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披迈石宫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披迈石宫

图片来自travel

披迈石宫(泰语:อุทยานประวัติศาสตร์พิมาย)又称披迈历史公园,位于泰国的东北部之那空叻差是玛府披迈县里的佛教建筑群,建于公元968年至1001年间,被喻为“泰国吴哥窟”。在法国政府的帮助下,在1979年4月才对外开放。2009年1月已被申报为世界遗产。[1]

披迈石宫的主要建筑

  • 石亭,位于石宫入口墙外的左前方,是长方形的建筑物,根据建造位置而推测,可能是为国王或者宫廷内的官爵来访此石宫时,为了准备进行宗教上的祭祀典礼前的准备处与休息处,也是祭祀物品的准备与储存室,于公元1968年在此进行修复工程时,挖出许多古物,比如合金铜币,各种装饰配件和祭尊像。
  • 那伽桥,位于石宫南面入口大道,使用砂石建造,设计为十字形的那伽桥(蟒龙桥),长31.7米,宽4米,走道抬高,桥栏雕刻成那伽(蟒龙)石雕,在桥栏的盖头雕成正张开膨劲的七头那伽,此桥是开始进入披迈石宫宗教圣地的始点。根据宇宙论的箴言,相信为人间通往天堂的踩道,这是大乘佛教及印度教中流传至今的信条。
  • 瞿布罗外层(拱门),设置于外围墙的正中央,石宫范围内四面所有人口拱门规划成十字形,而门道的设计都排在一直线上,南边和北边的拱门在围墙正中央,西边和东边的拱门稍偏北,但全都牌在同一直线上,东西南北方向所有的拱门排列规划成十字形,在外围墙之内已属天堂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 十字形走廊道,用砂石建造的露天走廊,为连接南面内围墙的拱门,内围墙围绕著石宫主塔,此墙设计有走廊抬高于地面1米,分有三条走到也规划成十字形,修复工作中发现许多破碎的屋顶瓦片和陶土片,推测原貌为木枝柱结构有屋顶的无壁走廊道。
  • 藏经楼,位于西边外围墙与内围墙之间平地上,以砂石筑成的两座相同的长方形楼塔,有抬高与地面一米,格为长方形一间通到底,地面上发现正四方形柱坑痕迹,可能是屋顶枝柱坑,结果用木,屋顶是瓦片,相信是藏经楼。
  • 池塘,位于石宫外墙周围四边角落空地上都挖有一个池塘,以石柱格为池壁,发现用剩馀的建材,如石柱,墙砖,石门框等不规则的扑排垫于池底,周边设有寺庙,这些池塘的挖造为供寺庙饮用和其他日常用途,寺庙和池塘可能建于大城末期。
  • 瞿布罗内层和走廊,以砂石建造,抬高一米的内墙设有走廊围绕著石宫主塔,形状与瞿布罗外层相似,四面壁中央均设有拱门,有南北方向所有的门道都和披迈县大城门全都排列在同一直线上,南面拱门门框柱边上,雕刻有古代高棉文字记载说明著城邑的建造,尊像的雕制,并有提到宫内官爵的名字和国王的名字“达烂因陀罗跋摩一世”。
  • 石宫主塔,为披迈石宫内主要的部分,石宫主塔是宫内最大的建筑物,建于11-12世纪,用白色砂石建造,正面向南,不同于其他古高棉王国的宗教建筑物大多数正面向东方,主塔有两个主要建筑结构组成的,一是“莲花瓣”,二是“塔身”,在宫殿风檐和门楣雕刻著印度文学作品“罗摩衍那”或者佛教故事的图案,但只有在南面门楣上雕刻为那伽的图案。
  • 平台,位于内墙范围之内,石宫主塔东边的平地上有个平台以铁矾石建成切角正方形。
  • 婆罗门楼塔,是一座用砂石和砖石所建与红砖塔筑在同一地基上,与公元1954年发现七件用砂石雕刻成”湿婆林伽”,据说此楼用来进行婆罗门教的各种仪式,但根据设计形状与位置应该是藏经楼。
  • 红砖楼,建于11世纪,位于主体的右侧,四周设有门廊伸出,北边的门楣雕刻“迦尔纳猎野猪”的图案,其馀的门框上只残留著古高棉艺术雕刻痕迹于门框边上。
  • 婆罗门他王塔,此塔用铁矾石建成,位于主塔前的东南方向,设计为正四方形,四周有门廊伸出,塔内发现两件重要艺术制品,一是用砂石雕刻成大型禅定姿人物像,据说这是“阇耶跋摩七世”的尊像,民间称之为“婆罗门他王”的石像,另一尊是跪姿女人雕刻石像,但头与手臂断缺不齐,据说是“阇耶跋摩七世王妃”,民间称之为“欧拉嫔”现今两尊雕像展现在披迈国家博物馆。

影片

泰国:班莱寺+披迈石宫---环球旅行第192天

参考文献

  1. 披迈石宫,trav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