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兰中山公园
宜兰中山公园也称为宜兰公园,亦由于园内有著名的献馘碑,当地人亦直接用“献馘碑”来称呼该公园。设立于台湾日治时期的1909年,位于宜兰市的东南边,旧城东路尾,该公园是早期宜兰市唯一的休闲场所。[1]
目录
建筑
战后台湾政府为这个公园重新定名为“中山公园”,并历经多年的整顿美化,使园内景观焕然一新。基本设施包括凉亭、喷水池、草坪、儿童健步区、民众活动区、水域、健康步道区等活动场地。
建筑物方面,宜兰演艺厅座落在宜兰中山公园内,很多宜兰本地化的艺术表演都在这里演出。
献馘碑
在宜兰市中山公园内的东南侧,矗立著一座造形特殊且典雅的石砌碑塔,碑体下方刻著设立此碑的缘由,上方则刻有“献馘碑”三个大篆字体的标题。这个“献馘碑”造型肃穆,底座是被垫高的,强化其线条与收腰的处理,构成有层次的几何效果。另外,厚厚的底座向上接连著圆柱,柱头覆以圆盖,在顺势向上收窄到顶端的圆球,挺直耸立。
这个献馘碑纳骨塔屹立在此处近百年,是日治时期当地政府埋葬无主孤魂的纳骨塔,目的是为了纪念开辟宜兰地区初期被先住民所杀害的汉人。
原本宜兰高山上的原住民泰雅族,曾有“猎头”的习俗,尤其自吴沙入垦宜兰地区后,更常与汉人发生冲突,当时治台的清朝官员虽然多次派兵围剿但失败,甚至铩羽而归。
及至日治时代,日本势力进入山地,泰雅族人虽然奋力抵抗,但仍屈服强兵利器之下,被方迁离深山的祖居地转至靠近平地的地方,形成新部落。族群头目献出武器和猎获的头骨,从此革除出草猎首的传统,并誓言与其他族群和平相处。
当时宜兰仕绅为了纪念不再受泰雅族人猎头的威胁,于是筹钱立碑,塔下深埋泰雅族所献出的武器和所馘猎的头骨。因此过去常有人来此碑前,焚香祝祷,祈求先灵庇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