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宿州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宿州,安徽省地級市,東與江蘇省宿遷市接壤,西與河南省商丘市交界,西北毗鄰山東省菏澤市,南臨蚌埠市,北臨江蘇省徐州市。總面積9787平方千米。

宿州有小山口遺址、古台寺遺址。周朝時期始建蘄邑,隋唐年間,因京杭大運河通濟渠(汴河)段開通,置宿州,是楚漢文化、淮河文化的重要發源地。宿州號稱雲都,擁有中國華東地區最大的雲計算數據中心。是CG動畫集群渲染基地,中國5大量子通信節點城市之一。

宿州市是安徽省文明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智慧城市[1]、「寬帶中國」示範城市、「質量之光」年度質量魅力城市。宿州有皇藏峪、新汴河、五柳風景區、宿州三角洲公園、閔子騫祠、樂天園、宿州古城牆等旅遊景點,有閔子騫、子張、齊白石、劉伶、嵇康、嵇紹等歷史名人。

2018年末,宿州市下轄1個市轄區、4個縣,另設有2個功能區 ,常住人口568.14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630.22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53.62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600.57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776.03億元,三次產業結構比為15.6:36.8:47.6,人均生產總值28757元(折合4346美元)。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宿州市位於安徽省北部,襟連沿海,背倚中原,素有安徽省北大門之稱。東至東北與江蘇省宿遷、徐州接壤,西至西北與河南省商丘、山東省菏澤毗鄰,南與安徽省蚌埠、淮北相連。介於東經116°09′—118°10′、北緯33°18′—34°38′之間,總面積9787平方千米。

地質構造

宿州市在大地構造單元上屬中朝准地台區的淮北盆地一穹隆分區。丘陵地區基岩局部出露,岩性以寒武、奧陶、震旦紀白雲質灰岩為主。含有部分頁岩、砂岩、石英岩。由於受多次地殼運動的影響,岩石多支離破碎、裂隙溶洞發育,透水性強。第四系鬆散沉積物分布較廣,岩性為粘性土,礫石及砂。區內構造有東西的構造帶、新華夏構造帶、弧形構造帶、南北向構造帶。自南向北有蚌埠、固鎮、沛縣三個東西向隆起,隆起之間為相對的凹陷區。宿縣北部的苗安、灰古至四鋪一線,有東西斷層,此斷層對淮北水文地質條件起着控制作用。斷層以北的相對上升區,為基岩地下水強徑流交替帶,斷層以南基岩地下水降徑流滯緩,水質水量較北部有明顯差異。

地形地貌

宿州市位於淮北平原中部,地貌要素的差異較大,大體上可分為丘陵、台地、平原三大類型。

丘陵

丘陵主要集中分布在濉河以北,面積597平方千米,占全市總面積的6.1%,丘陵地的基岩除極少數為酸性和基性岩漿岩外,主要為震旦紀—奧陶紀的石灰岩及少量砂岩、頁岩。水熱條件雖不足以使灰岩發育成大規模的喀斯特地貌,但崎嶇石牙和小型溶侗發育相當普遍。高丘:主要分布在濉河以北的京滬鐵路兩側,海拔高度一般為200至250米,少數高達250—395米。其發育受褶皺構造的影響,成帶狀;由於灰岩岩性較堅硬,難破碎,其坡度多在25度上下,從而使陡坡高丘與緩坡高丘相互交叉存在,其殘積、坡積物除山麓部分能連片較厚外,一般僅呈雞窩狀。基岩裸露地占有很大比例,故其有相當一部分難以利用。低丘:主要分布在濉河以北宿縣東北部和靈璧九頂、漁溝一帶。海拔高度一般為100—200米,只有黑峰嶺才略超過200米。低丘基岩雖然亦以灰岩為主,但坡度一般在25度以下,坡積、殘積物較厚而連片,林牧業利用條件較好。

台地

台地主要分布於丘陵地的四周,面積292平方千米,占宿州市土地總面積的2.9%,台地根據其台面組成的物質不同可分為兩類:一是剝蝕堆積台地,其地面先被夷平,後抬升,再經剝蝕堆積的台地,主要緊挨丘陵分布,分為二級,第一級台地高出洪積扇、洪積平原或砂姜黑土平原,或黃泛平原5米左右;台面堆積物主要為黃色粘土,屬坡積物;台面坡度一般多在5度以下,切割深度常可達3至5米;第二級台地,高出於第一級台地2至5米;台面堆積物主要為紅色粘土,屬於殘積、坡積物。台面坡度一般多在5度以上,切割深度常可達5米以上。剝蝕堆積台地由於地勢較高,而土層又粘重。故其易旱,水土流失也較嚴重。二是沉積台地,主要分布於泗縣東南的墩集一帶,分為二級,一級為高出於平原5米左右,台面較窄,但平坦,組成物質主要為綜黃色粘土,含鈣質結核和鐵錳結核;第二級台地高出第一級台地,也在5米左右。這級台地台面廣,亦較平,但可偶見土狀突出物。台面組成物質主要為黃色、黃褐色亞粘土,並含有大量的鈣質結核和鐵錳結核。[2]

平原

平原是宿州市地貌中的主體,面積8897.06平方千米,占全市土地總面積的91%。以五千分之一至萬分之一的比降由北向南,由西向東呈緩傾斜狀;各地的中、小地貌形態及沉積物的性質又各自迥異,大致分為三種類型:

一是洪積扇和與洪積平原。由丘陵地區河溪的洪水沉積作用所形成的洪積扇及由洪積扇聯合組成的洪積平原,面積260平方千米。存在於丘陵間和丘陵、台地的邊緣,但由於其形成時間長,且覆蓋於砂姜黑土之上,為一種現代沉積,故土質較肥,為丘陵地邊緣的重要耕作地。

二是黃泛平原:黃泛平原是因黃河從漢武帝元光三年(前132年)起多次潰堤決口改道南泛所形成,面積5657平方千米。由於黃泛平原的沉積物質主要來源於黃土高原,可溶性鹽類的含量較多,所以地表易於鹽化、鹼化。根據地貌分類,又分為黃泛高灘地、黃泛決口扇、黃泛緩坡地、黃泛窪地等四種類型。

三是黃泛砂姜黑土平原,主要分布於市境南部,即宿縣、靈璧、泗縣的南部,面積2980平方千米。砂姜黑土平原由於它一方面既以七千五百分之一、萬分之一的比降由西北向東南傾斜,一方面又自河岸向河間地區微凹,故又稱為緩傾斜微凹平原。由於在這裡有多條淮河支流平行穿過,地面被分割成多塊而位於兩河間,故又稱為河間平原。砂姜黑土平原所發育的土壤為砂姜黑土,根據其成因,又可分為河岸高地、河間窪地、緩傾地。

山脈

宿州市濉河以北地區的蕭縣、宿縣、靈璧、泗縣部分,分布着綿延的島狀低山殘丘,屬於淮陽山脈余脈,系古生代構造帶。在250萬年前開始的新構造運動中,為緩升降交替區,大部分地區沉陷,少數地區相對隆起而形成。高度多在200米左右,最高的大官山在蕭縣境內,海拔395米。

氣候特徵

宿州市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區,主要特點是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光照充足,降雨適中,但往往因為降水集中,易造成洪澇災害。

氣溫

宿州市多年平均氣溫為14℃至14.5℃,1月份平均氣溫最低為-0.6至1.0℃,小於-10℃的極端最低氣溫平均每年0.8至5.8天,小於或等於-20℃的極端最低氣溫約十年一遇。7月平均氣溫為27.2至27.6℃,大於或等於35℃的最高氣溫為每年14至18天,大於或等於40℃的極端最高氣溫年平均為0至0.5天。氣溫年較差一般在26.5至28.1℃,平均日較差9.1至10.7℃。

日照

宿州市全年太陽輻射總量為124.1至129.4千卡/平方厘米年之間,全年日照時數為2322.9至2471.7小時,日照百分率為50—60%,日照時數和百分率由南向北同步增加。

降水

宿州市年平均降水量在774至896.3毫米之間,其地理分布東南多,西北少。年降水總量雖較充沛,但各季降水分布極不均勻,一般春季降水量136.1至180.8毫米,占全年總降水量的18—26%。春雨年際間變化較大,相對變率在35—45%,春播期的4月,各地降水往往僅占全年降水量的8%左右,因此,常常出現春旱。夏季降水高度集中,歷年平均為449.1—500.8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50至60%。秋季降水量在141—159.1毫米之間,變率亦在30—40%之間。冬季雨雪較少,一般在45.6—60.1毫米,僅占全年降水量的5—7%。其相對變率在35—50%之間。個別年份雨雪多時可達100毫米以上,少時僅幾毫米。

水文概況

宿州市屬淮河流域,全市有主要河道70多條,分別屬於黃河、淮河水系。較大的河流有澮河、沱河、解河、濉河、奎河、蕭濉新河、新汴河、廢黃河、閘河、蕭濉引河、閻河、孤山河、灌溝河、股河、唐河、澮解河、方河、新河、郎溪河、歐河、新霞河、倒流河、洪河、減河、洪減河、大沙河、王引河、龍河、積穀河、岱河、利民河、湘西河、毛河、港河、蕭濉運河、三龍支河、石樑河、龍河、潼河、老濉河、小黃河、小淒河、新濉河、新沱河。

土壤類型

宿州市土壤共有6個土類,12個亞類,26個土屬,近70個土種。就地貌類型,成土原因和地域特徵,可分為三大土區。

低山殘丘土壤 包括黑色石灰土、山紅土、山黃土、山淤土等,習慣稱為山地土壤。大多分布在蕭縣東南部和宿、靈、泗縣的中、北部。

黃泛平原土壤 只有潮土一個土類,習慣稱為沙淤土,集中分布在黃河故道及汴河以北,土種比較多,主要有沙土、淤土、花鹼土、兩合土等。

河間平原土壤 共有2個亞類,七個土屬,18個土種,主要是砂礓黑土和零星分布的坡黃土。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宿州市樹種有53科270餘種。天然林僅存於皇藏峪和大方寺、秦山等地區,計有140餘種。上層木有黃檀、青檀、黃連木、栓皮櫟、五角楓、椴、黃楨,並有楝樹、山槐、大果榆、楓楊、八角楓等。小喬木層,林下灌木主要有雞麻、衛茅、山胡椒、五加、小葉鼠李、二色胡枝子等。村莊附近,道路兩旁常見樹種有側柏、水杉、榔榆、刺槐、槐、臭椿、香椿、苦楝、泡桐、梓楸、小葉楊、旱柳、銀杏、桂花、白榆、大官楊、梧桐等。常見灌木有臘條、杞柳、紫穗槐等。

宿縣市有中藥材236科1065種。其中植物藥材162科893種;動物藥材74科115種;礦物藥材9種;其它類藥材84種,主要品種有紫苑、薏米、荊芥、蘆巴子、紅花、蓮心、芡實等。經濟價值較高的藥材有半夏、元胡、百合、貝母、金銀花、芋肉、杜仲等。 水生植物有9科11種,主要有馬來眼子菜、苦草、金魚藻等。水生經濟作物有蘆葦、藕、蒲草、菱白等。

動物資源

宿州市野生動物有獾豬、獾狗、狐狸、野貓、黃鼠狼、野兔等。

鳥類有鷹、雁、白鴛、鴛鴦、灰鶴、斑鳩、鴿、雀、燕、鵲、鵪鶉、黃鶯、畫眉、鶉鷹、貓頭鷹、百靈、布穀鳥、鸕鶿、鴉、托白練鷦鷯、鷯鴿、雉等110多種。

魚類有7目15科49種,主要魚種有草魚、鰱魚、青魚、鱅魚、鯉魚、鱔魚、泥鰍、鱖魚等。底棲生物11種,有螺、蚌、水蚯蚓等。還有中華新米蝦、秀麗蝦等類和蟹、龜、鱉等。

礦產資源

宿州市有礦產資源28種,其中已探明一定儲量的有17種,現已開發利用的有11種,以能源、非金屬礦產為主,保有儲量大,主要礦產地分布集中。其特點:一是礦產種類多,潛在價值大。發現的礦產有煤、煤層氣、鐵、鉛、鉀、白雲岩、石灰岩、石英岩、硬質高嶺土、耐火粘土、瓷石、金剛石、礦泉水等;已查明儲量的有煤、鐵、鉛、白雲岩、水泥用灰岩、硬質高嶺土、耐火粘土、瓷石、飾面石材等。大宗礦產為煤炭、煤層氣、白雲岩、石灰岩、硬質高嶺土、瓷石、鐵;有找礦前景的為石油、天然氣、金剛石、含鉀類岩石、石膏、金、銅、鉛、石灰岩類觀賞石、礦泉水等。二是礦產分布廣,優勢礦產儲量大。白雲岩、大理石(飾面用灰岩)、耐火粘土位居安徽省第一,瓷石居安徽省第四。

人口

截至2018年末,宿州市戶籍人口656.56萬人,其中:出生人口9.53萬人,出生率為14.52‰;死亡人口5.76萬人,死亡率為8.73‰;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79‰。年末常住人口568.14萬人,城鎮化率42.74%,比上年提高1.18%。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