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悼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悲悼 [bēi dào] 悲痛傷感。[1]
漢 蔡邕 《郭有道碑文》:「降言不永,民斯悲悼。」《隋書·孝義傳·徐孝肅》:「及母老疾, 孝肅 親易燥濕,憂悴數年,見者無不悲悼。」 清 戴名世 《疑解》:「昔者 孔子 刪詩,自《國風》、《小雅》,大半皆勞人、思婦、忠臣、孝子悲悼慘怛之音,其言至深痛不可讀。」
哀傷追念。
唐 穀神子 《博異志·沉亞之》:「久之,聞宮中出輦,鳴簫擊鼓,言葬 西施 。王悲悼不止。」 宋 樂史 《楊太真外傳》卷下:「此去 劍門 ,鳥啼花落,水緑山青,無非助朕悲悼妃子之由也。」 梁斌 《播火記》四九:「從這一天起,四十八村的人們,從春到夏,從秋到冬,年年月月悲悼死去的人們。」
悲悼 [bēi dào] 對死者的悲哀悼念。
漢.蔡邕〈郭泰碑〉:「降年不永,民斯悲悼。」《儒林外史.第四八回》:「一路看着水色山光,悲悼女兒,淒悽惶惶,一路來到蘇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