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卑南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卑南族
Pinuyumayan

原圖鏈結圖片來自flickr
總人口
約14,358人(2019年1月)
分布地區
族群分布在中央山脈以東
卑南溪以南的海岸地區
以及花東縱谷南方的高山地區
族群主要居住於台東縣境內。
語言
相關民族


卑南族,音譯比努悠瑪雅恩埔努悠瑪雅恩卑南語:Pinuyumayan、Punuyumayan,後者為南王部落專用),昔稱八社番閩南語Peh-siā-hoan),為台灣東部的原住民,是原住民族群之一,族群分布在中央山脈以東,卑南溪以南的海岸地區,以及花東縱谷南方的高山地區,族群主要居住於台東縣境內,偏向屬於母系社會,人口約14,303人。

歷史

清朝康熙年間,以南王為首的卑南人,平定了朱一貴事件的餘黨。因此被清廷冊封為「卑南大王」,並且賜予朝服,鄰近的阿美族、排灣族都要而其納貢、賦稅。是卑南族的全盛時期,也是族人至今津津樂道的光榮史蹟。

1930年代臺灣,在卑南族初鹿社馬智禮的努力下,終結了卑南族與布農族間的世仇。

起源傳說

  • 知本系的石生傳說

據說祖先是由南洋巨石裂開所生,發源於今台東太麻里鄉以南三合村海岸附近的山坡地上,此系統包括知本村、建和村、泰安村、初鹿村、利嘉村等。知本村、建和村的卑南人還在此地立了一塊發祥地的紀念碑,並有石棚祭祀著渡海來台約三位先祖的名字,在每年,知本、建和的村民會到此祭拜。 但是根據唐朝史書記載,唐貞觀年間...馬來西亞發生大水... 至今推論約1400年前馬來西亞發生海嘯,許多南島語系的居民們乘船出海離開,找尋新的居住地,在依據風向和潮流推論級有可能發生,然而根據他們的傳說【石生】、【竹生】追尋之下,在現在的菲律賓巴拉望島的公主港(Puerto Princesa)原住民語正是竹子,Agutaya島正是石頭。 以知本為首的石生文化,因緊臨排灣、魯凱的聚落,文化上的表現與語言上的濁重音明顯地受到了他族的影響。

  • 卑南系

以南王里(現隸屬台東市)、檳朗村、寶桑(由南王分支出去)為主。根據南王長老口述,南王並沒有這個傳說,部分族人為了方便解釋與知本系(石生系)的差異,會利用知本系的石生竹生傳說的說法。 接近阿美族的南王系統在語音的輕巧上與阿美族相近。

分布

卑南族主要分布在台東平原的台東市以及卑南鄉的十個聚落,分別為:

(由北到南)

Dandanaw 龍過脈部落(卑南鄉明峰村)

Ulivelivek 初鹿部落(卑南鄉初鹿村)

Alripay 上賓朗部落(阿里擺,卑南鄉賓朗村)

Damalagaw 泰安部落(大巴六九,卑南鄉泰安村)

Likavung 利嘉部落(呂家,卑南鄉利嘉村)

Kasavakan 建和部落(射馬干,台東市建和里)

Katratripul 知本部落(卡大地布,台東市知本里)

(由東到西)

Papulu 寶桑部落(台東市寶桑里)

Puyuma 南王部落(普悠瑪,台東市南王里)

Pinaski 下賓朗部落(檳榔樹格,卑南鄉賓朗村)

社會

卑南族的社會有兩個領導人物。一是男祭師(rahan)負責主持部落性的重要祭儀,一是領袖(ayawan),由村子裡領導能力強的人來擔任,負責部落裡重大事情的協調者,亦是人獵祭、爭戰的領導人物。

目前男祭師依然沿續傳統的職責,在部落裡受人敬重。領袖ayawan則因現代行政體系的介入在各村的職權消長也有所不同。以南王為例,里長雖有行政上的職權,但長老群依然非常受敬重。建和則頭目的領導地位居高不下。有些村落的年輕人有感於傳統文化的式微,近年來極力鼓吹延續傳統命脈的活動,呈現了年輕人拉著老人往前跑的現象。不管任何形式的演變,族中長老的生活體驗與傳統智慧依然是族人諮詢的對象與精神支柱。

  1. 婚姻上,男子以入贅女方家為原則。
  2. 氏族姓氏的繼承以女子為主。
  3. 財產的繼承是母傳女。
  4. 祭祀權的管理與責任也是由母親方面的女子來承續。

然而這樣的習俗也隨著時代的改變而有所調適。以結婚為例,目前大都是從夫居住的父系社會的婚姻法則。孩子們的姓氏也以父親的姓氏為主,有些家庭則一半從父姓一半從母姓。

住宅

傳統卑南族人的本家除了生活起居的家屋(ruma')以外,亦包含家族祭祀與巫師作法的祖靈屋(karuma'an),以及家族小米祭祀的小米靈屋(ka'aliliyan)。卑南族人會在家中安置鎮宅護符(lu'em),以祈求住屋的安寧。卑南族人為每間屋子命名,而後在此屋捨出生的人,便以此屋為名。[1]

傳統上,卑南族的房屋是以竹子為主要建材:壁柱、牆壁、屋頂鋪面、小樑及床都以刺竹為主,其次是長枝竹家屋的主柱使用堅硬的櫸木,主樑使用輕又筆直的楓香檳榔,屋頂上方則以白茅覆蓋[2]

文化

會所訓練

卑南族特有的斯巴達式學長制的會所訓練,卑南族男子成長的階段共有三個重要的過程:

  1. 少年期(ttakubakuban):約在十二、三歲時,進入少年會所(ttakuban),參加集體生活;接受打屁股(melangtti)、跑步(pabekas)、摔角(mareburubu)、膽量(waringettan)、刺猴(pangayangayaw)等嚴格的體能訓練,為的是要少年們各個成為體格強健、服從、守紀律又勇敢有禮貌的普悠瑪的男人。
  2. 青少年期(myabetan):少年到了十七、八歲時,升為青少年(myabetan)入成人會所(palakuwan),任派服役級,參加各類成人活動和祭儀。擔任服侍長老、雜役、傳令等工作,強調刻苦耐勞、學習自動自發、服從命令的精神。
  3. 準青年期(kitubangsar):成年禮儀式(約二十歲),在大獵祭(mangayaw)舉行。凡通過考驗獲此殊榮的青年,才算成為卑南族真正的青年(paseket bangsaran)。青少年平時只能穿著一件短褲,而青年更只能用一件藍色短裙包裹下半身。
精湛的刺繡手藝:

以十字繡法最普遍,人形舞蹈紋是卑南族特有的圖案。

戴花環的普遍性:

雖然不是只有卑南族才戴花環,但形制的一致性及花環所代表的男子成年意義是其他族群所沒有的。

巫術的盛行:

早期卑南族的巫術十分盛行,其他族群的人都懼怕三分。巫術又分為白巫與黑巫,白巫替人治病,黑巫施咒害人。目前卑南八社尚有多位祭師。光是南王就有二十幾位男、女巫師,負責部落性的祭儀。或為族人祈福趨邪。甚至有一位巫師開業服務,為人占卜、趨邪,解答人生疑惑,當然,服務的對象不僅止於卑南人,連漢人也前去卜問。

祭典

由於時代的變遷與地理位置的差異,卑南八社的祭典呈現了不同的風貌。

  • 知本里(katipulr):最重視七月中旬的收穫祭,為期三~七天。著名的勇士舞遊街祈福是其特色。一九三三年恢復年祭(一月一日)中的除喪活動,並重建會所制度。1996年恢復猴祭,目前致力於會所制度的重建,尤其偏重於青少年的成長及訓練。
  • 南王里(puyuma):
  1. 小米收穫祭(mulaliyaban):在七月中舉行,在海邊往蘭嶼的方向遙祭帶小米種籽到人間的二位先人,會後並在部落的會所舉辦摔角活動。
  2. 年祭(從十二月二十四日起至元月二日止):是卑南社對少年年祭、大獵祭的一系列活動的總稱,著名內容有:
    1. 青少年驅邪活動:部落的小孩赤裸上身,臉上塗抹炭灰,手拿芭蕉葉至各家戶驅除不淨,迎接新的一年來臨。
    2. 少年年祭(mangamangayau):舉辦時間在mangayaw之前。藉著刺猴培養少年的膽識及殺敵的氣概,由於動物保育猴子由草猴代替。猴祭意義演變成讓現代的青少年認識族群歷史與文化的一個媒介。
    3. 大獵祭(mangayaw):原意為年度狩獵、巡視領域,可長達數月,目前縮短為數日,由長老主導在野地紮營打獵。大獵祭回來的當天,族人前立凱旋門,全部落婦女小孩盛裝列隊歡迎,並為長老們戴上花環,吟唱傳統古老的史詩(bayrayray)、聚餐等一連串的活動。
    4. 聯合年祭:(年祭後不定期舉行)由十個部落輪流舉辦表演及競賽,是觀摩卑南八社文化的最好時機。
  • 初鹿村(ulivelivek):以七月的收穫祭及十二月底的年祭較受重視。其中收穫祭的盪鞦韆活動是一大特色。
  • 賓朗村(pinaski):以三月八日婦女除草完工的傳統節日最具特色,顯現了賓朗村婦女團隊組織的嚴謹。七月小米收穫祭,十二月底的猴祭、年祭亦是主要祭典之一。
  • 利嘉村(likavung):以十二月底的年祭為主,其中的除喪祭最為完整。目前致力於重建部落階級制度及傳統歌舞。
  • 泰安村(tamarakaw):以十二月底的大獵祭為主。
  • 寶桑村(papulu):以十二月底的大獵祭為主。
  • 建和村(kasavakan):以十二月底的年祭為主。其中盪鞦韆是一大特色。在卑南八社中只有建和村與初鹿村保有此項活動,舉行時間不同。

知名人物

參見「台灣原住民人物列表

歌手、演藝人士

體育界

政治界

宗教界

文學

  • 孫大川—族名Paelabang danapan/巴厄拉邦。原住民作家,曾任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主任委員。
  • 林志興─族名:阿吉拉賽。任職台東國立史前文化博物館。
  • 巴代─漢名:林二郎。原住民作家。
  • 董恕明─中文系所學者。父親是外省人,母親是卑南族。

統計

縣市別卑南族人口 (2000年)[3]
縣市 卑南族人口 總人口 比率
臺東縣 5,993 204,919 2.92%
臺北縣 739 3,722,082 0.02%
桃園縣 529 1,808,833 0.03%
臺北市 315 2,624,257 0.01%
花蓮縣 306 327,064 0.09%
高雄市 267 1,493,806 0.02%
臺中縣 217 1,510,480 0.01%
高雄縣 210 1,262,969 0.02%
屏東縣 185 872,902 0.02%
臺中市 124 989,047 0.01%
宜蘭縣 122 444,950 0.03%
彰化縣 104 1,255,332 0.01%
臺南縣 83 1,120,394 0.01%
新竹縣 68 451,316 0.02%
苗栗縣 57 534,366 0.01%
臺南市 51 725,985 0.01%
嘉義縣 41 552,749 0.01%
南投縣 41 487,398 0.01%
雲林縣 37 705,440 0.01%
基隆市 31 387,504 0.01%
金門縣 25 56,275 0.04%
澎湖縣 22 83,214 0.03%
新竹市 19 395,746 0.00%
嘉義市 10 266,126 0.00%
連江縣 10 17,775 0.06%
總計 9,606 22,300,929 0.04%
鄉鎮市區別卑南族人口 (2000年)[3]
鄉鎮市區 卑南族人口 總人口 比率
臺東縣臺東市 3,396 98,276 3.46%
臺東縣卑南鄉 2,303 19,331 11.91%
臺北縣新莊市 105 387,014 0.03%

另見

參考文獻

  1. 「傳統卑南族人的家」,臺東市卑南文化公園內看板。
  2. 「傳統卑南族人的家」,臺東市卑南文化公園內看板。
  3. 3.0 3.1 行政院主計處編. 中華民國89年臺閩地區戶口及住宅普查報告. 臺北市: 行政院主計處. 2002. 

延伸閱讀

  • 孫大川總策劃,2016,台灣原住民的神話與傳說1卑南族:神秘的月形石柱。台北:新自然主義。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