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興國鄉位於江西省中南部,贛州市北部,東倚寧都縣,東南鄰于都縣,南連贛縣,西鄰萬安縣,西北界泰和縣,北毗吉安市青原區、永豐縣,連接吉泰盆地,距贛州市82公里、省會南昌346公里。全縣轄25個鄉鎮、1個經濟開發區、304個行政村、8個城市社區,全縣國土總面積3215平方公里,總人口80萬(2014年)。興國是中國著名的蘇區模範縣、紅軍縣、中國烈士第一縣和譽滿中華的將軍縣,「江西十佳魅力新城」之一。毛澤東、朱德、周恩來、陳毅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曾在這裡工作和戰鬥過。蘇區時期,全縣23萬人口,參軍參戰的就達8萬多人,為國捐軀的達5萬多人,全縣姓名可考的烈士達23179名。孕育了肖華、陳奇涵等56位共和國開國將軍。[1]

目錄

概述

建縣始於三國。236年(吳嘉禾五年),析贛縣地,置平陽縣,屬揚州廬陵南部都尉。280年(西晉太康元年),改平陽縣為平固縣。太康三年,罷南部都尉置南康郡,縣屬揚州南康郡管轄。291年(元康元年),隸江州南康郡。

982年(北宋太平興國七年),從贛縣劃出七鄉,加上廬陵、泰和部分地區,以年號為名,建「興國縣」。設縣治於瀲江鎮。此後,興國轄區雖有變化,但縣名卻一直沿用至今。

文天祥曾在此開府抗元,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興國縣是著名的蘇區模範縣、紅軍縣、將軍縣、烈士縣,是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反「圍剿」的主戰場。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大部分在興國工作和戰鬥過,毛澤東同志做過《興國調查》、《長岡鄉調查》,在興國辦過「土地革命幹部訓練班」,

1934年1月,毛澤東同志稱興國人民創造了「第一等工作」,並親筆書寫了「模範興國」的獎旗授予興國;陳毅元帥曾兼任過中共興國中心縣委書記,朱德、周恩來、彭德懷、葉劍英、聶榮臻等也都曾先後在興國從事過革命活動,在興國先後創辦了中共兵工廠、中央造幣廠、中央紅軍總醫院等。在參加長征的紅軍12個主力師中有7個師是從興國出發的,其中「興國模範師」、「少共國際師」、「中央警衛師(工人師)」三個師大多是興國子弟。革命戰爭年代,興國縣為國捐軀的烈士有5萬多名,其中姓名可考的烈士就達23179名,位居全國各縣市之首,占全國烈士總數的十分之一,其中,僅犧牲在長征路上的烈士就達12038名,幾乎每一公里就有一名興國籍將士倒下。因此,興國縣無愧於毛澤東授予的「模範興國」的榮譽。

建國後,興國縣被授予少將以上軍銜的開國將軍有56名,是全國著名的「將軍縣」。興國是中國客家居民聚居的主要縣份之一,主要來自今陝西、甘肅、河南、河北、山西、山東6省,尤以河南、甘肅兩省為多。興國最具地方文化特色的是山歌,素有「山歌之鄉」之稱。興國山歌源於唐代木客山歌,是興國勞動人民表達思想感情的一種特定藝術形式。

蘇維埃時期,在動員興國人民參軍戰起到了重要作用,至今流唱的《蘇區幹部好作風》就是一首典型的興國山歌。現代山歌戲《山歌情》、山歌劇《秀嬤》、《興國山歌情歌對唱》等多次獲獎。

1949年8月8日,興國解放。8月8日至10月中旬,隸屬江西省贛州專區。10月中旬後,隸屬贛西南行政區寧都分區。

1952年8月撤銷寧都分區,隸屬贛州專區。1954年6月改贛州專區為贛南行政區,隸屬贛南行政區。

1964年5月,重改贛南行政區為贛州專區,隸屬贛州專區。

1971年2月,改贛州專區為贛州地區,隸屬贛州地區。

1999年7月1日,贛州撤地設市,興國隸屬贛州市。[2]

歷史沿革

1984年5月15日,設立梅窖鄉、興蓮鄉、隆坪鄉。

1988年12月10日,撤銷江背鄉,設立江背鎮。

1993年11月17日,撤銷梅窖鄉,設立梅窖鎮。

1994年8月18日,撤銷高興鄉、良村鄉、古龍崗鄉,設立高興鎮、良村鎮、古龍崗鎮。

1997年1月14日,撤銷龍口鄉,設立龍口鎮。

1997年,興國縣面積3215平方千米,人口62.3萬。轄8鎮21鄉:瀲江鎮陳也鎮江背鎮梅窖鎮高興鎮、古龍岡鎮、良村鎮、龍口鎮、興江鄉、樟木鄉、東村鄉、興蓮鄉、傑村鄉、留龍鄉、社富鄉、埠頭鄉、隆坪鄉、永豐鄉、均村鄉、茶園鄉、崇賢鄉、賀堂鄉、楓邊鄉、南坑鄉、城崗鄉、方太鄉、鼎龍鄉、長岡鄉、五里亭鄉。

2000年2月25日,撤銷五里亭鄉,劃歸瀲江鎮。至此,興國縣轄8個鎮、20個鄉。2004年底興國縣轄7個鎮,18個鄉,4個國營林場,302個行政村,總人口78萬人(2009)。瀲江鎮、長岡鄉、鼎龍鄉、崇賢鄉、楓邊鄉、良村鎮、南坑鄉、方太鄉、埠頭鄉、龍口鎮、永豐鄉、均村鄉、隆坪鄉、傑村鄉、社富鄉、東村鄉、興蓮鄉、興江鄉、古龍崗鎮、梅窖鎮、樟木鄉、江背鎮、城崗鄉、高興鎮、茶園鄉。縣政府所在地位瀲江鎮。[3]

地理位置

地形

地勢由東北西邊沿逐漸向中南部傾向,形成以縣城為中央的小盆地。地貌以低山、丘陵為主,局部有中山、低山。雩山支脈綿延全境,東西北三面環山,中南部丘陵亘綿。南部最低處是龍口鎮睦埠村,海拔127.9米;北部最高處為楓邊鄉大烏山,海拔1204米;東部、西部高山,海拔均在1000米以上。河流主要屬贛江貢水支流的平固江水系,以及孤江、良口河、梅江、雲亭河,共五大水系,幹流788.6千米。

氣候

興國縣屬亞熱帶東南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8.9℃,最熱為7月,平均氣溫為29℃,最冷為1月,平均氣溫7.2℃,極端最高氣溫為39.9℃,極端最低氣溫為零下6.3℃。平均無霜期284天,最長年份335天,最短年份為242天。年平均日照為 1861.4小時,日照率為4.2%,年平均蒸發量為1635.8mm,平均相對濕度為78%,興國常年主導風為西北風,夏季為西南偏南風,年平均風速為1.8m/s,極大風速達22m/s。年平均降水量為1522.3mm,降水天數為 155天,降水集中在4~6月,占全年降水的48.5%。[4]

自然資源

水資源

興國縣水資源總量76.3億立方米。境內河流密布,流域面積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3條,主要幹流788.6公里,河網密度為每平方公里0.23公里。興國縣多年平均徑流總量26.87億立方米,可開發利用的水能資源29162千瓦,全部開發年發電量可達1.02億度。另外,興國縣還有10萬畝優質水面,適合發展水面養殖。

森林資源

興國縣森林覆蓋率為72.2%,木材蓄積量296萬立方米,毛竹蓄積量880多萬根。林木常見樹種有384種,按用途可分為三大類:一是用材林。主要有杉樹、松樹、樟樹、楓樹、泡桐、木荷、榕樹、黃檀、毛竹等數十種。興國縣現有用材林120萬畝、毛竹3萬畝可供開發。二是經濟林。主要樹種有油茶、茶葉、水果、板栗、山蒼子、山桐子、烏桕等十多種。其中油茶林達100萬畝,被稱為「江南綠色油庫」。三是薪炭林。主要有馬尾松、白櫟、青皮木等。此外,還有被稱為「活化石」的銀杏,以及楠木、福建柏、花櫚木等珍貴稀有樹種。

礦產資源

興國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有一定儲量的礦種就有25種,礦床礦化點160餘處。主要礦種有金、鎢、稀土、鉛鋅、鈮鉭、鈾、鐵、硫鐵、瑩石、石灰石、白雲石、花崗石、硅石、水晶、高嶺土、鉀長石、泥炭、水海石、軟玉、石棉、煤、礦泉水等,其中瑩石儲量和品位在全國居重要地位,石灰石、花崗石儲積量均居江南縣市之首,瓷土儲積量居華東之冠,高嶺土儲量高達2000萬噸。[5]

交通

'公路

興國縣位屬贛州市一小時城市經濟圈,距贛州黃金機場、井岡山機場均1小時車程,京九鐵路、G72泉(泉州)南(南寧)高速,G6011興國-贛縣(規劃中的昌贛高速公路的一段)高速(在建)貫穿興國縣,G319國道穿縣境東西,與贛粵高速公路、G105國道、G323國道、G76廈蓉高速公路、G60滬昆高速公路相連。

興贛(州)、興寧(都)、興永(豐縣)、興萬(安)公路等省道、縣道溝通周邊縣市;G72泉南高速(江西境內:石城 — 吉安高速)橫穿興國境內,經過興國縣梅窖鎮、古龍崗鎮(設興國東互通)、興蓮鄉、鼎龍鄉(設興國互通、興國服務區)、長岡鄉、瀲江鎮、方太鄉、崇賢鄉、高興鎮(設興國西互通),可直達廣東、福建。距廣州黃浦港、深圳蛇口、汕頭港、廈門港等港口城市,路程均在550公里以內,且都有高速公路相連接,交通十分便利。[10] 連接贛州、吉安的空運和萬安的水運.。

鐵路

中國第二大動脈京九鐵路(北京-九龍)貫穿興國縣,設有三級貨運站,設有客運站「興國火車站」,通過京九鐵路,興國北達南昌、北京,南到廣州、深圳,東至上海、杭州,西通重慶。

正在修建的昌吉贛客運專線(南昌-吉安-贛州)經過興國西部均村鄉,並在永豐鄉、埠頭鄉交界處設立客運站(興國西站),預計2019年年底建成通車,興國到南昌的時間可壓縮到1.5小時以內,興國至贛州不到二十分鐘,興國可迅速地融入贛州市區核心圈。興國到深圳可壓縮到2.5小時左右。[11]

蒙西至華中煤運通道東延至泉州鐵路項目(興泉鐵路)是落實國務院關於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重要體現。鐵路建成後,將增強蒙西至華中煤運通道的機動性和靈活性,符合國家長遠發展戰略需要,將構築中西部地區通往福建等沿海地區便捷的鐵路通道,並形成泉州港至中西部地區的後方集疏運鐵路通道。項目已列入《國務院關於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線路全長約562.8公里,其中新建里程約448.4公里,贛州境內約138.4公里,擬經過興國、寧都、石城。線路按國鐵Ⅰ級、時速160km/h建設。全線總投資預估281.3億元,贛州境內約75.2億元。

旅遊景區

紅色旅遊

可以概括為「一園一院六館七大革命舊址」。

「一園」即將軍園,位於興國縣將軍大道南端,占地300畝,是縣委、縣政府為發揮「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的作用,弘揚蘇區革命傳統,緬懷將軍們的豐功偉績,充分利用好興國紅色旅遊資源的重要舉措。

「一院」即瀲江書院,位於興國縣城橫街小井頭,為清代古建築,1929年4月,毛主席在瀲江書院舉辦「土地革命幹部培訓班」,1930~1934年書院成為興國縣蘇維埃政府所在地。屬江西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六館」即將軍紀念館、革命歷史紀念館、毛主席作長岡鄉調查紀念館、革命烈士紀念館、蘇區幹部好作風陳列館、中央蘇區反「圍剿」紀念館。

「七大革命舊址」即為:土地革命幹部訓練班舊址,位於瀲江鎮橫街;中共江西省委舊址,位於瀲江鎮牛坑塘;江西省工農兵代表大會舊址,位於瀲江鎮背街陳家祠;江西軍區舊址,位於瀲江鎮筲箕窩;長岡鄉調查舊址,位於長岡鄉長岡村;中央紅軍兵工廠舊址,位於興蓮鄉官田村;中央紅軍總醫院舊址,位於鼎龍鄉茶嶺村。

旅遊指南

路線

交通便捷,區位優越。興國縣位屬贛州市一小時城市經濟圈,距贛州黃金機場、井岡山機場均1小時路程,可通過京九、浙贛鐵路與長江三角洲進行經濟聯繫,緊鄰廣州黃浦港、深圳蛇口港、汕頭港、廈門港等港口城市,路程均在550公里以內,且都有高速公路相連接。境內有319國道和泉南高速公路經過,距昆廈高速公路40公里。

美食

興國粉籠床——「四星望月」因毛澤東命名後,名聲遠播,而其烹飪也極為講究。

材料:要新鮮(可用鮮魚、豬肉最好是肥瘦相間的、鴨肉等為最佳主材料)。

做法:切成薄片,拌上精製薯粉待用。先在竹蒸籠里墊上幾片青菜葉,再鋪上粉干和竽片,大火蒸熟後,再將魚片鋪面,澆上一層辣椒、生薑、芝麻擂成的糊汁,蓋好,旺火蒸8分鐘,即可起鍋上桌, 籠蓋一揭,熱氣騰騰,濃烈的香味、辣味撲鼻而來,使人口舌生津、食慾大開。

故事:毛澤東一生有嗜辣、愛吃紅燒肉的生活習慣,那是1929年4月,經四軍從閩西回師贛南,分兵發動群眾。經四軍第三縱隊在司令員伍中豪、黨代表蔡協民的率領下來到江西興國縣古龍崗,毛澤東帶着一個警衛排首次進入興國縣城,受到興國縣委領導陳奇涵、胡燦等人的歡迎。當時,紅軍從井岡山上突圍出來,轉戰數月,風餐露宿,相當疲憊。於是,陳奇涵等人決定請毛澤東打個牙祭,吃一餐興國客家的傳統菜「蒸籠粉魚」。這天晚上,毛澤東在桌邊坐定,見桌上油炸花生米、竹筍炒肉和炒雞蛋等4碟小菜圍着一個大小尺余的竹蒸籠,頗為新奇,揭開籠蓋一看,才明白原來是一道菜,他夾塊魚片一嘗,又鮮又辣又香,頗合他的口味,不由得興致勃勃地吃起來。吃了一陣,凡事喜歡調查的毛澤東,開口問道:「這菜叫個么子名?」胡燦說:「家常菜,沒啥名字。」陳奇涵接口道:「凡事名正才順,這菜請毛委員起個雅名如何?」毛澤東興致盎然地指點說:「該有個名字才好,孔子曰:『名正言順』嘛!」少頃,他用手中竹筷拂着蒸籠比劃着,饒有風趣地說:「這是一個大的團圓月嘛。」又指着4個盤子說:「這是4顆星星。4個小盤子圍着個大蒸籠,就像星星圍着月亮,我看就叫『四星望月』好不好?」從此,興國縣這道客家風味菜載入了中國名菜譜,還走上了中南海的國宴席。  

發展:近年來,隨着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四星望月」不但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亮相,還由興國的台屬帶到了台灣、香港等地。

興國魚絲興國縣是客家人的聚居地。興國魚絲是當地一道具有鄉土特色的客家菜。

簡介:興國魚絲有個別名——「與你相思」。

故事:很久很久以前,興國縣有位聰明的女子,嫁給了一位船工為妻。因為丈夫經常出門在外,為讓他不貪戀外面的繁華世界,不忘家,便仿效制粉乾的方法,以魚肉和薯粉為原料,精心製成魚肉粉絲,並取名為「與你相思」,讓丈夫帶着在路上食用。丈夫每吃到魚絲,就會想起家中的嬌妻,所以,總是按時回家與妻子歡聚,決不留連在外。左鄰右舍的女人們,紛紛向船工妻子取經,興國魚絲的做法也流傳開了。因為「魚絲」與「餘思」諧音,意即我思念你。所以,至今興國老表出遠門,家人都要煮碗魚絲餞行,表達「遊子在外,永遠思家」之意。旅居海外的同胞回鄉探親,回去時也要帶上幾包魚絲,以便經常品嘗到家鄉特產,寄託懷故思鄉之情。  

做法:魚絲的製作方法頗有講究。用草魚剔除頭和骨,將魚肉剁成肉醬,摻拌適量薯粉,做成大塊,加熱蒸熟,並晾乾至不粘手時,把它切成絲條,最後曬乾儲存。烹調時用鮮肉湯或鮮雞湯伴煮,適當配料,還可油炸、涼拌。  「興國魚絲」製作工藝獨特。它選取肉質較厚的草魚或紅鯉魚,刮盡魚鱗,去除肉髒和骨頭,將純淨的魚肉剁碎成醬,再按一定比例摻入紅薯澱粉和適量的食鹽,如和面般揉成團後,分成若干大砣,用木質滾筒輾壓成一張張薄餅,放到特製的竹搭中,加火蒸熟。待冷卻至不粘手時,摺疊成條狀壓緊,然後切絲,曬乾貯藏。食用時,可湯煮,亦可涼拌、煎炸。

興國紅薯干興國紅薯干又名倒蒸紅薯干,在江西興國的地位和興國魚絲相當,都是興國三大特產之一,在興國家喻戶曉的興國粉籠床、魚絲、紅薯干並列。  

紅薯干選用興國將軍縣高興鄉,茶園鄉教富村,山區無公害優質鮮紅薯為原料,經傳統工藝和現代技術相結合加工而成,使紅薯保持了天然營養——氨基酸,纖維素和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長期吃用有利消食、健胃。自近年投放區外市場,深受消費者好評。本產品與福建連平縣薯干不同之處是沒加任何食品添加劑(倒蒸)。是純綠色食品。本產品分薯干和倒蒸薯干兩種。產品季節性較強,紅薯均為秋季紅薯。   做法:製作方法如下:

選薯。選擇表皮光滑細嫩、無蟲孔、無破爛、無異味,大小以100~150克的鮮薯為宜。  

清洗。選好的紅薯要用水將表面泥土清洗乾淨。清洗時,以沖洗為宜,切忌放在竹編的器具中用力揉搓,這樣會損傷表面細皮,不利於蒸煮後剝皮。  

蒸煮。將清洗乾淨的紅薯分大小分批放到蒸籠里蒸煮。蒸煮時,火要旺。蒸煮時間長短的確定以紅薯剛過心為宜,因為剛過心的紅薯才便於加工,不過心,加工成的薯干顏色發黑,有異味;但蒸煮過分,無粘連性,變得稀爛,不利切條。蒸好後及時出籠冷卻。  

剝皮。將蒸煮好、冷卻的薯塊進行剝皮,剝皮以剝淨表皮為宜。  

切片。將剝了皮的薯塊用刀切成長條。切條時,要根據薯塊的形狀,以切成薄長條為宜,其厚度在1~3厘米之間。  

曬乾。由於剛煮後的水份多,要將其曬乾。  

蒸煮。將曬乾的薯片,再次蒸一次。  

曬乾。再次曬乾興國紅鯉魚興國紅鯉魚素有「金獅紅鯉魚」的美稱。與婺源縣的「荷包紅鯉魚」、萬安縣的「玻璃紅鯉魚」齊名,被譽為「江西三紅」。

簡介:興國紅鯉魚以其體高、背寬、肉厚、色艷揚名全國。該魚肉質鮮美,含有脂肪及多種氨基酸,營養豐富,具有補氣、養血、安胎、止咳之功效。尤其對婦女體質有獨到的滋補功能,被推為婦女受孕安胎的特效藥用食品。興國民間素有給孕婦煎紅鯉魚湯安胎的習俗,一直是餐桌上的上品佳肴。興國紅鯉魚通體紅艷,儀表美觀,又成為一種具有較高觀賞價值的魚種。北京天安門金水河中,就有興國紅鯉魚供遊人觀賞。全國有28個省市引种放養興國紅鯉魚。國家為保護地方特產,特將興國紅鯉魚列為非出口魚種。

故事:興國養紅鯉魚的歷史悠久,相傳唐代江南第一宰相鍾紹京,早年在東龕岩隱居讀書時,就在他的洗墨池內養了紅鯉魚,他出山時,用毛筆在魚頸畫了一個環,以便回來相認。後來東龕一帶的紅鯉魚頸間都有一道環,人稱「銅鯉」。元代翰林滕賓的「題龕岩十詠」詩中有:當年曾把銅書券, 串卻金魚掛壁間。一夜風雷作霖雨,化龍飛去不知還。2004年第19屆世界客家大會吉祥物就是興國的「金獅紅鯉魚」為原型創作而來。

特產

興國粉籠床:「四星望月」:因毛主席命名後,名聲遠播,而其烹飪也極為講究。從此,興國縣這道客家風味菜載入了中國名菜譜,還走上了中南海的國宴席。

興國紅薯干:又名倒蒸紅薯干,在江西興國的地位和興國魚絲相當,都是興國三大特產之一,在興國家喻戶曉的興國粉籠床、魚絲、紅薯干並列。

興國紅鯉魚:素有「金獅紅鯉魚」的美稱。與婺源縣的「荷包紅鯉魚」、萬安縣的「玻璃紅鯉魚」齊名,被譽為「江西三紅」。

2004年第19屆世界客家大會吉祥物就是興國的「金獅紅鯉魚」為原型創作而來。

社會

教育

2008年興國縣教職工總數5682人,其中專任教師5508人。興國縣共有學校316所,其中小學282所。在校學生125855人,其中小學在校學生86821人,初中在校學生25189人,高中在校學生13845人。興國縣校園占地面積242.01萬平方米,校舍面積74.18萬平方米。小學生入學率達100%,中學生入學率達97.3%。

衛生

2008年,興國縣共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34個(不含診所),病床位數864張,各類衛生技術人員1302人(不含診所和村衛生室),其中:執業醫生386人。興國縣共有各類診所16個,村衛生室749個。

城市建設

改革開放初,興國縣城市建設有過一次城市建設的高潮,曾創造了令人矚目的成 就,但隨着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對城市規模、品位、功能、形象、環境、生態等提出許多新的更高要求。興國縣縣委、縣政府創新思維,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做大城市、做強城市、做美城市的理念,在建設思路、理念、方式上大膽探索,走出了一條高速度與高品位相統一的可持續發展路子,實現了經濟發展與城市建設相協調。2009年,興國縣完成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總投資超10億元,到2012年新增城市框架面積16平方公里,新增城市建成區面積5.2平方公里,達25.2平方公里,新增城市人口8.1萬人,約達30萬人,城鎮化率比上年提高5個百分點,達到39%,被評為「江西十佳魅力新城」。

2003年,胡錦濤總書記視察興國時,曾風趣地說道,興國縣城比東南亞一些小國的首都還要漂亮。


摺疊編輯本段文化 將軍園: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文院村:全國文明先進村鎮。瀲江書院列入國家文物保護單位;興國山歌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摺疊烈士第一 新華網南昌8月21日電(記者梅世雄徐壯志胡錦武)興國,中國烈士第一縣。一眼望不到頭的名單,讓我們心底突然湧上一股莫名的震顫——

23179名烈士,每一個名字後面,都有着怎樣一個慘烈的故事?

「光犧牲在長征路上的興國籍烈士就有12038名。」興國縣社聯主席胡玉春說,相當於每一公里的長征路上,都有一名興國兒女化作的生命路標。

「我們長岡鄉就有300多人參加了長征,活着回來的卻沒有幾個。」老紅軍鍾發鎮說,自己在長征路上也是九死一生,後來在西路軍蒙難後被俘,千方百計逃了出來,沿途乞討回了家。

「那時候,當紅軍光榮啊!」居住在興國縣高興鎮老墟村的老紅軍廖國興,至今還能唱起當年的紅軍歌曲:

「哎呀嘞——送郎當紅軍,妹妹在家裡,家中事情我郎莫掛心,哎呀我的郎呀,我的郎。送郎當紅軍,一路要小心,保家衛國,我郎最光榮……」

73年前,正是在這樣一首動人的《送郎當紅軍》歌聲中,14歲的廖國興參加了紅軍。

「我們人人爭着當紅軍嘞。」憶當年,87歲的老人興奮之情溢於言表。

當時僅有23萬人口的興國,就有8萬人參加紅軍。當年紅軍有一個師就叫「興國模範師」。在共和國第一代將軍中,僅來自興國的就有2位上將、5位中將和47位少將。

毛主席曾讚揚「興國的同志創造了第一等的工作」,他親筆題寫的「模範興國」巨匾,在興國縣城的四個城門上,一直高懸到長征前夕。

「興國是江西開展革命較早的地方,毛主席曾7次來到興國。」數十年來一直致力於收集黨史資料的胡玉春說,在這裡,毛主席留下了《興國縣土地法》《興國調查》《長岡鄉調查》等不朽篇章。

周恩來則用「中國外國不如興國,南京北京不如瑞金」來表達他對興國和瑞金的讚譽。不久,蘇區百姓便把這句話演繹為「美國英國比不上興國,南京北京比不上瑞京(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後,瑞金曾一度改名瑞京)」。

「小鬼,好好干!」17歲那年毛主席的這句話,激勵了長岡鄉塘石村黃玉榮一生。「那時候真年輕呀,我們縣蘇維埃的姐妹們,每天都是樂呵呵的。」

「節省每一個鋼板為着戰爭和革命事業。」當時,從中央政府主席到像黃玉榮這樣的普通蘇區幹部,沒有什麼薪餉。「我們每天只吃兩餐,節約一餐支援前線。」

「本地幹部不僅不要伙食費,還從家中帶米去辦公。」黃玉榮至今記得那首蘇區百姓中流傳的山歌——「蘇區幹部好作風,自帶乾糧去辦公;日着草鞋幹革命,夜走山路打燈籠。」

正是從這樣的幹部身上看到希望,興國人民紛紛參加紅軍,為着「蘇維埃」而奮鬥。

「可惜噢,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了。」90歲的黃玉榮至今也不明白,是什麼導致紅軍離開了這片紅色土地。

蘇區越來越小,紅軍不得不實施戰略轉移。

「紅軍集中7個主力師在興國縣城以北組織興國保衛戰,為主力戰略轉移贏得了寶貴的時間。」胡玉春說,陳毅在老營盤戰鬥中負了重傷,是當地老表用簡易的青竹擔架將他送往紅軍後方醫院。

事後,陳毅感慨地說:「我這條命,是興國人民用青竹槓子救回來的!」

胡玉春說,在中央蘇區5年零9個月的時間裡,中央紅軍在興國先後組織軍規模戰鬥11場,投入兵力20多萬人次,殲敵4萬餘人。「興國縣的每一寸土地,都是革命烈士血染的土地;興國縣的每一座山頭,都曾是埋葬敵人的英勇戰場。」

為支援紅軍突圍轉移,興國在當時80%的青壯年都已參軍的前提下,又一次性擴紅5000餘人;蘇區人民節衣縮食,捐出大量錢糧和衣物。

「當時覺得他們用不了多久就會打回來。」黃玉榮說。

在興國山歌的淒婉旋律中,15歲的鐘發鎮告別了故土鄉親,踏上漫漫遠征路。

誰也沒想到,這一去,就是二萬五千里。

和平的陽光下,當年的興國伢子早已成了垂暮老人。每當聽起這些熟悉而富有激情的紅軍歌曲,老人仍會激動地站起身來。

廖國興和鍾發鎮是幸運的,畢竟,經過千難萬險之後,他們活着回來了。一大批與他們同時遠征的年輕生命卻永遠長眠在了長征路上。

紅軍主力長征後,國民黨軍侵占中央蘇區,紅色根據地頓時陷入白色恐怖之中。96歲高齡的老紅軍凌聯佐,至今珍藏着一個小本,它記載着老人對自己紅軍生涯的寶貴記憶。老人說,紅軍走後,敵人肆意屠殺蘇區人民,全縣革命幹部和群眾被殺害2142人,被捕6934人,3410人不得不逃亡。

「真苦啊!」這位早在1929年便參加了紅軍、長征前負傷被迫留在蘇區的老人說,敵人來後,自己也成了逃亡群眾中的一員,直到1938年才回到家鄉。

歲月悠悠。今天,70多萬興國兒女正如昔日火熱的蘇區時期一樣,努力建設着興國。走進這個昔日「模範縣」的縣委辦公樓,記者發現,這個使用了近20年的辦公樓中,很少能看見空調,連牆壁,也只經過了簡單粉刷。

「我們正在興起一場運動,發揚蘇區作風,建設全新興國。」縣委黨史辦主任劉建明說。

經濟

2013全年實現生產總值110.84億元,增長10.3%;財政總收入10.78億元,增長18.3%,公共財政收入6.3億元,增長21.7%;完成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68.5億元,增長28.5%;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5.79億元,增長13.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17215元、5285元,分別增長9.4%和18.1%。

2002年底,興國縣實有耕地面積430468畝,其中水田384051畝,旱地46417畝,有效耕地面積占實有耕地面積的85% ;興國縣總人口713249人,其中農業人口 626325人,非農業人口86924人。勞動者總人數398350人,其中職工人數17894人,城鎮個體人數15156人,農村勞力365300人,占勞動者總數91.7%。

第一產業

興國縣農業包括農、林、牧、副、漁五業。農作物總面積107.83萬畝,主要農作物為水稻,主要經濟作物包括油菜籽、花生、甘蔗、大豆、藥材、煙葉等。2002年農業總產值141321萬元,比上年增長1.4%,糧食總產量達178627噸,農民人均純收入1882元,比2001年增長82元/人。

興國縣引進了萬畝珍稀樹種培育基地、現代林業博覽園等一批超億元農業產業項目,打造了龍口萬畝精品苗木基地、龍砂灣高效蘆筍基地和官橋千畝蔬菜基地等現代農業示範基地,糧食生產實現「十連豐」,興國縣實現農業總產值40.7億元,增長10.4%。

第二產業

興國縣縣內有勞動力40萬人,潛在富餘勞力近20萬人,月工資400元左右,而且這些人大都到過沿海經濟發達地區打工,積累了一定的技術和管理經驗,可以滿足縣內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勞動密集型企業的勞務要求。

興國縣經濟開發區已落戶企業167家,已經形成了以礦產品加工,新型建材,食品加工,機械製造為代表的四大主導產業。體育運動用品、電子電器、製藥等產業也具有較強的產業基礎。2011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9.7億元。

礦產品加工:興國境內富含鎢、煤、金、瑩石、稀土等20多種礦產資源,瑩石儲量和品味在全國居重要地位,現有礦產品加工企業十幾家。代表企業有:世界500強中國中化集團投資20.6億元氟化工基地項目,中國民營100強中國礦產資源集團投資10億元鉬深加工項目,江蘇蘇寧環球集團投資6億元礦產品深加工項目等。

新型建材:興國境內石灰石、花崗岩儲量居江南之首,發展以石灰石為主要原料的水泥建材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代表企業有:中國建材集團寶華山水泥公司、江西南方水泥有限公司等。同時,以金屬板材加工為主的江西永大金屬科技有限公司發展迅速,已經形成年產10萬噸彩色塗層板、年產20萬噸熱鍍鋅板的生產能力,並正在建設年產50萬噸冷軋薄板項目。

食品加工:興國九山生薑、興國灰鵝、興國紅鯉魚、綠色茶油、贛南臍橙等特產名揚四海,是農業部命名的中國「灰鵝之鄉」、「紅鯉魚之鄉」和國家林業局命名的「中國油茶之鄉」。興國食品加工產業主要以地方特色農副產品為原料,代表企業有:百丈泉食品飲料公司、小而大食品公司、紅天下茶油公司、山村茶油公司、將軍紅果業公司、瑞興農業公司等。

機械製造:主要企業有江西國興集團興國齒輪箱撥叉有限公司,已經具備從模具開發、毛坯生產到成品加工的全過程生產能力,主要為依維柯、江鈴、奇瑞、吉利等50多家汽車集團企業配套生產系列汽車齒輪箱撥叉、撥叉軸、撥叉軸組件等產品,同時產品出口印度、意大利以及東南亞和非洲等國家和地區。

第三產業

規劃形成三個商業中心:城區北部商業中心,主要配套北片居住用地的開發,發展集購物、餐飲、服務、娛樂及濱河休閒為一體的商業中心;城區西部商業中心,主要配套周邊文化體育、教育和行政辦公用地而規劃布置;河東新城商業中心,位於氵歲水河以東,配套周邊居住用地和工業園區形成。

興國大道以南,縣第三中學附近,布置集圖書館、展覽館、劇院及文化館等文化娛樂設施,形成一個以文化、展覽、休閒為特色的文化娛樂中心;其次河東新城內配套居住、商業用地亦設置相應的文化娛樂設施,使之能滿足最廣大市民的文化娛樂需求。

固定資產投資

2011年,全縣完成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412259萬元,同比增長23.5%,其中城鎮以上固定資產投資410939萬元,同比增長28.3%。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中,工業投資218689萬元,同比增長45.0%;房地產開發投資29107萬元,同比增長31.5%。

商業、招商引資及個私

2011年,全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6074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7.0%,其中:城鎮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3146萬元,同比增長17.0%;鄉村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2929萬元,同比增長17.0%。

2011年,全縣新簽境外資金項目9個,比上年下降18.2%,簽約境外資金4111萬美元,比上年下降37.8%,實際利用境外資金6774萬美元,比上年增長25.7%。全年新開工內資項目51個,項目投資金額24.68億元,實際進資13.03億元。

2011年,全縣個體工商戶14921戶,個體工商從業人員31748人,全縣私營企業947戶,私營企業從業人員21309人。

摺疊財政、信貸 2011年全縣財政總收入76085萬元,比上年增長28.5%,其中一般預算財政收入41794萬元,比上年增長32.0%。一般預算財政收入中,稅收收入32786萬元,比上年增長33.6%;非稅收入9008萬元,比上年增長26.4%。財政總支出192783萬元,同比增長37.8%。

2011年末,全縣金融機構存款餘額達到853679萬元,比年初增加117114萬元。全縣金融機構貸款餘額達450038萬元,比年初增加36573萬元。

2011年末,全縣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達到614872萬元,人均儲蓄存款達8512元。

教育、衛生

011年,全縣教職工總數6611人,其中專任教師6267人。全縣共有學校324所,其中小學290所。在校學生146376人,其中小學在校學生96682人,初中在校學生37301人,高中在校學生12393人。全縣校園占地面積258.93萬平方米,校舍面積78.83萬平方米。小學生、初中生入學率均達100%。

2011年,全縣共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35個(不含診所),病床位數1302張,各類衛生技術人員1455人(不含診所和村衛生室),其中:執業醫師363人。全縣共有各類診所30個,村衛生室944個。

人民生活

2011年,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3961元,同比增長11.45%;全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00元,同比增長10.2%。

2011年末,全縣共有在崗職工23435人,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達到28730元,同比增長29.0%。

2011年末,全縣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到16萬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95.98%,城鄉居民參與新型農村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人數達19.1萬人。

人口狀況

據公安人口年報資料顯示:2011年,全縣人口總戶數245354戶,總人口791282人,分別比上年增長4.6%和1.7%。總人口中,農業人口668166人,非農業人口123116人,農業人口比上年增長2.1%,非農業人口比上年下降0.7%。出生人口9530人,死亡人口2630人,人口出生率為12.2‰,人口自然增長率為8.9‰。[6]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