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利巴嫩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利巴嫩,外文名:LEBANON,基督教圣经地名。

《圣经[1]》是犹太教与基督教的共同经典,出于希伯来文kethubhim,意为“文章”,后衍意为“经”;希腊文作graphai,拉丁文作Scripturoe,汉译作“经”。基督教的《圣经》又名《新旧约全书》,由《旧约》《新约》组成[2]

简介

利巴嫩是叙利亚的山脉之一。这个名字亦常笼统地泛指该山脉邻近的地区(书十三5),它也是一个现代共和国〔黎巴嫩〕的国名。

Ⅰ 名称

希伯来的 l#b[a{no^n 源于字根 lbn,意指“白色”。这山脉得名的原因有二:高耸的利巴嫩山脊上遍布白色的石灰石,每年有六个月之久山顶更覆盖着皎洁晃亮的积雪;参:耶十八14。至少从主前第十八世纪开始,古时的记录已提到利巴嫩一地;见下文“历史”。亚述人称它为腊安(Lab~an),然后又称腊南努(Labnanu);赫人称它为尼巴兰尼(Niblani);埃及人称它为 rmnn 或 rbrn;迦南人(如:在乌加列)自己称之为 Lbnn,与希伯来文一样。

Ⅱ 地形

利巴嫩山脉的南端是北加利利众山的直接延续;二者是由利他尼河(Litani)下游那段东西走向的深谷分开,河水在推罗以北几公里的地方入海。利巴嫩山脉延绵约一百六十公里,沿着腓尼基海岸西南向东北的走向,从西顿后面向北伸展,达于科罢河(Nahr el-Kebir,古称依鲁得勒斯河 [River Eleutherus]);此河谷作东西走向,并将利巴嫩与较北那绵亘南北的山岭分隔(后者即努希日山 [Nuseiri Mts] 或安撒里雅山 [Ansariya Mts])。

利巴嫩山脉包括一连串的高峰。由南至北的主峰是西顿后边的日罕山(Gebel Rihan),投玛特山(Gebel Tomat),尼哈山(Gebel Niha),山高在1630公尺至900公尺之间;贝鲁特后边的巴陆山(Gebel Baruk),昆尼以色山(Gebel Kuneiyiseh),森宁山(Gebel Sunnin),其山高各别约为:2200公尺,2100公尺,2600公尺;在特里波里(Tripoli)东南偏东的梭达峰(Qurnet es-Sauda)是最高的山峰,高约3000公尺;靠北方的高峰是阿汝巴峰(Qurnet Aruba),高约2230公尺。上述高山以及沿海一带雨量充沛,但在“雨影”区的大马色和毕卡平原(Biqa{`)的北部,每年雨量不足廿五公分,所以必须依赖河溪之水。

这山脉的西麓陡斜地插入地中海,所以,迦南/腓尼基城市所在的沿海平原颇为狭窄;在陡坡与大海相接之处若须建筑道路,甚至要沿山岬开凿。在贝鲁特以北的甲别河(Nahr el-Kelb)附近的山岬可称其中的典型。山脉的东麓邻接毕卡平原。此平原(或可称为广阔的山谷)的最高地区位于巴力比克(Baalbek)附近,此即为书十一17所提到的“利巴嫩平原(biq`at[)”。这平原往北下到俄隆提斯河(Orontes),往南则下至利他尼河以及约但河上游的溪流。这儿即希腊古典文学提到的*基利叙利亚(Coelesyria,意即“空洼的叙利亚”),其东陲为与利巴嫩山脉平行的逆利巴嫩山脉(Anti-Lebanon)。后者的走势亦为西南至东北,但被一高原横切为二;巴拉达河(Barada River)由高原东流,它灌溉着大马色所在的肥沃异常的沙漠绿洲。这山脉的最高峰是位于南端的黑门山(超过2800公尺)。全区的地理形势的图表俱见于巴利的书(D. Baly, Geography of the Bible, 1957, 页11,图3)。至于贯通毕卡、逆利巴嫩山脉,以及大马色的路线,请参同书110-1页。

西顿人(即腓尼基人)称逆利巴嫩山脉的黑门山为西连山(Sirion),亚摩利人则称之为示尼珥山(Senir)(申三9)。这两个名称皆见于古代的记录。在主前841年,亚述的撒缦以色三世(Shalmaneser III)称示尼珥为撒尼汝(Saniru)(ANET,页80右;DOTT,页48)。主前约1320年,一段赫人的记录称西连山为撒日燕纳(Sariyana)(ANET,页205左);另外,迦南人/腓尼基人也称黑门山为西连山,这点可证诸主前十三至十四世纪的乌加列文献,其中描述利巴嫩和西连所出产的木材被用来建造巴力庙(ANET,页134左,§vi)。学者通常认为,黑门山就是诗六十八15所说的“多峰多岭”的“巴珊山”,但巴利(见 Baly,上引书,页194、220、222)提出黑门山也可能是那雄伟的德鲁兹山(Gebel Druze)的诸山峰(*巴珊,*黑门,*示尼珥,*西连山)。

圣经的作者有时只是概略地界定应许地的范畴:“从旷野和利巴嫩,并伯拉大河,直到西海”(申十一24;书一4),意即在这个东西和南北的范围里。利巴嫩山脉成为腓尼基沿岸城市的天然屏障,足以阻截从内陆来的侵略者。亚述王沙史亚达一世(Shamshi-Adad I)在主前第十八世纪到过腊安(ANET,页274右),在主前第十四世纪,赫人的君王苏皮洛流玛(Suppiluliuma)以此山岭作为国土西南方的疆界(尼巴兰尼山 [Mt. Niblani],ANET,页318右),这两王都丝毫没有骚扰沿岸的城市。

Ⅲ 资源

利巴嫩以前因其茂密的林木而出名。十一月和三月沛降的雨水,以及石灰石的山岭,构成遍地泉溪,或向东,或向西流注(歌四15;耶十八14)。沿海一带、毕卡平原以及较低的山坡都宜辟作园圃、橄榄园、葡萄园、果园(桑椹、无花果、苹果、杏、胡桃),以及面积较小的农田(Rawlinson, Phoenicia,页17)。较高的山麓则遍布蓊郁的桃金娘树和针叶树,再往上走,便满目是雄伟的香柏木森林;然而,很可惜的是,今日尚存的只有一、二个孤零零的树林(由于砍伐无度),最大的一个位于特里波里东南的巴沙惹(Bsharreh)(图片见 L. H. Grollenberg, Shorter Atlas of the Bible, 1959,页13)。利巴嫩山区的肥美和林木花果可见于以下的经文:诗七十二16;歌四11;何十四5-7,以及早期的铭刻(主前第十五世纪,杜得模西士三世 [Tuthmosis III] 的第五及第七次远征,ANET,页239左、右)。这儿是各种野生动物出没之地(如:王下十四9;歌四8)。

圣经常以雄伟的香柏木象征威严和能力;参:士九15;王上四33;王下十四9(= 代下廿五18);诗九十二12,一○四16;歌五15;赛卅五2,六十13。它们也象征被神怒责的世人的狂傲;参:诗廿九5-6;赛二13,十34;耶廿二6;结卅一3-14;亚十一1-2。香柏木的树木亦被喻为避难所(耶廿二23)。但在古代的东方,利巴嫩的香柏木和针叶树(杉、柏,等等)最重要的用途乃是供应最坚实的建筑木材;埃及、米所波大米和叙利亚──巴勒斯坦等地区的统治者都须用这种木材。有关其运送的情况,最为人乐道的一次,就是推罗王希兰一世为耶路撒冷的圣殿而运送大枇这类木材给所罗门王(王上五6、9、14〔= 代下二 8、16〕,七2,十17、21〔= 代下九20〕)。至于所罗门用以交换木材的食物,见*食物(所罗门王宫的食用供应)。利巴嫩和逆利巴嫩(西连)的杉木是推罗人的造船材料(结廿七5),和埃及圣船(sacred barges)的原料(ANET,页25右、27左;主前约1090),并且可制成家具(歌三9)。耶路撒冷的第二圣殿的木料也来自利巴嫩(拉三7)。

Ⅳ 历史

利巴嫩的历史基本上就是沿岸腓尼基城市的历史,也是这山区的珍贵林木被采伐的故事。这些迦南/腓尼基城市,由南而北计算,包括推罗、亚黑拉(Ahlab)、撒勒法(Zarephath)、西顿、贝鲁特、比布罗斯(Byblos,亦称迦巴勒 [Gebal],今称耶贝尔 [Jebail]),和森美拉(Simyra,特里波里以北);它们的货财除了来自海上贸易,便是利巴嫩山区腹地的资源。详细的历史(除了贝鲁特和森美拉),见各别条目;亦见*迦南及*腓尼基。

利巴嫩的木材贸易始于远古。大约早于主前2600年,第四王朝的法老王斯挪富汝(Snofru)曾取得四十船的香柏木(ANET,页227左),而他的继承者在其后的世纪照办可也。比布罗斯后来更差不多成为埃及的附庸;它的王族深受埃及文化的同化,甚至采用埃及象形文字来书写他们的闪族名字(参 ANET,页229左)。第十二王朝的法老王以美丽的金饰换取他们的木材(主前约1900-1800)。

埃及新王国(New Kingdom)的法老王征服叙利亚之后,就向该地区征收“正宗利巴嫩香柏木”作为岁贡(ANET,页240右;杜得模西士三世,主前约1460);塞都斯一世(Sethos I, 主前约1300)的一幅浮雕,更生动地绘画叙利亚的王族为法老王砍劈利巴嫩林木的情景(ANEP,页110,图331,或 Grollenberg, Shorter Atlas of the Bible,页14;参 ANET,页254,C 段及末段)。后来(在第二十王朝),法老王必须付出可观的代价才获得这类木材(参:所罗门);兰塞十一世 Rameses XI 的特使温那孟(Wenamun),便曾因此付出不菲的代价(ANET,页27左)。

在迦南地,早在主前二千年期,有关巴力、亚拿特(Anath)和亚奎赫(Aqhat)的乌加列文叙事诗,提及“利巴嫩和它的树木;西连和它秀美的香柏”,说这些是巴力的住所(即巴力庙)的木料(ANET,页134左,§VI;C. H. Gordon, Ugaritic Literature, 1949,页34),这种木材也用以建造船头(ANET,页151右,§vi;Gordon,同上书,页90)。

亚述人亦向利巴嫩征收木材,作为庙宇建筑之用──主前约1100年的提革拉毗列色一世(Tiglath-pileser I; ANET,页275左)和大约主前675年的以撒哈顿(Esarhaddon; ANET,页291右)曾下此令。亚述人也常采伐于较北地区的亚玛奴(Amanus)山林(ANET,页276右、278左);利巴嫩林木的砍伐,参:王下十九23;赛卅七24。尼布甲尼撒王亦照办如仪(ANET,页307;DOTT,页87)。哈巴谷先知(二17)提到利巴嫩将被巴比伦蹂𨅬,以赛亚先知也预见此事(十四8)。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