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仇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仇讎

漢語詞彙,拼音是qiú chóu,解釋是仇人[1] 中文名 仇讎 拼音 qiú chóu 注音 ㄑㄧㄡˊ ㄔㄡˊ 釋 義 仇恨仇怨仇敵

解釋

仇人:正確寫法「仇讎」。正確讀法是qiú chóu。「仇」音chóu或qiú,詳細意思見下「讎」只有一個讀音chóu,同「酬」,因為它的廣韻中古音是「市流切」。兩字的字意的確基本相同,雖然讀音不同。仇人、仇敵的正確本字是「讎人」「讎敵」。簡化字把「讎」chóu和「仇qiú」合併成一個「仇」,並且把chóu這個音,加到「仇」上(文獻典籍中有表示仇人、仇敵的寫法,「仇chóu」與「讎」為同源字,也就是說仇與讎在漢字為簡化之前就相應獨立存在,也因為同源關係,兩字在文獻中多有通用;「仇qiú」與「逑」通用,後來由於仇的語義偏向於仇恨義,表中性的配偶、伴侶義慢慢消亡,轉讓給逑。)。 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第六版將「仇讎」注音為「chóuchóu」,釋義為「仇敵」,為書面用語。 [2]

出處

左傳·哀公元年》:「﹝越﹞與我同壤而世為仇讎。」《荀子·臣道》:「爪牙之士施,則仇讐不作。」 《史記·秦始皇本紀》:「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眾,然後屬疏遠,相攻擊如仇讎,諸侯更相誅伐,周天子弗能禁止。」唐·劉商《胡笳十八拍·第十五拍》:「不緣生得天屬親,豈向仇讐結恩信。」《舊唐書·列傳第七十》:「不幸危而邀君父,不挾憾以報仇讎,晏然效忠,有死無二,誠大雅君子,社稷純臣。」 [3] 清· 毛秀惠《錢塘懷古》詩:「自願苟安增幣帛,誰抒孤憤報仇讐。」 魯迅故事新編·鑄劍》:「他決心要並無心事一般,倒頭便睡,清晨醒來,毫不改變常態從容地去尋找他不共戴天的仇讎。」 《三國演義》第八十三回:吳郡甘興霸,長江錦幔舟。酬君重知己,報友化仇讎。劫寨將輕騎,驅兵飲巨甌神鴉顯聖香火千秋

=視頻


參考資料

categorg:+830

  1.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字典(第2版):四川長江出版集團,2010年4月1日:141]
  2.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184]
  3.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9-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