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彝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此条目需要扩充。 (2019年7月14日) |
桓彝,(276--328),字茂伦,谯国龙亢人。
先祖桓范。父桓颢,官至郎中。彝少孤贫,安贫乐道,少与庾亮深交。惠帝时为州主簿,拜骑都尉,元帝为安东将军。善于鉴人[1],推荐徐宁给庾亮。苏峻之乱时,苏峻遣将韩晃攻之,俞纵败死,桓彝势孤,亦力战死。追赠廷尉,谥曰简。桓彝有五子:桓温、桓云、桓豁、桓秘、桓冲。
生平
桓彝,桓颢之子、桓温之父,东晋谯国龙亢(今属安徽省怀远县)人。生于世族大家,自幼聪明好学,能文善武。年长,以州主簿入仕,拜骑都尉。晋元帝时(317年--323年),迁中书郎、尚书吏部郎。后因王敦擅政,愤而弃职。太宁二年(公元324年),晋明帝下诏讨伐病危中的王敦,命为散骑常侍。
平定王敦之乱后,桓彝以功被封为万宁县男。时宣城境内常有变乱发生,有人举荐桓彝出任宣城太守,治理宣城。开始时,晋明帝不允,后有人再次举荐,遂补桓彝为宣城内史,史称其颇有政声,治下郡内生产发展,百姓生活安定。
咸和二年(公元327年),镇将苏峻以朝臣庾亮擅权专制为由,举兵反叛,进攻南京,史称“苏峻之乱”。桓彝得悉,当即率领义众欲赴南京讨伐叛军。他一面派遣朱绰前往芜湖讨伐叛军,一面向朝廷报告军情。坐镇南京的庾亮先是派遣大将司马流赶往慈湖与叛军交战,遭到惨败。司马流战死后,又命桓彝进击讨伐。桓彝考虑到宣城城防脆弱,难以防守,于是,先退据到广德,然后,又退据泾县,在乌溪岭修筑工事抵抗。当时,不少州郡都惧怕叛军势力强大,纷纷派人向叛军求和投降。
桓彝手下部将也劝他佯装与叛军议和,以避开叛军的势头,保存实力,遭到他痛斥:“吾受国厚恩,义当致死焉,能忍垢蒙辱,与丑逆通问,如其不济,此则命也。”于是,桓彝选择了奋力抵抗,派遣将军俞纵坚守泾城门户石兰。哪知,苏峻却派兵从东南方向包抄过来,攻破了石兰防线,进逼泾城。桓彝死守城池,叛军派人劝降,他坚守不从,终因势小力孤,城被攻破。桓彝在撤退的路途中被叛军杀害,时年五十三岁。
桓彝遇难后,宣城人纪世和收其遗骸葬于城北小镇东门渡。
后来,苏峻攻入南京,庾亮出走,苏峻独自把持朝政。没多久,于咸和四年(公元334年)即被荆州剌史陶侃和江州刺史温峤组织的联军剿灭。后人为纪念桓彝英勇抗敌的英雄气概,在他遇害处建起桓公墓,明朝正德年间(公元1506年--1521年)又在墓侧建造了桓公祠。[2]
参考资料
- ↑ 《艺文类聚》卷六引《晋中兴书》:桓彝“年在弱冠,便有知人之鉴。”
- ↑ 桓彝生平都经历了什么 晋朝大臣桓彝简介. 趣历史. 2018-11-02 [2019-02-13]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