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爾崧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劉爾崧 | |
---|---|
五四運動時校學生會主席 | |
出生 | 1899年 |
逝世 | 1927年 |
國籍 | 中國 |
籍貫 | 廣東紫金 |
母校 | 廣東省立第一甲種工業學校 |
職業 | 廣東省工代會主席 |
劉爾崧(1899-1927) 廣東紫金人。字季岳。1918年入廣東省立第一甲種工業學校讀書,任校學生會主席[1]。五四運動時,參加領導廣州愛國學生運動。1921年春參加廣東共產主義小組。歷任青年團廣東區委書記、中共廣東區委工委書記、中華全國總工會執行委員、廣東省工代會主席、省港罷工委員會顧問,曾出席中共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長期從事職工運動,組織領導廣州工團軍參加平定廣州商團叛亂和討伐陳炯明的東征戰役以及北伐戰爭。在廣州"四一五"反革命大屠殺中被害[2]。
主要經歷
樹立革命理想,熱心愛國運動
1899年,出生於廣東永安縣(今紫金縣)一個貧苦的私塾教員家庭,字季岳。1918年,考入廣東省立第一甲種工業學校機械科,並於次年擔任校學生會主席。1919年,響應北京"五四"愛國運動,與阮嘯仙等率領"甲工"同學到東園廣場參加遊行示威,聲討賣國的北洋軍閥政府。5月30日,帶領調查日本貨檢查隊到大新公司,被逮捕,數百學生到警察廳請願,要求釋放劉爾崧等人。6月,"甲工"校長以"聚眾擾亂治安"為名,開除劉爾崧、阮嘯仙、周其鑒三人的學籍,遭到"甲工"師生的強烈反對,迫使校方收回成命。6月17日,廣東中等以上學校學生聯合會成立,劉爾崧被選為主要負責人。
1919年,年僅20歲的劉爾崧帶着馬克思著作和《新青年》、《每周評論》等進步書刊,從廣州回到紫金縣城。此前,他的校友賴炎光(紫金縣人)已先一步回到紫金,成立了紫金學生聯合會,開展新文化宣傳和愛國運動。晚上,在縣城葉家祠,劉爾崧向青年學生們講述了俄國十月革命的歷史意義和北平與廣州的愛國運動。很多人都是第一次接觸馬克思主義,新的思想猶如春雷乍響,喚醒了他們的革命熱情和鬥志。1921年1月,陳獨秀到"甲工"發表演說,宣傳革命理論,後領導成立馬克思主義研究會,劉爾崧成為該會積極分子。6月,劉爾崧帶領學生迫使"甲工"校長高侖辭職,在辭職前,高侖宣布開除劉爾崧等七入學籍,遭到學生抵制和抗議,七人的學籍得到恢復.
1921年,劉爾崧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加入中國共產黨後,劉爾崧繼續投入到工人運動和學生運動中。1922年5月,他參與全國第一次勞動代表大會的籌備工作。會後,創辦愛群通訊社,出版《星期報》,指導工人運動。1922年冬,劉爾崧到順德領導工人運動,發展黨員,在珠江地區點燃了農民運動的火焰。1923年,劉爾崧、阮嘯仙等在廣州成立了"新學生社",創辦《新學生》半月刊。1924年7月,劉爾崧在廣州發動9000工人罷工,以抗議英法帝國主義在廣州的沙面租界懸掛"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牌子。
領導工人運動,組織反帝鬥爭
1922年,參與籌備"中國勞動界第一次聯合大會"。秋天,劉爾崧從"甲工"畢業後開始從事工人運動,冬天受黨組織委派,到順德大良鎮開展工人運動。1923年,組織成立中國共產黨順德支部、順德縣總工會。6月,參加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1924年,國民黨一大召開,統一戰線形成,劉爾崧出任國民黨工人部幹事,後又任工人部特派員,到各地巡視工人運動。7月,領導廣州沙面洋務工人大罷工,並決議創建廣東工團軍。10月,根據孫中山指示,率領工團軍與農團軍、黃埔學生軍一起,配合桂湘粵豫各軍鎮了廣州商團叛亂。
1925年5月,參加第二次全國勞動大會。6月,帶領工代會工人參加廣東各界一萬多人在廣東大學操場舉行的援滬示威大會,聲討帝國主義製造的"五卅"慘案。6月,為援助上海工人的反帝鬥爭,參與領導、發動省港大罷工,隨後又發動組織廣州沙面工人舉行大罷工。6月23日,當他率領廣州工人參加的反帝示威大遊行經沙基時,遭到帝國主義槍炮阻擊,當場被打死52人,這就是著名的"沙基慘案"。10月,協助鄧中夏、蘇兆徵發動省港罷工工人參加運輸隊、宣傳隊、衛生隊,援助第二次東征。11月,在國民黨省黨部執行委員、監察委員會議上,擔任省黨部工人部長。
1926年,參加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國民黨中央工人部做《工人運動的經過》報告。4月,主持召開廣州工人代表大會第一次代表大會,被選為執行委員會主席。隨後,中華全國總工會決定在廣州召開第三次全國勞動大會,由劉少奇、劉爾崧等五人組成籌備委員會。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劉爾崧參加中共廣東區委召開的緊急會議,研究對付國民黨反動派的武裝襲擊問題。不幸於4月15日被捕,關押在南石頭監獄。19日,被秘密殺害在珠江白鵝潭。
學生運動·"四大金剛"
家境貧困的劉爾崧,1918年以優異成績考入免收學費的廣東省立第一甲種工業學校。在"工業救國"思潮的影響下,他決心勤奮讀書,做一個有真才實學的人,學習成績名列前茅。但隨着社會環境的變化,劉爾崧大量閱讀《新青年》、《每周評論》等進步刊物後,知識面不斷擴大,已經不滿足於"做一個有知識的奴才",開始投入到如火如荼的學生運動中去。也正是因為學生運動,劉爾崧兩次被開除學籍又兩次得以恢復,他的領導與組織能力得到進一步鍛煉,並體會到只有鬥爭才能捍衛自己的利益。
劉爾崧第一次被開除學籍是在1919年。當時"五四運動"爆發後,浪潮迅速波及到廣州。擔任"甲工"學生會主席的劉爾崧與阮嘯仙等人熱血澎湃,立即在校內發動同學,到校外發表演說,號召大家響應這場偉大的愛國反帝運動,團結起來反對賣國政府。在領導多次示威遊行後,劉爾崧等又組織了"抵制日貨"的行動,對大新、先施、真光三個公司進行監督檢查,結果遭到反動車警的毆打與逮捕。在學生們的堅決要求下,劉爾崧當晚被釋放,回校後卻又與阮嘯仙、周其鑒一起,被"甲工"校長黃強以"聚眾擾亂治安"為名開除學籍,結果黃強遭到師生們的強烈反對,不得不收回成命。
第二次被開除是在1921年。當時,校內學生指責校方廢弛校務,設備殘缺,學生不能安心讀書,劉爾崧帶領學生向廣東省教育委員會上書,要求校長辭職、派員整頓學校。在與校長高侖理論時,高侖竟用短劍刺傷學生,引起軒然大波。隨即,學生們組成"集體退學告別會",最終讓高侖下台。高侖在辭職前宣布將包括劉爾崧在內的七名學生開除,後來仍然是在學生抵制複課的威脅下,"甲工"新校長只好恢復了七人的學籍。
由於在學生運動中表現突出,在1919年6月成立的廣東中等以上學校學生聯合會上,劉爾崧、阮嘯仙與周其鑒被推選為主要負責人,繼續領導廣州的學生運動。他們三人與張善銘被人譽為"紅色甲工"的"四大金剛"。
最早黨員
"五四"運動後,北京、上海等地的知識分子都在積極醞釀成立共產黨組織。陳獨秀給在廣東的原北京大學學生譚平山等人寫信,約他們在廣州建立組織。他在《群報》創刊號上發表《敬告廣州青年》,提出"希望諸君做貧苦勞動者的朋友,勿為官僚資本家的傭奴"。而他受陳炯明之邀到廣東就任教育行政委員會委員長之後,立即在廣州進行建立共產黨組織的活動。1920年,廣東社會主義青年團成立,劉爾崧是第一批團員。而據包惠僧回憶,劉爾崧在中國共產黨"一大"前就已加入黨組織。當時廣東黨組織成員有七人(另有兩名俄國人):陳獨秀、譚平山、譚植棠、陳公博、劉爾崧、包惠僧和一名教員。儘管沒有更多的具體材料證實劉爾崧入黨的準確時間,但包惠僧的回憶內容從來沒有人懷疑過。
中共"一大"後,共產黨廣東支部正式成立,劉爾崧與摯友阮嘯仙、周其鑒、張善銘等都是成員。劉爾崧受共產黨委派,主要從事發動和領導工人運動的工作,他以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活動,有力地擴大了共產黨在工人群體中的影響力,對黨組織力量在廣州乃至廣東地區的壯大做出了傑出貢獻。劉爾崧還參與了青年團的工作。1924年,陳延年在給團中央的信中說:"只有劉爾崧一人須在CP(指共產黨)做工……因劉熟悉各地方情形,現無第二人可代替……"
紀念館
劉爾崧紀念館位於紫金縣城中山公園內,建在半山腰上。館舍不大,四周綠樹掩映,顯得很安靜。但是,這裡展示的卻是一段轟轟烈烈的革命史,珍藏着一位革命家奮勇激昂的英烈之魂。
劉爾崧,與阮嘯仙和黃居仁並稱為廣東革命史上著名的"東江三傑",早期工人運動的領袖之一,也是中國最早的共產黨員之一。他的銅像,就靜靜地安放在館內大廳里,推門即見。
劉爾崧紀念館以另一種形式展現了這種積極、勇敢、奉獻、不屈的精神,教育後人。紀念館是1986年建立的,曾與劉爾崧一起工作的聶元臻元帥為其題寫了館名。在紀念館的腳下,是以劉爾崧命名的"爾崧中學"。不遠處,紫金縣的革命烈士陵園裡,高高的紀念碑在青松翠柏中顯得肅穆莊嚴。
參考來源
- ↑ 革命先驅—劉爾崧 ,梧桐子
- ↑ 清明宜追思,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等你來看 ,網易, 2021-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