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歧飄拂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兩歧飄拂草 |
中文名稱:兩歧飄拂草 拉丁學名:Fimbristylis dichotoma 界種:植物界、兩歧飄拂草種 門綱:被子植物門 、單子葉植物綱 目科:莎草目 、莎草科 亞科:藨草亞科 族屬:藨草族 、飄拂草屬 |
兩歧飄拂草(學名:Fimbristylis dichotoma),為莎草科飄拂草屬下的一個植物種,一年生草本,花果期7~10月份,種子繁殖。常生長於河岸、濕地及沼澤淺水處;危害夏收作物,也能侵入水稻田內危害,發生量小。
形態特徵
稈叢生,高15-50厘米,無毛或被疏柔毛。
葉線形,略短於稈或與稈等長,寬1-2.5毫米,被柔毛或無,頂端急尖或鈍;鞘革質,上端近於截形,膜質部分較寬而呈淺棕色。苞片3-4枚,葉狀,通常有1-2枚長於花序,無毛或被毛;長側枝聚繖花序復出,少有簡單,疏散或緊密;
小穗單生於輻射枝頂端,卵形、橢圓形或長圓形,長4-12毫米,寬約2.5毫米,具多數花;鱗片卵形、長圓狀卵形或長圓形,長2-2.5毫米,褐色,有光澤,脈3-5條,中脈頂端延伸成短尖;雄蕊1-2個,花絲較短;花柱扁平,長於雄蕊,上部有緣毛,柱頭2。
小堅果寬倒卵形,雙凸狀,長約1毫米,具7-9顯著縱肋,網紋近似橫長圓形,無疣狀突起,具褐色的柄。花果期7-10月。[1]
產地分布
國內分布:產於雲南、四川、廣東、廣西、福建、台灣、貴州、江蘇、江西、浙江、河北、山東、山西、東北各省等廣大地區。 國外分布:分布於印度、中印半島、澳洲、非洲等地。[2]
生長環境
生於路邊、溝邊、田邊濕地等。[3]
變型
兩歧飄拂草(變型)
拉丁學名Fimbristylis dichotoma (L.) Vahl form. dichotoma
矮兩歧飄拂草(變型)
拉丁學名Fimbristylis dichotoma (L.) Vahl form. depauperata (R. Br.) Ohwi
線葉兩歧飄拂草(變型)
拉丁學名Fimbristylis dichotoma (L.) Vahl form. annua (All.) Ohwi
綜合治理
(1)農藝措施主要有:一是建立地平溝暢、保水性好、灌溉自如的水稻生產環境;二是結合種子處理清除雜草的種子,並結合耕翻、整地,消滅土表的雜草種子;三是實行定期的水旱輪作,減少雜草的發生;四是提高播種的質量,一播全苗,以苗壓草。
(2)化學除草,目前多數地方採用一次性封殺,就是在播種(催芽)後1-3天內,畝用40%"直播青"可濕性粉劑60克,兌水40-50公斤,均勻噴霧,施藥時田板保持濕潤。3天後恢復正常灌水和田間管理。通過化除後,如果後期仍有一定量的雜草,可採取針對法進行補除。如以稗草、千金子為主的田塊,在雜草3-5葉期,可用10%千金乳劑50毫升加水30公斤,用針對法進行莖葉噴霧。用藥前一天田間必須放干水,藥後2天再恢復正常管理。如以莎草、闊葉雜草為主的田塊,在播後30天左右,畝用10%水星可濕性粉劑20克加20%二甲四氯水劑150毫升混用,兌水30公斤針對法噴霧。水漿管理同上。如田間各種雜草共生,可用48%苯達松水劑75-100毫升加20%二甲四氯水劑150毫升混用,採用針對法噴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