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江南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哀江南赋》是南北朝庾信所作的辞赋,抒发他的去国之悲与乡关之思。因在一赋之间写尽了梁之兴亡治乱,该赋也被称为赋史。
主旨
《哀江南赋》主旨是哀梁朝之亡,抒乡关之思。“哀江南”的题意正是哀梁之亡,取自楚辞“招魂”:“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建业、江陵都是江南之地,故以此为题,而哀梁之亡。
《哀江南赋》赋前自序“年始二毛,即逢丧乱,藐是流离,至于暮齿”,作者伤悼梁朝灭亡和哀叹个人身世,“追为此赋,聊以记言,不无危若之词,惟以悲哀为主。”,以其独特格局,陈述梁朝的成败兴亡、梁朝腐朽无能,抨击梁元帝“沈猜则方逞其欲,藏疾则自矜于己,天下之事没焉,诸侯之心摇矣”,以致侯景之乱和江陵之祸的前因后果。文字真实、凄惋而深刻。其格律严整而略带疏放,文笔流畅而亲切感人, 并如实地记录了历史的真相,有“赋史”之称。
写作背景
侯景作乱后[1],梁朝偏安江陵,庾信亦奔随而效力朝廷,聘于西魏,值西魏南侵,庾信滞留长安不得归;江陵既陷,庾信仕于西魏,后亦仕于北周。
周帝雅好文学,庾信特蒙恩礼,与诸王亦多所周旋款洽。北周、陈朝通好,南北流寓之士许还旧国,周帝爱惜庾信而不遣。庾信虽位望通显,常有乡关之思,乃作《哀江南赋》以致其意。
陈寅恪考证《哀江南赋》作成之时间,应在周武帝宣政元年十二月[2]。
评论
田晓菲:“庾信是一个很复杂的人,终其一生似乎都被负疚感、悔恨、羞耻和思乡情绪所折磨。这不仅在他的鸿篇巨制〈哀江南赋〉中有所反映,而且也可以从其他篇幅短小的诗歌中见出端倪。在庾信晚年最后写下的诗篇里,他预见了南朝的覆灭,没有自我欺骗,也没有任何自我安慰。……庾信也许终生都为公元548年12月9日他在建康秦淮河边,面对侯景军队时表现出来的怯懦感到羞耻,但我们却应该感谢他,假若庾信那一天没有掉头逃跑,我们就会失去最好的历史见证人之一。他作为幸存者的记述使我们在千载之下得以了解在天翻地覆的巨变中,一个人的个体际遇、心态与感情。”
祁立峰:“我觉得再怎么偏安飘荡、危如累卵的最坏时代,总是有这样的记录者,他们危颤颤、灵巧巧替我们写下来这些作品。即便批踢踢怎么战文组理组,乡民如何定位文学之毫无意义,但正因为有这些文学作品,我们才读懂他们那一代人是什么模样,也因此才读懂我们这一代人终将是什么模样。
叶兆言:毫无疑问,南京文人在南朝的著作,最优秀的还是《哀江南赋》。庾信刚到北方,北方文人并不把他放在眼里,大家一读到《枯树赋》,立刻为之倾倒[3]。
作者简介
庾信[4](513年~581年),南北朝文学家。字子山,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早年曾任梁湘东国常侍等职,随同庾肩吾及徐摛、徐陵父子出入宫禁,陪同太子萧纲(梁简文帝)等写作一些绮艳的诗歌,被称为“徐庾体”。他还曾出使东魏,“文章辞令,盛为邺下所称”。梁武帝末,侯景叛乱,庾信时为建康令,率兵防守朱雀航,战败。建康失陷,他被迫逃亡江陵,投奔梁元帝萧绎。承圣三年(554年)他奉命出使西魏,抵达长安不久,西魏攻克江陵,杀萧绎。他因此被留在长安,历仕西魏、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故又称“庾开府”。有《庾子山集》[5]传世,明人张溥辑有《庾开府集》[6]。
视频
哀江南赋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细说两晋南北朝 -- 四七 侯景乱梁,新东方历史大全
- ↑ 哀江南赋中的典故,个人图书馆,2018-05-21
- ↑ 《六朝人物》草稿之九—— 哀江南赋,腾讯,2018-05-06
- ↑ 庾信,西汶艺术网
- ↑ 【中国文学史歌】之十九 庾信歌 ,搜狐,2018-01-20
- ↑ 《小园赋》:南北朝"网红"庾信的潜水名作,汉丰网,2017-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