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台南放送局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原台南放送局 中华民国(台湾)文化资产 |
---|
基本资料 |
等级 直辖市定古迹 别称 南门电影书院 公告日期 2001-07-16 登录类别 日治建筑 地理位置 台南市中西区南门路38号 建成年代 日本昭和七年(1932年) |
原台南放送局,是当时日治时期全台湾位处最南端的放送机构,播送范围以台南及高雄为主,统辖“放送所”和“中继收信所”(位于台南高等工业学校即今成功大学成功校区内)两个单位,其设施类别最初为“官设”后改升为“官厅”,并受台湾总督府所管辖。现为台南市南门电影书院。 [1]
资产简介
- 位于台湾台南市中西区的台南市市定古迹,是台湾日治时期台湾放送协会的六个放送局[注 1]之一[2]。
- 二战后,台南放送局于西元1945年10月18日由国民政府正式接收,几经改制后由中广接管,并编入组织改称为台南广播电台,随著时代的演进与设备的新增汰换,更能妥善发展广播业。
- 直至民国38年(西元1949年)国民党政府迁台,中国广播公司除了肩负文化与文化广播的任务,并于同年6月装设短波基对外海外开播,名为“自由中国之声”的广播节目亦奠定了对外广播的基础。
- 民国57年(西元1968年),中广借由调频电台的成立,将国内广播带入新纪元;民国76年(西元1987年)元旦,首先推出调幅立体广播节目;民国83年(西元1993年)8月,中广音乐网开始启用数位化电脑播出系统,87年起,各频道节目陆续兼以卫星与微波传输至全台各地。
- 随著都市环境变迁与都市重划,中广台南台在大南门“公八”预定地并入“台湾府城大南门”古迹区的条件下,于民国86年(西元1997年)迁出大南门公园,民国89年(西元2000年)5月由台南市文化基金会进驻“原台南放送局”使用至民国94年(西元2005年)9月。民国90年(西元2001年)7月,“原台南放送局”经由台南市政府指定为市定古迹,(西元2012年)再利用为电影书院。
历史沿革
日治时期
- 台湾在日治时期的广播事业由台湾放送协会管理,设有五个广播电台与六个放送局[2]。
- 台北放送局最早于昭和3年(1928年)开始播放,而最后设立的为昭和19年(1944年)才开始播放的花莲放送局。
- 台南放送局则于昭和7年(1932年)落成于台南市桶盘浅大南门游园地内,其放送所与演奏所也位于此处,而中继受信所则是位于台南市后甲的台南高等工业学校内。
- 台南放送局的放送事业于1932年4月1日开始,呼出符号为“JFBK”[3]。
- 在当时如果要收听广播,必须向台湾放送协会提出收音机登记,并缴交月费[2]。除了放送局外,有些城市的公园里建有播音亭来公开广播[2]。
民国时期
- 二次大战,台南放送局由中国广播公司接收作为台南广播电台。
- 1997年,中广台南台迁出。2000年5月至2005年9月,为台南市文化基金会的办公处。
- 2001年7月,由台南市政府指定为市定古迹[4]。
- 2010年1月开始古迹修复工程,2011年底完工。2012年7月,台南市政府委托国立台南艺术大学音像艺术学院成立“台南市南门电影书院”(Tainan Film Center),定期安排播放各式节目。
建筑特色
- 该建筑为台湾建筑进入现代主义的一个过渡期作品[2]。
- 其主入口朝向北边,设有门廊,而在门廊之后便是玄关,于玄关两侧及二楼则是办公空间与广播空间[2]。
- 其建筑材质为钢筋混凝土,外墙则贴上了不同颜色的面砖[2]。外观并未像一般公共建筑予以对称处理,颇似一栋带有现代元素的洋风住宅[2]。
- 放送局门廊位于建筑物中间,由两根圆柱与两根方壁柱支撑,屋檐部分则有托架承接出檐[2]。主屋的一楼两侧开有长方形大窗,但窗角作成圆弧形;二楼东半部的东、北两面开有长方形窗,而在大窗雨庇之上又开有圆形小窗,至于西半部的西、北两面则开有八角形窗[2]。而屋身部分则以东半部略为大些,屋顶也相对突出,四角攒尖,在尖顶之上还有装饰[2]。
外部连结
注释
- ↑ 六个放送局分别设在台北、板桥、台中、台南、嘉义与花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