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北京砖雕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北京砖雕

北京砖雕艺术被称为中国砖雕艺术的“四大名旦”(京雕、徽雕、苏雕、晋雕)之首,是古都北京留给后人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

北京砖雕由于其根植于皇都京城,雕刻工艺成熟于明朝,盛行于清两代,技法融浮雕、透雕、刻线为一炉,题材以龙凤、瑞兽、花卉为主,风格雄宏大气,庄重尊贵。主要用于皇城城园林和官府宅院的大门厅堂照壁门楣檐下墀头廊心墙槛墙以及透风等处建筑装饰。

基本内容

中文名:北京砖雕

地区:北京市

分类:手工艺

简介

砖雕最早是由东周瓦当、空心砖和汉代画像砖发展而来。至明代,砖雕开始由墓室砖雕发展为民居建筑装饰砖雕。北京砖雕位列中国砖雕艺术“四大名旦”(京雕、徽雕、苏雕、晋雕)之首,大多作为京城官吏、富豪宅院的厅堂、大门、照壁、祠堂、戏台、山墙和园林等建筑的装饰,形成了一种官式风格特征。由于北京是明清两朝的都城,封建宗法制度控制严格,琉璃彩画之类的装饰只有皇宫、寺庙等大式建筑才可享用,传统民间小式建筑装饰只好在砖雕方面发展,并在四合院中广为应用。

北京砖雕雕刻风格带有明显的官式特征,形成了一种皇家官式风格特征的京派砖雕派系。

北京砖雕有:浮雕、透雕两种。具有历史悠久;雕刻精致特点;同时具有很好的装饰效果和浓厚的民族文化风格;在建筑上用途很广泛。通常多用在大门、廊子、花墙、迎壁、花窗等处。题材以花卉为主,还有动物、人物、字体等。

题材:凤戏牡丹四君子富贵牡丹五蝠捧寿卍字不到头荷花竹子岁寒三友等。风格朴实、稳重。图案构成严紧饱满。

北京砖雕艺术被称为传统砖雕艺术的“四大名旦”(京雕、徽雕、苏雕、晋雕)之首,大多作为大门、照壁、祠堂、戏台、园林等建筑的装饰,广泛用于老北京四合院建筑。北京砖雕根植于古都京城,其作品表现了皇城的雄宏大气与华丽精细,制作技艺由于遵循着独特、科学的工艺流程;主次有序、其艺术形式完整、艺术感染力强、技艺独特,在中国砖雕艺术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被列入“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北京胡同四合院门楼上的砖雕、石雕装饰,有着高度的观赏价值,独具艺术光彩。门头上的栏板及两旁戗檐上的砖雕图案不仅内容丰富,雕刻技法更是高超。虽经过百年以上的风雨侵蚀,这些精美佳品至今仍保存完好,与整体门楼建筑结合得恰到好处,形成极好的装饰效果。

追溯北京砖雕艺术的历史,以明清时代最为兴盛,那时府第、会馆、民居的四合院门楼上装饰砖雕、石雕很普遍,用于门头、门墩儿、屋脊等处。目前,现存一些老街巷门楼上保存的砖雕,多为清代工匠所雕,也有部分是民国期间的砖、石雕品。工匠们采用薄肉雕、浮雕、透雕和线刻等多项高难的技法,根据门楼宅第的不同,在门楼、门头、戗檐、门墩儿上进行图案设计,按照图样的尺寸去烧制澄浆泥砖,在砖上雕刻。其中以浮雕最具特色,有些画面的精彩部分,则单独制做,后再镶在砖面上,如花朵、兽头……还有部分运用透雕技术,表现出的图案效果更佳。用拼接的方式,如两拼、四拼、六拼、八拼等完成门头的整个砖雕装饰。画面上呈现的人物、花卉图案的完成,要靠工匠的刀工技巧,画面玲珑剔透,一般雕完后不再另行打磨,几块砖雕拼砌在一起,就形成了巨幅的佳品了。

分类

门头(或称“门额”)、戗檐上的砖雕精品,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是胡同文化史与民俗的写照。细心观赏,能分辨出画面的丰富内涵。砖雕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类:

吉祥富贵的图案

这类图案展示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想往。以蝙蝠、鹿、喜鹊、仙鹤、麒麟、盘长、如意、磬分别组成图案,各有讲法和寓意。有的图案还与其谐音联系在一起,是很有讲究的。在栏板浮雕蝙蝠(谐“福”音)、鹿(谐“禄”音)、古代乐器磬(“磬”即是喜庆的谐音)。“喜庆吉祥”的图案中,画面上的蝙蝠口叼着磬,表达了主人求喜庆,盼福到的心愿。“福寿绵长”图案中,蝙蝠口叼盘长(佛八宝之一)其图案中绸带不封口,表示佛法无边,其寓意是福寿绵长。“鹤鹿同春”图案,是表示延年益寿。

展示花卉的图案

如:梅花、兰草、翠竹、菊花,这是我国的传统名花,称为“园林四君子”,自古以来就得到文人墨客的吟咏。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就留有赞梅花的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松、竹、梅组成图案砖雕,称为“岁寒三友”。还有雕刻石榴、葫芦、葡萄图案的,其寓意是多子多孙,人丁兴旺。

“博古”图案

这类图案内容丰富。将古代器物香炉、玉佩、笔筒、砚台、花瓶等巧妙安排在一组“多宝阁”画面中,展示古代文人的生活。文房四宝与花瓶在一起,寓意四季平安。

民间传说与神话故事

经过考查,现在这类人物故事题材的砖雕品为数极少了。我国古老的“八仙过海”故事,将韩湘子、张果老、李铁拐、曹国舅、兰采和、汉钟离、吕洞宾、何仙姑的传说,活生生展现在画面上,是北京砖雕艺术中的佳品。表现形式上,又分明八仙和暗八仙两种,韩湘子吹笛、曹国舅持玉板高歌、李铁拐祝寿、何仙姑采莲、张果老骑驴……这类人物图案为明八仙。在图案上仅雕刻八仙常佩带的器物,如:韩湘子吹的笛子、曹国舅手中的玉板、兰采和的花篮、汉钟离的扇子、何仙姑手持的荷花、李铁拐的葫芦、吕洞宾的宝剑、张果老的渔鼓配之以祥云、绸带、荷叶组成图案的,均为暗八仙。还有名为“竹林七贤”的门头砖雕,更是珍品,展现魏晋年间,阮籍、山涛、刘伶、向秀、王戎等七位文人名士经常游于竹林对酒对诗,抚琴吟唱的情景,画面生动感人,称为“竹林七贤”,是目前胡同砖雕仅存的精品。其他还有如“麒麟送子”、“马上封侯”等图案,内容可谓丰富多彩。

此外还有亭台楼阁图案,福字、寿字、云文等图案,这一类自不必多说。

门楼左右上方的戗檐,砖雕图案多为花卉、动物或人物故事。如:雕刻兽中之王狮子的图案,象征着宅主人的武官身份。雄狮戏球的画面更为生动活泼,这里还有太狮、少狮之分。还有浮雕富贵牡丹或牡丹花篮、松鹤同春等花卉图案的。戗檐上的人物砖雕更为罕见。北城一老胡同中有一幅描绘《三国演义》中赵云大战长坂坡的故事画面,虽经过百余年的自然风雨,至今人物形象逼真,刀工玲珑剔透,是仅存的一件珍品。随着城市的建设开发,有些北京的老胡同已消亡,四合院消失了不少,很多老街道也很难找到了,使得胡同砖雕艺术更显珍贵。

艺术传承

由于历史的变革,这一特有京城官式砖雕风格的北京京味砖雕艺术也渐渐地面临失传。好在北京砖雕一直有张氏家族在进行传承:经历张尚祖、张靖堂、张廷相和张廷武、张世全、张彦等一代又一代手工艺人的默默传承,这项手工艺一直保存并不断发展。北京市政府认定“张彦”为北京砖雕项目传承人,并授予誉名“砖雕张”。张彦,生于1965年,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师,八岁时跟随家父张世全学习砖雕手艺,成为北京“砖雕张”的第六代传人,现又继续做着收徒与传承的工作。保持了北京砖雕在雕技上,雕口落刀不改、一刀到位、不重口的手艺,雕口或圆或直均齐整有力、刀刀见功夫。

为了让家传的北京砖雕手艺能够适应时代的需要,第六代传承人张彦在保留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大胆的创新,雕制出了他的代表性作品——中国微型古建筑砖雕,其作品以老北京四合院建筑上的砖雕装饰构件为蓝本,选用上等澄浆泥青砖,纯手工精雕而成,原汁原味地保留了老北京砖雕的古韵味,填补了一项中国古建雕刻研究的空白。

艺术价值

因北京砖雕艺术年代久远,以其造型古朴大方,色彩庄重高雅,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魅力、艺术感染力、实用价值和可延续性。北京砖雕艺术又是集哲学、美学、文学、民俗、艺术于一体文化载体,是一独特。

的传统民间艺术表现种类,在中国传统民间砖雕艺术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另外,它对北京地区的传统民俗文化和民间砖雕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专家解读

北京砖雕是传统建筑的组成部分,既反映了一种官式建筑文化,也反映了一种传统文化。中国人的宇宙观是天人合一,建筑上的雕刻图案反映了人们积极向上追求强盛的精神,北京砖雕相比苏雕、徽雕等南派砖雕,艺术表现力大气,有皇家气派,以龙凤、瑞兽、吉祥花卉图案、为主,人物比较少见。

北京砖雕遗存,主要在北京四合院保护区域,以西四北二条至八条、东四三条至十条间、南锣鼓巷西侧的胡同、礼士胡同等地是砖雕比较集中的地方。但有一些是近些年四合院子易主后,修建的太商业化了,新贴上去的的砖雕构件,技艺粗糙,需要游客甄别鉴赏。[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