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廣九大馬路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廣九大馬路
圖片來自ke

广九大马路广州越秀区一条东西向马路,长162米,阔17米,因为近旧广九火车站而得名。

广九大马路是越秀南路的延伸,而今两者分界是东濠涌,该处亦是东濠涌高架桥的入口。

越秀区

越秀区中国广东省广州市的一个市辖区,是广州老四区(越秀、东山、荔湾、海珠)之一,因越秀山而得名。区人民政府驻越华路183号。越秀區總面積33.80平方公里,總人口115.72萬人,本区是广东省面积最小,人口密度最高的市辖区之一,达平均每平方公里52834人,为全球同类行政区中第四。現為广东省人民政府广州市人民政府駐地。

歷史

越秀区区域,是古代广州城所在地。广州作为历代州、郡、县治所和南越国都城,其行政中心,多在今越秀区范围内。

秦始皇三十三年统一岭南,设南海郡,郡治番禺城就在今越秀区内。而越秀區的區域分屬南海縣和番禺县。隋朝开皇十年,将番禺县并入南海县,唐朝长安三年重置番禺县,现长塘街以西属广州城,文明路以北一小部分隶南海县,余归番禺县管辖。五代时,刘岩建南汉国于岭南,定都广州,将广州改名兴王府,废南海县,並將其轄區併入兴王府。宋朝开宝五年南汉灭亡後,番禺县并入南海县,属广州府治。宋朝皇祐三年,从南海县分出番禺县。將广州城以广州府署为中心点,西属南海县,东属番禺县,今越秀區再次分屬兩縣。明朝洪武三年,番禺县置鹿步巡检司,今越秀区辖区東部均属鹿步巡检司管辖。清末广州第一次划界,今越秀区区域在警界范围内。光绪三十一年,巡警总局改组,今越秀区大部分属老新城、东南关区域。1921年至1949年期間,今越秀区范围大致屬於下列11区:西山区、德宣区、惠福区、靖海区、小北区、太平区、永汉区、东堤区、东山区、大东区和前鉴区。

而越秀区之名始于1950年6月,当时广州市將原西山、德宣和小北3个区合并为越秀区,因区内有越秀山故名越秀。而當時惠福区、太平区、永汉区和大东区都在現越秀區地界內。1952年9月,越秀區改稱北區,而東區和部份中区都在今越秀区地界內。1960年7月,中区的8条行政街并入北区,合称为越秀区。

2005年5月,广州市調整行政區劃,将原东山区的行政区域,白云区的矿泉街道,天河区的登峰街道、天河南街道的杨箕和中山一2个居委会、沙东街道部分区域划归越秀区管辖。

广九火车站

廣九鐵路(亦称九廣鐵路廣九綫九廣綫),是指1911年起連接廣東廣州香港九龍鐵路,也是第一條連接香港及中國大陸的鐵路。興建之時分為兩部份,中國大陸境內的路段稱作華段,香港境內的路段稱作英段(當時香港是英國殖民地),路軌等基建設施分兩地管理。鐵路始建於1906年,英段於1910年通車,華段則於1911年通車。來往兩地的直通車服務曾因二戰及後來中國大陸政權变更而停辦。該路段後來亦因停办分拆为华段与英段,华段在1949年10月改名为廣深鐵路至今,而英段的名称则保持至1996年因新建西部走廊鐵路九廣西鐵而更名爲九廣東鐵(現東鐵綫)。隨著中國實行改革開放,1979年4月广九直通车复办,至今仍经此路綫来往广州以及香港两地。

广九铁路是中国最早期修建的铁路之一,现在中国大陆以及香港均已没有广九铁路作为整条铁路线的概念。而在华段以及英段分拆之后,廣州深圳之间的铁路称作廣深鐵路,而香港境内段则经历数次变迁,现为港鐵東鐵綫

策劃建造

背景

英国于1842年获得香港岛后就宣布香港自由港,着手逐步将香港建立为东方的自由贸易枢纽。1850年至1851年期间由洪秀全等人发起的太平天国反清运动,大量华南商人进入香港避乱,导致香港人口急速增长;与此同时,香港也开始成为亚洲的重要货物转口港。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粤、港两地的人口、货物运输越趋频繁。

光緒十六年(1890年)末,時任广东候补知府易学灏奏请两广总督李瀚章,拟以凑集商股方式,修建省城广州至香港九龙半島的铁路,加强两地的交通联系。易学灏建议,铁路从广州的黄埔出发,经东莞太平镇至九龙半岛的深水埔(深水埗)。当时的深水埗正正位于边界以北,仍属新安县管辖,因北京条约的签订而成为一个边界小镇和渔村,其地位日益重要;而英国的野心仍然在膨胀,在签订北京条约后不久就擅自将深水埗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图谋占领整个九龙半岛。一直对铁路持开明态度、主张兴建铁路的李瀚章,对易学灏的建议亦表同意,并于1890年10月写就《在籍知府易學灝請由省河至深水埔試辦鐵路似可准行請核復飭遵由》上报朝廷请求批准[1],惟清廷因当时因正在筹建卢汉铁路东三省铁路(关东铁路),负担甚重,且粤汉铁路尚未形成,“省河至深水埔”的铁路计划未被批准。

參考文獻

  1. 件名:在籍知府易學灝請由省河至深水埔試辦鐵路似可准行請核復飭遵由.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2011-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