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文化艺术中心文艺部
沿革
中国革命军队中的文艺团体历史悠久。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1925年1月18日,黄埔军校“血花”剧社成立,宗旨是“将革命的艺术来改造社会”,用革命艺术实现孙中山提出的“唤起民众”,提倡“艺术可以改造社会,艺术可以美化人生”。“血花”剧社隶属黄埔军校政治部,实际领导人是政治部主任周恩来,日常事务工作由剧社总务主任、中共党员李之龙负责,陈赓也在该剧社十分活跃。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部队文工团诞生于第一次国共内战期间。1929年12月,《古田会议决议》要求在红军大队(相当于营)士兵委员会内设俱乐部,军队政治宣传科设艺术股,出版石印或者油印画报,并且从各部队中挑选文艺积极分子组成宣传队。1929年古田会议后,中国工农红军各部队从士兵中挑选人员组成宣传队。1931年中国工农红军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成立“八一剧团”,成为中国共产党军队中首个以艺术活动为主的专业性艺术团体。此后,红军各军团、方面军陆续成立文艺团体。1933年春节期间,由红军将士同台演出的四幕话剧《庐山之雪》是中共军队历史上首部有据可查的原创红色戏剧[1],表现中央红军取得第三次反围剿胜利,打进南昌城,即将杀上庐山活捉蒋介石的故事,红一军团保卫局长罗瑞卿任总导演并饰蒋介石,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饰红军司令员,红一军团政委聂荣臻饰红军政委,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罗荣桓饰红军政治部主任。第一次国共内战时期,中共军队文艺团体通常称剧社、剧团、宣传队等。抗日战争时期和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中共军队文艺团体又有很大发展,通常称剧社、文艺工作团(简称文工团)、宣传队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底,中国人民解放军各野战军(大军区)、兵团、军(包括部分省军区)和各特种兵及部分院校都设有文工团,不少团级部队也有宣传队。据统计,当时全军共有专业文艺单位300余个,文工团(队)员6.4万多人。1951年起,全军文工团、队,除中国人民志愿军外的调整、精简、整编工作开始,原则是逐步减少数量,提高质量。1953年,总政治部提出全军各大单位要“建立以歌舞为主有专业分工的综合性的文工团”;军、师文工团、队要实现“一专多能”。遵照该要求,各大军区、军兵种普遍建立了专业歌舞团或者以歌舞为主的综合性文工团。
在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中,2016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歌舞团正式摘牌,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歌舞团[2]。又称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歌舞团。歌舞团隶属新组建的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同时,总政歌剧团、总政话剧团分别更名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歌剧团、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话剧团。
2018年,在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中,原八一电影制片厂、原总政歌舞团、原总政歌剧团、原总政话剧团、原总政军乐团合并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文化艺术中心。其中,原总政歌舞团、原总政歌剧团、原总政话剧团、原总政军乐团合并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文化艺术中心文艺部。
视频
中国人民解放军文化艺术中心文艺部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兵演兵、将演将,1933年史上最成功的红军战地春晚,搜狐,2017-01-29
- ↑ 总政歌舞团正式摘牌更名为解放军歌舞团(组图),中华网,2016-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