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三江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三江侗族自治縣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北部,地處東經108°53′—109°52′,北緯25°22′— 26°2′,湘、桂、黔三省(區)交界地,屬於亞熱帶南嶺濕潤氣候區,山地谷地氣候區。總面積為2454平方公里,東連龍勝縣融安縣,西接融水縣、貴州省從江縣,北靠湖南省通道縣、貴州省黎平縣,南鄰融安縣、融水縣。縣城古宜鎮距離柳州市203公里,距桂林市167公里。

交通概況

三江位於廣西北部,地處湘、黔、桂三省(區)交界處。焦柳鐵路南北縱貫縣域內的丹洲鎮老堡鄉程村鄉古宜鎮、八江鄉、林溪鄉六個鄉鎮89公里。公路以209、 321兩條縱橫相交的國道為主骨架,形成了四通八達的公路網絡。2011年底,該縣公路總里程已達1080公里,有國道2條、縣道9條、鄉道6條、村道74條。全縣15個鄉(鎮)全部通油(砼)路面公路,160個建制村4個社區3個街委全部通等級公路,其中96個建制村通油(砼)路面公路。

2009年9月25日,侗鄉人民期待已久的三江侗族自治縣至柳州市高速公路開工儀式隆重舉行。三江至柳州高速公路採用四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全長共167.64公里,路基寬度26米,設計速度100公里/小時,項目概算投資114.5億元,工程建設期限4年,由廣西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投資建設。該高速公路是廣西規劃高速公路網「4縱6橫」的其中一縱即「三江至北海高速公路」的起始路段,起點位於三江縣寨准附近,與廈門至成都高速公路的桂林至三江路段相接,途經三江縣程村、老堡、大浪、丹洲等鄉鎮,在三江縣境內寨准、程村、大浪、丹洲(預留)設有4處互通立交和程村服務區。

而貴廣高速鐵路也在緊鑼密鼓地施工當中。隨着貴陽至廣州高速鐵路、廈門至成都(桂三高速)以及三江至北海高速公路的開工建設,三江縣將成為廣西乃至全國為數不多的有兩條國道、兩條高速公路、一條普通鐵路、一條高速鐵路過境的縣份,形成西進貴陽、東連廣州、南下北海、北接長沙的強大快速交通網絡,使其成為湘黔桂三省區交界處名副其實的交通樞紐。屆時西南地區與珠三角地區的無數遊客周末暢遊三江將成為可能。[1]

歷史沿革

為平州置懷遠縣,行政中心設在現丹洲鎮。後幾經興廢,自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復縣直至民國2年(1913年)均稱懷遠縣,民國3年(1914年)易名為三江縣。1949年11月18日解放,12月18日成立縣人民政府。1952年12月3日成立縣級侗族自治區,1955年9月改為侗族自治縣。

行政區劃

2000年,三江侗族自治縣轄3個鎮、10個鄉、3個民族鄉:古宜鎮、丹洲鎮、斗江鎮、林溪鄉、周坪鄉、高基瑤族鄉、和平鄉、老堡鄉、程村鄉、梅林鄉、富祿苗族鄉、

洋溪鄉、良口鄉、同樂苗族鄉、獨峒鄉、八江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304149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古宜鎮 21565 、丹洲鎮 15764 、斗江鎮 18890 、周坪鄉 19066 、程村鄉 7096 、和平鄉 6738 、老堡鄉 15243 、高基瑤族鄉 6727、 良口鄉 24008、 洋溪鄉 15932 、富祿苗族鄉 21475 、梅林鄉 9820、 八江鄉 27640 、林溪鄉 22019 、獨峒鄉 36986 、同樂苗族鄉 35180。現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壯族、苗族、回族、僳僳族、拉祜族、佤族、納西族、瑤族、藏族、景頗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錫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諾族、德昂族、水族、滿族、獨龍族等民族分布。2002年9月29日,國務院批准(國函[2002]88號):原柳州地區的鹿寨縣、融安縣、融水苗族自治縣、三江侗族自治縣劃歸柳州市管轄。

2010年底,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公布,三江縣全縣2010年11月1日零時普查登記總戶數96196戶,登記人數395516人,其中戶籍人口367705人,常住人口297242人。各鄉鎮常住人口分別為古宜鎮51377人,斗江鎮16799人,丹洲鎮14550人,獨峒鄉35917人,八江鄉25005人,林溪鄉19858人,同樂苗族鄉34483人,梅林鄉9755人,富祿苗族鄉21725人,洋溪鄉13469人,良口鄉23203人,老堡鄉12384人,高基瑤族鄉6772人,和平鄉5556人,程村鄉6389人。

三江侗族自治縣是全國五個侗族自治縣中侗族人口最多的一個縣,全縣35萬人,侗族人口19.2萬人,侗族人口占57%,同時又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少數民族縣,侗族以外,有漢、苗、瑤、壯等民族。全縣轄15個鄉(鎮),它們是:古宜鎮、丹洲鎮、斗江鎮、和平鄉、獨峒鄉、八江鄉、林溪鄉、程村鄉、老堡鄉、良口鄉、洋溪鄉、梅林鄉,有同樂、富祿兩個苗族鄉,高基瑤族鄉。縣人民政府駐古宜鎮,郵編:545500。代碼:450226。區號:0772。拼音:Sanjiang Dongzu Zizhixian。

經濟貿易

2007年上半年工業經濟工作,得到縣委、縣人民政府的關心指導,特別是縣委、縣人民政府的領導切實轉變作風,深入企業認真了解情況,為企業解決資金、用地等實際困難;經貿局及相關部門密切配合,認真履行職責,深入企業做好各項服務工作,引導企業開展引資融資和實施項目技改,實現了時間過半任務完成過半目標,取得了十年來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值半年超億的好成績,現總結如下。

工業情況

一規模以上企業經濟指標完成創歷史新高。1—6月份,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3670.7 萬元,同比增長119.56%,完成市下達2.15億元的63.58%;完成縣下達2.45億元的55.8%。實現工業增加值1562.2萬元,同比增長 48.34%;實現稅金389.2萬元,同比增長8.2%。

二企業技改挖潛進度快,效益喜人。1—6月份完成工業技改投資3135萬元,完成市任務4000萬元的78.38%。投資較大的有7個企業:柳州神州硅業公司兩台6300KVA電熱爐改造完成投資1200萬元;柳州林道輕型木結構製造公司歐式木屋材料生產線技改完成投資350萬元,高密機制木碳生產線完成投資110萬元;柳州隆泰竹業有限公司毛竹深加工生產線完成投資250萬元;三江雲峰水泥有限責任公司熟料粉碎包裝線完成投資150萬元;三聚電力投資公司厘金灘電廠發電監控設備技改完成投資100萬元;三江縣橋牌實業有限公司牛肉熟肉製品加工線完成投資85萬元,毛竹深加工生產線完成投資100萬元,三江縣信達鐵合金有限責任公司草頭坪2500KVA電熱爐及供電設施改造投資310萬元;森雷硅業有限公司擴建一台6300KVA熱電爐投資80萬元;十里盤加油站遷建投資500萬元。

三做好各項服務工作。為信達鐵合金公司協調周轉資金問題和電力問題;為三江水泥廠和森雷硅業公司協調土地問題;為三江鋁廠協調污染問題和技改問題;協助柳州林道公司做好技改項目申報工作和抓好技改工作;協助紙業公司、丹洲硅廠做好在縣信用社不良債務處置。

工業特點

一運行特點。一是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值均大輻增長,平均增幅達45%以上。二是電力供應充足,給冶電結合企業正常生產提供有利條件,同時帶動了電力供應企業效益增長,1—6月份三聚公司產值同比增長16.37%,電力公司產值同比增長298.05%,三江信達鐵合金公司產值同比增長298.05%;三江森雷硅業公司產值同比增長64.73%。三是上半年工業技改挖潛項目產生效益,工業增長後勁加大,如神州硅業公司一、二台6300KVA熱電爐技改後產生效益;信達鐵合金有限責任公司第一台12500KVA熱電爐及供電設施更新後產生效益;三江森雷硅業有限公司第二台6300KVA熱電爐技改後產生效益;四是三江鋁廠停產兩年多後供電正常恢復生產,產值達2165.4萬元;五是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培植有效果,柳州林道輕型木結構公司產值達494.8萬元,年內有望進入規模以上企業統計範疇。

存在問題

一是目前我縣工業企業仍以國家限制類耗能冶煉企業為主,受國家產業政策制約大,其中三江信達鐵合金有限公司尚未通過環評、三江鋁業公司未達到國家產業准入要求;二是農產品加工缺乏龍頭帶動企業,整體效益增效不明顯,同時由於規模小,向上爭取政策資金支持難度大;三是由於缺乏前期資金項目整體儲備包裝不到位,嚴重影響了年度項目向上爭取扶持工作,四是沒有工業園區,工業項目落地難。


社會經濟

侗族自古以來是一個熱情、善良、勤勞、節儉、謙和智慧的民族,同時又是一個快樂的民族,他們能歌善舞,喜歡節慶,被喻為百節之鄉。三江人民在這樣的一個傳統文化氛圍里繁衍生息,社會和睦,安居樂業。三江經濟隨着歷史發展的車輪不斷向前,特別是改革開放後,三江大地改革春潮湧動,經濟發展快馬加鞭。縣委和縣人民政府高瞻遠矚,提出了「農業穩縣、工業富縣、旅遊活縣、文化名縣」的經濟方略。農業方面重點抓「五個一」,即一片茶、一壺油、一頭牛、一根竹、一個果;工業方面抓「 四個一」,即礦產業、鋁業、農產品精加工業、水利電力業;旅遊方面主打三大產品、建設十大景區,提升程陽橋景區的旅遊品味,新建石門沖、岜團橋等景區;文化方面着力打造「風情三江」、「廊橋之都」、「侗族生態博物館」等品牌。目前,全縣人民正朝着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鼓足幹勁,奮力向前。

2008年全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7.34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18.5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1.05億元,同比增長84.2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97億元,同比增長26.60%;財政收入完成1.0021億元,同比增長24.81%;金融機構年末存款餘額17.17億元,同比增長25.57%,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11.41億元,同比增長21.4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01元,同比增長15.62%;農民人均純收入2824元,同比增長18.11%。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自治區下達指標以內。

2009年全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8.53億元,同比增長20.1%;工業總產值9億元,同比增長23.4%,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4.9億元,同比增長32.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2.04億元,同比增長99.4%;財政總收入1.27億元,同比增長26.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43億元,同比增長21.0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85元,同比增長12.5%;農民人均純收入3212元,同比增長14%。

2010年三江縣的社會經濟發展成就如下:生產總值28.54億元,同比上年增長19.44%:三產構成為29.44:43.74:26.82,農業占經濟比重首次低於三成;人均生產總值9602元,接過一萬元人民幣。全年實現財政收入19036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1212萬元,首破億元大關。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303113萬元,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179647萬元,年末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125562萬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26071萬元,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額66031萬元。農作物總播種面積23592公頃,糧食總產量62184噸。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2個,實現規模以上總產值67067萬元。境內公路總里程1080公里(高等級公路兩條),鐵路79公里;民用汽車擁有量1310輛。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0382.2萬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97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562.3元。

自然條件

三江屬於丘陵地帶,山多平地少,森林覆蓋率為 77.44%。境內有74 條大小河流縱橫交錯,「三江」得名於境內的三條大江,即榕江、潯江、苗江。一年四季,山地氣候為主,春多寒潮陰雨,夏有暴雨高溫,伏秋易旱,冬有寒霜,四季分明。

民俗風情

三江侗族自治縣是一個農業大縣,有1000餘年歷史 ;文化以侗族文化為核心—— 全縣36萬人口中,侗族人口占了57%。獲得「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稱號並不讓人意外,因為三江侗族自治縣的農民文化活動遍地開花,生機勃勃 ;農民畫獲得青睞也在意料當中,因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

近年來,根據各鄉鎮民族文化活動特點,三江侗族自治縣在梅林、林溪、同樂、獨峒、良口等鄉分別建立了「侗族大歌」侗族木構建築營造技藝 「侗族刺繡」「侗族農民畫 」「侗戲 」「侗款 」六大傳承基地,並把專業開進中小學,極大激發了當地群眾開展文化活動的熱情,豐富了農民朋友的業餘生活。

侗族油茶——打油茶是侗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習俗。一天之中,不分早晚,隨時都可以製作。油茶待客一更是侗族的重要禮俗。用來製作油茶的原料,主要是:茶葉(在廣西北部,產自三江縣洋溪鄉高路村的高露茶是打油茶的上好用茶)、大米花、酥黃豆、炒花生、蔥花、糯米飯等。具體製作方法是:先將煮好的糯米飯曬乾,用油爆成米花,再將一把米放進鍋里干炒,然後放人茶葉再炒一下,並加入適量的水,開鍋後將茶葉濾出放好。待喝油茶時,將事先準備好的米花、炒花生等放人碗中,將濾好的茶斟人,就是色香味美的油茶了。 [1]

與此同時,具有廣泛農民群眾基礎、充滿少數民族特色的農民畫、侗族大歌、侗族刺繡、「百家宴」等文化活動,也逐漸成為促進經濟發展的有力載體。如三江同樂苗族鄉同樂村的侗族刺繡民間藝人楊甜,去年做刺繡就有1萬多元的收入,在同樂鄉,還有500多名農村婦女通過刺繡,走上致富道路。林溪鄉冠小屯「侗族百家宴傳承點 」已實現了全民化,148戶人家戶均兩人以上從事旅館、餐飲、旅遊商品經營。

放眼長遠,抓住機遇,三江侗族自治縣不斷將充滿民族風情的節日做大做強。自2002年以來,三江侗族自治縣在縣城先後建起三江鼓樓以及世界最長風雨橋—— 三江風雨橋、世界最大單體木構建築——侗鄉鳥巢、民族風情街月亮街等,努力打造湘、黔、桂三省區交界侗族文化旅遊休閒中心。如今,三江侗族自治縣梅林大歌節、和里「三王宮 」廟會、富祿「三月三 」等民族傳統節日蜚聲海內外,而每年舉辦的中國(柳州·三江)侗族多耶節,更是成為一次侗族文化的盛宴。2011年多耶節期間,三江侗族自治縣共接待遊客15.2萬人次,旅遊社會總收入達4100萬元。中國侗族多耶節也先後獲得了中國十大品牌節慶、十大最具民族特色節慶等殊榮。[2]

農業概況

耕地面積1.3091萬公頃,人均耕地面積0.55畝,其中水田 8560公頃,旱地4480公頃。農田有效灌溉面積0.8563萬公頃,糧食播種面積(含複種)面積1.41萬公頃,經濟作物種植面積2527公頃。有林面積20.11萬公頃,森林覆蓋面積率77%。

氣候狀況

三江侗族自治縣三江縣位於廣西北部的湘、黔、桂三省(區)交界處,處於中亞熱帶南嶺 濕潤氣候區,屬山地谷地氣候區,雨量充沛,雨熱同季,近十年來年平均氣溫18.3oC,最冷月份為1月,平均氣溫7.3℃,極端最低氣溫5.2℃。最熱月份為7月,平均氣溫27.3℃,極端最高氣溫39.5℃。活動積溫為5691.4,空氣相對濕度81%以上。年平均日照總時數1334.3小時。平均無霜期320天,年均降水量為1730.2毫米。太陽輻射量為 89.69千卡/平方厘米年,雨熱同季,寒署分明。主要災害性天氣有春旱、秋旱、洪澇、春寒等。

土壤資源

三江縣地處北緯23.5度,以北屬紅壤地帶性土壤,隨着山地海拔高度的變化分為紅壤地帶和黃壤地帶。全縣垂直分布規律大體是:海拔在500米以下的丘陵為紅壤性土壤,500—850米為黃紅壤地帶性土壤,850米以上為黃壤地帶性土壤。據統計,紅壤占總面積75.66%,黃紅壤占19.97%,黃壤占 4.37%,在各種土壤類中,厚層砂頁岩紅壤為最多。三江縣土壤土層深厚,土壤肥沃,非常適宜林木特別是經濟林木、果樹、茶葉的生長。

農用地資源

全縣土地總面積2454平方公里,其中農用地21.08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85.9 %。在農用地中:耕地1.304萬公頃,占農用地的 6.2%;園地0.7698萬公頃,占農用地的3.63%;林地17.68萬公頃,占農用地的83.87%;牧草地1.327萬公頃,占農用地的 6.3%。

水資源

三江縣地處桂北山區,屬中亞熱帶氣候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全縣年均降水量為1730.2毫米,水資源總量24.7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為 7005立方米。降水量在空間和時間上分布有差異:東南部多於西北部,如東南部的和平、丹洲等鄉鎮年降水達2200多毫米,西北部的林溪、獨峒、同樂、洋溪、富祿等鄉年降水只有1400毫米。春夏降水量較多,秋冬降水量較少。雖然雨量充沛,但由於降水在空間和時間上分布不均勻,經常有洪災和旱災發生。

主糧品種

上世紀90年代以來積極引進推廣高產、優質的糧食作物品種,不斷優化品種結構,目前全縣主栽的糧食作物品種:⑴水稻有汕優63、汕優36輻、金優 77、金優金優191、金優253、金優298、金優207、金優253、金優527、中優838、中優82、中優253、中優781、崗優527、崗優 827、崗優725、崗優22、Ⅱ優58、Ⅱ優63、Ⅱ優838、Ⅱ優46、Ⅱ優多系一號、勾肚糯、牛尾糯、蛙卵糯;⑵玉米有華玉4號、桂單30、正成8號、東單60;⑶木薯有南植188、桂經引983等。

生產情況

全縣2004年耕地面積19.57萬畝,其中水田12.84萬畝,旱地6.72萬畝。當年農作物播種面積36.87,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1萬畝,占農作物播種面積的57%。其中水稻播種面積16.43萬畝,複種指數只有128。全縣能夠種植雙季稻的水田面積約有6萬畝,能蓄留再生稻的中稻面積有3 萬畝。如全部種植雙季稻,水稻種植面積可達21.84萬畝,複種指數可達170,可增加糧食1.44萬噸。

三江境內山高坡陡,潛育性、淹育性水稻田多、面積大。全縣有水田面積12.84萬畝,其中潛育性和淹育性水稻田面積分別為3.1萬畝和5.6萬畝,分別占水田面積的24%和43.6%。潛育性水稻田多分布在山沖和低洼處,由於地下水位高或地表長期積水,土壤寒冷,亞鐵含量高,水稻生長差產量低。淹育性水稻田多分布在山坡、階地和位置較高的梯田,水耕條件差,土壤熟化程度低,土壤肥力低。這些低產田一般畝產只有250-300公斤。

茶葉、水果生產情況

三江縣種植茶葉具有悠久的歷史,本地品種「牙已茶」二十世紀50年代就已列入中國優質茶葉種質資源。早期種植茶葉主要是自產自銷。1989年本縣八江鄉布央村在桂林茶科所和縣扶貧辦的支持下,開始引種綠茶220畝,之後縣委、縣人民政府把茶葉確立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加以開發,使茶葉迅速得到發展,到2003年,全縣茶園面積達到了5.6萬畝,2004年以後,縣委、縣人民政府進一步加大力度開發茶葉產業,成立三江縣茶葉產業化開發辦公室,並批准成立三江縣茶葉生產技術指導站,統一領導和指導茶葉全縣茶葉生產。由於是縣人民政府高度重視茶葉產業開發工作,2004年至2006年三年時間,全縣茶園面積每年以1萬畝的速度遞增,其中2004年發展1.25萬畝、2005年發展0.85萬畝,2006年發展1.5萬畝,使全縣茶園面積發展到了9.1萬畝,成為廣西第二個種茶大縣。如今全縣有14個鄉(鎮)142個行政村種植茶葉,品種以「福雲六號」、「福鼎大毫」、烏牛早為主,同時引進「台茶 12號、梅占、福鼎大白、浙農系列、龍井系列」等品種試驗種植,其中以「福雲6號」為主栽品種,占全部茶園85%以上。2006年,全縣開採茶園面積 5.3萬畝,干茶產量2560噸,產值12288萬元,突破億元大關。

全縣水果種植面積4822.1公頃,投產面積2000公頃,2004年水果產量0.8萬噸,水果業產值1482.8萬元,農民人均水果收入46.34 元。其中柑桔面積1980.2公頃,占全縣水果面積的41%,投產面積1103.1公頃,產量5072.7噸,占全縣水果總產量的64.5%,產值 848.9萬元,占全縣水果總產值的57%。柑桔收入在全縣農民人均收入中已占據相當大的比重,

蔬菜生產情況

2006年蔬菜種植面積1.7萬畝,總產1.28萬噸。其中百合、羅漢果面積分別為1610畝和6865畝。

主管部門

江縣農業局的前身是三江縣建設科,成立於1928年,幾經變革,1980年設立縣農業局,管理農業和畜牧業工作,1983年農業和畜牧分開。2001年縣農村辦公室、縣水果局並歸縣農業局。2004年鄉鎮農業技術推廣站人權、財權、物權下放鄉鎮人民政府管理。縣農業局設立直屬二級機構有: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經管站、農業技術推廣站、植保站、土肥站、種子站、水果辦、茶葉站、經作站、農業行政執法大隊、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等單位。2005年撤銷縣種子公司和縣良種場。全縣15個鄉鎮均設立農業服務中心。2007年全系統在編人數121人,其中縣農業局69人,鄉鎮農業服務中心52人。全系統有大學本科學歷9人,大專學歷78人,中專學歷36人;高級職稱3人,中級職稱40人,初級職稱78人。

其他

三江 [2]盛產茶葉、茶油。全縣茶園面積達14萬畝,年干茶產量近萬噸,主導產品為三江春、三江紅,是中國茶葉重點產縣、全國十大生態產茶縣;全縣油茶林面積61萬畝,年產茶油5萬多噸,被林業部命名為「中國油茶之鄉」;毛竹種植面積達到16.5萬畝。「兩茶一竹」已經成為該縣經濟增長,農民增收的特色產業。

三江縣目前在桑蠶生產、羅漢果種植、百合種植、中草藥種植以及冬種馬鈴薯生產方面也取得較大進展,有望成為農民增收的新的增長點。

城市建設

隨着改革步伐的加快,以及該縣併入柳州市後,縣城的建設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縣城規模由原來的1.35平方公里擴寬至2.8平方公里,市政公共基礎設施初步完善,為創建文明縣城奠定了基礎。主要建設如下:

縣城河東建設    一公共建設:1、縣風雨橋大酒店已完成全部投資的80%,建築面積8102.70平方米;2、縣國稅局辦公橋已完成投資的75%,建築面積 3600平方米;3、東園集貿市場、

三江殘疾人綜合服務樓、縣環保局監測站綜合樓、三江縣勞動力市場辦公樓、三江縣防疾中心綜合樓、三江縣新華書店文化城綜合樓、縣法院辦公大樓、縣婦聯培訓中心大樓、三江縣消防大隊綜合樓已竣工驗收交付使用,建築面積18955.88平方米;4、檢察院辦公與專業技術用房(面積3346.72平方米)、河東商廈(面積7500.00平方米)、三江縣交通局綜合樓(面積3667.72平方米)、縣財政局綜合樓(面積 4016.00平方米)、交警隊綜合樓(面積756.26平方米)、三江縣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綜合樓(面積2094.00平方米)、實驗學校綜合樓(面積 1332.00平方米)、交通局航運所綜合樓(面積1487.00平方米)、

三江縣人民醫院第二門診綜合樓(面積6117.70平方米)、三江縣少數民族科技培訓樓(面積1015.00平方米)正在建設中。

二私人商住樓建設縣城河東的芙蓉園小區、玫瑰苑小區、風雨橋民族商品街、觀魚小區、福祿小區、庫區移民小區、江濱小區的私人住宅建設已全部啟動,建築面積約為18.5萬平方米,其中芙蓉園小區已初具規模。

三園林綠化:河東以全國為最高鼓樓的縣民族廣場綠化工程已初具規模,占地面積53畝。

河西城市建設

金穗市場、侗鄉商貿城、電信局綜合樓、三江賓館已竣工投入使用,建築面積合計28244.07平方米。

縣博物館廣場一期綠化工程已按規劃設計施工竣工驗收交付使用,面積1500.00平方米。

礦產資源

礦產資源特點

我縣境內已發現的礦種有石煤、鐵、釩、錳、銅、鉛鋅、鎢、銻、金、磷、鉀、金剛石、重晶石、石英岩、輝綠岩、蛇紋石、礦泉水、板岩、千枚岩、長石石英砂岩、黃斑岩等。其中查明有資源儲量的8種。

主要礦產

重晶石:查明有板必大型重晶石礦床,分布在丹洲鎮板必、東風一帶,查明資源量10030千噸,平均品位58.14%,保有資源儲量9086千噸,是我縣查明資源儲量的主要礦種,及開發礦種。

錳礦:主要分布在斗江鎮歸元、隴坪、東恆、河村、九江,和平田邊、宇道一帶,工業礦體為次生淋積型,現在該礦正在勘查中。

鉛鋅礦:有3個礦區,第一礦區分布在老堡鄉林江一帶,正在普查。第二個礦區分布在丹洲鎮牛浪坡,楊家一帶,探明資源儲量Pb750噸,Zn1330噸,局部已辦有採礦許可證。第三個礦區分布在高基蓖梳一帶,局部已辦有採礦許可證。

金礦:有岩金和砂金兩種。岩金礦(化)點9個,主要分布在高基鄉的沖干,江口一帶及丹洲鎮的白竹山,桐木山一帶,及同樂鄉的高傍、高武、平文、桂書一帶,老堡鄉的下曲一帶,現部分布礦點設置探礦權。砂金礦點2個、分布在老堡鄉及良口鄉某河段。

釩礦:有竹嶺槽,杉木寨,步遠,同樂四個小型沉積型礦床。現有3個點設置探礦權。

磷礦:有銀礦沖小型礦床1個,大樹,讀論,弄山坳,大灘,洋溪,漾口,下石門,東風等礦點、總儲量46.1萬噸。

鐵礦:有林溪其昌至弄團一帶,水團,美俗,富祿甲圩,同樂高傍及同樂高洋至獨峒知了,其共同點都是赤鐵礦,規模很大,品位偏低,平均30度左右。

輝綠岩礦:分布在上友一帶,查明資源儲量15890.0m3,厚40-45m。

石煤:有三團、同樂、竹嶺槽等3處礦點,散布於各鄉鎮,伴生釩、鈾、鉑族礦,可綜合利用。查明資源儲量3099.573千萬噸,尚未能利用。

大理石:分布在周坪鄉馬坪一帶,未查明資源儲量,經初步踏勘,規模達中大型礦床。

歡迎到三江投資勘查、開採。

民族風情

   三江是廣西唯一的侗族縣,民族風情多姿多彩,傳統文化源遠流長,人文景觀獨具一格,民居吊腳樓、風雨橋、鼓樓等名勝風景吸引了大量中外遊客。特別是民族風情,我縣準備在縣城河東建一座民族風情園,把民族節日才有的節目引到風情園裡,讓遊客隨時來都能參與和領略民族風情。

「桂林山水甲天下,侗族風情看三江。」以鼓樓、風雨橋、侗族民居等木製建築藝術聞名世界的三江侗族自治縣,擁有中國最完好、數量最多、分布最集中的侗族建築群,全縣境內共有侗族風雨橋一百零八座,鼓樓一百五十九座,還有大量的侗族民居建築群;三江侗族自治縣的侗族服飾絢麗多姿,色彩斑斕,在全縣十三個鄉鎮和三個流域內,可以充分領略到風格迥異的侗民族服飾文化;三江侗族自治縣號稱「百節之鄉」。正月十五鬥牛節、三月初三花炮節、八月十五趕坡會、九月初九新禾節以及十一月二十二日的冬節等富有侗族風情的節令接踵而來,「百家宴」上驚天動地的酒令,從年初行到年尾;三江侗族自治縣「侗不離酸」,侗族民間的酸魚、酸鴨、酸豬肉以及各種酸蔬菜、打油茶等獨特的飲食文化,令人魂牽夢繞。此外,侗族大歌、侗琵琶、蘆笙舞、多椰文化和薩文化等民間文化,源遠流長。

奇特的侗族婚禮

三江侗族自治縣的侗族婚禮非常奇特,一般在春節期間舉行,如程陽旅遊景區的八個寨子便是在正月初二舉行婚宴,正月初三送新娘「回門」。

侗族婚禮最奇特、最隆重的是送新娘「回門」。「回門」即送新娘回娘家,送新娘回娘家時新郎不得隨行,而由新郎家的兄弟姐妹和親朋好友挑着彩禮,組成浩浩蕩蕩的送親隊伍,送親的隊伍越長,表示新郎家的家業越興旺。彩禮有侗族特有的酸魚、酸肉、酸鴨等。伴娘是新郎寨上的年輕姑娘,在長長的送親隊伍中,新娘走在最後面,手裡抓着一塊布,以便外人辨認。送親途中,為了顯示新郎家的家業,送親隊伍往往故意繞道而行,專找人群密集的地方通過。沿途每經過一個寨,都要燃放爆竹。新娘被送到娘家後,伴娘不得進新娘家門,要立即返回新郎家。娘家人隨即給每個客人端上一碗加了糖的油茶,稱為「喜茶」。晚上,送親隊伍中的未婚青年和新娘寨子上的未婚青年通常會聚在一起聊天,尋找意中人,謂之為「坐夜」。

極具傳奇色彩的侗族「趕賊節」

每逢中國傳統佳節大年初一,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獨峒鄉唐朝村的侗族民眾,便聚在一起舉行獨特的傳統避邪節——「趕賊節」活動,企盼着來年歲歲平安。

三江侗族自治縣獨峒鄉唐朝村是個侗族風情非常濃厚的村寨,地處三江縣的北部,與貴州、湖南省交界。全村二千三百多人口,居住着楊、吳、龍、陽、夏、湯六個姓的侗族民眾。「趕賊節」是三江縣唐朝村獨有的傳統節日,是一九五二年起每年大年初一都必須舉行的節日活動。「趕賊節」源自三江侗族自治縣獨峒鄉唐朝村解放前,由于山高林密,經常受到山賊的騷擾,解放後,為了避邪,同時也為了教育子孫後代不要做傷害他人的事,寄語來年歲歲平安。

由於以前山賊進村搶劫時,是龍姓的人把山賊趕走,同時由於龍是中華民族的吉祥物,所以唐朝村的侗族民眾定下規矩,「賊王」必須由龍姓人來扮演,預示着龍可以化邪為吉祥。其他賊則由村裡的年輕小伙子扮演。唐朝村分為上中下三個鼓樓片區,每年輪到一個片區的村民扮演山賊。

「趕賊節」活動開始後,侗族民眾就開始放鳥銃,意在用槍聲趕走山賊。一九九七年後,由於當地政府開展了收槍制爆活動,侗族民眾的鳥銃被收繳。現在只能用炮竹聲來趕山賊了。

「山賊」被趕跑後,可在寨外「偷」青菜回來做百家宴,到晚上,每家拿出一碗糯米和一斤白酒,然後聚在鼓樓里吃百家宴。

另外,還有賽蘆笙、 踩歌堂 、 抬「官人」、 「多耶」 、 行歌坐夜 、 「月堆瓦」、 「不落夫家」、 「偷親」(偷婚)、 「送買轉「(送新娘回門)、 「勾親」 、程陽八寨集體婚禮 、攔路歌 等習俗。

三江土特產

   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地處湘、黔、桂三省(區)交界處,位於廣西北部山區,屬雲貴高原余脈邊緣的中、低山和丘陵地帶。屬亞熱帶嶺南濕潤氣候區,雨熱同季,寒署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8.3度,年平均降雨量1730.2毫米,年平均日照1151.9小時,無霜期320天,海拔一般在600—900米之間,有着「高山出好茶」的有利自然生態環境。

三江縣1989年開始引種綠茶,2002年正式把茶葉列為農民增收的「四個一」工程之一。同時,三江縣委、縣政府從政策上相繼出台了一系列優惠政策,獎勵和引導農民種茶。2001年至2006年底,累計投入7000多萬元發展茶葉生產。通過政策引導,獎勵扶助,三江的茶葉生產得到了較快發展,湧現出八江、同樂、獨峒、良口4個萬畝茶葉大鄉和布央、八協、七團、思歐、高露等23個千畝茶葉生態村,茶葉成為了三江縣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目前,全縣茶園面積已發展到10.2萬畝,與廣西茶葉第一大縣凌雲縣相比僅差3000畝。

為以質取勝,三江在擴大茶葉種植面積同時推行標準化生產,積極引進現代化茶葉加工企業,保證茶葉「綠色」、優質。目前,全縣共有茶加工廠220多家,規模以上企業有10多家。全縣無公害茶葉技術推廣7.545萬畝,有機茶技術推廣2100畝,生態茶葉技術推廣1萬畝;此外還引進了烏牛早、福鼎大毫、龍井系列等名優新品種2萬畝。

經過數載發展,以「布央仙人山茶」為代表的一批三江自主茶葉品牌,已走出廣西,面向全國。2004年在廣西第四屆「桂茶杯」名優茶評比中,「三江天池綠劍」和「三江碧舫綠茶」獲得特等獎;在2005年第六屆「中茶杯」全國名優茶評比中,「三江碧舫綠茶」「三江天池綠劍」「劍蘭」等三個產品又榮獲特等獎;2007年4月,在廣西茶葉學會主辦的第三屆名優茶擂台賽中,三江的「家福蘭馨」脫穎而出,奪得「擂主」稱號。

2006年,三江全年產干茶2560噸,產值12288萬元,在農民人均純收入2109元中,茶葉就給農民貢獻了300多元。2007年上半年,全縣新增茶葉面積1.3萬畝,生產干茶1200噸,產值6000多萬元。自2002年以來,全縣就有7萬以上的貧困人口靠種茶脫貧致富。茶葉已成為侗鄉農民增收致富的新亮點。

三江茶產地範圍為廣西壯族自治區三江縣現轄行政區域。

牛肉乾    三江縣山多地少,牧草豐富,適宜發展肉牛,加上侗、苗族素有愛牛敬牛的優良傳統,以牛存欄多少來證明自己富有與貧窮,因而,三江縣肉牛發展快。2002年正式把肉牛列為「四個一」工程之一,規劃「十五」期間,全縣肉牛發展到12萬頭。近年來,三江加大扶持力度,種植優質牧草,進行牛品種改良,建立牛圩和建設肉牛龍頭企業。目前全縣牛存欄有9.28萬頭,牛品種改良1581頭,種植優質牧草5170畝,在古宜鎮的龍吉、林溪鄉的水團建設2個肉牛養殖小區,重點扶持10戶養牛50頭以上規模養殖戶。投資建設有獨峒、同樂、富祿三個肉牛交易市場,引進外資興建年加工25000頭的橋牌牛肉有限公司。三江牛肉乾色美味鮮,遠近聞名,暢銷區內外。

禾花魚    「禾花鯉」即在稻田裡混養,不放任何合成飼料餵養的鯉魚,魚肉鮮嫩香甜而得名。主要產地以良口鄉曬江村和洋溪鄉信侗村為中心的榕江河一帶。這裡的保水田長年放養鯉魚,有冬魚春收、春魚夏收、夏魚秋收的傳統,有野外燒魚慶豐收的習俗,尤其是洋溪、富祿、梅林、良口四鄉三十個村寨把「燒魚」作為一個節日來過,各家各戶在秋收結束的最後一天,請所有的親朋好友到山上吃「燒魚」慶豐收。由於各家各戶完成秋收時間不相同,吃「燒魚」時間也不盡相同,象洋溪鄉-富祿鄉-梅林鄉沿河百里稻田,秋收期間,山上天天有煙火,處處吃「燒魚」,你若感興趣走過旁邊,主家會邀請你入圍,用一條燒好的鯉魚和一杯自釀米灑向你敬獻,共慶秋收,預祝來年「禾花鯉」更大更肥。

三江竹筍

「三江竹筍」產在素有「廣西竹鄉」之稱的三江縣。境內山巒連綿,溪河密布,由于山清水秀,無污染,水土條件可謂特佳,所產的各類竹筍脆嫩、味美、多汁而享譽區內外。全縣現有竹林面積7.8萬畝,其中冬筍年產量1萬噸,在每年的12月至開春2月上市,春筍年產量0.5萬噸,在每年的3月—4月上市。

歸東野葡萄    「歸東野葡萄」,因出產於三江縣同樂鄉歸東村而得名,目前全村428戶,平均每戶都種有7—8株以上,每株葡萄平均年產量250公斤左右,種植戶年收入2000—3000元,成為當地農民經濟收入的主要渠道之一,同時也成了歸東村的特色農產品。該品種抗逆性強,適應性廣,據當地農戶介紹,自種植以來,未噴施過農藥,屬純天然無污染綠色食品,成熟期為每年8月下旬,熟後留其樹上桂果1到2個月,風味更佳,果子不落、不裂、不爛,果皮藍黑色,易着色,成熟一致,顏色美觀,品質優良,其果品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每年成熟季節都有大批外地客商前往搶購,常年鮮果價每公斤3—3.6元,果品暢銷,市場前景廣闊。「歸東野葡萄」籽少肉多,可食率在90%以上,質嫩汁多,味道清甜,富含糖、果酸及多種人體所需的氨基酸和維生素,既可鮮食,又可進行深加工,是釀製葡萄酒的最佳原料。產品主要供應桂林市永福縣葡萄酒廠,產品緊銷,供不應求,具有較大的市場容量。

至2010年,規劃區內「歸東野葡萄」種植面積達3000畝,年產鮮果1萬噸以上,逐步實現區域化、規模化和產業化經營。

其他特產    竹製品、肉牛 、山茶油、三江大糯、丹洲蜜柚、梅林夏橙、 百合、羅漢果 等。

旅遊景點

程陽橋景區 、 侗族生態博物館 、三江鼓樓、丹洲景區、 馬胖景區、 良口景區、獨峒大塘坳區、孟寨景區、岜團橋等。

懷遠八景:

文星西指 即掛榜山,在舊治(指丹洲,下同)之西,一山綿二三里,如平頭一字然,故曰"一字文星" .

天馬東來 即天馬山,自舊治東眺,兩峰平列,如天馬然,前後兩駕,縹緲相逐

石門夜月 即馬石門,在老堡之下,唐庫之上,離舊治十餘里,峭壁陡絕,輕風微漾

君聽澄潭 舊治洲頭,潭長十里,其深莫測,一碧萬傾

太白遺岩 在馬石門右邊石頂上離舊治二十餘里.相傳李白謫夜郎登此游詠,至今遺址尚在

諸葛舊壘 今治西南一百二十里,在溶江富祿上面,與諸葛村相連,離舊治八十餘里

一圍玉帶 丹洲舊治,即前丹陽鎮,四水環繞一洲太白詩曰:"二水中分白鷺洲"

九曲仙棋 即九曲山,在下石門下山頭,離舊治十餘里相傳仙人下棋於此,石上有詩云;"九曲山頭仙女池,眼前光景少人知,有人會得其中意,同與仙人下棋."

相關視頻

2018年三江縣城南社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