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波离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优波离(梵语:उपालि,巴利语:Upāli),又作优婆利、邬波离、优婆离、忧波利。汉译为“上首”[1],以其持戒为众僧之首故名之,又译做近取、近执,是释迦牟尼佛做太子时的亲近执事,故有此名[2]。亦为释迦牟尼佛十大弟子之一,以“持戒第一”著称[3]。 梵名Upa^li ,巴利名同。佛陀十大弟子之一。又作优婆离、邬波离、忧波利。意译作近执、近取。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人。出身首陀罗种,为宫廷之理发师。佛陀成道第六年,王子跋提、阿那律、阿难等七人出家时,优波离亦随同出家。实为佛陀广开门户,四姓平等摄化之第一步。
优波离精于戒律,修持严谨,誉为'持律第一';后于第一次经典结集时,诵出律部。有关其前生功德、出家因缘,载于佛本行集经卷五十三至卷五十五。又中阿含卷五十二优婆离经,记述优婆离就律向佛陀请问;而同经卷三十二之优婆离居士,与师乃同名异人。
在密教,为胎藏界曼荼罗释迦院中诸声闻之一,居于释迦左方上列第七位。其形像,全身呈肉色,现比丘形,趺坐于荷叶上。
目录
生平事略
出身贫微首陀罗
优波离出生于古印度迦毘罗卫城,为首陀罗种姓,“首陀罗”意为“初生”,是印度当时社会阶级中最下层人,受人歧视,命贱如粪土,且终身受人奴隶不得接受教育。优波离因无法受教婆罗门《摩奴法典》,只得以农工劳奴维生。父母本要他学习农耕,但见优波离瘦弱不堪,几经考量将他送学剃头技艺,优波离聪利专注,很快将各式剃头方法学得精通。父母央人介绍至迦毘罗卫国皇宫,为释迦族王子们理发,跋提王子、阿那律等王子的头发都是由优波离修剪的,深得皇宫上下宠爱与信任。[4]。
受渡因缘
为佛陀理发
优波离年轻时,正逢佛陀成道,佛陀返迦毘罗卫城宣化时,优波离受荐为佛陀理发,尝闻佛陀是大觉者,具足三十二相,优波离感到自卑畏惧不前,回家向母诉说,母亲安慰他:“佛陀慈悲常对苦难的人们说法,祂不会鄙视我们首陀罗种姓的。”但优波离仍然感到害怕万分,希望母亲陪同前去。次日母亲带著他拜见佛陀。优波离跪足顶礼后,他的母亲牵著他的手开始为佛陀理发,他十分敬慎深怕有所闪失,理发时母亲则在旁观看,每剃得少许母亲即频频跪问佛陀:“佛陀,您觉得优波离手艺如何?”佛陀注视著优波离说道:“你剃发时身体太弯了!”大概是优波离对佛陀极为恭敬,所以一直弯著腰,经佛陀这么说,优波离马上修正而且不敢稍有懈怠,没想到因为精神完全贯注,竟然直接进入了初禅的境地!过了一会儿,他的母亲又跪问佛陀:“佛陀,此刻的优波离剃发剃得怎么样?”佛陀回答:“现在优波离的身体又好像太直了。”听佛陀这么一说,他立刻调整姿势,就这样又进入了二禅的功夫。
一念不生四禅境
不久,他的母亲又再问佛陀:“佛陀,现在优波离剃发剃得如何?还可以吗?”佛陀不假思索答道:“入息太粗了。”优波离一听,把心力全都集中在入息上,这样又进入三禅的功夫。最后,他母亲再问:“佛陀,现在优波离剃发剃得怎样?”佛陀回答说:“出息太粗了。”优波离竟然一念不生,忘记手上还拿著剃刀,就这样就进入了四禅的境地。此刻佛陀对身旁的比丘们说:“你们其中一人赶快把优波离手中的剃刀拿下来,他已经无念进入了四禅境地,还需要有一个人来扶着,别让他倒地了。”优波离母亲在他身旁,就从他的手中取下刀来[5][6]。
剃度出家
佛陀在王城迦毘罗城说法时,有释迦种跋提、阿难、阿那律等七王子竟要跟著出家,他们到尼拘陀树林秘寻佛陀,也把优波离带去。为表出家决心,这些王子与随从都将身上所有值钱的珠宝璎珞全部拿下,用一块布包起来送给优波离,优波离不收,全部都挂到树上,要让路过的人取走,而且想到尊贵的王子们都能舍富贵的生活出家,自己还贪恋什么?于是也决定要出家,但每每想到自己的身份如此低贱,却妄想成为佛陀的弟子,不禁悲从中来啼泣不止,舍利弗尊者空中看到甚为悲悯,凌空而降问道:“你何姓名?为何如此忧伤?”优波离见到是舍利弗马上顶礼,说:“我叫优波离,尊者你是佛陀的大弟子,佛陀如此尊贵,像我这等贱民,真的可以成为佛陀的弟子出家吗?”
舍利弗忆起有一个剃发童子曾经入过四禅境地,心想应该就是此人,当即说道:“佛陀教法平等慈悲,不论智慧高低、不分身份贵贱,只要能戒守清规,都可以出家成为佛陀弟子,学佛修行证得无上正觉,我看到你是个善根深厚的人,佛陀必然欢喜为你剃度收你为徒。”优波离受舍利弗点化,马上跟随尊者拜见佛陀,佛陀欢喜立刻应允为其剃度,他告诉优波离:“你俱足善根,将来定能宣扬我之正法。”
至于跋提王子们佛陀开示须经过七日的修行,观察他们确实舍下忘却皇族身份与骄慢习气,真心皈依成为弟子时才愿意收徒为之剃度,佛陀将会好好教导他们,日后当他们见到优波离长兄就能够尊敬以礼相待。优波离想不到佛陀对他竟是如此慈悲,发愿要好好做佛弟子跟随佛学[7]。
持律第一
- 《大方便佛报恩经》卷第六《优波离品第八》:“如来知见生死过患,独觉成佛,优波离亦随出家,三明六通,具八解脱,天人大众增仰,护持正法,持律第一,堪任供养,能令众生成就三种妙果,所谓现报、生报、后报。是故,当知优波离者,奇特妙行,偏为大悲菩萨,已于过去无量百千万亿诸佛所殖众德本,亦于诸佛法中持律第一,亦于释迦牟尼佛法中持律第一。”[8]
- 《佛本行集经》卷五十五《优波离因缘品》下:“汝等比丘,若有心疑,彼时童子剃发师者,莫作异想,即优波离比丘是也。然优波离,昔于尊者辟支佛边剃须发已,乞如是愿:‘愿我生生世世之中,若得人身,恒常生在剃发师家。’复于彼时,更乞愿言:‘愿我莫生恶道之中。’由彼发愿果报力故,不生恶道,从尔已来,流转天人,多受快乐,现得已利。复作是愿:‘愿我当于未来世时,恒常值遇如是教师或胜此者,若彼教师所说之法,愿我速证,即得知解。’由斯业报,今得值我,以为教师,即得出家,受具足戒,证罗汉果。亦复在于迦叶如来法教之中,作如是愿:‘愿我于彼未来世中,值遇释迦牟尼如来,莫背彼法,随顺出家,若得出家,于彼持律诸弟子中,我最第一。’藉彼业报,今我法中,而得出家,乃至持律诸弟子中,最为第一。汝诸比丘!彼优波离,于过去世,作如是业,今得报生剃发师家。复以造彼愿业因缘,现今得报,于我法中,如是出家,及受具戒,证罗汉果。我今又复授彼记言:‘于我持律弟子之中,最为第一。’”[9]
- 《佛说阿罗汉具德经》第一卷:尔时世尊,在舍卫国给孤独精舍之内,敷座而坐。有诸苾刍及天龙八部人非人等,围绕世尊,默然合掌听佛所说。尔时,世尊告诸苾刍:“我今称赞诸大声闻,能于佛法清净修持,而于自果皆具己德。汝等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次第宣说。“复有声闻善解轨仪能持律藏,优波离苾刍是。”[10]
本生故事
优波离出家当年结夏安居,开悟成道为教团上首。佛陀特别叙述优波离的一段本生谭:
往昔之中,有二位出生寒微但无忘布施的人,他们二人以此功德因缘,一人再生为国王,名“梵德”;一人生于婆罗门,名优婆伽,优婆伽的妻子貌美如花很得丈夫宠爱,但曾经因为有一次丈夫对其他女子稍微亲切一点,她就心头不悦而且不停嫌恶,整天不跟优婆伽讲一句话,致使他闷闷不乐。那时夏季末秋高气爽花儿绽放,妻子心旷神怡,唤来优婆伽上街买胭脂花香要好好装扮自己,丈夫想到妻子心结打开很是高兴,买了胭脂花香回家路上就唱起了情歌。那时日正当午梵德王在宫中听到歌声,随即派人召唤他入宫,优婆伽起先以自己犯了什么王法,怎会突然被人拦下,后来进宫梵德王跟他相当投缘,日后赠高官给优波伽,优波伽受器重威望超越了梵德王,优婆伽曾经想要在梵德王午睡之时将他刺死自立为王,所幸及时自省并将实情上达梵德王,梵德王不但不责备,还嘉许他的忠实,而优婆伽也自愿解除权柄出家,出家后精进勇猛,未久即得神通。此时,宫中有理发师名恒伽波罗出身卑微,闻梵德王赞叹优婆伽出家的故事,生随喜心也发愿出家,承事于优婆伽座下为徒,同样也获得神通。优婆伽和恒伽波罗两人皆成圣,梵德王来供养顶礼二位圣者,国王以尊贵身向恒伽波罗顶礼,数百随臣亦向恒伽波罗顶礼。佛陀说:“优婆伽是我身,理发师恒伽波罗即今之优波离。”优波离能够开悟证果成为教团上首,受大家恭敬,于往昔中即有本因,僧团里因为佛陀开示了优波离的前世今生,对他的疑念全部消除[11]。
行化中遇嗔恚
优波离戒律严谨,恪遵佛陀所定教戒从不毁犯,各地弘化经常举行羯摩、驱出羯摩、依止羯摩、举罪羯摩等忏悔法。有一位偷兰难陀比丘尼非常不欢喜,当面唾骂优波离道:“你根本就不是真修道人,你专门欢喜掀风作浪,为什么要常常向佛陀问戒,这是二部僧持,那是一部僧持,增添了我们的困难和苦恼。”佛陀闻后马上召集比丘、比丘尼宣说持戒尊贵:“持戒之人如明灯,身心清净的人自然欢喜光明,只有为非作歹之的人,才不要光明,喜欢黑暗!”佛陀将那些对优波离无礼的比丘及瞋骂优波离的比丘尼,以厉词严诃:“你们这些愚痴的人,连持戒比丘都不知道要尊敬,还有谁可恭敬?戒是你们这等人的大师,戒住则法住,对持戒比丘不恭敬,证明你们有非法的企图!”[12]
奉派去息诤
优波离跟随佛陀住舍卫城的时侯较多,因常亲近佛陀,舍卫城的比丘和比丘尼甚为和合。但是有迦留陀夷、捉婆等比丘及修摩、婆颇、偷兰难陀等比丘尼经常犯戒。佛陀劝出家僧众要以优波离为典范,只要各处有诤事,都是令派优波离前去调解,如“拘睒弥国”、“沙祇国”的诤事都是优波离去调和。本来“沙祇国”息诤优波离希望佛陀亲自前去,所以借故推辞,他说:“我的袈裟黎重,路上要是遇到下雨恐怕不能干,若是再带一件袈裟在身边又不合戒法,请佛陀慈悲“沙祇国”的息诤能够亲力亲为前去。”佛陀听到优波离这么说,特地将已定的戒条修改,因为优波离太重要了。僧团戒律是佛陀因众生过患随犯随定,有其威权,所以优波离总在事先告诉僧众:“我是奉佛陀慈命来作种种羯磨为大家统理制规,请勿心生不喜。”有些比丘慑于权威,宁可离开僧团也不愿给优波离作严厉的羯摩,因此诤事往往化之于无形。
佛陀开示
慰问病人法
优波离曾请示过佛陀,病比丘饮食、汤药,圆寂后遗物如何处理。
出家比丘割爱辞亲加入僧团,病时无人照应必苦,优波离曾见一比丘卧在粪秽中不能自起;或有病比丘卧路旁,另一比丘视而不见绕道而行。优波离为此请示佛陀,佛陀回答道:“大德比丘病时,不应住于陋房,应与空气流通光线充足房中,其弟子要常侍左右,洒扫房中,插花烧香,随时听唤,若有比丘前来,应以饮食供养问病比丘,若有所问,病者应答; 病人力弱,没有精神讲话,侍者代答。慰问时要能随顺说法,能为病人服务一切,能满足病人所索饮食汤药。若是在家信众前来问病,请其坐后,即为说法;若有供养,即为念佛祝愿等等;小德比丘病时,不应卧于显著地方,不可让臭秽熏到房外,其师长或弟子应来看视,同住僧众应差人看病,人数在三人之间,如要医药饮食,看病的人应该服侍供给,若无大众应供给,应取病人有价值的衣钵易取饮食医药,若病人爱惜不舍,应禀告大德长老,软语说法,使其开解,然后易之或乞化供给取好的僧食给予病人。”
破和合僧之罪过
持戒比丘最关切僧团和合,六和敬僧团戒和才能同住。优波离顶礼问佛:“何为破僧和合僧?”
佛陀说法:“若大德比丘如法如律善解深理,诸弟子们应礼拜恭敬随顺其教,若人对比丘或僧团轻视、嘲笑、讥讽、毁谤则是破和僧;在家信徒对出家僧团妄分人我挑拨离间制造纠纷,是名破和僧;军政大员强以权力干涉寺院驱污僧尼者,是名破和合僧。”“和合僧即礼拜恭敬随顺如法如律的比丘,发心助僧、赞僧、和僧者,是名和合僧。”“和合僧者功德,一劫中升入天界享乐;破和合僧者罪过,一劫中堕地狱中受苦!”
结集律藏
结集毘奈耶升座诵律
优波离一生从未离开僧团,比丘们公认优波离持戒第一。释迦牟尼佛涅槃时,优波离已届七十高龄,诸大弟子们在耆阇崛山的毕波罗延石窟中,由大迦叶为上首,公推阿难陀结集经藏,优波离结集律藏,他升座诵律时,条目清明,佛陀于何时、何地、对何人,以何因缘制律,以及犯戒程度有罪无罪钜细靡遗,参加结集诸长老佩服得五体投地。
影片
参考资料
- ↑ 《维摩诘所说经|净名疏》五曰:“优波离,此云“上首”,有翻化生。”
- ↑ 《弥勒上生经疏》下曰:“优波离,此云近执,佛为太子,彼为大臣。亲近太子,执事之臣,古人云佛家人,非也。”
- ↑ 《注维摩经》卷三曰:“优婆离,秦言“上首”。弟子中持律第一。”
- ↑ 《佛本行集经》第53卷CBETA 电子佛典.
- ↑ 《佛本行集经》卷五十五《优波离因缘品》CBETA电子佛典
- ↑ 优波离为佛剃发得入第四禅一 CBETA 电子佛典.
- ↑ 《佛本行集经》卷五十五《优波离因缘品》下 CBETA电子佛典
- ↑ 《大方便佛报恩经》卷第六《优波离品第八》 CBETA 电子佛典.
- ↑ 《佛本行集经》卷五十五《优波离因缘品》下CBETA 电子佛典.
- ↑ 《佛说阿罗汉具德经》第1卷CBETA 电子佛典<0831a07> <0831a10>.
- ↑ 《佛本行集经》卷五十四《优波离因缘品》中 CBETA 电子佛典.
- ↑ 《中阿含经》第52卷(一九七)《大品优婆离经》 CBETA 电子佛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