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慈菇 | |
---|---|
圖片來源 | 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5692663&sid=5905366 |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稱:慈菇 漢語拼音: |
慈菇,中藥名。為澤瀉科慈姑屬植物慈菇Sagittaria sagittifolia L.[S. trifolia L. var. sinensis (Sims) Makino],以球莖及全草入藥。秋季採集,洗淨曬乾。功能主治清熱止血,解毒消腫,散結。用於咯血,吐血,難產,產後胞衣不下,崩漏帶下,尿路結石,小兒丹毒;外用治癰腫瘡毒,毒蛇咬傷。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慈菇
別名:張口草、華夏慈菇、燕尾草
來源
澤瀉科慈菇屬植物慈菇Sagittaria sagittifolia L.[S. trifolia L. var. sinensis (Sims) Makino],以球莖及全草入藥。秋季採集,洗淨曬乾。
性味
甘、苦,涼。
功能主治
清熱止血,解毒消腫,散結。用於咯血,吐血,難產,產後胞衣不下,崩漏帶下,尿路結石,小兒丹毒;外用治癰腫瘡毒,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
內服0.5~1兩;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1]
摘錄
《全國中草藥匯編》
形態特徵
植物形態
多年生沼生或水生草本。單子葉植物,澤瀉科。多年生挺水植物。植株高大。葉叢生,基部有許多根須。根部附近生出纖細匍匐枝,秋後枝端膨大呈球莖,球莖直徑達3CM。葉片箭形,寬大,長20-30cm,葉基部左右兩側的裂片長度超過中央片。葉柄較粗壯,長50-80cm。花序圓錐形。根狀莖匍匐,末端多少膨大呈球莖。葉沉水、浮水、挺水,沉水葉條形或葉柄狀;浮水葉長圓狀披針形或卵狀橢圓形,基部深裂,長3-10厘米,寬2-7厘米;挺水葉箭形,全長6-15厘米,寬4-10厘米,通常頂裂片與側裂片近等長,稀側裂片稍長於頂裂片;葉柄長短隨水深而異,通常細胞間隙大,呈海綿質,基部鞘狀。
花葶直立,挺出水面,高20-90厘米。花序總狀或圓錐狀,分枝少數,細弱,具花多輪,每輪2-3花,在花序下部有時花與分枝同生於一輪。花單性;外輪花被片廣卵形,長5-7毫米,內輪花被片大於外輪,有時可長達1.2-1.5厘米,白色,基部具紫色斑點;雌花通常 (1-)2-3輪,花梗長1-1.5厘米,較粗壯,心皮多數,兩側壓扁,花柱自腹側斜上;雄花多輪,花梗細弱,長2-3厘米,雄蕊多數,花葯紫色,長約1.2毫米,寬約0.5毫米,矩圓形,花絲長1-1.5毫米,向下漸寬。
瘦果斜倒卵形或廣倒卵形,長3-4毫米,寬約3毫米,果翅邊緣整齊。種子灰褐色,長約2毫米,寬約1毫米,微彎。花果期7-9月。
藥物形態
性狀藥材性狀本品為卵圓形或長圓形,長3~7厘米,直徑3~4厘米,表面淡灰黃色或淡灰棕色,有環狀節,節上生易撕裂的鱗片,頂端為狹圓錐形的芽,基部具切斷的纖匐枝的痕。橫切面白色,粉質。氣微,微苦。以個大、質堅、色灰黃、粉性足者為佳。
生長環境
生於淺水溝、溪邊或水田中。我國各地普遍栽培,間或有野生。生於海拔2400m以下的路旁、空曠草地、溝邊、林緣、灌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