,从来不为一己私利动用自己的权力,也不为了升迁跑关系。虽然年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还荣获了全市劳动模范称号,但多年还是副科级,没能得到晋升。说来有人可能不信,当时任市委主要领导的,竟然是我三表哥的亲家。那时电视连续剧《庄稼院里的年轻人》正在热播,因为这部戏由我担任编剧,根据家乡杰出青年苏艳霞事迹改编,这部大戏又是在家乡拍摄的,当地电视台整天都是报道这个戏拍摄进展情况,我成了家乡家喻户晓的名人。只要我张口找找这位亲戚,可能弟弟早就被提拔了,可是我和弟弟就是不求人,坚持靠自己的实绩说话。

后来,弟弟的儿子职业中专毕业后,只要他求哪个企业老总接收不成问题,但他不为此张口求人。侄子从小爱好电脑,打游戏挣币子,月收入多达几千元,这也是新兴行业,在家动动手指就挣钱。

侄子找了个可心的对象,女孩会过日子,两人感情笃深。后来女孩怀孕了,由于没有新房,没条件结婚,想要把孩子做人流。我家英子坚决反对,她四处张罗钱,我家两个儿子,还有外甥,再加上英子凑钱,弟弟几个大舅子、小舅子帮忙凑钱,又外借和贷款,总算凑足了买房款,在我家的小区内买了很宽敞的楼宅。侄子结婚了,爱人生下一个男孩,聪明、伶俐、可爱。侄媳至今还感谢她大娘,我家族孙辈终于有了接户口本的了,幸甚幸甚!

后来,弟弟调到家乡某街道办事处任党群副书记,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15年,与所辖社区居民群众打成一片。尤其是贫困户把他当成主心骨、贴心人,有困难愿意找他,他没有官架子,一心朴实为群众办事。

期间,他发挥了自己善于创意的能力,创建了办事处工作网站,刊发了社区干部民情日记1500余篇,编撰了30万字的社区干部民情日记文集《一道门槛的距离》,探索实现党群干群关系“零距离”的有效途径。主管副市长不仅亲自为弟弟编撰的书作序,还在这个的街道举办全市社区系统民情日记工作经验交流会,掀起了全市“踏门槛、解民忧、促和谐”活动热潮,成为全市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的工作典范。教师出身的弟弟不忘初心,牢记育人使命,积极开展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创办工作简报《东升火炬》10年,刊发简报410余期,多次代表全市接受省地各级领导检查。他被评为地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标兵。终于在2017年11月份,在年轻有为的办事处党委书记的极力举荐下,市委主要领导坚持以实绩选任干部,53岁的弟弟被提拔为办事处主任。大家都说,他赶上了家乡的政治生态清明,在不跑官送礼的情况下,在不可能提拔的年龄提拔了。

他是家乡有名的“笔杆子”,有着机关工作的丰富阅历,家乡史志啦、综鉴啦、纪实报告啦什么的,都邀他执笔编撰,他不怕麻烦,认真查阅堆积如山的资料,严格遵照史实,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这种认真的劲头像我。但性格不像我,我是急性子,干啥快通,他是慢性子,你急他不急,有个稳当劲儿。这点像二舅,不过二舅不善言讲,他有很强的演讲能力,不拿稿也能讲得条理清晰,重点突出。他是当官的料,可至今才是正科级,晚了点儿。[1]

作者简介

李景宽,黑龙江省艺术研究院国家一级编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