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河滨街道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河滨街道在县境中部、县城南郊。位于东经118°31′—118°35′,北纬27°52′—27°55′之间,面积18.76平方公里。截至2005年底,该街道有32574人(2010年)。[1]

中文名: 河滨街道

行政区类别: 街道

所属地区: 福建省浦城县

地理位置:福建省浦城县中部、县城南郊

面 积: 18.76 km²

人口数量: 32574人(2010年)

区域概况

河滨街道办事处在县境中部、县城南郊,东邻富岭镇,西接莲塘镇,西南与万安乡毗连,北隔南浦溪与南浦镇相望。位于东经118°31′—118°35′,北纬27°52′—27°55′之间,东西长12.5公里,南北宽5公里,面积18.76平方公里。地理位置紧依南浦溪。地貌以盆地、丘陵为主,地势平缓,河谷盆地有水南畈、下水南畈,共3438.75亩。盆地最低海拔228米,山区最高海拔240米。气候与城关相似,山区的宝山村气温略低,全乡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温和湿润。年均气温17.4℃,最冷的1月份平均为6.4℃,最低气温零下3℃,最热的7月份平均气温27.7℃,每年有几天最高温度可达37℃—38℃。

历史沿革

境内发现春秋战国文化遗址1处。宋至清属南隅里。明、清设有校场、演武厅。民国期间属文通镇、体仁镇管辖。又为军队重要驻地,民国22年(1933)在境内开辟飞机场,占地350390平方米。民国33年夏,国民党三十二集团军总司令部设在水南天后宫,随行的英国代表团亦驻在境内东岳庙,江南陆军医院迁驻境内江南会馆。解放后1950年正式设乡,1960年与国营农场合并称地方国营水南综合农场。1984年9月成立水南乡,下辖水南、下水南、北山排、宝山4个村委会。是一个融贸、工、农为一体的乡场合一的城郊型经济实体乡(镇)。1997年李梅村委会划入管辖。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有2167户8466人。2000年11月1日第五次人口普查9603人。2005年12月31日,水南乡改为河滨街道办事处。这年,据县公安局提供资料,河滨街道办事处有32574人(2010年)。

农业

2005年,据浦城统计局提供资料,河滨街道办事处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6350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320亩,总产量2306吨;经济作物中油料播种面积700亩,总产量59吨,蔬菜瓜、果类播种面积6550亩,总产量3586吨;营林生产中幼林抚育出材量127立方,全部木材量4365立方;畜牧业中当年出栏猪2900头,家禽39000只;园林水果采摘面积1170亩,总产量268吨。

资源

河滨街道办事处气候、土地等自然地理条件为动植物生长提供得天独厚的条件。自古至今都是供应城关居民蔬菜和淡水鱼生产基地,拥有蔬菜耕地面积近2000亩,渔业养殖面积约500亩,其中传统鱼塘60亩。鱼塘占总土地面积的比例及亩产量均居各乡(镇)首位。解放后,全地区第一次人工繁殖鲢、草、鳙鱼均在境内产生。同时也盛产茶叶、茉莉花,有茶园850亩,80年代茉莉花种植50余亩,亩产216公斤。河滨街道办事处也是游览胜地,从元代以来建有古塔、寺庙10多座,凉亭20多处,其中元代建圆通塔,砖砌七级,塔下有圆通寺院,惜于民国33年被三十二集团军拆毁。沿南浦溪有观澜亭、南浦绿波、白云潭、龙潭石、猪头岩等景观。

视频

河滨街道历届(2013年度—2017年度)最美河滨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