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斑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斑茅
1461750275102.jpg
圖片來源 http://www.39yst.com/zhongcaoyao/405628.shtml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斑茅

漢語拼音:Bān Máo
別名:大密、芭茅
性味:味甘、淡,性平
功能:具有活血通經,通竅利水的功效
主治:跌打損傷,筋骨風痛,閉經,月經不調,水腫盅脹

斑茅,中藥材名。為禾本科植物斑茅SaccharumarundinaceumRetz.的根。具有活血通經,通竅利水的功效。主治跌打損傷,筋骨風痛,閉經,月經不調,水腫盅脹。[1]

藥理簡介

中文名:斑茅

拼音名:Bān Máo

英文名:Root of reedlike sweetcane

別名:大密、芭茅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accharum arundinaceum Retz.

出處

出自崔禹錫《食經》

來源

藥材基源:為禾本科植物斑茅的根。

採收和儲藏

夏、秋採收,洗淨,曬乾。

原形態

斑茅,多年生草本,植株高大,可達2-4m,稈直徑可達2cm。花序以下無毛。葉片條狀披針形,長60-150cm,寬2-2.5cm,先端葉片不顯着退化。圓錐花序長30-60cm,寬4-13cm,主軸無毛;無柄小穗披針形,長3.5-4mm,基盤有遠較小穗為短的柔毛;兩穎等長,第1穎先端漸尖,有2脊,脊緣有長柔毛,第2穎舟形,頂端漸尖,上部邊緣有小纖毛,背部無毛,或有長柔毛;第1外稃和第2外稃頂端尖或有小尖頭,第2內稃長圓形,長約為外稃之半;雄蕊3,花葯長約1.8mm;花柱長而羽毛狀。穎果離生。花、果期5-10月。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生于山坡和河岸草地。

資源分布:分布於華東華中西南陝西等地。

栽培

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潮濕氣候。能耐旱、耐澇。宜選擇疏鬆、肥沃的砂質壤土栽培。

栽培技術

用地下莖埋植和壓稈繁殖法。地下莖埋植:冬、春季,挖起地下莖,每隔70-100cm開一橫溝,把地下莖平埋於溝內,覆土,地下莖要與水流與垂直方向。壓稈繁殖:7月,砍取當年長的莖稈進行埋植,壓土10-15cm厚,梢部露出地面約20cm。

田間管理

栽後每年中耕除草2-3次,並追肥。

性味

甘;談;平

功能主治

活血通經;通竅利水。主跌打損傷;筋骨風痛;經閉;月經不調;水腫蠱脹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60g。

複方

治月經後期

斑茅根一兩,茜草三錢,接骨金粟蘭二錢,鐵掃帚根五錢,胡頹子樹根一兩。水煎,加砂糖、水酒沖服。

各家論述

  • 1. 崔禹錫《食經》:主續絕傷,補中堅筋骨,益氣力,好令趨走。
  • 2.《嘉右本草》:主明目,多食其肉,益氣,助陰陽。
  • 3.《本草衍義》:久病虛損人食之,補氣。
  • 4.《綱目》:食之,令人不噎。[2]

摘錄

中華本草

參考資料

  1. 斑茅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斑茅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