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信息需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信息需求
圖片來自搜狐网

信息需求是人的基本需求,是引发信息消费的原动力,也是大家上网的原动力。[1]是信息消费者必备要素,是信息消费的四个基本阶段之一。[2]

内涵

信息需求是信息消费的四个基本阶段之一,信息消费的过程包括信息需求、信息获取占有、信息吸收处理和信息创造4个阶段。信息消费始于信息需求,信息需求是引发信息消费的原动力,是信息消费者必备要素

层次

信息需求是人的基本需求,信息需求是有层次的,科亨(Koxhen)曾将消费者的信息需求状态划分为客观状态、认识状态和表达状态3个层次。韦尔效仿马斯洛(AbrahamMaslow)用需求等级结构来分析人们的信息需求。潜在信息需求是指用户目前没有被满足、或未能表达的属于潜意识下的一种需求,是与显性需求相对应而存在的。韦尔认为,一个人在等级中的位置决定着他的信息寻求行为,而且只有在一个层次的信息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人们才会致力于获取更高层次的信息,只有当低层次的需求暂时得到满足,个人才会短期内在更高层次往返。当指向人们的某些信息在某些个人的需求等级位置看来无关紧要时,知识沟就出现了,即知识差距。

特点

在网络环境下,利用复合图书馆的用户群的信息需求有如下特点:一是所需知识信息不再是一书一刊,而是关于某一问题的全部有关的书刊和声像资料,即要求信息的全方位化与综合化;二是获取知识信息的方式不再以人工为主,主要依靠自动化和电子化;三是所需获取的知识信息不仅要求完整而系统,同时要求获取过程要十分简便。

朱卫东等人认为,新时期用户信息需求的特征是:信息用户趋向多元化;信息类型趋向全方位和多层次;信息内容趋向专深化;信息需求求新求快;信息获取手段自助化。

对于具体的用户群,不同的学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黄智武等人提出,高校教师信息需求及满足程度,直接关系到高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只有大量获取信息,高校教师才能完成高质量的科研任务,才能创造性地将科学的理论、扎实的知识和前沿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因此,其信息需求有如下的特征:专业性、个性化、综合性;全面性、系统性;新颖性、前沿性;知识性、权威性;现实性、潜在性。

王庆前等人提出复合图书馆读者群的需求特点是:读者信息需求的复合性;读者信息需求的即时性;读者需求的针对性与广泛性;信息需求的全面性;读者需求方式多元化。

张学军在文章中提出潜在信息需求的概念。潜在信息需求是指用户目前没有被满足、或未能表达的属于潜意识下的一种需求,是与显性需求相对应而存在的。它的特性有:隐蔽性、随机性、模糊性、短暂性、冗余性、创造性、可转化性。

潜在信息需求的开发

用户需求调研法

作为信息服务工作者,必须深入用户群进行调查研究,了解用户对信息和潜在信息的需求量,才能开展好信息的服务工作。对用户进行调查研究有两个基本任务:首先是了解用户需要什么,要从总体上把握信息市场的需求状况,了解用户现有的和潜在的需求量;把握需求的动向及种类,需求的热点与重点;分析用户类别、使用信息的能力、获取信息的途径以及影响用户利用信息的因素等。其次,要了解用户还有哪些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这是为开发潜在需求而进行调研的重点工作,只有清楚地把握用户还有哪些需求还未得到满足或还未意识到,才能采取相应策略,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地开发用户的潜在需求。

信息重组法

信息重组,顾名思义就是信息的重新组合。它需要循环往复,是在一个交叉渗透的过程中,形成针对性很强的、完全可靠的、能发挥作用的新信息的方法。信息重组是为了获取某种有价值的信息,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目的性。针对经济或社会领域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或某种设想、某种预测与决策而进行信息的重新组合,达到开发用户潜在需求之目的。

创造用户需求法

用户对信息的潜在需求及其满足,与信息人员开发信息的能力和程度有关。其实用户的需求,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任何时候都不会饱和,有不少空白等待信息从业人员去开发。创造用户需求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指用户对信息的消费在数量上有新的飞跃;其二是指信息工作者要采取各项有力措施,积极开发新的信息产品,满足用户的新需求。潜在需求是一种未被满足的需求,相对于现实需求来说,它是一种全新的需求,信息人员应做到能使更多的潜在用户转变为当前用户,同时使更多的潜在需求转变为现实需求,扩大信息服务的范围。

反馈用户需求法

所谓反馈用户需求法是指输出需求信息或信息的某个函数作为输入信息的一种控制方式。用户需求的满足过程像一条长长的链,每一需求环常常不是一次信息的输出所能满足的,没有满足的需求又会作为需求信息反馈,成为控制系统的输入信息。即使用户需求环经控制系统一次输出就得以满足,用户还会产生新的需求反馈到下一个循环过程中,成为控制系统的输入信息。由此可见,要积极寻求用户的潜在信息需求并加以开发,就应当对用户的不同需求进行经常性的或定期的信息反馈,从而得以发现用户的潜在需求和新产生的未被满足的需求。

增强潜在需求的能力

信息服务人员信息意识和服务能力的强弱,是做好信息服务工作的关键。培养信息服务人员的超前意识、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敏锐的观察力,就能在日常生活中不被人们注意的信息里发现新的信息源;同时用户的信息意识和素养、知识结构和知识积累程度等也直接影响他们接受信息的能力。

信息需求的构成

1.信息需求的内容构成

(1)对信息的要求,包括对信息的内容和形式的要求。信息的内容反映信息所属的学科,如“生物信息”、“经济信息”、“环保信息”等;信息的形式是多方面的,比如,是“知识型信息”还是“消息型信息”,是“政策信息”、“市场信息”还是“产品信息”等。

(2)对信息源的要求,包括信息来源范围和载体形式等。用户对这些方面都会有不同的要求。

(3)对获取信息方式的要求,主要有正式途径与非正式途径,或称“直接交流与间接交流”、“组织化的有序交流与非组织化的无序交流”之别。用户会因所需信息类型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途径。

(4)对获取信息的方法的要求。用户对“要什么”(信息)、“从哪里要”(信息源和行为途径)有了明确要求后,还会对“怎么要”(查寻方法)提出具体要求。查寻方法的要求主要是对信息检索工具和检索方法的要求。

2.信息需求的层次构成

如上所述,信息需求源于信息需要,其自身有的被表达出来,有的没有被表达出来。它实际上表明了信息需求有现实需求潜在需求两个层次。现实需求能以提问的形式表现出来,容易被用户自己和别人识别;潜在需求虽被意识到了但还没有或无法用语言表述出来,但在别人或别的客观条件的提醒和刺激下会被表达出来,成为现实需求。另外,由于用户既可能是个人,也可能是群体,因而信息需求也可划分出个别需求和群体需求两个层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