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平安夜 |
中文名 : 平安夜 外文名 : Silent Night,Christmas Eve 時 間 : 每年12月24日 |
平安夜,(Silent Night),即聖誕前夕(Christmas Eve,12月24日),在大部分基督教國家是聖誕節的一部分,但現在,由於中西文化的融合,已成為世界性的一個節日。
平安夜傳統上是擺設聖誕樹的日子,但隨着聖誕節的慶祝活動提早開始進行,例如美國在感恩節後,不少聖誕樹早在聖誕節前數星期已被擺設。延伸發展至今平安夜不僅是指12月24日晚了,指的是聖誕前夕,特指12月24日全天,但由於一般節日氛圍在晚上容易調動起來,大型活動都集中在晚上,故被稱作平安夜。屆時,千千萬萬的歐美人風塵僕僕地趕回家中團聚。聖誕之夜必不可少的慶祝活動就是聚會。大多數歐美家庭成員團聚在家中,共進豐盛的晚餐,然後圍坐在熊熊燃燒的火爐旁,彈琴唱歌,共敘天倫之樂;或者舉辦一個別開生面的化妝舞會,通宵達旦地慶祝聖誕夜是一個幸福、祥和、狂歡的平安夜、團圓夜,期待着聖誕節的到來。據說聖誕之夜,聖誕老人會悄悄地給孩子們準備禮物放在長筒襪里。 [1]
節日沿革
聖誕新年
聖誕節是12月25日,平安夜是指12月24日是聖誕前夕,稱為聖誕夜,也稱為平安夜。屆時,千千萬萬的歐美人風塵僕僕地趕回家中團聚。聖誕之夜必不可少的節目是Party或聚會。大多數歐美家庭成員團聚在家中,共進豐盛的晚餐[2] ,然後圍坐在熊熊燃燒的火爐旁,彈琴唱歌,共敘天倫之樂;或者舉辦一個別開生面的化妝舞會,通宵達旦地慶祝聖誕夜是一個幸福、祥和、狂歡的平安夜、團圓夜。聖誕之夜,父母們會悄悄地給孩子們準備禮物放在長統襪里。
聖誕夜的高潮是基督教堂在聖誕夜舉行的活動。聖誕夜彌撒一般分為兩次,晚上9~10點的一次對教眾舉行;另一次是子夜時分的大彌撒,這是聖誕夜的高潮。子夜大彌撒在午夜結束,此時,正好聖誕節來臨,常常伴隨着教堂的鐘聲,敲響了對世界的寬恕、祝福和歡樂、幸福。
唱聖誕歌
聖誕夜唱聖誕歌,這是古老的傳統;據不完全統計,全世界有記載的聖誕歌約有上千首;久唱不衰的有五十幾首,而最有名的聖誕歌是《平安夜》。這首歌共有6小節,通常流行的是3小節(原作中的第一、第二和第六小節)第一節的歌詞大意為:平安夜,神聖的夜!/人人安息,/至聖獨醒。/慈祥鬈髮的兒子,/睡吧,在美妙的寧靜中,/睡吧,在美妙的寧靜中。第一句就是「平安夜」,歌名因此也叫《平安夜》,從此,聖誕夜就得名「平安夜」。[3]
1792年12月11日,約瑟夫·莫爾作為編織女工安娜·朔伊貝爾和當地駐軍的一個步兵的私生子在奧地利薩爾茨堡出生,父親因害怕而逃走。洗禮時,只好請了薩爾茨堡的一個名叫約瑟夫·沃爾格穆特的劊子手當教父。莫爾心地善良,好為弱者、窮人和孩子們做事,但不幸的身世使年輕的莫爾不斷受到驅趕,直至1815年,莫爾才擔任薩爾茨堡附近奧伯恩多夫小鎮的牧師,在那兒的集市上認識了來自鄰鎮阿恩斯多夫的小學教師和集市組織者弗蘭茨·克薩弗·格魯貝爾,兩人成了好朋友。莫爾(作詞)和格魯貝爾(作曲)合作的聖誕歌《平安夜》於1818年12月24日首次在奧伯恩多夫鎮教堂演唱,由於管風琴被老鼠咬壞,臨時改用吉他伴奏。順便提一下,《平安夜》幾乎譯成了全世界所有的語言,歌詞原文是用德語寫的,第一句是Stille Nacht(寂靜的夜或安靜的夜),安靜或寂靜與「平安」還是有區別的,但最早就以「平安夜」被譯成了中文,先入為主吧。
1914年12月24日,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各國士兵自發停戰,他們從廣播中聽到了奧地利歌劇女演員奧麗絲·舒曼演唱的《平安夜》。此時此刻,她的兩個兒子都在前線聆聽母親的演唱,一個在德軍的戰壕里,另一個在協約國軍隊的前沿陣地,他們多麼希望戰爭早日結束,回家和母親團聚,《平安夜》見證了世界人民渴望和平的心愿。
節日習俗
天主教俗
天主教的聖誕節在平安夜開始。除非當日是星期日,守夜的聚會據說是在12月24日早上。然而,在午夜前參加聖誕節的聚會是不被允許的。聖誕季節繼續直至1月4日,如當日是星期六,則至1月5日。
基督教俗
傳統上不少基督徒會在平安夜參與子夜彌撒或聚會,通常在世界各地的教堂內舉行,以表示聖誕日的開始。一些教會則會在晚上較早時間舉行燭光崇拜,通常會有耶穌降生故事的話劇表演,亦會享用大餐,一般會有火雞或火腿作為主菜。
節日佳音
基督教社會中,平安夜這天,每家按傳統都要擺放一棵聖誕樹。當晚,全家人會團聚在客廳中,圍繞在聖誕樹旁唱聖誕歌曲,互相交換禮物,彼此分享一年來生活中的喜怒哀樂,表達內心的祝福及愛。在這天晚上都會看到一群可愛的小男生或小女生,手拿詩歌彈着吉他,一家一家的唱着詩歌報佳音。
據說耶穌誕生的那一晚,一在曠野看守羊群的牧羊人,突然聽見有聲音自天上傳來,向他們報耶穌降生的好消息。根據聖經記載,耶穌要作世人的王,因此天使便透過這些牧羊人把消息傳給更多的人知道。
後來人們就效仿天使,在平安夜的晚上到處報人傳講耶穌降生的消息,直到今日,報佳音已經變成聖誕節不可缺少的一個節目。整個報佳音的活動大約要持續到第二天凌晨四點左右才結束。
西方國家
平安夜亦被認為是聖誕老人及其他地區類似人物四處向好兒童派禮物的時間。在意大利,禮物在平安夜當日早上已開啟,而在英國、愛爾蘭、瑞典、丹麥、挪威、芬蘭、葡萄牙及波蘭,聖誕禮物通常在平安夜晚上或聖誕日早上開啟。在德國大部分地區,聖誕禮物則在平安夜晚上(德語 Bescherung)開啟。在冰島聖誕節在平安夜下午6時開始,教堂鐘聲會被敲響,人們會與家人一起享用節日晚餐,之後便會拆禮物,一起渡過晚上。在北美洲,大部分家庭會在聖誕日早上拆禮物。對於已離婚的家庭,孩子可能分開兩日與父親或母親其中一方慶祝。在西班牙禮物則要到1月6日顯現日(Día de reyes)早上才會被拆。不少傳統聖誕故事都在平安夜晚上發生。
在日本,大多數人都信奉傳統的神道教以及佛教,聖誕節的宗教氣息淡薄,一般人鮮少注意聖誕節或平安夜的宗教意義。大多是年輕人受到商業炒作的影響,將聖誕節等同於禮物交換、狂歡節或是情人節的延伸,年輕人開派對,情侶往往在聖誕夜約會、吃大餐,造成餐廳與旅館人潮遠多於教堂的現象。
華人聖誕
在台灣,原本只有占人口少數的基督徒以傳統方式慶祝,然而近年受到西方文化的刺激,以及日本節目、ACG文化的影響,在年輕人之間興起了過平安夜的風潮,慶祝的方式除了移植自日本及美國之外,許多地方還會舉辦聖誕狂歡舞會。此外,浪漫氣氛濃厚的假期容易導致縱情,再加上未採取適當的避孕措施,平安夜後往往出現女性的墮胎潮。
中國也非傳統基督教國家,然而香港及澳門在殖民時期分別受到英國及葡萄牙的影響,平安夜是年輕人、小孩子以至所有人都會慶祝的日子。數以十萬計的香港市民會到尖東欣賞聖誕燈飾,及到酒店吃自助餐;不少人會在平安夜交換禮物,年輕情侶則會到尖沙咀欣賞聖誕燈飾,開聖誕派對,或到蘭桂坊等地狂歡,基督教及天主教徒則會參加報佳音等宗教聚會。平安夜也令不少年輕人在這晚「初嘗禁果」,因此當地有「平安夜,失身夜」之說,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母親的抉擇等組織每年都接到不少求助。在澳門,每逢踏入十二月大街小巷都會粉飾得充滿濃厚的歐陸聖誕氣氛,聖誕樹、馬槽、彩帶、燈色隨處可見。在平安夜,年青人聯朋結隊到中區逛街,又喜歡到議事亭前地和大三巴牌坊欣賞分別由天主教會和基督教團體所舉辦的聖誕報佳音。到了午夜,澳門各堂區的天主教堂分別舉行聖誕子夜彌撒,尤其以主教座堂人數最多,聖誕鐘聲遍及全城,即使非天主教的市民也喜歡到教堂感受聖誕節的宗教氣氛。而澳門的皇朝區亦人潮如鰂,年青人到酒吧狂歡佳節。
視頻
Silent Night (平安夜英文版,帶歌詞)
安德烈·瑞歐聖誕歌曲《平安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