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家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汪家乡位于江西省万年县中部,汪家乡乡域总面积69.6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9万亩,山地6.8万亩,水域0.22万亩;辖9个村委会,83个村小组,常住人口20535人(2017年)。汪家乡地形平坦呈椭圆形,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以农业为主,盛产水稻、西瓜、榨菜、生猪等农副产品,99座水库星罗棋布,银、金、锑矿含量丰富,品质优。[1]
中文名称: 汪家乡
行政区类别: 乡
所属地区: 江西省上饶市
电话区号: 0793
面 积: 69.64平方公里
人 口: 20535人(2017年)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行政区划
辖昌港、坑边、岩山、新建、山下、万和、新乐、新华等8个村委会。
经济发展
2011年全乡实现国民生产总值1.52亿元,同比增长24.2%;完成财政税收1981.5万元,同比增长45.9%;一般预算收入1398.7万元,同比增长44.6%;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1亿元,同比增长569.98%;引进外资企业11家,实际进资1.8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4900万元,同比增长22.5%;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5720元,同比增长16%。2014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3.11亿元,同比增长16.1%;完成财税收入5129万元,同比增长23.2%,在全县率先完成全年目标,其中,一般预算收入4632万元,同比增长46.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75亿元,同比增长13.6%;实现工业增加值1.47亿元,同比增长15.3%;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9600元,同比增长20%。 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按照县委的项目责任制的要求,加大项目引进和推进力度,协调解决企业落户及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通水、通电、通信、招工及改善周边环境等实际问题。重点推进了四海物流、祈福矿业、万福山庄、德昌高速及连接线工程、自来水供应、天然气管道架设、土地平整、水利工程、“一大四小”等县、乡重点项目建设,其中,当年新开工3000万以上企业项目7个,竣工的项目1个,完成总投资近3亿元。完成白诗源等4座水库加固项目,总投资610万元。“一大四小”工程顺利通过了省级验收。争取上级项目工作也取得很大成效,全年共争取到上级项目资金2066万元。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效。为完成全年招商引资任务,我们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加大服务协调力度,多管齐下,切实推进了招商引资工作。2011年度我乡的招商引资工作位列全县前列,全乡共引进企业达11个,其中新建企业项目5个,在建项目6个,合同资金达4.8亿元,现汇进资1360万美元,实际利用县外资金达1.8亿,同比增幅120%。着力优化招商引资环境。进一步落实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制度,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困难,有效促进其和谐有序的发展;不断强化招商引资措施。推行全民招商、以商招商、外出招商和活动招商等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积极调动和引导一切社会力量,着力构建领导亲自上、部门全力抓、干部主动招、群众齐参与的招商工作新格局;全力搭建招商引资平台。建立网络招商、以商招商、委托招商、联动招商四大平台。
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农民收入大幅增长
高效农业持续发展。借助本乡被列为市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的有利契机,狠抓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以无籽西瓜为主导产业的高效农业。2011年,粮食总产量13759吨,同比增长5%,生猪出栏10.3万头,无籽西瓜获得丰收,农民增收明显。成立了果业产销、农产品流通、无籽西瓜、生猪等农民产业协会,为全乡农业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农产品加工、基地及品牌个数占全县21%比重。全乡已基本形成了西瓜、生猪、花卉苗木、优质稻、果蔬等五大特色产业。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农业示范与培训,农技人员下到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指导,散发各种技术明白纸1万余份,提高了技术应用率。城乡建设成效明显。不断加大乡村基础设施投入,全年累计投入954万元,对乡域主要街区添置基础设施。大力实施新农村建设项目。全年完成老下村、新屋村等6个新农村建设点的建设工作,总投资达550万元,共完成了改路10.1公里,改水408户,改水率达100%,改厕408户,改厕率达100%,村内亮化率100%,绿化率100%,安装太阳能60户,建沼气池90户。大力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共完成村点建设32个,切实改变了村容村貌,美化了人居环境,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
特色产业
在大巴山数千年的人文历史中,汪家乡人民在劳动和生活中丰富了对自然界植物、动物的深刻认识。荞麦是汪家人最早栽种的粮食作物之一,它伴随着汪家人的休养生息,给汪家带来了人丁兴旺。一提及荞麦,汪家人说:三天三夜也道不尽其好处。每年的耕作季节,汪家人都要在地里洒下荞种,待秋收后收下一筐筐荞麦。汪家人种植的荞子分为苦荞和甜荞两种,然而他们最为青睐的还属苦荞。汪家人民种荞麦的历史十分悠久,据史载,至少在战国中期。有歌词云:“战国之时,北方未闻有过荞,南方有荞没听说,东方不种荞,西方还是不点荞。阿哥阿妹哟,去寻荞来栽,一天寻着了,却见颗粒小如雪,结果不像果。又有一天来寻荞,荞茎粗又壮,荞秆长得茂盛又好看,有荞必开花,开花必结果,有果就有粉,此荞才乃世间种。”从这段歌谣中可窥出当年汪家人寻荞的艰辛。自从汪家人种植荞子后,荞麦这种药用和营养价值很高的粮食作物就与汪家人相伴数千年。当地老人们经常向他们的子孙讲述荞子史话,并谆谆告诫:要种植荞子,喜食荞子,珍惜荞子。汪家人对荞麦有深厚的感情。在各种粮食作物中,荞麦的地位最高,被视粮中珍宝。
区位优势
汪家乡境内交通便捷,206国道、省道昌万公路、省道锦黄公路均穿乡而过。汪家乡抢抓新机遇,实施乡政府搬迁计划,迁至206国道与昌万公路交汇处。此处区位优势非常凸显,四通八达,不但离县城仅10余公里,且离南昌、景德镇、鹰潭等大中城市都在100公里以内,易于发挥交通优势,集聚功能,带动商贸流通及服务业发展。
招商引资
着力实施大开放战略,大力招商引资,壮大工业企业经济实力;着力优化财源结构和提升财源质量,加快后劲培植;着力强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着力依托区位、交通优势加强小城镇开发,努力把汪家建设成为万年县中部地区新兴工贸型中心集镇;着力加强村镇文明建设,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和谐平安汪家。汪家乡进一步健全了以畅通干群沟通渠道为目的的“连心卡”制度,并将精心印制的1万份“群众连心卡”发到了全乡群众手中。汪家乡“连心卡”制度始创于2002年,当时的卡片上印有干部的联系方式,设有群众意见和建议栏,以方便群众反映诉求为主。此次,在保持原有内容的基础上,该乡在卡片上还增印了乡里的工作目标、措施等内容。“群众连心卡”发挥了预期作用。该乡从反馈上来的“群众连心卡”上获知,很多农民在春耕生产时渴求得到技术服务。邀请万年县农业局专家赴乡举办了农业实用技术知识讲座,传授了测土配方、水稻机械插秧、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春季动物防疫等实用技术。同时还开展了农技服务入村、入户活动,深受农民欢迎。
文化教育
博仁中学是一所集初高中为一体的新兴的民办学校,第一期投资1900万元,2008年首次招生就达到2300人,教职工150人。学校主动融入万年县“现代教育战”大局,不折不扣地落实县委书记陈荣高有关指示精神,用社会主义道德观和科学知识去武装好学生,用学校的规章制度和各种有益的活动去组织好学生,用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及社会责任感去动员好学生,用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和优良的师风师德去服务好学生,为万年县实现现代教育战“双一、双十”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
基础设施
自1998年汪家乡被国家批准立项为市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以来,我们狠抓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以无籽西瓜为主导产业的高效农业,赢得了“无籽西瓜之乡”美誉。2002年,又被省经作局批准为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示范面积2000亩。并在206国道沿规划了面积2000亩的高科技农业示范园,主要发展大棚蔬菜、花卉苗木等产业。汪家乡境内交通便捷,206国道、省道昌万公路、省道锦黄公路均穿乡而过。汪家乡抢抓新机遇,实施乡政府搬迁计划,迁至206国道与昌万公路交汇处。此处区位优势非常凸显,四通八达,不但离县城仅10余公里,且离南昌、景德镇、鹰潭等大中城市都在100公里以内,易于发挥交通优势,集聚功能,带动商贸流通及服务业发展。
视频
探访江西高安汪家乡米岭村明代古塔凌云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