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文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北京天文館,位於北京市西城區西直門外大街138號,是北京市天文學展覽館和科普基地。北京天文館是隸屬於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的全額撥款事業單位。
歷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李元就希望在中國建立一座天文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多次呼籲,並準備了很多資料。當時北京市主管教育工作的副市長吳晗訪問民主德國時觀看了天象表演,認為北京市也應建成這樣的天象館。此後李元承擔了資料準備工作,並最終促成了北京天文館開工建設。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民主德國的蔡司天象儀器廠恢復生產天象儀。當時民主德國欠中華人民共和國債務,乃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民主德國大使建議,應在中國建天象館,並願用天象儀抵償部分債務。1951年,蔡司天象儀器廠送來一架儀器模型,後用抵債方式出售給中華人民共和國一台,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世界上生產的第2台天象儀(第一台由民主德國給蘇聯。後來聯邦德國也生產了1台給美國)。
北京天文館第一個方案選址在天壇公園內,正對王府井大街延長線,後被否決。第二個方案是將北京天文館的天象廳設在北京鼓樓上,後被否決。第三個方案選址在北海公園後門斜對面的一塊三角地,後被否決。最終選定西直門外大街南側、北京動物園對面的一片空地作為館址,這裡不僅因靠近北京動物園所以青少年和遊人多,而且莫斯科假天館也是建在動物園對面,另外北京天文館可以和北京動物園東側的蘇聯展覽館(今北京展覽館)遙相呼應。
1955年秋,在民主德國專家幫助下,北京天文館動工興建。1957年9月29日,北京天文館落成開幕[1]。國務院副總理陳毅、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陸定一、天文學家程茂蘭等600多人參加開幕式。北京市副市長吳晗等領導在開幕式上發表講話。當時館內設有天象廳、展覽廳、講演廳、小天文台、小氣象台。其中設在天象廳內的天象儀可以在穹頂銀幕上構成「人造星空」。北京天文館是亞洲第一座大型天文館。
另外,位於建國門外的北京古觀象台也歸北京天文館管理,古觀象台是中國古代的皇家天文台。
1958年起,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始自主研製天象儀,特批北京工業學院、北京光學儀器廠、無線電控制設備廠和北京天文館聯合研製大型國產天象儀。1976年12月2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唯一一台國產大型天象儀在北京天文館取代了蔡司天象儀投入使用,一直服役到2006年底北京天文館老館改造。
2001年,北京天文館新館在老館南側開工建設。該工程是北京市60項重要工程之一。2004年12月12日,北京天文館新館落成並正式對外開放[2]。自此北京天文館由新館、老館、北京古觀象台及若干館外科普教育基地構成。北京天文館新館主體部分地上五層、地下兩層,建築面積21594平方米,由美國王弄極建築師事務所、中國航天建築設計研究院聯合運用「相對論」理念設計,玻璃幕牆由深圳市三鑫特種玻璃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承擔。美國洛杉磯華裔設計建築師王弄極(Nonchi Wang)以該建築設計獲得美國建築師協會洛杉磯分會的設計榮譽獎。
2013年,國家文物局發布消息稱,北京天文館、抗美援朝紀念館、中國海軍博物館、廈門華僑博物院因在評估中未達標,取消其國家一級博物館稱號,調整為國家二級博物館。這是自2008年施行博物館年度評估制度後第一次出現降級博物館。2017年,北京天文館被評為第三批國家一級博物館。2017年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第三批國家一級博物館共34家在作為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的首都博物館接受授牌[3]。
視頻
北京天文館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9月29日:北京天文館建成開館,國家公園管理局,2014-9-29
- ↑ 北京新天文館今日開館 設備堪稱世界頂級,新浪網,2004-12-12
- ↑ 北京天文館等34家第三批國家一級博物館授牌儀式舉行,澎湃新聞, 2017-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