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消光又称消光度,以符号E表示。它的含义实质上为吸光度,早期光吸收分析法中用它表示,现已用吸光度代替。
星光通过星际物质或大气时,因为部份星光受到星际物质或大气分子的散射,亮度因此减弱的现象。此外,还有波状消光(undulatory extinction)
中文名:消光
外文名:extinction
别 名:消光度
表示方法:E
本 质:吸光度
学 科:光学
简介
消光度就是吸光度。
吸光度,是指光线通过溶液或某一物质前的入射光强度与该光线通过溶液或物质后的透射光强度比值的对数,影响它的因素有溶剂、浓度、温度等等吸光系数与入射光的波长以及被光通过的物质有关。只要光的波长被固定下来,同一种物质,吸光系数就不变。当一束光通过一个吸光物质(通常为溶液)时,溶质吸收了光能,光的强度减弱。
吸光度就是用来衡量光被吸收程度的一个物理量。吸光度用A表示。A=abc,其中a为吸光系数,单位L/(g·cm),b为液层厚度(通常为比色皿的厚度),单位cm , c为溶液浓度,单位g/L影响吸光度的因数是b和c。a是与溶质有关的一个常量。此外,温度通过影响c,而影响A。符号A,表示物质对光的吸收程度。根据比尔定律,吸光度与吸光物质的量浓度c成正比,以A对c作图,可得到光度分析的校准曲线。
在多组分体系中,如果各组分的吸光质点彼此不发生作用,那么吸光度便等于各组分吸光度之和,这一规律称吸光度的加和性。据此可以进行多组分同时测定及某些化学反应平衡常数的测定。在吸光度测定中,为抵消吸收池对入射光的吸收、反射以及溶剂、试剂等对入射光的吸收、散射等因素,可选用双光束分光光度计,并选光学性质相同、厚度相等的吸收池分别盛待测溶液和参比溶液。[1]
地质中的消光
消光现象
矿片在正交偏光镜下呈现黑暗的现象称为消光(Extinction)。
正交偏光下不放任何矿片时,来自下偏光镜的偏光,其振动方向与上偏光镜的振动方向垂直,被上偏光镜反射或吸收,没有光透过上偏光镜,视域呈现黑暗。在正交偏光下放均质体的矿片,或放非均质体垂直光轴的矿片,由于这两种矿片光率体切面都是圆,光程差为0,来自下偏光镜的光进入矿片后,在圆切面面内任意方向振动,不发生双折射,也不改变振动方向,透出矿片到达上偏光镜时,仍与上偏光振动方向垂直,透不过上偏光镜,视域呈黑暗,旋转物台一周,这种黑暗情况不发生变化,这种现象称为全消光(Complete Extinction)(图10-1),因此正交偏光镜间全消光的矿片,是均质体矿片,或是非均质体垂直光轴的切片。
在正交偏光镜下放非均质体其它方向的切片,这种切片的光率体切面为椭圆,当椭圆切面长、短半径与上、下偏光镜的振动方向(PP、AA)一致时(图10-2),从下偏光镜透出的振动方向平行PP的偏光,可以透过晶体而不改变原来的振动方向,当它到达上偏光镜时,因PP与AA垂直,透不过上偏光镜而使晶体消光。旋转物台360°,晶体切片上的光率体椭圆半径与上、下偏光镜的振动方向有四次平行的机会,会出现四次消光现象。因此,四次消光是非均质体的特征。 [2]
消光类型
根据晶体光率体主轴与晶体结晶要素(晶棱、解理双晶纹等等)间的关系,消光可分为三种类型:
(1) 平行消光:消光位与晶体的晶棱,解理等方向平行一致。如中级晶族及斜方晶系的多数矿物(可观察高铝瓷中的刚玉,锆石英砂中的锆石英;花岗岩中的磷灰石;高压电瓷中的莫来石等等)。
(2) 对称消光:消光位于两组解理的夹角对角线的位置,可观察角闪石及辉石的横断面颗粒。
(3) 斜消光:消光位与晶体的结晶要素间斜交,斜交的角度依各种矿物的性质而变动,在定向切片中一定的矿物其消光角也一定。
具有斜消光特征的晶体,其某一特定切面方向上消光时,边棱、双晶缝或解理缝与目镜十字丝的夹角为一常数,称为晶体的消光角(Extinction Angle),测定矿物的消光角可以作为鉴定矿物的标志之一。
正交偏光显微镜下矿物中显示一种不均匀消光现象。转动载物台时,消光影呈扇状或不规则状连续地扫过矿物颗粒,消光界面不显著,消光影的连续变化表明,矿物内不同部位的消光方位略有规律偏差。波状消光是晶内应变的效应,是由于过量的位错引起晶格扇状或不规则状畸变的结果。 例如:石英的波状消光。
实验观察
石英的消光现象:
(1) 将石英砂薄片置于物台上,用中倍物镜准胶后,加入分析镜,此时有些矿物变暗,有些矿物明亮,有些矿物出现鲜明的颜色。
(2) 转变物台一周,矿物具有四次明暗现象。
(3) 为了便于观察,将一石英颗粒移至视域中心,光栏缩小,恰能圈住该石英粒,转动物台,数数它的明暗次数,如此,可多换几个矿物颗粒加以观察。