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張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張曙
張曙.jpg

張曙

(1908年9月18日-1938年12月24日),原名張恩襲安徽歙縣人,中國知名音樂家

生平

他從小受徽戲音樂的薰陶,8歲時已能操琴為徽戲伴奏。1927年,考入上海藝術大學,加入田漢創辦的「南國社」。次年,考入上海國立音樂學院,主修聲樂,副修大提琴鋼琴琵琶作曲。1930年,因參加進步活動而被捕入獄。[1]

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與聶耳任光等組織「蘇聯之友社」,研究、探討中國歌曲創作的發展,並積極投入社會上的革命音樂活動。

抗日戰爭爆發後,與冼星海等人組織了「全國歌詠協會」,翌年,參加了以郭沫若為領導的中國國民黨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在武漢積極開展抗日救亡歌詠活動。1938年12月,他隨第三廳遷往桂林,繼續堅持抗日救亡音樂活動。1938年12月24日,他與愛女張達真在日本飛機轟炸身亡,享年30歲。

張曙墓位於今桂林七星區

個人軼事

靈境忠魂

「山水吐納開靈境,靈劍溪畔安忠魂。」這是桂林市東郊的七星山下靈劍溪畔張曙陵園的輓聯。人們在這裡建立了追悼他的墓園。殉難的當天下午,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3廳、救亡日報社、演劇隊的戰友們一齊趕到文昌門,在林路周鋼鳴常任俠等的協助下,把張曙和他女兒的遺體殮入棺中。12月26日下午在桂林中學文廟門前,第3廳廳長郭沫若與第3廳在桂全體人員、孩子劇團、新安旅行團和演劇隊的代表數百人為張曙舉行葬禮,郭沫若不僅主持葬儀。黃自死於病,聶耳死于海,張曙死於敵機轟炸,重責寄我輩肩頭,風雲繼起!《抗戰》歌在前,《大路歌》在後,《洪波》歌在聖戰時期,壯聲破敵奴奸膽,豪傑其興!演劇九隊和抗宣一隊分別扶着「血債要用血來還!」「用血腥的戰鬥作我們的回答!」的橫標,當天下午在林路、葉淺予、常任俠和演劇九隊隊員的護送下,把張曙父女的遺體安葬在南門外將軍橋附近的涼水井,郭沫若題寫墓碑,正面是「音樂家張曙父女之墓」,背面是「中華民國二十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敵機轟炸桂林,張曙同志及女兒同時遇難」。

1939年3月12日下午,桂林音樂界為懷念和追悼敬愛的戰友,在抗宣一隊的駐地舉行桂林音樂界追悼張曙大會。同時舉行張曙遺作演奏,各救亡團體及音樂界知名人士演唱了張曙遺作《壯丁上前線》、《趕豺狼》、《負傷戰士歌》等。在張曙逝世一周年那天,桂林音樂界9個團體在樂群大禮堂舉行紀念大會,演唱了32首抗戰歌曲。《救亡日報》出版了「音樂家張曙殉難周年紀念特刊」。1940年9月3日,重慶文化界舉行追悼張曙紀念會,周恩來出席紀念會,在會上發表講話,說張曙創作的抗戰歌曲,其力量「是永遠永遠不能磨滅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6年經提議,在中央文化部、中國音協以及廣西省市黨委的關懷下,把張曙父女的遺骨遷至七星公園普陀山北麓風景秀麗的靈劍溪畔。郭沫若重寫碑文「音樂家張曙同志之墓」,孫慎代表中國音樂家協會參加遷葬儀式,張曙的夫人周畸也從北京趕來參加。郭沫若早年題刻原碑同時安放在墓的右側。1979年5月30日,文化部、全國音協、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局、文聯、音協、廣西藝術學院及桂林市文化局在桂林聯合舉行紀念張曙活動,重刻了墓碑,碑文「音樂家張曙同志之墓」是郭沫若1963年10月7日的手跡。30日晚上,在灕江劇院隆重舉行紀念音樂家張曙誕辰70周年紀念會,全國人大常委、中國音協主席呂驥,中央音樂學院院長趙渢、中央樂團團長李凌和張曙的愛人周畸、女兒曙雲、曙生專程從北京到桂林參加紀念活動。

相關資料

  1. [1]古詩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