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井山石殿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聖井山石殿位於浙江省瑞安市大南鄉境內,為浙南時代最早,規模最大,保存完整的石構建築群。石殿始建於南宋景定元年(1260年),現存的為明代萬曆至清光緒年間所築。2006年5月25日,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建築特色
聖井山石殿位於海拔748.6米的馬嶼大南鄉聖井山之顛,有石殿和玉皇塔組成,肇建於南宋景定元年(1206),為人民祈雨之所。
後傳說為西晉旌陽令許遜練丹成仙之處,故又名許府聖廟。聖井山石殿坐西朝東,由山門、石坊、迴廊、前後進和左右廂房組成,占地486平方米,建築面積略小,構件純為石料。殿宇造型古樸莊重,結構巧妙而堅固;石坊、山門恢弘典雅;殿內立塑像外還陳列着石碑8方和石香爐、石佛、石雕等,別具一格,饒有藝術品位。建築群中精美浮雕頗多。現存有明天啟元年(1621)石刻獅子和香爐以及多方明清碑刻[1]。
外觀
殿宇梁、柱、檁、椽、斗拱、山牆、屋面及殿內陳設之案、床、凳等均用石料刻成,且位於聖井山巔,故稱聖井山石殿。南宋景定元年(1260)肇建,明萬曆至清光緒年間重建,占地面積480平方米,建築面積229平方米,平面依次由山門、石坊、前殿、後殿和左右廂房等組成,建築格局對稱。東西朝向,山門單開間,重檐懸山頂,卷葉形吻。闌額上題刻:「光緒二十八年冬重建」。牌坊四柱三間,重檐懸山頂,鴟尾吻。明間石匾上刻有「萬曆庚子歲七月壬子吉日,住持僧募造」題記。前殿三開間,穿斗式梁架,懸山頂。明間金柱上刻有修理題記:「康熙十七年孟秋」。正殿三開間,明間抬梁式,次間穿斗式梁架。明間後金柱上刻有明萬曆時林元深等捐銀修建題記。廂房六開間,門楣石額有清道光年間題記。建築群中精美浮雕頗多,惜在十年浩劫期間遭受嚴重毀壞。現存有明天啟元年(1621)石刻獅子和香爐以及多方明清碑刻。
石殿為宋景定元年(1260年)肇建,明萬曆至清光緒年間重建,占地面積480平方米,建築面積229平方米,依次由山門、石坊、前殿、後殿和左右廂房等組成,建築格局對稱。因殿宇梁、柱、檁、椽、斗拱、山牆、屋面及殿內陳設之案、床、凳等均用石料刻成,且位於聖井山巔,故稱聖井山石殿。
石殿為東西朝向,山門單開間,重檐懸山頂,卷葉形吻。闌額上有題刻:「光緒二十八年冬重建」。牌坊四柱三間,重檐懸山頂,鴟尾吻。明間石匾上刻有「萬曆庚子歲七月壬子吉日,住持僧募造」題記。
價值
聖井山石殿的建築群內,還保存着明天啟元年(1621年)的兩座石刻獅子、香爐及多方明清碑刻和精美浮雕等。如此時代久遠、特色顯著、保存較完整的石構建築群,極具觀賞價值。
聖井山石殿是溫州市時代最早、規模最大、保存較完整的石構建築群,對研究我國古代石構建築藝術具有重要參考價值。此外,殿內還保存的多方記載宋、明時期溫、瑞人民到聖井「求雨」的碑刻[2],記敘每次大旱年月與災情,是研究溫州歷史上災害和氣象規律的真實史料,彌足珍貴。2006年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建築是凝固的音樂,那麼這石殿可算是黃鐘大呂,金聲玉振,奏出了中國古代工匠技藝高超的強旋律。一行人徘徊觀賞,讚嘆不已。
視頻
聖井山石殿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聖井山石殿 浙南最早的石構建築群,古建中國 ,2018-02-28
- ↑ 瑞安:聖井山水永不涸「求兆祈雨」傳千年,溫州新聞網,2018-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