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山進教之佑聖母大殿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佘山進教之佑聖母大殿是位於中國上海市松江區佘山山頂的大型天主教堂,是天主教乙級宗座聖殿和中國天主教著名的聖母朝聖地。
起源
佘山附近的[[松江[[、青浦-天主教傳入很早,在長達100多年的禁教時期,橫塘、張朴橋等村莊的天主教徒一直在地下狀態保持着自己的信仰。1844年,天主教在中國恢複合法地位後,江南代牧區的法籍耶穌會會長南格祿來到佘山,認為這裡滿山竹林,環境幽靜,可以在這裡為傳教區年老體弱的傳教士建造一座祈禱所。南格祿於1856年去世。1863年,繼任的法籍耶穌會會長鄂爾璧從徐家匯來到佘山,在半山建造了五間供神父休養的平房,內設小堂。1864年,松江總鐸杜若蘭神父在山頂建造六角亭,供奉聖母像[1]。山下張朴橋等地教徒開始上佘山朝聖。
1868年3月1日,江南代牧區主教郎懷仁祝聖了小堂和聖母像。這尊聖母像是由一位中國輔理修士陸省三模仿巴黎「勝利之後聖母像」而繪製的,改稱為「進教之佑聖母」。1868年5月24日(聖母進教之佑瞻禮日),佘山來了數百名朝聖的教徒。當時小堂無法容納,只好搭起帳篷舉行彌撒。
興建大教堂
1868年,安徽、江蘇2省多處地方發生教案(參見揚州教案),神父和教堂遭到襲擊。甚至在中外關係一向較為和睦的上海街頭也出現仇視外國人的揭帖。耶穌會的法國傳教士們深感不安,江南代牧區耶穌會會長谷振聲神父趕到佘山,跪在六角亭的聖母像前許願:江南代牧區如能平安度過危難,化險為夷,將在山上建造一座大教堂。9月,谷振聲向各位本堂神父發出公告,要求他們發動教徒捐資,早日建成大教堂,以感謝聖母的庇護。
佘山大教堂由耶穌會的馬歷耀輔理修士負責建築設計,1871年5月24日(聖母進教之佑瞻禮日)舉行奠基典禮,郎懷仁代牧主教舉行了有6000名教徒參加的露天大禮彌撒。眾多朝聖的教徒參與義務勞動,把笨重的建築材料從平地搬到山頂。到1873年4月15日,希臘式的山頂大堂建成,郎懷仁前來祝聖教堂,同時從半山腰到山頂修築了一條「之」字形的苦路,在每個拐彎處共樹立了14個苦路亭。當年5月1日和24日,郎懷仁又前往佘山,主持朝聖儀式。當時約有一萬到一萬五千人前來朝聖。從此佘山聖母成為江南代牧區的特別主保,當年五月被稱為佘山歷史上第一個聖母月。
1894年,半山又翻建了可容500餘人的、中國傳統風格的中山聖母堂[2]。中堂正門兩側刻有一副對聯:上聯「小堂築山腰,且憩片刻休孝子禮」,下聯「大殿臨峰頂,再登幾級求慈母恩」。門前有可容千人的廣場,設有欄杆、石凳,供教徒們休息、觀景,西面建有三聖亭(耶穌聖心亭、聖母亭、若瑟亭)。
視頻
佘山進教之佑聖母大殿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天主教朝聖地:雄偉壯觀的佘山聖母大教堂,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 ,2009-10-27
- ↑ 上海松江佘山天主大教堂掠影 ,搜狐,2018-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