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水道头文化园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水道头文化园区
图片来自玩全台湾旅游网

水道头文化园区为日治时期建在云林北港的第一净水场,也就是俗称的水道头,迄今约有七十馀年的历史,水场面积约1.28公顷,为当时最完善的水厂设计。取用北港溪水抽至厂内,经过过滤、沉淀、消毒等多重工序再透过帮浦运送至水塔,随之分配到各个人家。

现今的水道头文化园区内包含了水池、唧筒室和蓄水池等遗址。建于昭和5年(1930)的北港水塔分成三层,上层为圆柱钢筋混凝土蓄水塔,作为储水之用;中下层则为十角形构造物,原本搂空的空间,在民国51(1962)年进行局部增建,搭配圆拱型开口形成封闭空间,为办事处、会议室与维护空间。

三座200平方公尺左右的方形蓄水池旧时主要用以沉淀溪水,现在失去了过往的作用,却吸引了鸟类和昆虫齐聚,成为环境优美的休闲空间。[1]


景点介绍

小镇之源:水道头文化园区

原称为北港旧水塔的十字型水塔,现今成为北港游客中心,别看外型小巧可爱,它曾是全镇用水的重要泉源,也是北港镇硕果仅存的日治时期代表建筑。园区内有著百年老树、日式建筑及荷花池,可供游人游憩观赏、舒心怡情。

日文称为“水道头”的自来水厂,有取水井、沉淀、过滤、消毒等设施,为当时最完善的设计,处理好的水以帮浦打上水塔后送到每一住家,被称为“水道水”,亦即今日所谓自来水,而非来自地下水,供应北港居民饮水达一甲子以上,于1997年停用。 北港水塔建于昭和5年(民国19年,1930) ,俗称“水道头”,耸立在北港一号堤防旁,以北港溪流作为水源,钢筋水泥结构的十角造型非常特殊,一旁的抽水机机房以清水砖砌成屋身,是日治时期仅存的代表建筑。


水道头文化园区
图片来自玩全台湾旅游网

第1座 北港水道头文化园区

本园区原为日治时期1930年建成的自来水厂,具当时最先进的水厂设计,供应北港居民饮水达一甲子以上,于 1997年停止营运。后云林县政府陆续完成设施、建筑修复及环境整理后,规划为文化园区并以其俗名“水道头”命名之。

第2座十角水塔(贮水塔 )

高耸的“十角水塔”于1929年建成,塔高 20.4公尺,为 3层楼的钢筋水泥构造物, 1、 2楼为十角形、 3楼为圆柱体,每面开半月形格子窗,造型特殊,全台唯一,云林县政府于 2006年登录为县定古迹,是台湾近代公共工程之代表建筑。

水道头文化园区
图片来自慢游云林

第3座日式宿舍群

包含厂长及员工宿舍,于1929~1930年间建成,厂长宿舍为独栋一层木造建筑,外墙已改为砖造,员工宿舍群为一栋四户建日式建筑,皆经云林县政府于 2010年登录为历史建筑。

第4座 抽水机房(唧筒室)

抽水机房于1930年建成,内配有抽水机,主要功能是透过抽水机进行水池、水塔及水井间的配水,机房以清水砖砌成屋身,是展现日治时期工艺技术的代表建筑,经云林县政府于2006年登录为县定古迹。

第5座 慢滤池

区内共设置有三座滤水池,于1930年建成,是透过沉淀作用过滤水中杂质的自来水净化设施,因集水过程缓慢,也称“慢滤池”,现已改造作为园区内景观生态池。

第6座 抽水井(唧筒 井 )

园区内现有两座抽水井(唧筒井 ),于 1930年建成,第一唧筒井为原水抽水井,储存由北港溪引入的原水;第二唧筒井为清水井,储存加氯、消毒后之净水,经云林县政府于 2006年登录为县定古迹。

第7座 沉淀池

沉淀池于1930 年建成,主要的功能是过滤杂质,净化后的水会送到第二唧筒井,再从唧筒室送到贮水塔,整个净水过程就此完成。水道头自来水厂停用后,原来的沉淀池保留下来,目前为战备水槽。[2]


水道头文化园区
图片来自布莱恩:观景窗看世界
水道头文化园区
图片来自玩全台湾旅游网


交通资讯

【自行开车建议】

国道一号→下民雄交流道→民雄外环道路/164县道→左转嘉民路→福德路/159县道→右转中央公路/北港大桥/义民路/台19线→右转民生路


周边景点


视频

北港“水道头文化园区” 化身儿童乐园

光影点亮北港水道头文化园区 古迹再现历史人文风华

云林县【08】北港镇│水道头文化园区

外部连结


参考资料

  1. 水道头文化园区,玩全台湾旅游网
  2. 水道头文化园区,慢游云林
  3. 水道头文化园区,玩全台湾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