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女孩子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女孩子

这首诗选自《新诗潮诗集》,北京大学“五·四”文学社未名湖丛书1985年版。

作品名称女孩子创作年代20世纪80年代作品出处《新诗潮诗集》文学体裁现代诗作 者海子

作品概况

作品名称:女孩子

创作年代:现代

作者:海子

作品体裁:诗歌

作品原文

她走来

断断续续地走来

洁净的脚印

沾满清凉的露水

她有些忧郁

望望用泥草筑起的房屋

望望父亲

她用双手分开黑发

一枝野樱花斜插着默默无语

另一枝送给了谁

却从没人问起

春天是风

秋天是月亮

在我感觉到时

她已去了另一个地方

那里雨后的

像一条蓝色的

小溪

作品赏析

朦胧诗虽然以指意的不确定性为显著特点,但这只是说解意的方向有很多,并不是说不可解的。好比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走得通,走哪条路可以,不限定只能走某一条路,在这个前提下,尽量选择风景最美丽的路。

在解读朦胧诗的时候,一旦确定了较为合理的“目的地”,对于各种意象的理解就多姿多彩了。当然,“目的地”的确定也在于诗歌的种种细节,所以解读朦胧诗不得不如此反复。

诗人在创作朦胧诗的时候,倒不见得同时创造了很多路来指向同一个目的地。我想,朦胧诗之所以朦胧,其原因在于创作的方法上。

由于朦胧诗几乎都是散文诗,解脱了格律的束缚,在表意上自然大有可为。

朦胧诗人多营造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这是朦胧的第一层;加之以诗歌自身在叙述上就有跳跃性,在解读欣赏的时候需要读者加入自己的想象补充,这是朦胧的第二层。

朦胧诗至少有这两层朦胧,朦胧之上在加朦胧,无形间起到了“1+1>2”的效果。当然也有“部分之和大于整体”的原理。

女孩子》是我很喜欢的一首朦胧诗,喜欢她的风格,喜欢她的题材……喜欢她的全部。

初读这首诗的时候,我以为是在表达父母离异对女孩子的伤害的主题,因为谈到了父亲自然想到母亲,如果将野桃花认为是父亲送的话,另一枝想必送给了妈妈。由此,表达了女孩子对母亲的思念之情。一句“却从没人问起”,便是女孩子深深思念的心

后来在网上看到别人别人解读为女孩子的初恋,觉得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

下面从抒发女孩子思念母亲的角度进行文本细读。

一开头,诗人写道“她走来”,而第二句,又写了“走来”,还加上了“断断续续地”,这不是重复吗?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断断续续地走来呢?”

这是从旁观者的视觉体验出发考虑的。

旁观者首先注意到了有人走来,一开始自然不能看个仔细,简单的一句“她走来”,引起了读者的注意,使读者将注意力集中到这个女孩子的身上。

后面诗人没有写女孩子是多么地貌美,没有写女孩子的衣着,甚至没有写女孩子的神情,而是写女孩子的动作——断断续续,这是因为穿什么不重要,诗人就是要去掉一切[矫饰]],直言女孩子的内心。

为什么没有写女孩子的神情呢?可能是因为她低着头吧,如此羞涩如含苞待放的美感就显现出来了。

为什么断断续续呢?是犹豫?是不安?做多重解释亦无不可。

洁净的脚,凸显了女孩子清纯的美。

这不禁使我想到:女孩子是不是没有穿鞋呢?裸露的脚踩在地上,不是正如同一颗幼小稚嫩的探索世界的毫无防备的心吗?可想而知,这双裸露的美丽的小脚必然要遭受无数的伤痛,想至此不免使人心痛不已。

清凉的露水一定透过女孩子的脚心传到女孩子的心窝里了吧?

第二节,女孩子犹豫地望着房屋和父亲,却没有进去。这说明女孩子对父亲的关怀很抵触。诗行里只提到了父亲,却没有提到母亲,那是因为母亲不在父亲身边、不在这个家里。女孩子的心里是想着母亲的。

“她用双手分开黑发 ”这个动作很是迷人。从读者的角度,看到了女孩子一双渴望的眼,这双美丽的眼望着房子,在渴望着什么呢?——母亲!

“桃”常被用来做“逃”的意象,这里也不例外。

默默无语中,一个“”字振聋发聩。而野桃花的“野”则象征了女孩子不甘被讨厌的父亲所“囚禁”、渴望自由的心。

“送给了谁?无人问起”,女孩子寂寞无依的心,又有谁敢问呢?有谁能承受与她同样的伤痛?

第三节中,风是潇洒的象征,在春天里潇洒,对失去的释怀但也永不忘记,这对于一个女孩子来说是多么伟大的感情啊!

秋天使人容易引发“忧伤、思念”等情绪。而月亮更是诗人寄托思念常用的意象。月亮只有在中秋节那天才是圆的,才是完满的,女孩望月的画面是如此地凄清而美丽,给人以“哀而不伤”的感受,不可胜言。

“在我感觉到时,她已去了另一个地方”,女孩子心中炙热的想念所化成的行动自然十分迅速。

离开了那个厌恶的地方,女孩子终于来到了自己梦想的地方。“篱笆”象征着“隔离”,这里具有点睛的作用。自己与父亲间便是有一道高高的篱笆,因此女孩子才迫切地想要逃离。而“那里”的篱笆像一条小溪,篱笆与小溪都有隔离的作用,篱笆是人为的,小溪是自然的,小溪不像篱笆无情的耸起,是可以跨越的。使人将小溪单列一行所要强调的,也是这层意思。

雨过天晴,为这个女孩子祈福吧,愿她单纯美丽的心,能够永远不会受到黑暗的威胁。

作者简介

海子(1964—1989),原名査海生,1964年5月生于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高河镇查湾村,在农村长大。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自北大毕业后分配至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与龙家营之间的火车慢行道上卧轨自杀。在诗人短暂的生命里,他保持了一颗圣洁的心。他曾长期不被世人理解,但他是中国20世纪80年代新文学史中一位全力冲击文学生命极限的诗人。他凭着辉煌的才华、奇迹般的创造力、敏锐的直觉和广博的知识,在极端贫困、单调的生活环境里创作了将近200万字的诗歌、小说、戏剧论文,是中国新诗史上最优秀的诗人之一。[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